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至兩晉銅鏡的分類及特點初析

2021-04-22 09:59:12費小路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3期
關鍵詞:特點分析馬鞍山銅鏡

費小路

摘 要: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至兩晉的銅鏡十分豐富,類型有蟠螭鏡、博局鏡、日光鏡、連弧紋鏡、禽獸鏡、神獸鏡、變形四葉鏡等,基本涵蓋了該時期的銅鏡類型。文章通過對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代至兩晉銅鏡的紋飾和銘文進行分析,總結出其鑄造時代多集中在漢末和東吳早期以及出土地點較為集中在雨山區(qū)和金家莊區(qū)的兩大特點,并通過這些銅鏡的紋飾對比,初步探討其鑄造地點分別為浙江會稽和湖北武昌。

關鍵詞:馬鞍山;漢至兩晉;銅鏡;分類;特點分析

馬鞍山地處長江下游,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先后改屬越、楚,俗有“吳頭楚尾”之稱,秦漢時屬丹陽郡丹陽縣,六朝時屬畿輔之地,故而在地理位置上顯現(xiàn)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野外考古發(fā)掘和文物征集力度的加大,漢至兩晉的銅鏡館藏量得到不斷豐富。這些銅鏡紋飾優(yōu)美、內涵豐富,分析其特點,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俗具有重要意義。

1 漢至兩晉銅鏡的分類

館藏的這些銅鏡大部分來源于工地墓地的發(fā)掘,也有一部分來自征集,有的帶有明確的銘文,有的在紀年墓中出土。

J1蟠螭鏡 半圓紐,主體紋為變形蟠螭紋,外飾一圈鋸齒紋,素緣,直徑10厘米。1984年慈湖采集。

J2博局鏡 寬緣,背正中有一紐,紐有橫穿,紐周飾有九個小乳釘,其間飾有紋飾,外圈一個“回”形,“回”形四角篆書“長宜子孫”四字,其外飾有八個大乳釘,乳周飾飛禽走獸圖和“L”“V”“T”紋,緣上飾有三圈鋸齒紋,直徑13.5厘米。當涂縣征集。

J3博局鏡 中心有一小紐,主體紋飾為博局紋,中間有四乳釘,直徑18厘米。2002年公安收繳。

J4日光鏡 圓形,中間有一小紐,外有一圈“見日之光,天下大明”銘文帶,直徑7厘米。1996年馬鋼合力公司漢墓出土。

J5連弧紋鏡 平雕,圓紐座,內向連弧紋,直徑11厘米,1998年馬鋼供氣廠東吳墓出土。

J6連弧紋鏡 并蒂連珠紋紐座,主紋飾為四組乳釘花紋,中間用七個小乳釘分開,外為內向連弧紋,直徑10.5厘米,2002年公安收繳。

J7連弧紋鏡 并蒂連珠紋紐座,主紋飾為四組乳釘花紋,中間用七個小乳釘分開,外為內向連弧紋,直徑10.5厘米,2002年公安收繳。

J8禽獸鏡 圓形,大圓紐,紐有橫穿,紐周飾柿蒂紋。外飾兩圈斜線紋,斜線紋之間為一周禽獸紋及對稱四個乳釘。內有四字銘文“長宜子孫”,直徑14厘米。當涂采集。

J9禽獸鏡 圓形,背正中有一紐,紐有橫穿,紐周浮雕飾對稱龍鳳紋,外有銘文“黃羊作鏡四夷服……”,直徑13.8厘米。雨山區(qū)銀塘出土。

J10禽獸鏡 圓形,背正中有一紐,紐有橫穿,紐周飾有四個對稱乳釘,乳釘周浮雕四禽獸紋,直徑13.8厘米。1988年當涂黃山鄉(xiāng)征集。

J11禽獸鏡 圓形,背正中有一紐,紐有橫穿,主紋為浮雕龍鳳紋,素緣,直徑9厘米。1986年霍里鎮(zhèn)桃沖村西晉墓出土。

J12禽獸鏡 圓形,圓紐,主紋為夔紋、鳳紋,寬素緣,直徑15.1厘米。1998年馬鋼供氣廠東吳墓出土。

J13禽獸鏡 圓紐,圓座,紐座外內區(qū)有兩圈乳釘紋,內圈有九個小乳釘,外圈飾七只大乳釘,內外圈之間飾卷草紋、鋸齒紋 。外圈乳釘之間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直徑16.2厘米。1988年盆山農場M1東吳墓出土。

J14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內區(qū)飾神跽坐,有海獸相間環(huán)繞,鑄有“黃武四年……”銘文,直徑11.7厘米。1993年慈湖電磁廠出土。

J15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內區(qū)飾六神對立跽坐,直徑10厘米。2008年金家莊工業(yè)園東晉墓出土。

J16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內區(qū)飾兩神戴冠對立跽坐,有海獸相間環(huán)繞,鑄有“五鳳二年……”銘文,直徑12厘米。1984年當涂采集。

J17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內區(qū)飾神獸相間環(huán)繞,緣上飾有卷葉紋和銘文帶,直徑10厘米。1987年獨家墩東吳墓發(fā)掘。

J18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內區(qū)飾神獸相間環(huán)繞,素緣,鑄有“光和元年……”銘文,直徑13.0厘米。2000年杜塘窯廠東晉墓出土。

J19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扁平圓紐,圓紐座。內區(qū)主體紋飾為六神三獸一龍,外為一周櫛齒紋,近緣處有一圈銘文帶,直徑12.5厘米。1984年朱然東吳墓出土。

J20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圓紐,鏡面微鼓,紐外一圈連珠紋,內區(qū)飾東王公、西王母、伯牙奏琴、獸首等。神和獸相間環(huán)繞,方枚銘文為“吾作明鏡,幽諫三商……”,云紋緣,直徑14.2厘米。1998年馬鋼供氣廠東吳墓出土。

J21半圓方枚神獸鏡 圓形,扁平圓紐,圓紐座,內區(qū)主體紋飾為三神,三神在一起,神獸間有乳狀紋相間,緣上飾變形龍紋和云紋,直徑14厘米。1995年馬鋼H型鋼東吳墓出土。

J22變形四葉八鳳鏡 平雕,扁平圓形紐,四瓣柿蒂形葉將鏡背分成四區(qū),每區(qū)內有兩只相對的鳳鳥,四葉內各有一龍,緣處有內向十六弧,每個弧形內分別裝飾禽獸,素緣,直徑14厘米。當涂采集。

J23變形四葉八鳳鏡 描述同J22,直徑21厘米。市區(qū)采集。

J24變形四葉八鳳鏡 描述同J22,直徑14.9厘米。1984年朱然墓東吳墓出土。

2 馬鞍山地區(qū)漢至兩晉銅鏡特點初析

2.1 銅鏡類型的多樣性

馬鞍山地區(qū)館藏銅鏡的類型有蟠螭鏡、博局鏡、禽獸鏡、連弧紋鏡、四葉八鳳鏡和神獸鏡等,幾乎涵蓋了漢至兩晉時期銅鏡的主要類型,與周邊的六朝文物出土富集地江蘇南京、湖北鄂城銅鏡類型大致一樣,說明當時馬鞍山地區(qū)與周邊地區(qū)文化交流和貿易經濟十分頻繁,文化特性相互影響,它們之間存在共性。

上述銅鏡中時代最早的是蟠螭鏡和博局鏡,其中蟠螭鏡基本沿用了戰(zhàn)國鏡紋飾,變化不大。而博局鏡主要流行于西漢與王莽時期,“似乎應該與西漢末年至王莽時期讖緯學說、神仙思想……,而其源則應于西漢”①;日光鏡和連弧紋鏡為典型漢代銅鏡,這在考古學界早已經有定論。這四種銅鏡數(shù)量不多,來源除編號除J04為出土外,其余均為早期采集或征繳,因非出土文物,不能全面反映出漢代早期馬鞍山地區(qū)銅鏡的使用情況。

相比而言,館藏銅鏡數(shù)量較多的是禽獸鏡、神獸鏡和變形四葉八鳳鏡三種。結合搶救性發(fā)掘情況,因部分鏡出土時破損嚴重,僅存碎片,可以辨別墓葬中出土相對較多的銅鏡品種為神獸鏡和變形四葉八鳳鏡 ,這兩種銅鏡在館藏漢至兩晉時期銅鏡中占60%。從來源看,這些銅鏡應當可以客觀地反映漢至兩晉時期馬鞍山地區(qū)銅鏡使用特點。該時期神獸鏡主要以神人跽坐為主,常見的有東王公和西王母等比較常見的裝飾,東王公和西王母是道教上尊神,東王公又稱“木公”和“東華帝君”,道教的根本思想是修道成仙,乘鶴升天,變?yōu)橄扇??!端焉駨V記》中記載:西王母檢錄欲升仙的女人,女仙歸其管理;而東王公是檢錄學仙望道之人,經他考核才能升仙。漢至六朝時期因受到道家文化的影響,所以東王公和西王母的形象經常出現(xiàn)在神獸鏡中。神鳥也是該時期銅鏡經常裝飾的樣式,有仙人乘鳥升天的寓意,變形四葉八鳳鏡中弧形內也有裝飾佛像的,如湖北鄂城、湖南長沙、浙江武義等地都有發(fā)現(xiàn),佛像為跏趺狀或半跏思惟狀,與神獸鏡中的佛像裝飾基本一致。相比較而言,南方吳地的變形四葉八鳳鏡花紋得更纖細,形象更顯得生動。

2.2 銅鏡時代的時段性

禽獸鏡、神獸鏡在漢代中期開始流行,影響至三國時期,變形四葉八鳳鏡應該是“孫吳后期流行的式”②。這三類銅鏡中有紀年的主要集中在神獸鏡中,如2000年杜塘窯廠東晉墓出土的東漢晚期獻帝光和元年半圓方枚神獸鏡、1984年當涂縣采集的三國吳五鳳二年對置式神獸鏡、1993年慈湖電磁廠出土三國吳黃武四年對置式神獸鏡,三枚銅鏡鑄造時間相差不遠。1986年發(fā)掘的三國吳朱然墓③中出土了神獸鏡和變形八鳳鏡各一枚。同年,距朱然墓1500米的獨家墩墓④也出土了一枚對置式神獸鏡,有學者考證墓主為孫權之兄孫策(175—200)墓。1998年,馬鋼供氣廠(寺門口)東吳墓⑤出土了三枚銅鏡為連弧紋鏡、神獸鏡和夔鳳鏡,根據(jù)墓中出土的“大泉當千”和“大泉五百”鑄造年份分析,該墓應為東吳早期墓葬。

從上述資料看,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至兩晉時期銅鏡的時代主要集中在東吳時期,導致這一現(xiàn)象也有下面原因:一方面,西晉、東晉以后隨著銅礦的連續(xù)開采,漢代的銅礦井資源不斷減少,出現(xiàn)了銅荒現(xiàn)象,該時期的銅鏡顯得小而薄,做工粗糙,銅鏡制作不得不添加其他金屬的配比,有的銅鏡甚至出現(xiàn)鐵銹現(xiàn)象,質量和做工無法與前期相比。為解決銅資源缺少的困難,梁武帝普通四年(523)下令罷銅錢,改用鐵錢。①另一方面,西晉時統(tǒng)治階層歷時16年(219—306)之久的“八王之亂”,整個社會在經濟上受到嚴重的打擊,制造業(yè)幾乎停頓,從發(fā)掘的墓葬看,該時期幾乎沒什么銅鏡出土。

2.3 出土地點的集中性

近年來隨著城市不斷發(fā)展,工程建設不斷增多,六朝墓葬不斷出現(xiàn)。墓中相繼出土不少銅鏡,從上述敘述中可以看出,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至兩晉的銅鏡多為東吳時期墓葬中出土,而這些墓葬多集中在雨山區(qū)和金家莊區(qū),位置相距很近,向外輻射較小。除東吳墓葬外,雨山區(qū)和金家莊區(qū)還有朱然家族墓②、宋山東吳墓③(有學者認為其為吳景帝孫休墓)、佳山東吳墓④、采石東吳墓⑤等墓葬,年代都為東吳中早期。綜合來看,馬鞍山地區(qū)應是東吳中早期世家貴族為官、居住、終老之所,他們居住相對集中,聚族而居。

馬鞍山地區(qū)東吳墓葬聚中的特點與當時政治密不可分。今采石古稱“牛渚”,“采石之險甲于東南,其地南控楚疆,東絡吳會,扼三江之襟要,潰江淮之腹心”,當時有駐軍牛渚營及糧庫牛渚屯,地理位置險要,軍事位置突出。興平二年(195),孫策渡江占領牛渚營,從此開創(chuàng)孫吳政權。采石牛渚山突出江中,水勢平緩,自秦以來為一重要津渡,奪取牛渚便可一馬平川,直取京都南京,牛渚便是孫權政權首要保護的門戶。東吳軍事將領為表達自己對孫吳政權的忠心和赤誠,遵照當時“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生前保衛(wèi)孫吳江山,死后也葬于當?shù)?,?984年和1996年發(fā)現(xiàn)的朱然及其家族墓。鑒于馬鞍山地區(qū)東吳墓規(guī)格高、數(shù)量多,有學者認為“馬鞍山地區(qū)是孫吳時期陵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⑥。

隨著孫吳政權的顛覆和政治中心的北遷至建業(yè)地區(qū)(今南京),達官貴族相繼遷移,馬鞍山政治地位淡化。這正是馬鞍山地區(qū)孫吳文化的特性,也是該地區(qū)吳鏡文化的地域性。

3 馬鞍山地區(qū)館藏漢至兩晉銅鏡的鑄造地點探討

目前,學術界對漢至兩晉銅鏡的鑄造中心有以下共識:鑄造中心主要有會稽山陰(浙江紹興)、江夏郡(湖北安陸)、廣漢郡(四川廣漢)、蜀郡(成都)、武昌(鄂城),武昌是東吳時期繼山陰后開始鑄造銅鏡的。東吳時期武昌發(fā)現(xiàn)了銅礦,南朝科學家陶弘景說“吳王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可見藏銅量相當大。1978年在鄂鋼一古井中出土的銅罐上刻有“黃武元年作三千四百卅八枚”“武昌”等銘文,說明此時武昌鑄銅已有相當規(guī)模。隨著武昌銅礦的發(fā)現(xiàn),東吳時期武昌鑄銅業(yè)開始興起,“一批鑄鏡師傅經常來回奔波于武昌與山陰之間”⑦,所以山陰與武昌鏡的鑄造有著延續(xù)和承接的關系,鑄鏡特點也頗為相似。山陰多鑄神獸鏡,這與馬鞍山地區(qū)的銅鏡特點一樣,且神獸鏡中多鑄東王公、西王母等神像,紋飾浮雕面有立體感,符合山陰鏡和武昌鏡的“紋飾更為生動”⑧的特點。另一方面,平雕變形八鳳鏡多出現(xiàn)于南方地區(qū),四川和陜西少見,“八鳳鏡應該是中國南方的吳鏡無疑”⑦。馬鞍山地區(qū)的八鳳鏡符合山陰鏡和武昌鏡的特點,也屬吳鏡。

探討馬鞍山地區(qū)漢至西晉銅鏡的鑄造地點,還要分析東吳歷史。魏黃初元年(220),孫權建都武昌。黃龍元年(229),孫權遷都建業(yè)。甘露元年(265),孫皓遷都武昌(鄂州),次年十二月還都建業(yè),都城在建業(yè)和武昌間不停更換,使建業(yè)和武昌有著都城和行都的關系,都城之間的更換使得之間往來頻繁,經濟、政治和文化關系密切。特別是武昌與建業(yè)都鄰長江,除牛渚外,還有牛渚“西北十五里的思賢港”⑨,這些津渡是當時繁忙的渡口,建業(yè)文化與武昌文化在此相互交流,并由此傳入,這正是馬鞍山地區(qū)多現(xiàn)浙江和湖北吳鏡原因。

馬鞍山地區(qū)漢至西晉銅鏡特別是吳鏡主要鑄造地點應為浙江會稽山陰和湖北武昌地區(qū),其中時代較早的來自會稽山陰,后隨武昌地區(qū)銅鏡的興起,銅鏡多來自武昌。

猜你喜歡
特點分析馬鞍山銅鏡
馬鞍山鄭蒲港新區(qū)
江淮法治(2022年2期)2022-03-17 08:54:16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銅鏡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成自瀘高速馬鞍山隧道機電工程維護淺析
遼宋金銅鏡辨識舉例
智能型機械自動化應用趨勢之我見
高一新生數(shù)學轉型微探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8:08:06
聯(lián)合循環(huán)電站燃用重油機組特點分析
高中英語高考聽力特點及對策分析
安义县| 团风县| 漳州市| 安吉县| 武强县| 淮北市| 无为县| 申扎县| 新龙县| 崇仁县| 临桂县| 碌曲县| 基隆市| 宁远县| 额敏县| 邯郸县| 明溪县| 黄冈市| 阳新县| 老河口市| 若尔盖县| 阳西县| 罗山县| 综艺| 巴楚县| 黑水县| 建瓯市| 萝北县| 南岸区| 安平县| 西华县| 成安县| 莒南县| 加查县| 祁门县| 海阳市| 岗巴县| 瓮安县| 吉隆县| 新龙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