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出處】
元·鄭德輝《三戰(zhàn)呂布》
【釋義】
九頭牛和兩只老虎的力氣。常用來比喻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
【近義詞】
不遺余力
【反義詞】
輕而易舉
【典故】
周宣王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他繼位后整頓朝政,使已經(jīng)衰落的周朝呈現(xiàn)出一時的復(fù)興。但是到了晚年,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fēng),多次對外用兵。
周宣王崇尚武力征服。一次,周宣王聽說公儀伯非常勇武,他的名氣在諸侯中簡直無人不曉,于是便派人去把公儀伯叫到跟前。周宣王問公儀伯:“聽說你勇武非常,那么,你究竟有多大力氣呢?”公儀伯想了想,回答說:“我能將春天螽斯的腿折斷,能抵擋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動?!?/p>
公儀伯善于用力氣,卻不被大力氣所左右,他的回答是充滿哲理與思考的,但周宣王卻不以為然。他不屑地對公儀伯說:“你不過如此啊??墒俏覅s可以同時拖住九頭牛的尾巴,讓這九頭牛都無法動彈!”
“九牛二虎之力”這個成語本來是周宣王在表達自己的力氣很大,而現(xiàn)在常用來形容花了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事。
(摘自《少兒國學(xué)一百講·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