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軍平
在家鄉(xiāng)過年,有著無窮的熱鬧、幸福和樂趣。
每到臘月初八,也叫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就拉開了新年的序幕。俗話說:“過了臘八,天長一叉把。”但此時人們的心情又何嘗不快活一大截呢。
臘八粥喝過以后,家家戶戶都要“掃舍”。過去人們住的“土坯房”泥皮墻,人們便把白土砸碎和成水刷墻。如今變成磚房了,但屋頂家具門窗,尤其是窗戶玻璃,總要打掃得干干凈凈,再在玻璃上貼上窗花,則更顯得室雅人和,煥然一新。
轉(zhuǎn)眼到了臘月二十三“祭灶”,俗稱小年,新年就已經(jīng)正式開始了。
臘月二十四,年集開了,人們紛紛割肉、買菜、購炮、請神、置衣裳,等等,忙得不亦樂乎,讓人感到新年確確實實已經(jīng)臨近或者來到了。年集上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就連剛放假的學(xué)生娃也死纏硬磨著大人上街湊熱鬧。
臘月二十八九蒸白饃,白饃晾滿一兩炕。蒸饃時,有揉面的,全饃的,燒火的,分工不同卻有條不紊,說說笑笑間,一籠籠的白面饅頭就出鍋了。蒸完饅頭,就又炒臊子,煮豬肉。
臘月三十除夕,就算正式新年了。中午十二點以前,家家貼春聯(lián),戶戶請神像放鞭炮。三十晚最為熱鬧了。天一擦黑,晚輩們各家便早早端上兩三樣菜聚到最高長輩熱騰騰的炕上,幾家加起來足足有十幾個菜,這時主家端出盛滿糖果瓜子的糖果盤,于是碰杯祝福聲交織在一起,整個屋子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吃罷年夜飯,便給娃娃們發(fā)“年錢”,娃娃爭著磕頭的,大人發(fā)年錢的,甚是熱鬧有趣。發(fā)完年錢看春晚守歲,更讓如今的新年有了幸福溫馨浪漫的味道。
大年初一是正兒八經(jīng)的“新年”。從三十晚剛到十二點到凌晨時分,鄉(xiāng)間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連綿不斷,仿佛宣告著新年到了!天剛麻麻亮,兒孫們又趕來拜年了。三十晚未發(fā)上年錢的就給補上吧,于是又是磕頭又是歡笑。
大年初二到初五走親戚,主要是外甥給舅舅拜年。初五為破五迎財神,一般是不走親訪友的,初五早上門前要籠大火,人們爭相翹火,意為避邪。初六到十五舅家給外甥送燈籠,而孩子們樂呵著,一群一群的每晚挑著燈籠滿街轉(zhuǎn)。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鬧花燈、放花炮、籠大火……五顏六色的花燈,精彩紛呈的禮花,騰空飛躍的大火,讓人目不暇接,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