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慧
小時候的生日蛋糕上,綠櫻桃總是最受歡迎。往往在啖去櫻桃飽實的果肉后,不舍得將櫻桃核吐棄,輕輕地抿著那顆小小的核。
只是這櫻桃核的趣味,順著歲月漸淡而去了。
如今的生活被繁重的學業(yè)填滿。
徹夜通明的夜晚,我面對著書桌上一疊疊“天書”犯愁,一個個繁復的字符在我眼中模糊。手旁的一本詩集在此時愈發(fā)清晰——這是我與詩的第一次邂逅。
詩像一位有趣、親切的陌生人,勾起我的興趣。坐火車的時候,因那夜與詩的一面之緣,我將詩集帶上列車。一個人的車程是很煩悶的,我打開詩集看見:“天空沒有方向/鳥兒停在電線上/商量著往哪兒飛?!鞭D頭,電線桿快速地向后退去,電線上的鳥飛起又落下,好似在觀望那邊的路,倒真應了這首詩。有了詩,一個人的車程也變得不孤單了。
自那以后,我與詩成為了形影不離的朋友。當我與同學分享此事時,他們只覺得不可思議,那樣意外的神情仿佛詩是不可觸及的神明一般。
但我并不那么認為,詩那樣含蓄卻有很強的共情能力。艾青的《礁石》中:“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我立刻頓悟了“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當時正處于與父母冷戰(zhàn)期間的我瞬時釋然了。生活本就是充滿坎坷難題的,微笑面對,跨越過去,就好!詩好像我的導師,驅散我生活的迷霧。
有了詩排遣愁苦的前車之鑒,我的深夜便充滿了詩的聲音。“螢火蟲飛到天上/就變成了星星?!蔽依_厚重的窗簾,望向夜空的滿天星光,心也被柔軟成一捧白云,飄流在詩的銀河里。
我摩挲著收集來的鵝卵石,顆顆整齊地擺放在陽臺,等待詩的黎明將心事融化……每夜每夜,詩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知音,訴說著我的心靈。如今,詩是我最親近的人,捎來了曾離我遠去的綠櫻桃之甘味。
人們常說尋找詩和遠方,殊不知詩和遠方“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一部紀錄片里,山區(qū)少女穆慶云的母親在廣東打工,她寫了一首詩送給媽媽:
小鳥是大鳥的孩子/白云是藍天的孩子/路燈是黑夜的孩子/母親去廣東的時候/我把我的鞋/放在母親鞋的旁邊/因為,我是母親的孩子。
她的詩源于兩雙鞋。這兩雙鞋雖然只是生活中的尋常之物,卻蘊含了穆慶云最深的感情。詩,就在當下,就在點滴生活中,需要人們細細去品,才能品出詩的韻味。
徐國能在《綠櫻桃》中寫吃櫻桃,啖去飽實的果肉后,“慢慢地把硬核放在臼齒間磨咬,當它碎裂開一個細縫,一種前所未有的酸甘將布滿整個口中,那是真正難忘的櫻桃滋味”。讀詩也像吃櫻桃一樣,需要被發(fā)現(xiàn)、被研究,才能顯現(xiàn)出詩真正的原身。
當你處于生活的池沼中,一顆清新甘甜的綠櫻桃能輕靈身心,讓你感受到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我與詩,從陌生人到知音,最終發(fā)現(xiàn)它是一顆綠櫻桃,我將核輕輕地磨咬,詩意的滋味從縫中流出:電線桿、鳥、螢火蟲、仲夏……
生活處處都是詩。
‖浙江省溫州市繡山中學濱海分?!笇Ы處煟宏惖虑?/p>
對一顆充滿詩意的心來說,生活到處都是詩。而在作者這里,詩意則被她具化成童年生日蛋糕上的一顆綠櫻桃,那一種“啖去櫻桃飽實的果肉后,不舍得將櫻桃核吐棄,輕輕地抿著那顆小小的核”的趣味,是她關于美好關于向往的最深記憶。正是這種對美好的向往,在如今生活被繁重的學業(yè)填滿的日子里,她依舊抓住小小的縫隙,窺探并撿拾著生活中美好的一瞬,而這一切,來自于她與詩的那一次邂逅——“天空沒有方向/鳥兒停在電線上/商量著往哪兒飛?!蹦且淮我粋€人的旅程,因為有了詩,變得不孤單了。
從此以后,作者讓詩意棲居在自己心里——艾青的“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讓作者頓悟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螢火蟲飛到天上/就變成了星星”,讓她任想象馳騁,內心被柔軟成一捧白云,飄流在詩的銀河里……
有了一顆詩之心,作者發(fā)現(xiàn),詩意并不屬于遠方,其實就在身邊,就像同齡人穆慶云的那首《鞋子》,充滿了煙火生活中最美最真的情感。她因而發(fā)現(xiàn),詩是需要細品的,“讀詩也像吃櫻桃一樣,需要被發(fā)現(xiàn)、被研究,才能顯現(xiàn)出詩真正的原身”,詩就像是一顆綠櫻桃,將核輕輕地磨咬后,詩意的滋味從縫中汩汩流出……
【適用文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詩意;與詩為伴;品味生活……(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