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彝:興趣廣泛,尤好美食烹調(diào),工余下廚近40 年,每有一得,即碼字成文,經(jīng)常發(fā)表于雜志,終成集腋成裘之作《上海型男的做飯智慧》。
蠶豆是江南一帶最常見的豆類蔬菜,一開春,蠶豆就上市了。
蠶豆?fàn)I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其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被認(rèn)為是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蠶豆蛋白中含8 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除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稍低外,其余6 種含量均高,尤以賴氨酸含量豐富。
蠶豆可健脾開胃,利水消腫。食欲不振、腹痛、腹脹、積食、消化不良的人適當(dāng)吃蠶豆,可滋補(bǔ)脾經(jīng)和胃經(jīng);尿少、排便不利的人,適當(dāng)吃蠶豆可以促進(jìn)過多液體的排出,輔助消腫。需要提醒的是,有“蠶豆病”病史者,不能食用蠶豆及其制品。
剛上市的蠶豆,豆莢翠綠,剝出的嫩蠶豆碧綠生青,幾乎可以擠出豆汁。嫩蠶豆起油鍋快炒片刻,即可盛出上桌,是江南人家常見的時(shí)令菜。
在此推薦幾款更講究的嫩蠶豆吃法:
嫩萵筍葉去莖,洗凈切碎(萵筍葉上的莖,口感有點(diǎn)苦澀);去殼嫩蠶豆500 克洗凈,起油鍋,油沸后放入嫩蠶豆、切碎的萵筍葉,加適量鹽和白糖翻炒幾分鐘,即可起鍋裝盤上桌。
這道菜比清炒蠶豆更多了份萵筍葉的清香,鮮甜爽口,非常好吃。
去殼嫩蠶豆600 克,肥瘦相間的咸肉200 克,去莖萵筍葉1 千克,大米500 克。
蠶豆洗凈;萵筍葉去莖,洗凈后切碎;咸肉切小丁,放溫水里浸半小時(shí)減去咸味;大米提前半小時(shí)淘洗干凈。
熟豬油100 克放炒菜鍋中,開大火,油熱后下咸肉丁煸炒1 分鐘,再下蠶豆和萵筍葉煸炒3 分鐘,然后倒入大米翻炒1 分鐘,倒入開水至與鍋內(nèi)食材齊平,再翻炒一下,舀少量湯汁嘗一下味,偏淡就加適量鹽,再蓋上鍋蓋,開大火燜煮幾分鐘;等鍋內(nèi)汁水收干,轉(zhuǎn)小火烘約半小時(shí),一鍋美味的蠶豆萵筍葉咸肉飯就成功了。
用炒菜鍋燒菜飯,口感遠(yuǎn)勝于用電飯煲做出的菜飯,微火烘后舀出菜飯,鍋底會(huì)留一層焦黃的鍋巴,焦脆咸香,極受歡迎。
到5 月份,蠶豆開始變老,這時(shí)又有新的吃法了。
去殼老蠶豆的頂部往往有一條黑莖,這種蠶豆如果清炒,口感生硬,嫩蠶豆的風(fēng)味全無。
我有非常簡(jiǎn)單的處理方法,是外婆幾十年前教我的。拿把剪刀,在蠶豆中心部位縱向剪一刀,大約剪半顆蠶豆的位置。
準(zhǔn)備一把香蔥,去根、洗凈、切碎;油鍋熱后先下適量鹽和香蔥煸炒半分鐘,再下蠶豆煸炒3 分鐘,蠶豆煸透后倒少量黃酒添香,再加半杯開水,蓋上鍋蓋,燜燒約10 分鐘,等湯汁基本收干,即可起鍋裝盤。
這道菜增加了蔥香,蠶豆也非常粉糯,與生煸嫩蠶豆相比,別具風(fēng)味,上海松江人把這種吃法叫“剪刀豆”。
老蠶豆再剝?nèi)ネ馄ぞ褪悄鄱拱辍?/p>
剝豆瓣很煩、很慢,完全手剝,1 小時(shí)剝不出500 克,很多人望而生畏。
我想了一個(gè)辦法,用小刀在砧板上把蠶豆對(duì)剖切開,再剝外皮,剝豆瓣的速度可加快好幾倍,半小時(shí)可以剝出1 千克豆瓣。
豆瓣洗凈,鍋內(nèi)放500 毫升油,油熱后用中火下豆瓣油氽約10 分鐘,即可起鍋。豆瓣放涼后又脆又香,可蘸甜面醬吃,佐餐下酒也絕配。
嫩豆瓣400 克,雪里蕻咸菜100 克。
嫩豆瓣洗凈,放鍋內(nèi),加水煮10 分鐘至軟熟;舀出豆瓣,放入攪拌機(jī)打成糊狀;咸菜洗凈切碎,先下油鍋煸炒2 分鐘,再放入打成糊狀的豆瓣一起翻炒幾分鐘,即可起鍋裝盤。
放涼后,這道咸菜豆瓣酥呈墨綠、翠綠相間的糕狀,是江南的一道名菜。
嫩豆瓣400 克,廣式香腸1 根。
香腸洗凈后切薄片,起油鍋,下香腸煸炒1 分鐘,再下嫩豆瓣翻炒1 分鐘;加少量水,燜煮3 分鐘即可起鍋裝盤。
這道菜,香腸的艷紅與豆瓣的翠綠色彩搭配甚美,口感也咸甜融合,是一道春天的美味。
若用火腿丁代替香腸,這道菜升級(jí)換代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