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怡
泱泱大國,千百年來,書法薪火相傳,綿長悠遠。今天,您突然問我書法與人生的關(guān)系。我認為,書法需剛?cè)峤Y(jié)合,人生亦然。做人需剛,有所堅守;做事需柔,海納百川,方為完美。(開頭體現(xiàn)了“回答別人的請教”這一具體情境,開門見山地點出書法與人生都需剛?cè)峤Y(jié)合,有很強的情境意識和點題意識。)
中國的毛筆字世界聞名,以“柔中見剛”著稱。書法之柔源于毛筆的材質(zhì),柔軟的筆尖在紙上舞動,如一泓輕流,緩緩流淌,流入心田。而書法之剛,則需要寫字之人的力道恰到好處。既不過于笨重,又可見剛勁之力。書法中有一詞為“筆鋒”,正對應(yīng)“剛”。陰柔如輕流,剛勁如青峰,這可謂書法的至高境界。而古代書法大家顏真卿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筋柳骨”,可謂書法柔中見剛的最好印證。(點出毛筆書法“柔中見剛”這一重要特性,為下文寫書法與人生的關(guān)系蓄勢。)
都說字如其人。其實,書法與人生也是密切相關(guān)的。書法的陽剛與陰柔,也可以從人生百態(tài)中顯現(xiàn)。(過渡段,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剛與柔”在人生中的具體展現(xiàn)。)
陽剛即堅毅不屈,恰似巍然屹立的青峰。正如辛棄疾,一心為國,曾率領(lǐng)五十名士兵襲擊幾萬人的金兵大營,將叛徒捉拿回建康;又如霍去病,率軍穿越祁連山,大破匈奴。他們不懼敵軍,保家衛(wèi)國,豪情萬丈,盡顯剛勁之風(fēng)采。(先寫陽剛,用辛棄疾、霍去病的事跡舉例,展現(xiàn)做人陽剛的魅力風(fēng)采。)
陰柔即柔和。鴻門宴中的劉邦正是陰柔的代表。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沛公兵十萬。在強大的項羽面前,劉邦如果選擇陽剛,與項羽交戰(zhàn),只能自取滅亡。因此,劉邦選擇了陰柔。第二天,他便到項羽軍營謝罪。此時的陰柔,如一泓輕流,助力劉邦軍事集團以柔克剛,有了喘息之機,得以扭轉(zhuǎn)劣勢,從而在楚漢相爭中笑到了最后。(再寫陰柔,用劉邦的例子,結(jié)合“鴻門宴”這一具體情境,精準闡述了“陰柔”,論證準確有力。)
然而,過剛易折,過柔則靡。眾所周知,中國文化講究中和,正如中國的太極,乃陰陽之和。書法,也講究剛?cè)岬闹泻?,剛?cè)嵴{(diào)和才能寫出最好的字;而人生更是如此,剛?cè)嵯酀攀侵粮呔辰?。此時,我不禁想起了韓愈。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可謂剛與柔完美結(jié)合的代表。正如他的《原毀》中所言之圣人,待己“重以周”,是剛;待人“輕以約”,是柔。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心為國,剛正不阿,敢于直諫,寫下流傳千古的《論佛骨表》。他的剛,正如一座青峰,傲然屹立。而當他被貶謫潮州時,對百姓俯首甘為孺子牛,表現(xiàn)出他內(nèi)心柔軟的一面。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的柔,如汩汩輕流,流淌在潮州百姓的心田中。(以“然而”一詞,宕開一筆,回環(huán)曲折,接著以韓愈的例子,充分論證了剛?cè)嵯酀攀侨松闹粮呔辰?。?/p>
我見兩岸青峰,一泉輕流,相互映襯,悠遠綿長。這是書法,亦是人生?。ㄟ\用比喻,再次將青峰與輕流聯(lián)系在一起,相互映襯,亦如剛與柔的相輔相成,照應(yīng)開頭,點明題眼,升華主旨。)
教師點評
教師總評:58分。
本文開頭以回答別人關(guān)于書法與人生的關(guān)系這一情境為引子,順勢亮明自己的觀點:書法需剛?cè)峤Y(jié)合,人生亦然。做人需剛,有所堅守;做事需柔,海納百川,方為完美。然后由書法的柔中有剛,延伸到人生百態(tài):有剛,亦有柔,但剛?cè)嵯酀攀侨松晾?。最后又以青峰與輕流點出書法與人生剛?cè)嵯酀奶刭|(zhì),首尾呼應(yīng)。
全文結(jié)構(gòu)縝密,注重銜接過渡,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基礎(chǔ)等級賦值38分。更為難得的是,巧用比喻論證、舉例論證等多種手法,生動形象,引人入勝,不失為一篇文質(zhì)俱佳的考場作文,發(fā)展等級賦值20分。(向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