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春
摘 要:地圖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對地圖學的了解以及培養(yǎng)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重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是地圖教學的基本途徑。要進一步提高初中地圖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把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更多地參與其中。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圖教學;策略
引言:
地理學科包含了地形、河流、氣溫、農業(yè)以及交通等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識,學科內容的豐富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的困難。在初中階段,地理學科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針對學生存在的記憶難、理解難的問題,教師要全面改進教學方法,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地理學科的各方面知識特點結合起來,通過地圖運用、跨越學科以及生活實踐,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能力,全面提高其自身的地理素養(yǎng)。地理是初中開始學習的新科目也是重要科目,學習初中地理最主要的是對于知識點的記憶,特別是地名、地形和地貌,但是由于知識點多而雜,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知識點混淆且機械記憶的情況。因此,地圖的合理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幫助學生記憶地理知識點并且準確高效,所以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地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近幾年來,隨著現(xiàn)代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設備也在更新?lián)Q代,地圖教學的方式也隨之變革。但目前還是有部分地理教師仍然保持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習慣,機械地要求學生記憶,以致于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都下降。所以,教師應當學習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和教學手段,提高初中地理學科中的地圖教學的有效性。
一、豐富教學所用的地圖形式
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以及進步,帶動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作為國家發(fā)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近幾年來,政府部門在教育事業(y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精力,尤其是在初中教育事業(yè)方面。眾所周知,在整個初中教育過程中,地理課程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初中地理教學的時候,就應該要學會運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智能。地圖教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主要采用紙質地圖以及地球儀兩種學習地理地圖的形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收效一般,并且由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也給學生帶來了巨大影響,學生對于教學手段的趣味性也有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手段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了限制,所以運用教學軟件以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增加地圖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能極大地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例如,利用電腦軟件制作出符合課堂教學需求的“電子地圖”,使其可隨意縮放觀察、變換視角,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及注意力,更加全面深入地熟悉和掌握地圖。結合網(wǎng)絡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將電子地圖與課本上的地圖一一對應,以方便學生記憶,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開展繪制地圖類的課題教學
地理學科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都是教師先在課前將地圖繪制完成,再對學生講解地圖中的知識點,教師雖然控制著教學進度,但失去了教學效果。按照正在改革的素質教育理念,課堂上應該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所以地圖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根據(jù)改革的要求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地圖,比如中國地圖,標注出各個省份、省會以及各省著名的地理地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繪制能力和地圖模塊的識別能力。各種地形導致地理要素各異,因此學生可以借由繪圖在紙上畫出熟悉的地理符號,完善自己的地圖思維。例如,在學習歐洲板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簡單地描繪和解釋他們對歐洲國家以及地理范圍的了解,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地理的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地理新課程的標準要求學生解釋地理教學的內容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在地理教材中,使用一些圖標和景觀來解釋某一地區(qū)的地理分布和特點。例如,以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一山兩盆”等名詞為例,對它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以及植被進行詳細的解釋,在解釋圖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盡可能多地表達地圖的特征。
三、將多種教學方法與地圖教學相
結合地理學科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著重于穩(wěn)定地教學,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穩(wěn)定,但實際上單調的教學方法根本無法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融合多種教學模式是提升地圖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地理教師必須學習更多地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更要經常地與其他地理教師交流新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例如,學生由于對地圖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應該設計符合各類學生情況的電子地圖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另一方面,地理教師也要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是否適應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構成良好的循環(huán)反饋制度,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地理課堂的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在課堂上用電子地圖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反應不斷地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式,與學生及時交流,并根據(jù)學生的建議與接受能力對電子地圖做合適的改進。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理教學具有其特殊的知識區(qū)域,其表現(xiàn)在各式各樣的地圖上。在地理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應豐富多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繪制地圖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繪制地圖的學習興趣以及理解能力,最后達到提高地理學習效率的目的。地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其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知識,地理水平的增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地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在地理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閱讀地圖也是學習地理最基本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淺議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幾種方法[J].趙懷香.?成功(教育).?2020(05).
[2]淺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J].陳亞楠.?新課程(中學).?2019(05).
[3]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萬志明.?中國校外教育.?2020(14).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都龍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