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強
隆冬時節(jié),田野里有些蕭瑟。但在煙臺龍口市東江街道氈王村北的鋼架保溫大棚里,一片片色彩萌動,綠色、白色、紅色,鮮艷得亮眼。這是氈王村黨支部領(lǐng)辦的,蔬菜合作社帶頭人趙傳明的紫根紅韭菜大棚。
2021年1月27日上午9時許,這個50多歲的農(nóng)家漢子蹲在大棚地里,彎著腰,戴著手套,小心地扒開韭菜根部的土再捋平。
“這是給韭菜上色,先培土再扒開曬陽光,曬七天,再培起來,再扒開,前前后后要四遍,最終上色到紫根紅,成色好,鮮味足?!壁w傳明邊忙活邊說:“過小年就開賣了,合作社統(tǒng)一銷售。上包裝,有品牌,又選在年前這個當口,能賣上個好價錢?!?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4/14/qkimageszxsjzxsj202109zxsj20210913-1-l.jpg"/>
雖然辛苦,但村里和合作社的支持讓趙傳明很知足。2019年,氈王村成立了黨支部領(lǐng)辦合作社,號召種植戶改變傳統(tǒng)竹竿棚的做法,改建新式鋼架保溫大棚,并出臺了補貼政策。種了30多年韭菜的趙傳明第一個報了名,隨后有五六戶也跟著加入改造的隊伍。
之前的棚是用竹竿支撐,用草簾覆蓋,投資少。趙傳明算了一筆賬,2019年下半年,他扣了5個鋼架棚,每個成本在一萬五千多元,合作社補貼了一萬塊。鋼架棚投資大,新技術(shù)更得跟得上?!靶屡镩L47米,寬6米,干活不用老弓著腰,干得快,還比原來輕快。更重要的是新棚用上了防蟲網(wǎng),保溫效果也好,無公害,韭菜的品質(zhì)比之前更好?!彼f。
從草簾棚到鋼架棚,看似一小步,其實是觀念和思維的轉(zhuǎn)變。盡管投資大了點,但產(chǎn)出的品質(zhì)和效益大不同。趙傳明說,2020年春節(jié)前是頭一年,在合作社的幫助下,“這紫根紅韭菜賣到了30多塊錢一斤,今年肯定全部回本,還能賺不少,以后就是純賺了?!?/p>
2020年春節(jié)前夕,合作社選在過小年這天開賣,大年三十全部賣光。為了把好這個當口,菜農(nóng)們在管理上動了心思:5月份澆水、施肥、擋埂,期間還能采收韭菜花和韭菜苔,之后就進入休眠。小雪節(jié)氣前后,換下防蟲網(wǎng)扣上大棚?!捌鹪缲澓?,既是個累活,更是個精細活,比撫養(yǎng)孩子不輕松?。 壁w傳明笑笑。
2021年春節(jié)來得晚一些,菜農(nóng)們就想法子控制韭菜長勢。大棚南側(cè)的棉被已經(jīng)收起,陽光照進棚里給菜上色,夜里10點左右才放下棉被。他指著棚口介紹道,“兩個棚口都是開著的,用這兩個辦法來降溫,不讓菜長得過快,控制好高度?!?/p>
從5月份到現(xiàn)在,8個多月時間里,氈王村韭菜只收這一茬。趙傳明開了個玩笑:“就像婦女十月懷胎一樣,我們是8個月才割這一刀,保證品質(zhì),打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