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
瓷枕是我國古代的夏令枕具。孩兒枕以定窯、景德鎮(zhèn)窯燒制的最為精美。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定窯孩兒枕可說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此枕以嬰孩的脊背做枕面,頗具匠心。胖孩雙目炯炯有神,兩臂交叉俯臥于榻上,身著長衫,外套坎肩,衫上印有團花紋,衣紋雕刻自然。作為陶瓷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件珍貴器物被譽為“白瓷之王”。
在宋代,瓷的品種繁多,瓷窯幾乎遍布全國。北方最著名的瓷窯是定窯,窯址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陽縣。定窯在北宋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為宮廷燒造貢瓷,因此“身價”倍增。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還燒制黑釉、醬釉、綠釉等品種。
瓷枕最早創(chuàng)燒于隋代,流行于唐、宋、元。古人認為瓷枕能明目益睛,因此,瓷枕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寢具,甚至連皇宮中也多使用。唐代以后開始大量生產瓷枕,出現了出色的絞胎紋花枕和獸形枕。宋元時期,瓷枕進入了繁榮期,產地遍及大江南北,許多窯口紛紛燒制形式多樣的瓷枕。宋代定窯的瓷枕形狀有長形、方形及孩兒狀,也有作獅子馱如意式枕面的,多姿多態(tài)。胎釉工藝也有創(chuàng)新,產品以民間用瓷為主。北宋后期亦燒制宮廷瓷,其白瓷胎體潔白細膩,有象牙白一般的質感,裝飾上風格典雅,尤以印花品種為世人稱道。明清時期,隨著新的制枕材料的出現,作為消暑良品的瓷枕慢慢退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漸漸從實用品轉為可以收藏的藝術品。
相傳北宋時期,有一對從事燒窯的夫妻結婚10年,卻沒有子嗣。于是,夫妻二人去當地的寺廟請了一個泥娃娃帶回家,希望能順利懷孕。轉眼一年,夫妻二人仍然沒有得子,丈夫一氣之下將泥娃娃摔碎了。當晚,妻子在夢中看見一個小娃娃在草地上歡笑,還不停地叫著娘。醒來后,妻子挑了一塊坯土做成枕頭的形狀,在上面描出夢中小孩的樣子。丈夫將坯土做成的枕頭精心燒制成瓷枕,妻子每天枕著這個瓷枕睡覺。一年后,夫妻二人喜得孩子。兩人認為孩兒枕起到了泥娃娃的作用,于是,他們給孩兒枕換上“百家衣”。他們的孩子順利出生后,孩兒枕就成了孩子的大哥,按照民間的習俗,叫這瓷枕為“娃娃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