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何止先漢后漢,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興盛繁榮都需要“親賢遠佞”。這個道理人們都懂,那些手握權(quán)柄的大人物更是心知肚明,也都不愿親近小人。問題在于,如何識別小人?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歷史上已經(jīng)蓋棺定論的很多小人,在當(dāng)時的主子眼里,都是大大的忠臣。
漢武帝時,上官桀因善于養(yǎng)馬深受主上青睞。有一陣子,武帝因病,好久未去御馬苑了。等到痊愈后,他惦念著馬兒,便急忙來到馬苑??匆娔切R兒大多瘦弱不堪,不禁勃然大怒,對上官桀斥責(zé)道:“廄令難道以為我不會再見到這些馬了嗎?”便要將上官桀逮捕下獄。不料,上官桀不慌不忙,往前一跪:“我聽說皇上龍體欠安,日夜憂愁害怕,實在沒心思照料御馬??!”還流下幾行眼淚,委屈得不要不要的。漢武帝一看,上官桀是多么的愛朕啊,從此,對他十分親近,屢次提升,直到臨終前下遺詔,讓他與大將軍霍光一起輔佐幼主劉弗陵,成為漢宣帝的顧命大臣,權(quán)傾一時。
我們作為局外人都能看明白上官桀的諂諛之術(shù),但漢武帝身處其中,非但不對那番巧言令色產(chǎn)生任何質(zhì)疑,甚至還沾沾自喜,自以為真是受到人人愛戴,特別是那個上官桀。
“諛風(fēng)”如何才能吹不進,關(guān)鍵在于被吹的主子能否辨明真假、是非,是不是一個自以為是、自以為好的人。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清醒,正視自己和身邊人。
順著好吃,橫著難咽。盡管很多人都在主觀上不喜吹“諛風(fēng)”,也不愿落得“親小人”的惡名,但卻經(jīng)常不由自主地就中招了。
清代學(xué)者袁枚,聰敏過人,二十多歲就任縣令。赴任前向恩師尹文端辭行,尹問:“你此去都準備了什么?”袁答:“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崩蠋煵粣偅骸澳贻p輕就搞這一套?要勤政務(wù)實呀?!睂W(xué)生忙回應(yīng):“您有所不知,如今人們都喜歡高帽,像您這樣不喜歡奉承的人鳳毛麟角呀!”尹甚悅。袁別后笑謂:“帽子送出一頂,還剩九十九頂了?!?/p>
諂諛者為何要諂諛?原因很簡單,是看重其手中的權(quán)力,背后的利益。如此,一旦權(quán)力退去,利益散盡,諂諛者也就吸完了給養(yǎng),鳥雀般散去而又忙著諂諛下一位去了。
“諛風(fēng)”如何才能吹不進?根子還在聽任甚至享受諂諛者身上。要充分認識到,諂諛,實際上是一種欺騙。要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我是誰”“來自誰”“為了誰”“維護誰”等問題的認識上做出準確判斷,做到位高不自顯、權(quán)重不謀私、功多不自傲。阿諛奉承是一種麻醉劑,不僅麻醉人的大腦神經(jīng),更會腐蝕人的靈魂,使人失去理智甚至良知。如此可解書中為何說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p>
【原載《深圳商報》】
插圖 / 桌上的跑腿王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