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健
女兒: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敝醒腚娨暸_《經(jīng)典詠流傳》節(jié)目主持人用此句開篇,為我們拉開了歷史的帷幕。一首首經(jīng)典詩詞被現(xiàn)代人演繹出來,酣暢淋漓,如天籟之音,余音繞梁。
我特別喜歡陳彼得老先生演唱的《青玉案·元夕》——抱一把吉他,坐在舞臺中央,腳打節(jié)拍,右手揮舞,震撼全場:“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你看,陳老先生精神矍鑠,老當(dāng)益壯。這難道不是詩詞的魅力嗎?詩詞浸入生命,潤物無聲,道盡千百年的人生,多少滋味盡在其中矣。
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古詩就悄悄地走進(jìn)我們的生命里。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等,這些詩歌家喻戶曉。一開始,爸爸媽媽陪著你,你一字一句地念著,念著念著就記住了。后來,語文課本里的古詩詞,老師帶領(lǐng)你學(xué)習(xí),在一遍遍的誦讀中,你感受詩詞韻律,理解詩詞之意,體會詩詞之情。
詩詞王國浩如煙海,你慢慢地感受到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冷峻,王維的空靈,蘇辛的豪放與易安的婉約……你一開始只是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讀啊,背啊,還要會默寫。也許,就在一瞬間,某句詩徘徊在腦海中,你低低地吟出來。
你有沒有想過,什么是好的詩詞?
在《顧隨詩詞講記》這本書里,或許有我們想要的答案。這本書很特別,是葉嘉瑩教授追憶她的老師顧隨先生,將多年的課堂筆記整理成書,如此我們方可有幸一覽國學(xué)大師在講臺上的風(fēng)采與卓見。葉嘉瑩教授后半生輾轉(zhuǎn)流離,一直將這些筆記隨身攜帶,可見其分量之重。
縱觀這本講壇實錄,我們跟著顧隨先生一路同行,一路欣賞。沿途風(fēng)光旖旎,美不勝收。他在前面引路,說話有神韻,誨人有苦心。談古人如逢老友,聊詩詞如數(shù)家珍。聽者跟隨其后,在詩詞的密林里穿梭,欣然神會。
顧隨先生認(rèn)為,一位好的詩人,必須“跳入生活”中,經(jīng)受人生的一番歷練,方能有足夠的力量。他特別推崇三位詩人——三國之曹操、東晉之陶淵明、唐朝之杜甫:“曹,英雄中詩人;杜,詩人中英雄;陶,詩人中哲人?!?/p>
顧隨先生為什么給予他們這么高的評價?他如此解釋:“中國詩人一大毛病便是不能跳入生活里去。曹、陶、杜其相同點便是都從生活里磨練出來,如一塊鐵,經(jīng)過錘煉始成金鋼。別的詩人都有點逃脫,縱使是好鐵,不經(jīng)錘煉也不是金鋼,所以總有點‘幽靈似的’。曹、陶、杜三人之所以偉大,就是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確實磨練了一番才寫詩?!?/p>
別的詩人,如李白。李白的詩有仙氣,顧隨大加欣賞:“太白詩一念便好,深遠(yuǎn)?!钡撬赋隼畎椎亩烫帲骸袄畎撞鸥呦渌枷氩簧?。”或許就是因為李白踏入生活不深,錘煉不夠,他有些詩缺乏感動人的力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辈懿?,一代梟雄,心懷天下。長年征戰(zhàn),在腥風(fēng)血雨中摸爬滾打,跳進(jìn)生活之火爐去煅燒。所以,他的詩氣象開闊,雄渾有力,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陳彼得老先生演奏《青玉案·元夕》
杜甫呢,顧隨先生是極欣賞的:“老杜詩真是氣象萬千,不但偉大而且崇高。”杜甫幾經(jīng)人世坎坷,飽受戰(zhàn)亂、離愁之苦。他的詩出于生活,閱盡世事滄桑,記錄人間疾苦?!袄隙旁娚n蒼茫茫之氣,真是大地上的山水?!被蛟S是顧先生自己經(jīng)歷了人生之艱難困頓,對老杜青睞有加吧。
我特別喜歡顧隨先生分析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一詩。他和詩人真是心意相通。后兩句詩寄托了詩人的理想,詩人打開心扉,從大自然中得到高尚偉大的情趣和力量?!按昂薄伴T泊”,則其心扉開矣。如此解詩,深入詩人之心,入情,入味,且別具一格。
顧隨先生認(rèn)同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五柳先生躬耕田園,完完全全投入生活,且入得深,所寫的詩是自己的農(nóng)桑之事,并非像其他詩人,以旁觀者的眼光看田園、寫田園。“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不只是技能上的、身體上的,而且是心靈上的,寫出了自己的最高理想。陶詩平淡真實,正如元好問評價之:“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p>
這三位詩人,都曾飽受生活的考驗,他們的創(chuàng)作是“為人生的藝術(shù)”。好的藝術(shù)離不開生活,詩人入其深,才能表現(xiàn)出生活的厚重,詩歌方有“生的色彩”。亦如顧隨先生談創(chuàng)作——天下沒有寫不成詩的,只在一“出”一“入”,看你能出不能,能入不能。不入,寫不深刻;不出,寫不出來。
作文之道,就在乎一“出”一“入”。好的文字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真體驗、真思考。缺少生命體驗的文字,豈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除此之外,顧隨先生還點評了辛棄疾、李商隱、陸游等人的詩詞,既毫不吝嗇贊美之情,又不為古人諱,指出他們的不足。如李商隱詩唯美,但“小我”色彩濃重;陸游詩不偉大,無深意,但真實……
顧隨先生講課,其內(nèi)容海闊天空,跳躍性強(qiáng)。但你會發(fā)現(xiàn),他所講無一句空話、廢話。即使三言兩語,也蘊(yùn)含敏銳的心靈感受,展現(xiàn)詩詞的無限風(fēng)景。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顧隨說:“此詩讀之可令人將一切是非善惡放下?!币痪湓捴钡秩诵摹T偃?,他點評“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王維《秋夜獨坐》):“詩的最高境界乃無意……豈止無是非,甚至無美丑,而純是詩。如此方為真美,詩的美。”
寥寥數(shù)語,精準(zhǔn)、通透,見其真性情。他提出讀書不要受古人欺,要自己睜開眼,拿出感覺來:“人要以文學(xué)安身立命,連精神性命都拼在上面,但心中不可有師,且不可有古人,心中不可存一個人才成。學(xué)時要博采,創(chuàng)作時要一腳踢出。若不然便處處要低一格?!焙靡粋€“一腳踢出”,讀此語,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想象其在講壇上的風(fēng)神情采。
談到陸游,顧隨先生掩飾不了喜歡:“放翁忠于自己,故其詩各式各樣。因他忠于自己,故可愛。他是我們一伙?!边€有辛棄疾:“稼軒有時真通,有時真不通,但真可愛,一部稼軒詞可作如是觀?!焙靡粋€“可愛”,好一個“他是我們一伙”,瀟灑,沒遮攔。
不僅有真性情,還有真見識。古人用詞講究“錘煉”,顧隨論之得失:若無錘煉,或錘煉功夫不到家,則有冗句、剩字;若過于錘煉,則減少了詩之美,沒有彈性,缺少人情味??傊霸姼静皇墙逃?xùn)人的,只是在感動人”。詩要觸動人的感情,錘煉是重要的手段,但不能為了錘煉而錘煉。
我贊同潘向黎博士在《梅邊消息》一書中對顧隨的評價:“讀顧隨,方讀得五體投地,他又親切地將你扶起來;才忍俊不禁,他又使我肅然惕然而深思?!?/p>
任何學(xué)問都要觀照自己的生命。顧隨先生不只是在論古人,更是將古詩詞融入當(dāng)下,提倡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讀他的文字,你會感受到一種勇猛精進(jìn)的擔(dān)荷精神,并為之一振,心胸大開,感受詩詞之魅力,感悟人生之意義。從詩里說到詩外,廣學(xué)問,通人生——
“人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短處,發(fā)現(xiàn)了短處才能有長進(jìn),有生活的力量。沾沾自喜者多故步自封。因此,讀古人詩希望從其中得一種力量,親切地感到人生之意義?!?/p>
“人生最不美、最俗,然再沒有比人生更有意義的了。拋開世俗眼光、狹隘心胸看人生,真是有意思?!?/p>
“一個人對什么都沒興趣便是表示對什么都感到失去意義,便沒有力量,真的淡泊,像血肉的幽靈。我們要熱衷地做一個人,要抓住些東西才能活下去?!?/p>
“人生最留戀者過去,最希冀者將來,最悠忽者現(xiàn)在?!疂M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是留戀過去,希冀將來,而‘不如憐取眼前人’是努力現(xiàn)在。這樣的作品不但使你活著有勁,且使你活著高興。你不要留戀過去,雖然過去確可留戀;你不要希冀將來,雖然將來確可希冀。我們要努力現(xiàn)在?!?/p>
…………
女兒,我們要努力現(xiàn)在。
老爸
201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