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彥品
摘? 要:本文基于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簡單了解,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入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意義,針對信息技術可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引導自主學習、拓展交流空間等有效途徑,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62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在大數(shù)據背景下我國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寬,而信息化課堂已經成為當前形勢下教育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切實達到促進教育工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三個方面:
第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增加了教學資源的豐富性特點,促使教學模式呈多樣化趨勢發(fā)展,還能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等多種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學習模式和習慣,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還可利用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以此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上,還能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協(xié)作,教師還要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及時調整,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模式相結合,采用多種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拓寬教學途徑,轉變教學方法,實現(xiàn)智能化教學的有效開展,在避免時間浪費的同時還能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確保能及時的為學生解決問題。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面
1.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方面
語文學習作為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科目,需不斷跟隨時代的發(fā)展轉變教學模式。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拓展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但是,語文主要是以對文字的認知和對文章的記憶為主的課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同時對語文的基礎學習還需具備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活躍性,在教學課堂中極易出現(xiàn)脫離實際、教學目標不明確、學生不能理解具體教學內容的現(xiàn)象,不能將教學內容進行很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將語文內容與實際需求相結合,增加教學內容多樣性特點。
比如:在學習《井底之蛙》一文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青蛙構思”“小青蛙猜想”等問題的課堂導入,在授課過程中播放有關小青蛙動畫、音頻或視頻等,通過制作小動畫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信息和語文教材相融合,在增加語文教學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從身心方面都深刻了解到井底之蛙典故的內涵,增加語文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從根本上突出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的可行性作用。
2.在小學語文教學形式方面
從目前狀態(tài)看,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是以傳統(tǒng)教材為基礎,逐漸演變和進化而來的,其中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雖然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操作性特點,但是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因此,必須加強信息技術的融入,根據信息技術獨特的延展性、豐富性等特點,從而促使教學形式的有效轉變,與此同時,還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特點,開展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體教學活動。比如可以對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正確指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網絡信息資料收集,并將其與語文教學相融合,切實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熱情。以《小蝌蚪找媽媽》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搜集和查找相關資料、動畫、視頻、圖片等,并進行相應的知識點匯報,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加強小學生之間的溝通協(xié)作能力,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高效完成。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1.轉變教學模式,引導自主學習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模式,引導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將信息化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課前可以制作PPT課件或是錄制微課視頻,在課件中將重點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標注。教師還可以將學習的內容制作成文檔作為學習資料發(fā)至學生管理群,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前預先了解到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在課前通過自主學習架構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框架,以便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點撥更好的理解課本內容。學生通過課堂外的自主預習,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整理、分析能力,也加強了學生對于語言的應用能力,使得學生不僅僅依賴教師的講解來理解語文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刻理解和記憶。例如:教師在講授《小小的船》一課時,先將課件和教學資料發(fā)至學生手中,在課前布置了內容,讓學生在課前自行體會文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價值觀,并對文中的生字進行標注。在課堂上,教師會對所設問題再進行講解分析,從而使得學生能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更為牢固。
2.培養(yǎng)思維能力,拓展交流空間
語文的學習不只是通過死記硬背的,要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語言邏輯以便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固化認知,認為只需要背誦好教師劃定的知識點就可以學習好語文,并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交流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問題,給學生留有思考時間,讓學生通過合作的形式解決語文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例如:教師在講述《晏子使楚》一課時,教師對楚王三次刁晏子,晏子是如何反擊回去的,結果如何做了詳細的分析,教師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小組間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答案,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教學工作的高度融合,是滿足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將信息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的融入教學工作中,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與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意義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俎丹丹.談教育信息化與語文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7(21):498.
[2]延凌云.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文存閱刊,2018(1):124.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第八小學? 貴州畢節(jié)? 5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