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M) 是一種以骨髓中漿細胞惡性克隆為主要特征的惡性漿細胞病,可引起溶骨性改變、病理性骨折、貧血、骨痛等表現(xiàn)[1]。傳統(tǒng)的MM 化療方案多用多柔比星、長春新堿、地塞米松聯(lián)合治療,由于MM 好發(fā)于老年人群,多數(shù)患者對該治療方案耐受性較差,現(xiàn)已不應用于臨床[2]。隨著免疫調(diào)節(jié)劑、蛋白酶抑制劑的出現(xiàn),為MM 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途徑,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MM 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所延長(5年以上)[3]。硼替佐米屬蛋白酶抑制劑,能夠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但仍存在較多患者耐藥的現(xiàn)象。來那度胺屬于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效果,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預后。目前關于上述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于MM 的治療的相關報道還較少,故本文對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70 例MM 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血 液科70 例MM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排列法分為參照組及研究組,各35 例。參照組男20例,女15 例,年齡(55.76±5.22)歲,其中IgG 型14 例,IgA 型12 例,輕鏈型9 例,ISS 分期Ⅱ期16 例,Ⅲ期19 例。研究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55.57±5.08) 歲,其中IgG 型16 例,IgA 型11 例,輕鏈型8 例,ISS 分期Ⅱ期14 例,Ⅲ期21 例。兩組基礎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比較價值。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20年修訂)》中關于MM 診斷[4]:組織活檢顯示漿細胞瘤,或骨髓單克隆漿細胞比例≥10%;血、尿常規(guī)檢出M 蛋白;靶器官損傷表現(xiàn)出CRAB 癥狀或sLiM 癥狀;預計生存期>6 個月;精神狀態(tài)良好;無藥物過敏史;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標準:骨結核、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癥、骨轉移瘤等骨性病變;既漿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可引起M 蛋白變化的疾??;合并其他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器官功能損害。
參照組:①地塞米松( 廠家:河南潤弘制藥;國藥準 字:H41020330;規(guī) 格:1 mL∶5 mg)20 ~40 mg/d 靜脈滴注。于第1 d、第2 d、第4 d、第5 d、第8 d、第9 d、第11 d、第12 d 給藥,停藥1 周再繼續(xù)給藥,3 周為1 個療程。②硼替佐米( 廠家: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262;規(guī)格:3.5 mg)1.3 mg/(m2·d) 靜脈注射,于第1 d、第4 d、第8 d、第11 d 給藥,停藥1 周再繼續(xù)給藥,3 周為1 個療程。
研究組:在上述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來那度胺(廠家: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0006;規(guī)格:25 mg×21 粒)25 mg/d 口服。于第1 ~14 d 給藥,停藥1 周再繼續(xù)給藥,3 周為1 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治療8 個療程。
兩組用藥期間每周進行1 或2 次血常規(guī)及肝腎功能檢查。
采用臨床有效率、治療前后免疫細胞因子水平、不良反應完成對療效及安全性的評價。①療效評定標準[5]:參照2017年修訂版MM 診治指南,分為嚴格意義的完全緩解(sCR)、完全緩解(CR)、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部分緩解(PR)、微小緩解(M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7 個等級,總有效率=(sCR+CR+VGPR+PR) 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免疫細胞因子:②分別于入院時( 入院第2 d)、治療后( 治療8 個療程后) 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CD3+、CD4+、CD4+/CD8+水平檢測;③不良反應:觀察用藥期間周圍神經(jīng)炎、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感染、腹脹、腹瀉發(fā)生情況[6]。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n(%) 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82.86%,參照組為68.57%,組間比較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35,n(%)]
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入院時,且研究組升高幅度大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35,±s )
表2 兩組免疫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35,±s )
注:與同組入院時對比,①P <0.05。
CD3+/% CD4+/% CD4+/CD8+組別參照組入院時 56.27±5.83 30.24±3.87 1.02±0.29治療后 63.56±6.81① 35.83±4.76① 1.29±0.41①研究組入院時 56.38±5.91 29.96±3.79 1.08±0.31治療后 68.14±7.28① 45.27±5.14① 1.79±0.52①t 組間治療后 2.718 7.972 4.467 P 組間治療后 0.008 0.001 0.00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35,n(%)]
目前MM 尚不能治愈,藥物化療是臨床治療MM 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MM 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認為與細胞因子及腫瘤免疫存在密切關聯(lián):MM 發(fā)病常與T 細胞亞群(CD3+、CD4+) 數(shù)量及功能的缺陷有關,T 細胞功能障礙會導致機體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致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隨著病情進展,骨髓中漿細胞的異??寺≡鲋硶a(chǎn)生大量的一種異常免疫球蛋白(M 蛋白),同時會抑制機體正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導致多器官組織的功能損害[7]。由此可見,通過抑制M 蛋白的增殖、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有利于緩解病情。
硼替佐米屬于可逆性蛋白酶體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核因子κB(NF-κB) 的活性誘導骨髓瘤細胞的凋亡;同時還能對與增殖信號相關的蛋白激酶p44、p42 途徑產(chǎn)生干擾,抑制骨髓瘤細胞從G1 期進入S 期,從而導致細胞死亡[8]。研究證實,含硼替佐米的化療方案可顯著移植前的緩解率,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化療方案[9]。但有學者認為,臨床實踐中仍存在部分患者對硼替佐米耐藥,影響治療[10]。
鑒于此,本研究在上述用藥基礎上加用來那度胺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該組( 研究組) 臨床有效率達到82.86%,高于參照組的68.57%,差異顯著,說明加用來那度胺治療可提高臨床緩解率。來那度胺作為一種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可選擇性抑制骨髓漿細胞的異??寺≡錾?,同時還能對免疫細胞產(chǎn)生協(xié)同激化作用,有效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T、B 細胞的增殖,同時有效抑制腫瘤細胞增殖[11]。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入院時,且高于參照組,差異顯著,說明加用來那度胺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控制病情。分析原因在于:來那度胺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而硼替佐米能夠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兩種藥物從不同的作用機制作用于腫瘤細胞,有利于發(fā)揮協(xié)同效果,從而提高臨床療效。在安全性方面,結果顯示兩組周圍神經(jīng)炎、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感染、腹脹、腹瀉發(fā)生率對比均無顯著差異,說明加用來那度胺治療安全性值得肯定,進一步證實加用來那度胺能夠提高臨床療效,可用于MM 的治療。
綜上所述,對MM 患者實施來那度胺、硼替佐米聯(lián)合治療方案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強化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較高。但由于本研究注重于對近期療效的評估,缺乏對遠期療效的評價,故還應在今后的工作中做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