【摘要】音樂能夠自然地喚醒欣賞者的內(nèi)在情緒和豐富聯(lián)想,并在頭腦中產(chǎn)生“真實”而具體的畫面。教師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適當加入音樂元素,運用音樂有效聆聽的策略,抓住詩歌的意象、意境、修辭這三方面展開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欣賞和審美的能力,也能幫助教師高質(zhì)量地完成詩歌教學,從而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關(guān)鍵詞】詩歌教學;有效聆聽;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9-0062-02
【本文著錄格式】史佳奇.論音樂有效聆聽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1,20(09):62-63.
音樂有效聆聽是指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地聽,培養(yǎng)其聽覺的靈敏性與活躍性,從而提升鑒賞和理解音樂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正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語文課堂中,對激發(fā)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而詩歌鑒于其語言形式的特殊性和情感表達的含蓄性,給初中語文詩歌教學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因此,在初中詩歌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合理運用音樂有效聆聽的策略,有助于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拓展學生的多元思維,讓學生在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的學習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
一、抓住意象,體味意境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簡而言之,詩歌中的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主觀情感和思想的客觀物象”。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意象的把握,無論是古詩詞曲還是現(xiàn)代詩歌,作者的情感往往都凝結(jié)于不同的意象之中,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與沉淀,慢慢有了比較固定的解讀。例如“鴻雁”常指游子思鄉(xiāng)懷親或羈旅傷感之情,“梧桐”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梅花”代表著冰清玉潔、不屈不撓的品格等等。意象是詩歌鑒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認識并理解詩歌中的典型意象,就意味著找到了走進全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的鑰匙。
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課文《古代詩歌四首》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明月”, 詩人通過大膽的想象,將明月擬人化,并巧妙地將自己的愁思寄托其中,表達對友人不幸遭遇的關(guān)心和安慰;《次北固山下》中的“歸雁”, 寫詩人離家已久,看到北歸的大雁正飛過天空,勾起詩人無盡的思念之情;《天凈沙·秋思》中的“斷腸人”, 先連用九個意象,來抒發(fā)羈旅天涯人的凄楚愁苦之情,而“斷腸人”更是將這份悲涼推向了極致。
學生在學習這幾首詩歌時,由于沒有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很難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光是聽教師的講解,對詩歌的感受也只是流于表面。所以筆者在教學時,重點抓住詩歌中的典型意象,精心挑選適合的音樂輔助詩歌教學。通過挖掘歌詞中運用的意象來展開詩詞聯(lián)想,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強化他們對于這些典型意象的認識與解讀。在音樂有效聆聽的過程中,想象詩人所繪情景,營造詩中所寫意境,深入體會不同意象的內(nèi)涵,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
在掌握古代詩歌的基本常識、大體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筆者讓學生聆聽由方文山作詞的《菊花臺》,聽完后,請學生分享交流這首歌所帶來的感受。整首歌曲風凄涼悲傷,曲調(diào)婉轉(zhuǎn)悠長,歌詞中通過“彎月”“凝霜”“閣樓”“朱窗”“殘菊”“落花”“斷腸人”等古典意象,渲染了一種悲涼凄清的氛圍,在夫妻的不同視角的轉(zhuǎn)換間,流露出真摯雋永的離情愁緒。通過聆聽這段音樂,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諸如“斷腸人”這類意象,大多是在傳遞一種孤獨凄涼、寂寞哀傷的情感。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又補充拓展其他一些情感意境相似的詩歌名篇,鼓勵學生大膽展開詩詞聯(lián)想,舉一反三,入情入境。學生在認真聆聽音樂的同時,由歌詞中運用的典型意象出發(fā),體味其營造的意境,從而獲得相似的情感體驗,更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對所學詩歌擁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二、身臨其境,配樂朗誦
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朗讀法是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律,在有感情地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內(nèi)涵,品出詩歌的情味。若能在朗讀時加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在聽與讀的完美融合中,幫助學生迅速進入情境、找準狀態(tài),更有助于加深對詩歌內(nèi)涵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黃河頌》選自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是現(xiàn)代詩人光未然于1939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xiàn)代詩。詩歌通篇以熱情激昂的文字贊頌黃河的形象,語言鏗鏘有力,意境開闊高遠,后經(jīng)冼星海譜曲,成為了著名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的第二樂章。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shù)形式”,在情感展現(xiàn)上更具有優(yōu)勢,可以將音樂作品中包含的豐富情感以及磅礴氣勢充分表現(xiàn)出來。而《黃河頌》這篇課文原本就是合唱作品里面的一個章節(jié),教師在教學時要巧妙利用這點,讓學生伴隨著音樂旋律反復誦讀,體會詩中所傳遞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筆者在進行《黃河頌》的教學時,先以合唱音樂導入,讓學生欣賞《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黃河頌》。用息深長的男中音,搭配激昂壯闊的旋律,雄偉壯麗的黃河形象在聆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浮現(xiàn)于腦海。聽完整首曲子的演唱,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折服于慷慨激昂的音樂旋律,黃河波瀾壯闊的氣勢已給每位同學留下深刻印象。
借助音樂的推動作用,課堂氣氛漸入佳境,這時再趁熱打鐵,請學生單獨朗誦,并由其他同學交流點評。教師也要及時反饋,并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的表情、語調(diào)、語氣,特別是詩中直接抒情的語句:如反復出現(xiàn)的“?。↑S河!”以及莊嚴豪邁的結(jié)尾“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些詩句在朗讀時都要加重語氣,讀出氣勢。最后筆者選取《紅旗頌》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跟著音樂再次激情昂揚地朗讀課文,大部分同學都可以通過配樂誦讀,從黃河勇不可擋的力度中感受到詩中頌揚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準確把握詩歌的主旨與情感。有能力的老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詩歌配樂朗誦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合適的音樂,設(shè)計好領(lǐng)誦、男女生分聲部朗誦、合誦等形式,最后在班級里展示成果。讓學生從聆聽音樂作品,到借助音樂反復地誦讀與欣賞詩歌,再到全情投入演繹配樂朗誦,從而真正實現(xiàn)音樂的有效聆聽,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
三、妙用歌詞,學習修辭
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的《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這首敘事詩中運用了大量修辭手法:排比、對偶、頂真、反復、互文等,部分修辭手法在初中階段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為了幫助學生體會不同修辭手法對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詩歌中心的作用,筆者在教學時巧借歌曲中的歌詞,讓學生在有效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準確區(qū)分不同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一)排比
排比是一種“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修辭手法”,達到加強語勢、增強感情的效果。排比在《木蘭詩》中出現(xiàn)多次,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寫父母姐弟四人的行為,各司其職,井井有條。
為了更好地學習排比手法,筆者有針對性地選取了一些音樂素材進行輔助教學。如這首廣為傳唱的愛國主義歌曲《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森林無邊,我愛你群山巍峨,我愛你淙淙的小河,蕩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歌詞中運用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直抒胸臆,一詠三嘆,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展開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刻畫,表達了海外游子對祖國滿腔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盡管歌詞質(zhì)樸無華,卻因為排比的運用,每當聆聽這首歌,都能讓人體驗到一派噴涌而出的激情。
(二)頂真
頂真這一修辭手法的使用主要是為了美飾相連語句的聲韻,表現(xiàn)在上句結(jié)尾與下句開頭會使用相同的字或詞。《木蘭詩》中的“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等都運用了頂真的手法,這些句子語言頭尾相連,緊湊有致,情節(jié)連貫。
在音樂歌詞的創(chuàng)作中,同樣也會使用頂真手法來加強韻律美與節(jié)奏感。如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保ā侗娙藙潣_大船》),這首勵志歌曲所用的勞動號子,風格流暢有力,一系列短句首尾相連,語言緊湊,具有文字上的意趣,突出了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學生在認真聆聽這些音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歌詞中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對整首歌的重要性,以此類推,修辭手法對詩歌主旨和情感的表達也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在初中語文詩歌教學中運用音樂有效聆聽策略,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嘗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jù)詩歌的不同類型和教學重點,恰當借助音樂元素渲染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激發(fā)情感共鳴,既提高學生有效聆聽音樂的能力,也能幫助教師高質(zhì)量地完成詩歌教學,達到預設(shè)的教學目標,構(gòu)建更富魅力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淑霞.初中語文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意象的把握[J].學周刊,2015(23).
[2]許暢.論音樂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利用[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8.
[3]劉藹萍.現(xiàn)代漢語[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史佳奇,1996年生,江蘇常州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