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詹志鴻
供圖/銳景創(chuàng)意
說到天牛,同學們或許都略有耳聞,它是一種林業(yè)害蟲。可同學們知道天牛是如何危害樹木的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重讀《昆蟲記》
現(xiàn)在,我開始觀察。漂亮的橡樹干上有一條條蛀痕,有些地方甚至被開膛破肚,橡樹帶著皮革味道的褐色眼淚在傷口發(fā)光。樹枝被咬,樹干被嚙噬,在樹干的側面又有什么呢?是些對我的研究極為珍貴的財富。在干燥的溝痕中,各種各樣越冬的昆蟲已經做好了宿營的準備。扁平的長廊,是吉丁的杰作;壁蜂已經用嚼碎的樹葉,在長廊中筑好了房間;在前廳和臥室里,切葉蜂已經用樹葉制成睡袋;在多汁的樹干中,則憩息著神天牛,它們才是毀壞橡樹的罪魁禍首。
相對于生理結構合理的昆蟲,天牛幼蟲多么神奇?。∷鼈兙拖褚恍┤鋭拥男∧c!每年在這個季節(jié),即中秋時節(jié),我都能看到兩種年齡的天牛幼蟲,年長的幼蟲有一根手指粗,另一種只有粉筆粗。另外,我還看到過顏色深淺各異的天牛蛹和一些天牛成蟲,它們的腹部都是鼓脹的。等到天氣轉暖,它們就會從樹干里出來。它們在樹干中大約要生活三年,這樣漫長而孤獨的囚禁日子,天牛是如何度過的呢?
摘自《昆蟲記》
(花城出版社)
第4卷,241~242頁
天牛幼蟲的長相十分獨特,甚至可以說有一絲丑陋:它們是筆直的、乳白色的米腸狀物體,既沒有堅硬的“盔甲”,也沒有腿,渾身上下只有嘴部是堅硬的“骨化”結構。如果把天牛幼蟲放在手上,它們都沒有辦法前后移動身體,只能圓潤地翻滾著,試圖逃離你的“魔爪”。
但如果我們劈開木頭,觀察天牛幼蟲的生活環(huán)境,便會恍然大悟:天牛幼蟲生活在木材的深處,這里既沒有陽光,也沒有特別危險的天敵,唯一生存的空間就是一條和它們身體一樣粗細的狹長“隧道”。天牛幼蟲一邊向前挖掘,一邊以挖掘出來的木料為食,多余的木材和它們的排泄物則緊緊地堵塞住了它們身后的“隧道”。天牛就這樣一直在木頭內部橫沖直撞,最后在靠近木頭的表面化蛹并變成成蟲。
天牛幼蟲
供圖/銳景創(chuàng)意
當天牛鉆出木頭時,炎熱的夏天也隨之到來了。它們在樹干上留下的大洞,暗示著這棵可憐的樹或許已經命不久矣。
如果你覺得破壞到此為止,那可就錯了。這個“小破壞狂”看上去并不打算就此放過它們生存了兩三年的樹,還要進一步想方設法地搜刮“民脂民膏”。
和許多甲蟲一樣,天牛成蟲也是以樹的汁液為食的。但相比于花金龜或者鍬形蟲自己搜尋受傷的樹,天牛的辦法更加簡單粗暴: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天牛有一雙堅硬無比的上顎,它們用這對上顎挖開樹皮,大口吸食著從傷口分泌出的養(yǎng)分??蓱z的樹只能獨自流淚,看著天牛將這個小傷口進一步擴大,最終成為無法愈合的“疤痕”。
美餐過后,天牛便會開始尋找配偶和交配。雌蟲繼續(xù)挖掘樹干,將卵產在樹干里。幼蟲孵化后便鉆入樹干的深處,繼續(xù)生命的輪回。
供圖/ 銳景創(chuàng)意
相比于其他只棲息在朽木中的昆蟲,天牛看上去更喜歡活的樹木,似乎將一棵生機勃勃的樹折磨到枯萎死去,是它們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天牛才一直備受關注,成為林業(yè)害蟲中威脅較大的昆蟲之一。
天牛不光習性可怕,它們也有另外一套“嚇人”的技巧。如果你抓住一只天牛,它會突然“叫”起來。如果你沒有心理防備,估計此時它已經在你的慘叫聲中逃之夭夭了。
其實,這并不是天牛的“叫聲”。天牛的前胸和后胸中間有一片比較粗糙的區(qū)域,如果它們覺察到了危險,便會使勁擺動頭部,摩擦這個部位,發(fā)出類似“唧唧”的聲音。不少甲蟲其實都會這一套,只不過它們的發(fā)聲部位有所不同。比如,犀金龜用腹部摩擦鞘翅,發(fā)出聲音。
供圖/視覺中國
園林養(yǎng)護隊用自制鉛絲鉤出的天牛幼蟲
看完天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相信不少同學已經摩拳擦掌,誓要將天牛趕盡殺絕了。
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天牛并不完全是十惡不赦的,它們也會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的生機。因為真正造成樹木損壞、死亡的,只有天牛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天牛都會安分守己:它們也會棲息在朽木中,幫助分解、消化已經死去的樹木,是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清潔工”。
也有一些天牛能擔任與蜜蜂同樣重要的傳粉工作,比如花天牛。它們體長通常小于3厘米,成蟲則以花蜜為食。當它們在陽光下四處飛行尋找花蜜時,也悄然完成了授粉的工作。
其實,大自然中的每一種昆蟲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我們要帶著一顆公正、平等的心去看待每一種昆蟲,這樣才能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奧秘。
少部分天牛喜歡吸食花蜜
供圖/銳景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