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沒有什么門第之見,
他曾當面對李訥說:“對象要在下面選擇,
找個一般人,不要高干子弟?!?/p>
李訥是家中唯一在毛澤東身邊度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受毛澤東婚姻觀影響,她兩次婚姻都找的是“一般人”。
毛澤東同意李訥的婚事,江青再不敢阻攔
1940年,李訥出生于延安。由于母親江青姓李(李云鶴),父親毛澤東也曾用名“李得勝”,便按古人“君子敏于事而訥于言”的意思,給女兒取名李訥。
1970年,中央辦公廳在江西省進賢縣辦起“五七干?!?,毛澤東一定要李訥下去勞動鍛煉,李訥二話沒說到了農(nóng)村。此時李訥已經(jīng)年過三十,很多人都關心她的婚事。毛澤民的女婿曹全夫在干校任黨委書記,給李訥介紹過幾個對象,都沒有成功,李訥表示要找一個農(nóng)民干部,一時沒有合適的人選。
李訥衣著樸素,性格內(nèi)向,老是獨往獨來,很少與外界交往。中央辦公廳北戴河管理處內(nèi)部招待所服務員小徐性格開朗,待人熱情,休息時常邀李訥一起打球、散步,并主動和她一起干農(nóng)活。時間長了,兩人產(chǎn)生了感情。
李訥的戀愛驚動了“五七干?!?,很快上報江青。
小徐是東北人,眉清目秀,初中文化,出身工人家庭,父親是山海關火車站的扳道工,政治上可靠。但江青堅決反對,女兒無論如何不能找一個服務員啊。李訥也很固執(zhí),非小徐不嫁。
李訥看母親那里說不通,就直接去找父親。毛澤東沒有什么門第之見,他曾當面對李訥說:“對象要在下面選擇,找個一般人,不要高干子弟,也不要‘文革中的風云人物?!崩钤G托人給毛澤東帶去一份報告,要求批準她和小徐結婚。事情湊巧,李訥報告送來時正是1971年9月13日上午,剛發(fā)生驚心動魄的“九一三”事件。時任8341部隊1中隊中隊長陳長江回憶:“毛主席坐在人民大會堂118廳的長沙發(fā)上,把李訥的報告看了又看,還是沒有完全看明白。帶信人也是1中隊的,毛主席很熟,于是叫進來詢問。毛主席認真地問男方是什么樣的人,哪個單位的,兩人關系怎么樣……”
帶信人簡要介紹了男方的年齡、籍貫等,還特別說明李訥到干校后與小徐一見鐘情。盡管男方是一個服務員,也沒有上過大學,但他肯學習,愛勞動,兩個人感情基礎不錯,是在艱苦勞動中建立起來的,他們都愿意結婚。毛澤東聽后,當即在報告上頭用鉛筆重重地批了同意,轉江青閱。
毛澤東同意李訥的婚事,江青再不敢阻攔,于是李訥和小徐在“五七干?!迸e行了簡樸的婚禮。毛澤東送給李訥夫婦一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結婚后李訥和小徐繼續(xù)在干校勞動。一年后兒子出生,取名徐小寧。
李銀橋夫婦為李訥當“紅娘”
李訥接受過高等教育,又深受父親影響,酷愛文史,從小愛看書,拿一本書就放不下。小徐沒多少文化,生性好動,兩個人的經(jīng)歷、性格、思想差距比較大。加上江青的干擾,慢慢兩個人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矛盾越來越深。
分居后,小徐被推薦到河北鐵道學院讀書,并與李訥正式辦了離婚手續(xù),孩子歸李訥撫養(yǎng),改姓李。李訥帶著孩子和深深的精神創(chuàng)傷回到北京。
1976年10月以后,李訥搬到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和兒子住在一起。李訥操持家務完全是外行。這時的李訥已經(jīng)完全平民化了,拉板車買煤球,排隊買大白菜,兒子課余幫助她洗衣燒飯。工資太少,被子一人一條,半鋪半蓋,全家每天只買一毛錢的肉,有時甚至要賣舊書補貼。在遠離政治的環(huán)境中,李訥的身體慢慢地有所恢復。
李訥是毛澤東的衛(wèi)士長李銀橋的妻子韓桂馨帶大的,而李銀橋和韓桂馨的婚姻又是毛澤東牽的線,現(xiàn)在毛澤東的女兒生活孤單,他們怎么能不關心呢?
李銀橋夫婦試探地說到家庭,李訥說:“我媽媽是‘四人幫,誰肯找我呀?”李銀橋說:“你爸爸還是偉大領袖呢,你是毛澤東的女兒,這是歷史事實?!?/p>
1983年,李銀橋的老戰(zhàn)友王景清(曾在中央警衛(wèi)團工作過、后調(diào)云南省軍區(qū)怒江軍分區(qū)任參謀長)到北京出差,他有過一次不如意的婚姻,當時單身。李銀橋認為王景清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比較高,為人厚道,比李訥大十多歲,關心體貼人,也會做家務,是不錯的人選。一說李訥,王景清表示同意。第二天,李銀橋夫婦安排他見了李訥。在之后的相處中,二人不斷加深了了解。
1985年,李訥和王景清決定結婚,他們沒有聲張,只擺了一桌酒席,邀請了葉子龍、李銀橋夫婦以及中央辦公廳的幾位領導同志參加。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見到李銀橋夫婦,拉著他們的手說:“你們?yōu)槔钤G辦了一件好事?!被楹罄钤G的兒子改姓王。
李訥夫婦一齊去秦城監(jiān)獄看望母親江青。江青愛好寫毛筆字,王景清也擅長書法,于是有了共同的話題。
江青對女兒的婚事表示滿意,認為女兒終于有了一個幸福的歸宿。
相互攙扶,相伴到老
婚后,王景清與李訥相處和睦,正式辦了離休手續(xù)后,關系也從云南轉來了北京。王景清幾乎承擔起了家里的所有家務活,買菜買糧做飯、修門窗、拉煤塊,還給李訥做了一個小板凳,冬天里也像普通人家一樣買上幾百斤大白菜,用板車拉回來腌酸菜。
李訥十分關心老伴的身體。革命戰(zhàn)爭時期右眼、左肩和頸椎都受過傷、身子骨也不算太好的王景清,聽到老伴噓寒問暖的話語,心中滿是感動。
在文史方面,王景清與北大歷史系畢業(yè)的李訥有著很多的共同語言。晚年生活里,他們還在一起練習書法,切磋書法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道不可少的娛樂。每天清晨,他們攜手外出散步,鍛煉身體,但后來,李訥因為腿疾,經(jīng)常跌倒,散步便也終止了。
李訥從小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復雜的人生經(jīng)歷,步入晚年后,精神狀態(tài)欠佳,疾病也時常折磨著她,王景清就陪著李訥四處看病。王景清買了一輛三輪車,蹬著三輪帶著老伴上醫(yī)院。
2021年3月1日,王景清因病逝世,享年94歲。王景清與李訥共度了30多年的風雨歲月,因為他的努力,一個曾經(jīng)非常特殊的家庭復歸為像多數(shù)中國老百姓一樣的普通家庭。
(責編/黃夢怡 責校/聞立 來源/《毛澤東小女兒李訥的婚事》,舒云/文,《作家文摘》2021年3月3日;《王景清與李訥走過近30年歲月:風雨攜手樸素人生》,杜穎/文,《海南日報》2013年5月27日;《李訥出席“毛公寶鼎”揭幕儀式 毛澤東曾送奇特“嫁妝”》,陳苑/文,人民網(wǎng)2013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