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
奶奶很長壽,92歲才去世;父親看來也有長壽基因,如今已經(jīng)84歲了。然而他們常常悶悶不樂。奶奶曾患胃癌,父親前幾年患了結(jié)腸癌,或多或少可能都和長期心情不佳有關(guān)。
他們之所以心情不佳,是因為都有一顆“玻璃心”,很容易受到周圍人言行的刺激。沒事愛多想,繼而生悶氣。奶奶以前是大家閨秀,戰(zhàn)亂年代經(jīng)歷了三次婚姻,最后流落到了擁擠的石庫門里弄。她與周圍的市井家庭婦女沒多少共同語言,又常常自憐“脫毛的鳳凰不如雞”,落落寡合并不奇怪。而父親9歲喪父,之后又經(jīng)歷了改姓,這對于他心理打擊很大。此后性格一直很敏感,也有因可尋。
有了這樣的遺傳基因,我自然比別人多了幾分患“玻璃心”的概率。偏偏我的人生,也是一直跌宕起伏。
帶著孤僻、敏感的性格,走上社會后我進了一家效益不好的國企。沒幾年,廠子停產(chǎn),不得不去人才市場找工作。那時每次大型人才招聘會,都號稱提供幾萬個崗位,然而其中80%都是銷售工作,大多無底薪,完成一定銷售額才有保底工資。這類工作顯然不適合我,但為了生計,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菜鳥業(yè)務(wù)員通常從“掃樓”做起,一棟棟寫字樓,一個個單位進行陌生拜訪。保安的職責(zé)是攔住我們這些“閑雜人等”,可想而知,一年下來不知道挨過多少罵,甚至常常被推搡、驅(qū)趕。
干了幾年銷售工作,發(fā)現(xiàn)自己抗打擊能力大增。別說有人含沙射影,就是當(dāng)面被人罵,我都不會產(chǎn)生憂憤的情緒。于是覺得奶奶和父母,從某種角度看其實很幸福。爺爺工資比較高,一個人足以養(yǎng)活一家人;父親終身捧著鐵飯碗,不操心衣食。所以他們才有閑暇“滋養(yǎng)”出“玻璃心”,若是生計所迫,哪有可能如此脆弱?
有時候,生活的磨礪的確是一種福分。如今的我,就粗糙得很,斷不會去琢磨別人的弦外之音、話外之意。我相信我們家的“玻璃心”基因,應(yīng)該不會再傳承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