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某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標段中隧道起訖里程為DK14+380~DK24+025,全長9645m,共布設3 個斜井,具體位置及長度分別為:DK17+367 線路右側,長550m;DK20+090 線路左側,長1080m;DK23+130 線路右側,長230m。隧道施工條件特殊,經技術可行性分析后決定采用全斷面法,以期通過該施工方法的應用創(chuàng)造安全的施工環(huán)境,高效施工。
(1)隧道施工規(guī)模大,地質、水文條件復雜。隧道長度達到9625m,現場地質條件組成錯綜復雜,包含Ⅱ級圍巖5295m、Ⅲ級圍巖1830m、Ⅳ級圍巖1840m、V 級圍巖680m。勘察結果顯示,施工現場的斷層達到高度發(fā)育的狀態(tài),分布范圍較廣,與隧道洞身多角度相交。在施工現場F4 斷層帶的影響下,明顯加劇隧道施工現場的水文復雜性,正常涌水量達到了416m3/d。從隧道埋深的角度來看,最淺處僅為24m,地表溝谷長期處于有水的狀態(tài),產生較大的匯水面積。此外,周邊建有水庫。若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在開挖的擾動性影響下容易出現涌水事故,不利于施工進程的順利推進。
(2)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根據要求,設計速度目標值為250km/h,還考慮到遠景發(fā)展需求,預留提速條件,如何滿足列車的高速通行要求為重難點內容。考慮到現場水文條件所帶來的干擾,切實提高隧道防水等級,即采取一級建設標準,要求設置足夠穩(wěn)定性與嚴密性的防排水結構,通過各結構的聯合應用共同形成防護體系,最大限度減小水侵蝕問題。并且,隧道對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較高的要求,不可因為使用時間的延長而出現失穩(wěn)、破碎等情況。
(3)圍巖穩(wěn)定性不足,安全隱患多。隧址區(qū)存在凝灰?guī)r、流紋斑巖,其性質特殊,在開挖期間若方法不當或是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則容易發(fā)生巖爆。
(1)管超前:Ⅳ、V 級圍巖易在開挖的擾動性作用下而出現失穩(wěn)現象,因此開挖前施作超前注漿小導管,采取注漿加固措施,以此維持圍巖的穩(wěn)定性[1]。
(2)嚴注漿:施工現場存在部分地質斷層以及富水地段,在此類特殊的地段施工時壓注水泥漿液,通過漿液的固結作用增強圍巖的完整性,確保其具有自穩(wěn)性。
(3)短進尺:加強對開挖進尺的精細化控制,減小超前支護承載跨度;合理協調各項生產要素,快速噴射混凝土,縮短掌子面的暴露時間,從而減小外部對掌子面穩(wěn)定性所帶來的影響。
(4)弱爆破:以微震控制爆破的方式較為合適,細分方法包含光面爆破、預裂爆破;在不影響爆破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裝藥量,以免破壞圍巖的穩(wěn)定狀態(tài)。
(5)強支護:以徑向砂漿錨桿較為合適,將其設置到位,增強圍巖的穩(wěn)定性。
(6)早封閉:開挖完成后隨即組織混凝土初噴作業(yè),通過此途徑盡快封閉開挖面。施工前根據要求制作格柵鋼架和工字鋼鋼架,通過質量檢驗后轉移至現場,利用此類裝置及時支撐圍巖,局部地質條件欠佳時采取加強措施,盡早封閉成環(huán)。
洞口開挖的安全隱患較多,該部分穿過山體埋深最淺的地段,在開挖施工之下洞口范圍內的總體狀況發(fā)生變化,即天然植被山體遭到破壞,山體水系的路徑隨之改變,順洞口向下流淌,在水的侵蝕作用下容易誘發(fā)塌方事故。此外,洞口的表層巖石處于風化狀態(tài),破碎狀明顯,拱部的穩(wěn)定性欠佳。針對此情況,在洞身施工前便要采取防護措施,切實保證洞口的穩(wěn)定性。此外,可采取長管棚套拱進洞的方案,此方式可有效減小仰拱開挖的影響,使山體在開挖施工期間無滑塌、局部掉落等問題[2]。
正式開挖前,先修筑洞外路塹天溝和洞頂截水溝,構成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改善現場的施工條件,以便推進洞口開挖施工進程。截水天溝距邊仰坡開挖線的距離控制在5~10m。詳細檢查洞口頂部地表的平整度,若該處有凹坑或是小洞穴可利用粘土予以回填,使其具有平整性。洞口拉槽段開挖環(huán)節(jié)采取的是挖掘機開挖、自卸車裝運的聯合作業(yè)模式。從上部開始逐層向下開挖,考慮到開挖巖土體的穩(wěn)定性要求,在開挖期間及時采取仰坡防護措施。
大管棚超前預支護,主要的施工流程為:先組織洞口開挖作業(yè),待實際開挖位置在起拱線處時,按設計圖紙設置鋼筋混凝土套拱結構,將管棚導向管埋設到位,最后設置長管棚,至此則可以形成完整、穩(wěn)定的洞室輪廓[3]。在洞口支護工作中,超前大管棚的打設為重點內容,環(huán)向間距取0.6m,制備水泥漿并將其填塞至管體內,拱部設φ42 超前小導管,該裝置與大管棚交錯布置;此外,使用適量長度為3.5m 的小導管,依然按環(huán)向間距0.6m 的標準設置,注漿施工所用材料為水泥漿。加強對管棚中心位置的檢測與控制,要求其距離開挖輪廓線約30cm,外插角按1°~3°加以控制。管棚套拱結構示意圖如圖1 所示;洞口開挖支護示意圖如圖2 所示。
圖1 管棚混凝土套拱結構
圖2 洞口段開挖支護方法及工藝
根據現場地質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可行的施工方法,洞口、洞口明洞施工環(huán)節(jié)均采用明挖法,暗洞段為新奧法,考慮到開挖施工的效率要求,輔以光面爆破法。其中,不同圍巖等級的開挖方法不盡相同,對于Ⅱ級、Ⅲ級、Ⅳ級、V 級圍巖,分別采用的是全斷面法、臺階法、三臺階開挖法、四臺階四步開挖法。拱墻施工遵循連續(xù)性原則,即一次澆筑成型,以保證拱墻結構的完整性。
正洞襯砌施工所用材料為C35 鋼筋混凝土。V 級圍巖施工段,開挖采取的是“挖掘機(主)+風鎬(輔)”的綜合型方案,遇局部施工條件異常特殊的情況時用風鉆打眼爆破;除此之外的其他施工段,鉆眼施工所用裝置均為YT-28 鑿巖機,待炮眼的深度、孔徑等方面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光面爆破施工。
兩相對開挖工作面的距離為施工中的重點考慮內容,待其減小至40m 時,尤為重要的是加強安全防護,兩端工作人員及時取得聯系,就實際施工情況展開溝通,協調工作關系,確保安全;隨施工進程的推進,待兩開挖面的距離減小至10~15m 時一端暫停施工,另一端開挖,直至貫通為止。
隧道洞身開挖是一項安全隱患較多的工作,期間潛在諸多突發(fā)性因素,必須加強控制。在開挖前,通過激光指向儀、激光斷面儀等相關裝置的聯合應用,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確定開挖輪廓線和炮孔的具體位置,做好標記,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照基準[4]。
爆破開挖前應組織爆破試驗,通過此方式驗證鉆爆參數的可行性,若實際爆破效果不滿足要求則對鉆爆參數做靈活的調整,直至鉆爆方案切實可行為止。加大施工期間的監(jiān)測力度,及時掌握地質條件以及振動波的特性,根據所掌握的數據對爆破施工效果做出準確的判斷,及時調整鉆爆參數,在該動態(tài)化施工的模式下,盡可能降低爆破施工對圍巖、支護及襯砌的影響,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在根據鐵路隧道洞身施工條件采取相適應的全斷面法后,能夠有效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充分發(fā)揮出支護、襯砌等相關結構的安全防護作用,從而給隧道施工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施工全程安全狀況良好,實際施工質量滿足要求。根據該工程實例可知,全斷面法施工工藝在鐵路隧道洞身開挖施工中具有可行性,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同時也需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優(yōu)化方法,全面發(fā)揮出施工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