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教育——收官“十三五”

2021-05-18 13:12
云南教育·視界 2021年2期
關鍵詞:十三五教材學校

2020年注定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對于教育系統(tǒng)而言,也是極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不僅具有深遠歷史意義,而且是重要的節(jié)點——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guī)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都在這一年里收官。所謂收官,就是要盤點,要交賬,要兌現。為此,在2020年12月,教育部連續(xù)組織召開了七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fā)布會”,從各個方面對“十三五”以來中國教育在各重點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作了總結和介紹。本刊特綜合整理發(fā)布會中關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總體情況,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情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教材建設工作等四方面內容,以“專題薈萃”的形式進行集中展示,以便廣大讀者對“十三五”以來中國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在改革發(fā)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氣投入到“十四五”新的偉大征程中去。

——本刊編輯部

一、教育改革發(fā)展總體情況篇

中國教育:特色更加鮮明,教育面貌正在發(fā)生格局性變化

教育部發(fā)展規(guī)劃司司長劉昌亞在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總體情況時指出,“十三五”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教育系統(tǒng)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了全面加強,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事業(yè)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面貌正在發(fā)生格局性變化,“十三五”規(guī)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新提升。在各級教育普及程度方面都達到或者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19年,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達到了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二是教育公平邁上新臺階。全面打贏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臺賬建立之初的20萬人降到現在的“動態(tài)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qū)學生專項“十三五”時期累計達到52.5萬人。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到7 739億元。義務教育營養(yǎng)改善計劃覆蓋1 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 700萬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連續(xù)實施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現在已經達到76%。全國23個省份、95.3%的縣級單位已經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99.8%的義務教育學校(包括教學點)辦學條件也都達到“20條底線”要求,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已經由2016年的12.7%下降到2020年的3.98%。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已經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者享受政府購買學位的服務。

三是教育服務國家發(fā)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資源空間布局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推進“四點一線一面”為重點的區(qū)域教育創(chuàng)新試驗,一批教育服務區(qū)域產業(yè)振興的重點項目正在發(fā)力推進。創(chuàng)新性開展部省合建高校模式,支持中西部14所高校發(fā)展?,F代職業(yè)教育體系加快構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yè)800多家,成立各類職教集團1 400余個。2019年,完成高職擴招116萬人,各級職業(yè)院校每年為各行各業(yè)輸送約1 000萬技術技能人才。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組織認定200所深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示范高等學校,2016年以來連續(xù)舉辦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前一周剛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辦了第六屆。這其中累計吸引了1 500萬名大學生、370多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積極引導和鼓勵畢業(yè)生到基層就業(yè),2019年畢業(yè)生到中西部地區(qū)就業(yè)的比例達到59%,到地市級及以下基層就業(yè)的比例也達到了69%?!笆濉币詠恚咝.厴I(yè)生累計達4 088萬人,初次就業(yè)率連續(xù)多年保持在77%以上。高校服務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能力加快提升。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均占全國80%以上,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1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個合作協議,實現與2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位學歷互認,推動2 33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落地。

四是教育綜合改革激發(fā)新活力。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完成《民辦教育促進法》《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和9部教育規(guī)章制度制定工作,完成全部中央部屬高等學校章程核準工作。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部本級行政審批事項12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部取消。放權31所高校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推動下放高校職稱評審權和直屬高校外事審批權,積極擴大高??蒲邢嚓P自主權。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支持和規(guī)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穩(wěn)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考綜合改革,推進高職分類招生考試,深化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推進專業(yè)學位和學術學位分類考試,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實施“強基計劃”,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培養(yǎng)。

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yōu)化,規(guī)模不斷擴大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時指出,“十三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教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以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統(tǒng)領,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結構不斷優(yōu)化,規(guī)模不斷擴大,由“十二五”末期的1 539萬人增長至現今的1 732萬,增長了12.5%,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體系。

一是構建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四梁八柱。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部署開展教師教育五項重點任務和十大行動任務,完善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明確新時代大中小幼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建立教職員工準入查詢性侵違法犯罪信息制度,全面建立起覆蓋大中小幼的師德規(guī)范體系和違規(guī)行為處理機制。做好脫貧攻堅與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有效銜接,出臺新時代鄉(xiāng)村教師隊伍建設文件,激發(fā)教師奉獻鄉(xiāng)村教育的內生動力,“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問題得到顯著緩解。謀劃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印發(fā)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指導意見、進一步挖潛創(chuàng)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管理有關政策,深化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教師發(fā)展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放管服”改革持續(xù)深化。

二是夯實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地位。在質量保障上,實施三級五類師范專業(yè)認證,全國4 000余個師范專業(yè)納入一級質量監(jiān)測,221個師范專業(yè)通過了第二級、第三級專業(yè)認證。改革實施“國培計劃”,聚焦鄉(xiāng)村教師特別是“三區(qū)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教師,中央財政投入110億元,培訓近900萬人次。在提升層次上,實施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2.0,推動64所師范院校完成U-G-S協同育人機制,加大師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中央高校師范生和公費師范生生均撥款標準分別提高了3 000元和5 000元。實施職業(yè)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遴選了首批國家級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立項培育建設單位122個,公布102家企業(yè)為首批全國職業(yè)教育教師企業(yè)實踐基地。在創(chuàng)新融合上,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工作,實施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作2.0,引導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會同中組部出臺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大膽探索,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

三是增強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改革發(fā)展活力。在完善教師資格制度方面,28個省份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與定期注冊制度改革試點,年平均認定教師資格人數160萬人以上,較“十二五”年增長約37%,近1 000萬人次中小學教師參與定期注冊。新增信息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等12門考試科目,出臺了港澳臺居民申請中小學教師資格政策。2020年實施“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政策措施,全力做好應對疫情穩(wěn)就業(yè)工作。在精準實施各類支教項目方面,邊遠貧困地區(qū)、邊疆民族地區(qū)和革命老區(qū)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選派11萬余名教師、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選派了1萬名教師、銀齡講學計劃招募了近1萬名的退休教師、高校銀齡計劃支援西部計劃,首批遴選140余名退休教授、副教授開展支教支研?!笆濉逼陂g“特崗計劃”累計招聘42萬名特崗教師,覆蓋中西部省份1 000多個縣,3萬多所農村學校。在持續(xù)優(yōu)化教師管理機制方面,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加強下放后的監(jiān)管工作。穩(wěn)步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審改革,設置正高級職稱,打破中小學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天花板”。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啟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

四是提升了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地位待遇。在教師工資保障方面,會同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秘書局、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等部門,持續(xù)推進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收入水平。實現中西部22個省份725個連片特困地區(qū)縣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全覆蓋,惠及8萬多所鄉(xiāng)村學校近127萬名鄉(xiāng)村教師。在中央補助政策的示范帶動下,2019年全國有1 012個非連片特困地區(qū)縣也實施了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在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方面,以教師節(jié)宣傳慶?;顒訛槠鯔C,連續(xù)開展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尋找最美教師、全國模范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評選表彰等活動,涌現出3位“人民教育家”、7位“時代楷?!保斜碚谩叭珖鴥?yōu)秀教師”1 432名、“全國模范教師”718名,授予“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 355項,發(fā)放鄉(xiāng)村教師從教30年榮譽證書414萬冊。在營造教育教學環(huán)境方面,出臺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加強督察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

教育投入:“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介紹了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情況。她指出,“十三五”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把教育作為支撐國家長遠發(fā)展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投資,予以優(yōu)先保障和重點投入,明確提出“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想方設法籌集資金,調整優(yōu)化經費結構,不斷提高使用效益,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

一是財政投入逐年增長。從2016-2019年財政教育投入情況看,一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逐年做到“一個不低于”。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占GDP比例為4.04%,連續(xù)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優(yōu)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心。二是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第一個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三是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做到了“第二個只增不減”。2019年各級教育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分別達到幼兒園8 600多元、普通小學11 900多元、普通初中17 300多元、普通高中17 800多元、中職學校17 200多元、普通高校23 400多元,年均增幅在5%到12%之間。

二是使用結構逐步優(yōu)化。從使用的情況看,一是體現了“?;尽?。各級教育之間,義務教育占比最高,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于義務教育的經費占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于保義務教育的。二是體現了“補短板”。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占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也是最高的。三是體現了“促公平”。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都是用于中西部地區(qū)的?!叭齾^(qū)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qū)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9%,高于全國年均增幅2.7個百分點。用于學生資助的財政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 000億元(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yǎng)膳食補助),年均增長達到了8.35%。四是體現了“提質量”。教職工人員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我們財政支出的重點已經逐步從硬件建設轉向軟件建設,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是效益逐漸顯現。隨著4%成果持續(xù)鞏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超過4萬億元,并有效帶動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總體發(fā)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隨著經費使用結構的逐步優(yōu)化,在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過程中,教育投入充分發(fā)揮了保障教育發(fā)展、推動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內涵的政策導向作用。

劉景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認真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的精神,從統(tǒng)籌“兩個百年”“兩個大局”“兩個大計”的政治高度,建章立制、構建體系,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現代化,切實提高“識變、應變、求變”和“育先機、開新局”的能力。繼續(xù)保持財政教育投入強度,持續(xù)鞏固4%成果,推動落實“兩個只增不減”,更好滿足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新需求,更好發(fā)揮教育經費服務保障和政策導向作用。一是進一步強化政府投入責任。二是進一步完善以生均標準為基礎的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健全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四是加快推進教育財務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chuàng)新階段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一級巡視員高潤生就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有關情況作了介紹。他說,“十三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加強統(tǒng)籌部署,“三通兩平臺”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三全兩高一大”新發(fā)展目標穩(wěn)步推進,“八大行動”全面推進,呈現出應用深化不斷加速、創(chuàng)新案例競相涌現、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chuàng)新階段。

第一,學校網絡基礎環(huán)境基本實現全覆蓋。教育部與工信部聯合實施學校聯網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學校聯網和提速降費工作。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目前的99.7%,出口帶寬達到100M的學校比例從12.8%躍升到98.7%。其中,52個貧困縣已實現了學校網絡全覆蓋,99.7%的學校實現了百兆帶寬。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統(tǒng)一配備的教師和學生終端數量分別為1 060萬臺和1 703萬臺。

第二,優(yōu)質資源供給和教學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實施農村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整合開發(fā)英語、音樂、美術等學科數字資源6 948學時,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科教材配套的資源達5 000萬條。建成203個國家級職業(yè)教育資源庫,認定1 291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40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慕課學習人數達到3.1億人次,獲得在線課程學分的高校學生突破8 200萬人次。深入推進“三個課堂”應用,連續(xù)6年開展“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基本形成,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第三,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已接入各級平臺184個,為師生提供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服務,應用訪問總數累計超3億人次,資源共享總數超過3.2億次,月活躍用戶達6 000多萬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1億個,將近半數的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和科研。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斷提升。

第四,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現代化成效顯著。建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教育基礎數據庫,實現全國所有學?!耙恍R淮a”、師生“一人一號”。教育政務信息系統(tǒng)整合共享工作有序推進,共享教育基礎數據達2.1億次,支撐600多項地方業(yè)務開展。教育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一網通辦”。對“互聯網+教育”新業(yè)態(tài)包容審慎的監(jiān)管體系基本建立,加強校外線上培訓、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網課平臺等規(guī)范管理,營造持續(xù)、健康、有序的發(fā)展環(huán)境。

第五,教師信息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完成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1.0,啟動提升工程2.0,累計培訓1 000多萬名教師。持續(xù)舉辦教育廳局長和中小學校長教育信息化培訓班、“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培訓班,“十三五”期間累計培訓3萬人。全國有超過80%的中小學學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和學科教學能力全面提升。

第六,網絡安全人才培養(yǎng)和防護能力顯著增強。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開設相關本科專業(yè)5個,全國布點233個,11所高校入選為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示范建設高校。全面落實《網絡安全法》,建立教育系統(tǒng)網絡安全責任體系,制定網絡安全應急預案,通報并處理安全威脅6萬多個。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和專題培訓班,提高教育系統(tǒng)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

高潤生特別強調,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fā)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實踐。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通過電視空中課堂保障沒有網絡或網速較慢地區(qū)學生的居家學習;全國1 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 775萬人;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為世界各國在線教學提供了中國方案。此次疫情,以信息化有力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學習,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同時,全社會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發(fā)生了質的飛躍,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當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要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笆濉币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礎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了若干重磅文件,在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時,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著力發(fā)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推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發(fā)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重點從六個方面作了介紹。

第一,基礎教育重視程度達到新高度。

堅持基礎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強化黨對基礎教育的全面領導?!笆濉逼陂g,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高度重視基礎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出臺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并且召開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這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這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強化頂層設計,全面系統(tǒng)進行部署,明確發(fā)展目標,完善政策保障,整體提升水平,推動基礎教育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育人體系,健全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A教育呈現了最鮮明的特征,新時代基礎教育的“四梁八柱”已基本確立,基礎教育已經踏上更加重視內涵發(fā)展、全面提高育人質量的新征程。

強化黨建引領,中小學黨建工作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出臺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理順了中小學黨建管理體制,明確了中小學黨組織職責任務,深入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大了對黨組書記的全面系統(tǒng)培訓。黨建工作的活力顯著增強,科學化、規(guī)范化水平不斷提升,為提高辦學治校水平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和有力的組織保障。

第二,基礎教育普及水平躍上新臺階。

在義務教育方面,確保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聚焦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這個重大政治任務,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的有關意見,采取有效措施,強力推進控輟保學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比2015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已經實現動態(tài)清零,為實現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鞏固控輟保學成果,又進一步健全了長效機制,提出了五個機制,包括聯控聯保的責任機制、定期專項行動的機制、應助盡助的救助機制、依法控輟的治理機制和辦學條件保障機制,推動歷史性地解決輟學問題。

在學前教育方面,強化了公益普惠屬性。連續(xù)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推動各地大力發(fā)展公辦園,鼓勵社會力量辦園,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扶持力度。依法依規(guī)開展城鎮(zhèn)小區(qū)配套園治理,全國已完成配套園治理1.95萬所,新增普惠性學位400多萬個。截至2019年底,全國公辦園達到10.8萬所,比2015年增加了3.1萬所,普惠性民辦園達到9.5萬所,比2016年增加了3.7萬所(普惠園統(tǒng)計數據是從2016年開始建立)。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3.4%,比2015年提高8.4個百分點;普惠園覆蓋率達到76.01%,比2016年提高了8.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過去五年是學前教育進入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在普通高中方面,即將實現基本普及。2017年,組織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并與10個普及水平偏低的省份簽訂了備忘錄。中央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實施力度,重點支持中西部省份貧困地區(qū)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2019年年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比2015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全國有28個省份毛入學率超過90%。而到2020年年底,又更進一步,全國及各個省份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了90%的普及目標。

在特殊教育方面,殘疾兒童得到更多關愛。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連續(xù)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印發(fā)了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的指導意見,中央財政大幅度提高特殊教育投入,著力擴大特殊教育資源,落實“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特殊教育學校2 192所,比2015年增長了7%,基本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全覆蓋;在校學生達到了79.5萬人,比2015年增長80%。監(jiān)測顯示,2020年全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經達到95%以上,過去殘疾兒童“入學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歷史,讓殘疾兒童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正在變成現實。

經過五年的努力,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義務教育的鞏固水平和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水平,全國共有中小學幼兒園51萬所,在校、在園的學生總數達到2.26億人?;A教育歷史性地解決了“有學上”問題,教育公平實現了新的跨越,正在乘勢而上,向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愿望邁進。

第三,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

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以中西部、農村地區(qū)學校為重點,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教育差距。扎實推進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有效推動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和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國辦出臺了全面加強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學校和鄉(xiāng)鎮(zhèn)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意見,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占義務教育學??倲档?9.8%;全國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接入互聯網的學校比例分別為98.43%、99.07%、98.67%;全國95.3%的縣通過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評估驗收。

城鎮(zhèn)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實施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專項計劃,有序擴大城鎮(zhèn)教育資源。截至2019年底,全國義務教育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分別降至3.98%和0.24%,比2015年分別下降了10.1個百分點和4.8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了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的目標任務。與此同時,指導各地實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額專項規(guī)劃,全國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17.91個百分點。

第四,基礎教育全面提質進入新階段。

德育工作實效顯著提高。制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系統(tǒng)構建了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tài)開展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體系,明確了不同學段的德育工作目標任務,創(chuàng)新了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育人的機制。召開了兩次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德育工作主體框架更加明確,德育骨干隊伍專業(yè)化建設不斷加強,德育課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突破,德育活動的品牌更加鮮亮,開展了“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閱讀活動,學生點擊量超過4.47億人次,每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受到廣泛好評。

廣泛宣傳了一大批基層創(chuàng)造的德育工作典型案例,強化了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困境兒童教育關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發(fā)布《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手冊》。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斷增強,中小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不斷提高,呈現出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和自信自強、向上向善、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

課程教學改革全面深化。召開全國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會議,成立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面加強教學改革工作部署與指導。認真組織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開展了國家級示范培訓和全員培訓,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統(tǒng)編教材已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已在20個省份實施,計劃到2022年全面在高中階段實施。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國家級基礎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評選,實施了成果推廣應用計劃。建立了一批國家級教學改革示范區(qū)示范校,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啟發(fā)式、互動式、探究式、體驗式和跨學科、綜合化教學。出臺了加強教研工作和實驗教學有關文件,強化教研專業(yè)支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布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書目,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學業(yè)水平整體良好,在國際上有較高的聲譽。開展了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持續(xù)舉辦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遴選推廣了130個優(yōu)秀游戲案例,科學保教水平不斷提升。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大力推進“教育+互聯網”發(fā)展,深入實施“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積極推進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的變革,拓寬了課堂教學空間,促進了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更好地服務農村開足開齊開好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縮小教育差距。新冠疫情暴發(fā)后,迅速建設開通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開發(fā)了一大批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中小學各個年級、各個學科的課程教學資源,滿足了1.8億中小學生的居家學習需要,網絡瀏覽次數累計達到24.27億,堪稱“史無前例、世無前例”。

第五,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邁出新步伐。

大力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管得太多、動力不足、保障不夠、管理不善”等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經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強化內外聯動、部門協同、形成合力,切實落實中小學辦學主體地位,加快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為保障中小學教育教學自主權,擴大人事工作自主權、落實經費使用自主權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力促進了改革與發(fā)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為全面激發(fā)中小學辦學活力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受到廣大中小學校普遍歡迎。

積極創(chuàng)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適應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同步推進,推動14個高考綜合改革省份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選課走班,探索形成了規(guī)范有序、科學高效的新型教學組織方式。建立學生發(fā)展指導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處理個人興趣愛好與國家社會需求的關系,提高選科選考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以省為單位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和監(jiān)督保障機制,客觀真實、簡潔有效記錄學生突出表現,引導育人方式轉變,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不斷深化基礎教育評價改革。堅持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研制了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從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fā)展質量三個層面進行設計,系統(tǒng)構建以發(fā)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著力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深化中考改革,推動建立基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取得積極進展。堅持教考科學銜接,取消中考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進行命題,實現“以學定考”。印發(fā)關于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組織開展中考命題評估,加快推進省級統(tǒng)一命題,中考命題質量穩(wěn)步提升,有效引領實施素質教育。

逐步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制定家庭教育指導五年規(guī)劃,舉辦“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主題宣傳活動,發(fā)布《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guī)范》,引導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掌握科學育人方法,家校協同育人氛圍日益濃厚。強化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育人,統(tǒng)籌學生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和社會勞動,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指導各地建立勞動教育實驗區(qū)和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統(tǒng)籌利用社會資源,建立社會實踐大課堂,積極開展研學實踐、志愿服務等綜合實踐教育,遴選了一批研學實踐的基地、營地和一批經典線路。社會實踐育人蓬勃開展,中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增強。

第六,基礎教育熱點難點實現新突破。

社會育人環(huán)境得到有效治理。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大力開展了社會育人環(huán)境治理工作。針對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有害APP進校園、低俗有害網絡信息等突出問題,中央有關部門共同開展了網絡環(huán)境專項治理行動,規(guī)范了網絡平臺特別是社會網課平臺的管理,分三批面向社會公開通報了有害網絡信息治理情況,共清理165萬余條不良信息,處理違規(guī)平臺賬號2萬余個,有效凈化了網絡空間和中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深入開展防治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全面排查、加強引導、有效預防、嚴肅查處,通過教育、警示、通報等多種形式,深入推進“平安校園”建設,保持了校園總體安全穩(wěn)定。

招生秩序得到有效規(guī)范。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基本實現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6%。大力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面建立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視同仁、互不享有特權的招生入學機制,促進了公民辦學校公平發(fā)展,有效緩解了擇校熱和家長焦慮,推動民辦學校從“搶好生源”向“教好學生”的轉變,大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tài)。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切實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國85.3%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服務,這個比例和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大體相當。

學生過重學業(yè)負擔得到有效緩解。出臺減負三十條規(guī)定,明確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家庭、政府四方責任,著力構建系統(tǒng)化減負體系。積極推進學校建立課后服務制度,不斷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全國36個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后服務,有效解決“三點半”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全面清理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由105項減至35項,更加注重體現素質教育導向。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堅持綜合施策、內外聯動,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有效治理,建立了校外培訓機構“先證后照”制度和黑白名單制度,重點整治無證無照、超標超前培訓、違規(guī)收費、虛假宣傳等問題,摸排整治了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印發(fā)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和培訓合同示范文本,進一步完善校外培訓監(jiān)管機制,有效保障家長和學生權益。與此同時,實施線上培訓機構備案審查制度,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治理。

三、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篇

長期以來,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屬于弱勢,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笆濉币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僅在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應該說就全面加強勞動教育、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tǒng)設計和全面部署?!笆濉币詠?,這三個方面的工作都有哪些新的進展?就此 ,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和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在發(fā)布會作了詳細解答。

學校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

關于體育,王登峰著重從四個方面作了介紹。

第一,學校體育的政策體系建設。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提出教育要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全面培養(yǎng),同時專門就學校體育要實現的目標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也就是學校體育要實現讓學生享受運動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和錘煉意志的目標。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2020年中辦、國辦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在這個基礎上,2020年還出臺了由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fā)的,經過中央深改委討論通過,經國務院同意,印發(fā)給各省級人民政府的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文件。而由教育部牽頭的校園足球的工作,也印發(fā)了七部門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也就是“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的“四梁八柱”改革發(fā)展的總體政策體系已經搭建完成,進入了全面裝修和全面施工的階段。所以“十三五”期間既是一個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各項改革事業(yè)不斷推進的過程。

習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對學校體育作出的“四位一體”目標的高度概括。也就是學校體育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這一點應該說是對體育價值認識的一個飛躍。長期以來,大家對學校體育的印象就是孩子們能夠有運動的時間,有活動的時間,而目標就是增強體質。但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體育價值的重新界定里面,他首先強調的是學校教育要讓學生們享受運動的樂趣。而要想享受運動的樂趣,就必須教會學生運動技能。同時,還把體育關于健全人格和錘煉意志的功能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應該說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們對學校體育片面認識的局面,也就是體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課程,增強體質是其中的一個必有之意,但是它更重要的還是為了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同時通過體育課、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能夠實現錘煉意志和健全人格的綜合育人的功能。因此,“十三五”期間,整個政策體系的構建和推進,應該說這是最大的一個亮點。也就是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學校體育片面的認識,把它作為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一個基礎性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那么它的地位和價值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第二,學校體育的教學改革。在《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里面明確提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實現教會學生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這是對體育課要教什么以及要教會學生什么做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界定。同時,還要開展經常性的課余體育鍛煉和體育訓練活動,也就是課堂上教的這些知識和技能,課后要有經常性的訓練和鍛煉。最為重要的是,還要組織全員參與的體育競賽活動,它正是實現習總書記關于學校體育“四位一體”目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一點也是學校體育在思想觀念上、在認識上的巨大飛躍。而在《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里面,明確提出,體育競賽是所有上體育課的學生都必須參與的。這一點,也是一個帶有顛覆性的觀念轉變。所以,體育教學改革的內容更加清晰,也就是要立足于教會、勤練和常賽。教會、勤練和常賽是面向所有學生的,面向人人的,體育競賽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的。

為此,“十三五”期間,教學改革方面進一步深化,我們繼續(xù)延續(xù)了“十二五”期間關于學校體育教學“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模式,這個“品”就是運動項目,“一校一品”就是一個學校有一個運動項目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學會和掌握?!耙恍6嗥贰保褪且粋€學??赡苡袔追N運動項目,供學生們選擇,每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種,做到學會、做到經常性的訓練和比賽。這樣的“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教學模式,在“十三五”期間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拓展。截至2020年年底,教育部在全國已經認定了三萬所校園足球特色校。另外,教育部已經開始布局并且逐漸推廣校園籃球項目、校園排球項目、校園網球項目,還有校園冰雪運動項目。下一步,這個項目還會進一步拓展。其實,很多學校的選擇項目是非常廣泛的,有游泳、羽毛球、武術,還有其他的傳統(tǒng)民族體育項目等等,都會進入到“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改革模式里面來。

第三,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改革。這里面既包括對課程標準、教材、教學指南等方面的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同時也包括對教學效果、學生體質健康、學生運動技能等級、學生參與體育課、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的記錄等等,都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里面去,同時也會成為評價地方政府、評價教育發(fā)展、評價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F在全國各地各校普遍建立了學生體質健康檔案,我們要求,不光是“十三五”期間,在此之前就要求所有的學校,大中小學每年都要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監(jiān)測,而且教育部每年要對各地上報的數據進行復核,復核的人數每年都超過20萬人。經過“十三五”期間的努力,一開始的時候,各地上報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和我們復核數據之間的一致性是比較低的,目前基本上達到95%以上,也就是各地對這項工作都做得非常認真,非常扎實,也非常到位。

與此同時,初中和高中的學業(yè)水平考試都把體育學科納入其中。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都已經普遍推進了體育中考,盡管中考體育的分值差別還是比較大,但是這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也就是所有的地方在中考里面都要考體育,而且體育的分值從30分到100分不等。從2021年起,絕大多數的省份體育中考分值都會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此外,在高考錄取的“強基計劃”中明確要求,錄取“強基計劃”考生的高校,對這些考生都要進行體育的加試。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應該說這方面各個高校都做得非常好。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是這項工作還是都做了,應該說這也是體育和高考扯上關系的一個最直接的體現。除了體育特長生的招生以外,這是面對普通考生,也要加考體育,這是從評價體系來講。

第四,學校體育推進機制方面的一些進展。目前,跨部委的這種協調機制已經建立了兩個,一個是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由教育部、發(fā)改委、財政部、新聞廣電、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和中國足協等七個部門組成。另一個是青少年近視防控部際聯席會議,這項工作辦公室也設在教育部。此外,國務院剛剛批復了關于體教融合部際聯席會議機制,辦公室也是設在教育部。這些部際聯席協調機制應該說可以動員各個部委力量和資源,共同推進學校體育的改革。另外,各部委、各地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師生家校社(教師、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五大教育主體各自發(fā)揮自己功能的體制機制也逐漸健全。

同時,學校體育也進一步強調了如何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如何傳承民族傳統(tǒng)體育,在這方面“十三五”期間也做了重要探索。教育部已經推出了一個項目叫作“傳承的力量”,主要是全面展示學校的體育和美育工作中所做的關于傳統(tǒng)體育項目和中國的民族藝術傳承所做的努力,再把這兩方面的工作成果集中展示出來。這項工作目前已經進行了三年,可以說成效非常顯著,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是教育系統(tǒng)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構建文化自信,在體育和美育領域所做的努力。

在介紹了上述四方面學校體育重點工作后,王登峰還談到了學校體育工作保障條件的建設情況。一是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笆濉逼陂g,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數量從50.2萬增加到59.5萬,增加了9.3萬人。通過“國培計劃”“省培計劃”培訓了1萬多名國家級骨干教師,同時對農村邊遠地區(qū)、貧困地區(qū)或者經濟發(fā)展欠發(fā)達地區(qū)專門培訓了10萬名體育教師,也就是“1+10”的規(guī)模。另外,單項培訓開展的情況也非常令人欣慰,以足球為例,“十三五”期間,光是國家層面的校園足球教師的培訓就將近3萬人,省市一級的培訓加起來超過20萬人次。二是從體育運動場地情況來看,“十三五”期間,小學和中學的體育運動場地達標率分別達到了90.22%和93.54%。在過去體育辦學條件欠缺的情況下,經過“十三五”的努力,達標率能夠超過90%,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成績。三是學校體育運動意外傷害保險和處置機制方面的制度和體系逐漸完善起來。特別強調了安全風險防控和意外傷害保險,以及一旦出現意外傷害事故之后,如何健全、化解或者解決風險矛盾的機制,這也為學校校長、教師面對意外出現傷害事故的時候,能夠有一個比較穩(wěn)妥、比較有效的處置機制,既能夠妥善解決和處理問題,同時又能夠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在學校的美育教育中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

王登峰在發(fā)布會上從五個方面介紹“十三五”期間學校美育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是政策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個文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務院發(fā)布的第一個學校美育文件,這也就意味著學校的美育工作進入到整個教育系統(tǒng)里面的非常重要的方面。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又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就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偨Y“十三五”期間關于學校美育工作政策體系建設,不難看出,首先,美育的地位和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明確。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美育的功能,在學校的美育教育中要實現的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審美是一個人的一種基本的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所涉及的領域會更加寬泛,但是這兩個看上去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去實現?這一方面需要各個學科共同的努力,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就進一步凸顯了美育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所以這是“十三五”期間關于學校美育工作政策體系里面一個基礎性的要求。其次,美育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實際上這個問題是我們整個教育里面一個非常值得我們認真思考、認真研究并且要著力破解的一個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藝術院校的招生,都需要有很強的藝術專長,才能考到藝術院校。而在我們的義務教育包括高中教育體系里面,我們的音樂課、美術課或者綜合藝術課,如果學生只是上這些課的話,他是沒有辦法去考藝術院校的,這其實就是我們需要改進的。也就是,我們中小學的音樂、美術或者綜合藝術課程,要真正讓學生能夠體驗美,能夠認識美,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能夠去展示美,基本的藝術特長和專項的藝術特長,同時未來又能夠創(chuàng)造美。所以,這是我們教學改革要實現的目標,這在2020年中辦、國辦的文件里面也作出了非常清晰的界定。明確界定這一點,就是我們美育教學改革巨大的進步。再次,在保障條件方面,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就是師資隊伍建設、場地器材設備保障,最后是關于美育教育的評價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這是關于學校美育工作政策體系的問題。

二是教學改革。在“十三五”期間,關于教學改革,我們也逐漸形成了要讓學生在藝術課上能夠去增強藝術體驗,這個體驗也就是要欣賞、觀賞,去欣賞美、觀賞美,能夠產生美的體驗和共鳴。同時,要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基本的藝術技能,還要教會學生專項的藝術特長。這是美育教學改革跟體育教學改革要教會健康知識、教會基本運動技能、教會專項運動技能相對應的,也是非常相似的一個教學改革的方向。“十三五”期間,我們藝術課程的開課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藝術教育的資源,做到了全覆蓋,而且藝術教育中,幫助學生學會一兩項藝術特長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也逐漸普及起來。所以,這是我們在整個教學改革方面,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重要的進展。

三是條件保障。從師資隊伍建設來講,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在“十三五”期間,由59.9萬,也就是將近60萬,增加到74.8萬,這個增長的數量和幅度超過了體育教師。所以應該說“十三五”期間美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進展。在美育器材保障方面,目前小學的藝術器材配備達標率達到95%,初中達到了96.12%,高中達到了93.26%,這個比例也超過了體育的達標率。所以,美育在“十三五”期間的進展可以說比體育還要迅猛。因為在“十二五”末期的時候,體育的情況要好于美育,而現在到了“十三五”末,我們看到的是美育的情況比體育要好。目前,教育部正在制定高中的音樂美術教學器材配備標準。

四是關于評價方面。美育已經全面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跟體育是一樣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已經有9個省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值一般是在10到30分之間。關于藝術教育的評價體系方面,可以說也在不斷取得一些新的進展。

五是關于機制方面。推進美育需要各個部委、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們跟文旅部、跟國家的藝術院團都有了非常多的合作,包括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包括“種文化、結對子”活動,也就是藝術家們跟我們學校結對子,幫助學校開展藝術教育。另外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這幾年也在不斷地建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基地和傳承校,能夠把中華優(yōu)秀的藝術在我們的學校美育課程中能夠有更多的體現,這些都是學校美育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的成績。

勞動教育在“十三五”期間有個質的改變

申繼亮就“十三五”期間勞動教育的情況作了介紹,他指出,關于勞動教育,實際上一直是對學校開展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但作為獨立的一項工作安排,在“十三五”期間有個質的改變。“十三五”期間,勞動教育的工作,從時間進程上來講,主要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育部印發(fā)了相關文件,來推動開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探索。特別是中小學方面,在全國建立了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遴選出了一批勞動教育特色學校。比如北京,在前些年就建了三個學農基地和一個學工基地。初中生要到這個基地集中勞動一周。再比如河北的易縣,這個地方寄宿制學校比較多,大部分學校很少聘請清潔工,更多的事務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如宿舍的管理、食堂幫廚、校園保潔,以及他們學校的一些山地、林地的維護等等,都是由學生通過勞動來完成這些工作的。再比如說上海的曹楊二中,這個學校周邊原來是一個曹楊新村,居住了很多勞模,學校利用這樣一些優(yōu)勢,開設了“勞模大講堂”必修課,學校里面建了“自行車創(chuàng)意實驗室”,學生可以自己組裝自行車。另外,從交通方面,他們也建立了“汽車實驗室”“軌道交通實驗室”等等,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

對于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教育部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高等教育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實踐性教學規(guī)定是不能少于總學分的15%,理工農醫(yī)類學校實踐類教學占總學分不能少于25%。另外職業(yè)院校盡管勞動色彩很濃,但是他們也非常注重開展勞動教育,比如說他們組織校園技能文化節(jié)、勞動文化節(jié)等等。此外,教育部與相關部委配合,組織了大學生開展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說每年的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實際上都是一些勞動教育的形式。

第二階段,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以后,為了落實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主要的工作就是進行頂層設計和部署。這個標志就是研制發(fā)布兩個文件:一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另一個是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央這個文件是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意思是我們過去一直有勞動教育的要求,但是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這次中央做出重要部署,旨在全面加強,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關于勞動教育的功能定位。勞動教育不等同于一個專題教育,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環(huán)保教育、中醫(yī)藥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等,這些都是屬于專題教育。勞動教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一樣,都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所以,勞動教育應該提高站位,立足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這樣一個高度來看待。

二是對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更加清晰系統(tǒng)。過去我們一直在講,要做到教育與生產勞動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一次,根據全教會的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這個文件,包括教育部的指導綱要,都對勞動教育的目標提出了更加清晰具體的要求。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二是要培養(yǎng)勞動能力,三是要發(fā)展學生的勞動精神,四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勞動習慣。所以從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精神、勞動習慣與品質四個方面,對大中小學各個學段提出了非常清晰具體的要求,使得我們這項工作就有一個目標指向,可以落得更實、更細。

三是強調了這項要求落實機制的建設。如何把勞動教育新要求落到實處,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一是從課程方面,作為黨的教育方針,作為“五育”之一,必須有系統(tǒng)的課程設計,有具體的課程支撐,要求中小學每周獨立設一節(jié)課。職業(yè)教育院校要開設16課時的以勞動精神、勞模精神教育為主的專門課。普通高等學校要有32課時,來加強勞動教育,重點突出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教育等。另外,文件也明確要求,各個學科都要結合學科特點,把勞動教育的要求滲透到學科教育之中。二是活動,要在課內外一系列活動當中融入勞動教育的要求。三是要在學校校園文件建設中體現勞動教育的要求。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我們的勞動教育落地有機制、有抓手。

四是實施保障方面的加強。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明確提出來勞動教育是黨委政府的責任,所以黨委政府加強統(tǒng)籌,要統(tǒng)籌家庭、學校、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特別是要統(tǒng)籌利用社會各方力量,為勞動教育提供場所保證。從目前情況看,主要是學生勞動實踐場所缺乏。所以這次在頂層設計和部署工作當中,也對社會各個部門、各個方面提出了這方面的要求。

教育部指導綱要側重對學校提出了具體要求。比如說學校要規(guī)劃勞動教育內容,要組織開展勞動周,要負責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等。以上第二階段主要是頂層設計和部署。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第三個階段,就是全面實施階段。兩個文件印發(fā)以后,勞動教育的落實情況應該說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展,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指導各地研制印發(fā)實施意見,對勞動教育進行具體部署。根據我們的了解,到目前為止,以下的省份已經以省委省政府的名義印發(fā)了實施意見,這些省包括河北、上海、江西、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此外,我們也了解到,還有一部分省份正在組織研制實施意見,比如北京、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山東、重慶、四川、貴州、西藏、陜西、甘肅、寧夏等,這些省份的文件還沒有出臺,但是已經在積極地研制。此外,各個地方也積極現在響應中央的號召,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印發(fā)本地的一些勞動教育的規(guī)定和要求,比如說像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qū)、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河北省臨城縣等,有很多市縣都圍繞勞動教育印發(fā)了本地的一些指導意見和實施要求。

第二,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來提高大家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首先,教育部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了國培計劃,納入了各地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學習和培訓內容范圍。到現在為止,截至2020年下半年,委托北京師范大學、遼寧教育學院等實施勞動教育國培項目9個。此外像湖南、云南等省也召開了勞動教育推進會。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也在地方的教育行政干部、學校校長、骨干教師等培訓活動當中,把勞動教育作為一個專題來進行培訓。此外,還有一些機構和大學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比如說像中國教科院,組織開展了9場公益講堂活動。南京師范大學成立了勞動與教育發(fā)展研究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還創(chuàng)辦了勞動教育評論集刊。這些機構和單位都組織了研討會和培訓活動。

第三,很多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勞動實踐活動。比如說廣東深圳南山區(qū)舉辦了中小學勞動技能競賽,讓學生分學段現場比拼勞動技能和水平。上海財經大學發(fā)布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七大行動。再比如說江蘇海安高級中學合作共建了學生實踐農場,從2020年9月11日以后,就分批組織高一學生開展勞動周活動,讓學生“過三關”,第一是行走關,要步行走30華里。第二到那里要過生活自理關,所有生活都要自理。第三是勞動鍛煉關,每天勞動5到6小時。各地各學校都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大量的勞動實踐活動。

第四,一些科研機構、出版單位等在組織編制勞動實踐指導手冊,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出版社出版了這方面的指導手冊。在教育系統(tǒng)內外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對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學生、教師、家長積極支持勞動教育的氛圍正在形成。

2020年下半年,湖南省教科院采用實地考察、訪談和網上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23萬人的大規(guī)模調查,覆蓋了大中小學、家長、普通教師、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以及大學教授、上市公司董事長、事業(yè)企業(yè)單位負責人等。結果表明,超過90%的人認為“勞動教育很有必要”,對于每天安排30分鐘體力勞動,96.6%的家長表示支持。另外,教育部組織的調查還發(fā)現,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當中,70%以上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愿意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動,他們或者直接投身抗疫一線,或者投身社區(qū)防疫、特殊群體幫扶、愛心捐助等活動。

總之,2020年下半年以來,各地各校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在全面認真地落實中央和教育部有關勞動教育的要求。

四、教材建設工作篇

“十三五”期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材建設,加強了黨對教材工作的全面領導,明確教材是國家事權,專門成立了高規(guī)格的國家教材委員會,教育部新組建了教材局。同時,建立健全教材規(guī)劃和管理制度,以及全流程的把關機制,基本形成了新的課程教材體系。發(fā)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的總體情況。

田慧生指出,“十三五”期間,教材建設在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中的地位凸顯。黨中央和國務院明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從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來抓好。教育部牢牢把握正確方向,緊密圍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這一重大主題,聚焦加快推進教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任務,創(chuàng)新教材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教材“五大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教材工作格局發(fā)生歷史性的變化,站在新的起點上,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新的教材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初步確立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教材建設領導體制進行了新的頂層設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負責指導和統(tǒng)籌全國教材工作,加強統(tǒng)一領導和管理。國家教材委員會的成立,從國家層面確立了教材建設的領導體制,是健全國家教材制度的重大舉措,是加強黨對教材工作領導的重要制度設計。

二是各級教育部門調整優(yōu)化內部教材管理體制。教育部對部內五個司局的教材管理職能進行整合,組建了教材局,牽頭負責教材建設和管理,承擔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工作。教育部相關司局根據教材工作的總體安排,負責相應學段、學科專業(yè)的教材建設工作,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明確教材工作的職能部門,具體落實教材建設和管理職責。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級教育部門成立了專門的教材工作機構。

三是分級分類強化教材建設專業(yè)支撐力量。教育部成立了課程教材研究所,建設國家級高水平課程教材研究和決策支撐平臺,啟動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打造服務教材建設的專業(yè)智庫,首批11個基地已于2019年掛牌運行,天津、江蘇、廣西、陜西、甘肅等?。▍^(qū)、市)成立了省級課程教材中心,為地方教材工作提供專業(yè)支撐。

第二,新的教材規(guī)劃和管理制度體系系統(tǒng)構建

一是頒布實施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guī)劃。國家教材委員會頒布《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guī)劃(2019—2022年)》,整體規(guī)劃、統(tǒng)籌推進各級各類教材建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對大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領域教材建設作出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同時,研究制定了《新時代馬工程重點教材建設規(guī)劃》,全面加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

二是健全各級各類教材管理制度。頒布《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yè)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明確教材編寫、修訂、審核、出版發(fā)行、選用使用等各環(huán)節(jié)管理要求,解決好各級各類教材“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研制數字教材、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課外讀物進校園等系列管理辦法,進一步織密制度網格,全面提升教材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三是建立實施教材建設國家獎勵制度。設立全國教材建設獎,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四年評選一次,對各級各類優(yōu)秀教材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予以表彰。2020年已經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的評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全面覆蓋教材建設各領域的專門獎勵項目,也是全國教材建設領域的最高獎。

第三,新的教材把關體系有效運行

一是把好教材編寫關。嚴格各級各類教材編寫要求、人員條件等,規(guī)范“誰來編、怎么編”。提高資質門檻,突出教材編寫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學術專業(yè)水平要求,規(guī)定教材編寫人員必須經所在單位黨組織審核同意,并向社會公示,從源頭上把好教材質量關。在教材編寫要求上,突出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五育”并舉。

二是把好教材審核關。堅持教材“凡編必審”,健全審核機構,嚴格審核標準和程序,規(guī)范“誰來審、怎么審”。國家、地方、學校、行業(yè)、出版機構層層建立教材審核機構和機制,落實各級審核責任,建立教材政治審核、專業(yè)審核、綜合審核、專題審核、對比審核“五審制度”。近年來,完成了一系列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統(tǒng)編教材審核,對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進行了全面核查,對在用的大中小學教材內容進行了專項排查。

三是把好選用使用關。堅持教材“凡選必審”,明確教材選用主體、選用原則、選用程序,規(guī)范“誰來選、怎么選”。加大教材選用使用的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規(guī)選用教材行為,嚴肅查處在價值導向、科學性等方面存在問題的教材和讀物,堅決把住進學生書包這道關口。

第四,新的教材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教材建設在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不斷加大,有效扭轉了教材建設經費不足、人才匱乏、基礎薄弱的局面。

一是教材建設經費投入大幅增加。建立國家、地方、學校、出版單位等多方投入的教材建設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財政設立教材建設專項,重點支持統(tǒng)編教材、緊缺教材建設和教材基礎研究。地方和學校按規(guī)定將教材建設經費納入本級預算。積極引導教材編寫出版單位加大教材研發(fā)、使用培訓、跟蹤監(jiān)測等方面的經費投入。

二是教材隊伍建設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堅持培養(yǎng)和培訓并舉,加強教材隊伍建設。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設方向的研究生,在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中予以安排。制定有效激勵措施,將教材編審作為業(yè)績考核、職務評聘、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

三是教材建設的基礎支撐持續(xù)加強。建立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guī)?,入庫編寫專? 000多名、審核專家3 000多名。建設教材理論研究、文獻資料、編寫資源、統(tǒng)計分析數據庫,為教材建設提供資源支撐。陸續(xù)建成教材網絡審核系統(tǒng)、基礎數據管理系統(tǒng)、質量監(jiān)測平臺、信息服務平臺,教材管理信息化向全域化、全過程邁進。

第五,新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形成

聚焦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加強系統(tǒng)謀劃,整體推進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教材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教材的時代性、適應性和育人功能不斷增強。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近1萬種,職業(yè)教育與繼續(xù)教育類教材近8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近10萬種。

一是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研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修訂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中等職業(yè)教育公共基礎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全面修訂中小學各學科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和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編寫出版《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tǒng)有機融入大中小學課程教材。

二是普通中小學三科教材實現統(tǒng)編統(tǒng)審統(tǒng)用。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統(tǒng)一組織編寫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義務教育三科統(tǒng)編教材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實現了所有年級的全覆蓋。普通高中三科統(tǒng)編教材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蓋20個?。▍^(qū)、市),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到2025年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三科統(tǒng)編教材投入使用,有力推動了立德樹人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貫通起來,形成了一體化的人才培養(yǎng)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批示,給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礎上,啟動了中等職業(yè)學校三科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計劃明年下半年提交審核。

三是職業(yè)教育與繼續(xù)教育教材多元立體發(fā)展。啟動了新一輪的中職公共基礎課程非統(tǒng)編教材編寫,組織開展了“十三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的遴選,形成以公共基礎課、專業(yè)技能核心課教材為主,專業(yè)技能方向課、實訓課、選修課教材為輔,多元立體的職業(yè)教育教材體系。根據網絡教育、開放教育、自學考試、函授教育、業(yè)余教授、成人脫產教育等不同形式,分別組織編寫繼續(xù)教育教材,配套開發(fā)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加快發(fā)展繼續(xù)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扎根中國大地、緊跟學術前沿的高等教育教材加快建設。加快高校馬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和修訂,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有機融入學科專業(yè)教材中。目前,教育部負責的96種馬工程重點教材,三分之二已投入使用。高等教育專業(yè)教材建設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定位、學科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緊密結合,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新學科、新知識、新方法,具有中國特色、適應時代需求的多種類型、多種形態(tài)的高質量教材。

猜你喜歡
十三五教材學校
教材精讀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