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巖,張鋼強,王 錦,張 強
蚌埠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檢驗科,安徽蚌埠 233004
相關研究報道,2018年胃癌的發(fā)病率位居癌癥第5位[1]。近些年,我國胃癌發(fā)病率雖呈下降趨勢,但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防控形勢仍非常嚴峻。進展期胃癌患者即便采取手術治療,其5年生存率也只有30%[3],但是早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術后化療,5年生存率高于95%[4]。因此,早期診斷是胃癌防控的關鍵。氧自由基是體內正常代謝的產物,過量時會對細胞造成氧化損傷,引發(fā)各種疾病甚至腫瘤。腫瘤患者機體氧化還原平衡被打破,體內氧自由基異常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種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劑,腫瘤患者SOD水平明顯下降。本研究通過對胃癌患者血清SOD水平進行分析,以探討血清SOD水平檢測對胃癌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0例初次確診胃癌患者作為胃癌組。患者年齡(62.06±9.86)歲;其中男30例,女20例;賁門癌16例,胃體癌12例,胃竇癌17例,胃間質瘤5例。根據(jù)胃癌細胞是否突破胃黏膜下層又將50例胃癌患者分為早期胃癌組(10例)、進展期胃癌組(40例)兩個亞組。選擇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年齡(46.68±11.76)歲,其中男29例,女性21例。胃癌組和對照組研究對象在性別分布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24,P>0.05),胃癌組患者平均年齡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087,P<0.05)。胃癌的診斷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胃癌診斷標準(WS 316-2010)》中的診斷標準。胃癌的確診依據(jù)為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且胃癌患者皆為初次確診患者。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加入抗凝劑后震蕩混勻,經(jīng)離心機4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清液進行檢測。SOD采用鄰苯三酚自氧化法,通過羅氏Cobas8000及配套試劑進行檢測,以上步驟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2.1兩組研究對象血清SOD水平比較 胃癌組患者血清SOD水平為(145.86±25.74)kU/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86.08±20.28)kU/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胃癌組<57歲患者與≥57歲患者血清SO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57歲研究對象與≥57歲研究對象血清SOD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SOD水平比較
2.2早期胃癌組、進展期胃癌組及對照組血清SOD水平比較 進展胃癌期組患者SOD水平[(140.13±24.76)kU/L]明顯低于對照組[(186.08±20.28)kU/L]和早期胃癌組[(168.80±14.83)kU/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期胃癌組患者血清SOD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ROC曲線分析 血清SOD診斷胃癌的曲線下面積為0.886(95%CI0.820~0.953),最佳臨界值為174.50 kU/L,特異度為80%,靈敏度為90%。見圖1。
圖1 血清SOD診斷胃癌的ROC曲線
早期胃癌缺乏特異性征象、檢出率低,70%的患者就診時已經(jīng)發(fā)展為進展期胃癌[5]。目前臨床主要依靠纖維胃鏡檢查及組織活檢確診胃癌,該法靈敏度高但操作較為復雜、費用較高,無法作為篩查手段。上消化道造影診斷胃癌(特別是早期胃癌)的靈敏度低于纖維胃鏡檢查。血清腫瘤標志物雖然檢測方便,但靈敏度較低,僅作為隨訪的觀察指標而在胃癌的篩查和診斷中意義不大。
活性氧(ROS)是一類性質活潑的含氧物質的總稱,參與體內正常代謝過程。但在病理狀態(tài)下,細胞代謝產生的大量ROS會對機體造成各種氧化損傷,并通過調節(jié)細胞信號傳導而導致細胞癌變及癌細胞的血管生成和轉移[6]。SOD是一種抗氧化金屬酶,能夠在細胞內外催化ROS中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歧化生成氧和過氧化氫,從而對抗氧化應激對細胞和組織的損傷[7]。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血清SOD水平明顯降低,本研究結果與此相符[8]。哺乳動物體內主要存在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錳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以及細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這3種,其中MnSOD對惡性腫瘤的抑制作用最突出[9],其在腫瘤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具有臨床診療意義[10]。血清中的SOD水平更易檢測,目前針對SOD的臨床研究已經(jīng)廣泛展開。例如:曹修娥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卵巢癌患者血清SOD水平檢測有助于卵巢癌的術前診斷、卵巢良惡性腫瘤的鑒別、病情觀察及術后監(jiān)測;徐艷秋等[12]研究表明,血清SOD水平在健康人、乙型肝炎患者和肝細胞癌患者間存在明顯差異,對判斷慢性乙型肝炎是否轉化為肝細胞癌具有指示意義;譚亞納等[13]研究顯示,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SOD水平對良惡性疾病的鑒別診斷、腫瘤分期、療效判定都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體檢者與胃癌患者血清SOD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早期胃癌患者血清SOD水平與健康體檢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明顯高于進展期胃癌患者(P<0.05),顯示了SOD水平降低與胃癌進展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血清SOD水平較健康體檢者明顯降低且與患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相關性,提示血清SOD水平檢測對胃癌診斷及病情評估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但SOD水平降低并不是惡性腫瘤的特異性表現(xiàn),還需聯(lián)合其他臨床指標綜合考慮。早期胃癌患者血清SOD水平高于進展期胃癌患者,而與健康體檢者無明顯差異,提示血清SOD水平檢測在判斷胃癌分期上具有一定潛力,但不具備早期篩查胃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