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猷芬
在都昌縣薌溪鄉(xiāng)井頭村有這樣一位古稀老人,她不服輸不服老,用長滿老繭的雙手圓了自己的脫貧夢。她,就是余水鳳。
1944年6月出生的余水鳳,是都昌縣薌溪鄉(xiāng)井頭村委會八房自然村人。余水鳳的丈夫江孔西,生前是井頭村的老支委,一名有著四十年黨齡的共產(chǎn)黨員。余水鳳和丈夫一生坎坷,育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年幼時就過繼出去了,小兒子在1996年、年僅30歲時,查出白血病,醫(yī)治無效去世,為兩個老人留下了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孫女出嫁在本村。更為殘酷的是,大孫子有智力缺陷,生活不能自理,小孫子受到家庭變故的影響,患有嚴(yán)重自閉癥。家里沒有了主勞力,兒媳帶著小孫子外出打工,貼補家用。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8年,操勞一輩子的江孔西剛過花甲之年就罹患癌癥,花費數(shù)十萬元醫(yī)療費后,仍無力回天。一個家庭,兩個女人,無奈之中透著更多的無助。面對重重變故,孝順的兒媳想回家贍養(yǎng)婆婆,可余水鳳卻斬釘截鐵地回絕了。她對兒媳婦說:“天無絕人之路,你繼續(xù)帶小孫子在外務(wù)工,我一個人在家能照顧好自己和大孫子,你不用擔(dān)心?!?/p>
2013年,全國精準(zhǔn)扶貧工作開展后,村委會立即前往余水鳳家中了解情況,并將她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井頭村毗鄰鄱陽湖,當(dāng)?shù)赜泻芏酀O業(yè)加工作坊。余水鳳在漁業(yè)加工作坊找到了一份工作:剖魚、洗魚、腌魚、曬魚……旺季時,她一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可以賺100余元;淡季時,腰酸背痛一天,只能賺幾十元。盡管如此,她卻沒有絲毫怨言,總是低頭不語,默默勞作。在當(dāng)?shù)氐臐O場里,余水鳳每天都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人。盡管她今年已經(jīng)76歲高齡了,卻是村里遠(yuǎn)近聞名的“快刀手”,一天剖魚200斤不在話下,許多比她年輕的婦女都自嘆不如。
村里利用光伏發(fā)電收益設(shè)置了一個公益性崗位,扶貧干部們首先想到了余水鳳,為她提供了一份保潔員的工作?,F(xiàn)在,余水鳳的年收入約18000元,兒媳仍在外地打工貼補家用,過繼出去的大兒子也十分孝順,時?;丶艺疹櫪先松?,余水鳳一家可以說是生活無憂了。2019年11月,余水鳳主動申請脫貧。
余水鳳脫貧致富,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也沒有豪言壯語,但她有扎實苦干的精神和勁頭,為村里其他貧困戶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懊撠氁揽空?,但也要靠自己的雙手,多出力、多流汗,大家都能早日摘掉‘貧困帽,過上好日子。”對于未來,余水鳳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