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對朋友,從大學時代談戀愛起,女生就彩云追月似的整日跟在男朋友身后?;楹蟮娜兆永?,磕磕絆絆的小矛盾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汕靶┤兆樱鋈桓艺f兩個人打算分開,原因是他說她“殷勤得讓人累得慌”;而她,也受夠了披肝瀝膽而得不到回應的委屈。
說來也許有點冷酷,對于她老公那句“殷勤得讓人累得慌”,我多少是有一點理解的。大四臨畢業(yè)那一年,他接到了一家頗體面的咨詢公司的面試通知。她比他還要興奮,半拉半綁地把他拖到商場,買下一身好西裝。面試沒有通過。他沮喪之余,也感到氣惱,怪她不該不惜血本買下這身行頭,背了一屁股債也就算了,還鬧得天下皆知——這下誰都知道他面試被拒了,是不是自找?
那以后還有很多次,兩人為了這身西裝吵過架:她覺得西裝彌補了他稍稍溜肩的不足,看上去斯文挺拔又器宇軒昂;他覺得這么正式的西裝,日常穿著太讓人別扭;況且他不想讓人覺得,他的英俊和帥氣是靠女朋友負債買來的西裝撐起來的。這樣厚重而艱辛的寵愛讓他自卑,也讓他愧疚;而她卻覺得,錢的來處不過是自己的親姐妹,他只看到了這里面有多少為難,卻忽略了這里面有多少心意。他不明白也就罷了,還為了這個三番五次地跟自己吵架!“這有什么好吵的?我這還不是為你好!”
一句“我為了你好”,讓多少人被套在愛的枷鎖里?細細想來,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曾在有意無意間,做過因為愛而令對方不快的事?比如對方正在如饑似渴地讀一本書,而你怕Ta一天過于勞累,執(zhí)意叫Ta早點休息,最后干脆粗暴地關了燈;比如對方遇到了煩心事,很想一個人獨處一會兒好好想想,你卻非要以知心人的特權讓Ta跟你說說心里的苦……
愛情里有很多種模式:比如姐弟型、兄妹型,在這些關系里,一方是主導(樹)的角色,另一方是附屬(藤)的角色,更加嚴重的還有母子型或父女型。在這些互動模式下,一方看上去很殷勤,付出了很多,不僅自身很委屈,還導致給另一方造成壓力,產生愧疚感和自卑感,所以這兩人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結果容易出現(xiàn)“一個追,一個逃”的狀態(tài),大多數的結果是追和逃的人都累了,最終分道揚鑣。
相愛的目標是什么?不是為了照顧對方,也不是為了改變對方,更不是為了對方而活,因為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承載別人的生命,太重了。相愛的目的,是有界限的彼此靠近,既能相互親密陪伴,也能互相留有心理空間,有獨處的時間,彼此尊重和接納,不替對方做決定,這些是每一對親密關系里的人需要成長的部分。那么親密關系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尊重男女性別差異。在親密關系里,一般男性是傾聽者,女性是傾訴者;男女的思維方式也不同,一般女性發(fā)散性思維比男性強;在語言爭論方面,男性常常表現(xiàn)弱一點,但是男性的專注力會較強。女性呢?喜歡表達,善于交流和處理關系。差異是需要彼此接納的,在了解對方的情況下,給彼此一點空間,靜一靜,等一等,我們會因為被理解而更舒服。
2.相信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親密關系里也有好為人師者,總覺得對方需要幫助,而忽略了對方有獨立思考和面對自身問題的需要。比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東西,生活里一些習慣和細節(jié),往往都成為親密關系里的殺手,把那種你認為對的、好的東西,真正影響到對方,才是智慧,而不是直接地否定和糾正,用心良苦,卻受到拒絕。最好的陪伴,是相信對方有能力應對自身的問題,成長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另一方能做的就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溫柔地陪伴。成熟的人能做到沒有你的日子很好,有你的日子更幸福。
3.不必做完美戀人。每個人心里都住著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對方的完美選擇,有些人(女性居多)在家庭里委曲求全,高標準要求自己,有時也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如果事事要求完美,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使得對方跟著一起焦慮,所以在家里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家才會成為溫暖的港灣和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