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書彬 溫 凱
趙書彬 溫凱 《西藏日報》記者
三代底雅人,各有人生軌跡,更有共同坐標:家是底雅,國是中國!
底雅春色
西藏最西是阿里,阿里最西是底雅。流經(jīng)札達的象泉河在這里劈出峽谷綠洲,然后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流入印度。
78歲的歐珠班典少時流落境外,幾經(jīng)輾轉(zhuǎn)回到家園,在祖居前栽下了底雅第一棵白杏子樹;今年62歲的老楊從東海之濱的江蘇來到底雅,24年里他鄉(xiāng)早已成家鄉(xiāng);大三學生德吉曲珍走出大山,橫穿半個中國就學于南海之角的海南大學,正成就著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代底雅人,各有人生軌跡,更有共同坐標:家是底雅,國是中國!
歐珠班典出生在位于中印邊境的西藏阿里地區(qū)札達縣底雅鄉(xiāng)的什布奇村,1962年流落他鄉(xiāng),在外漂泊6年?;貞浧鸢雮€多世紀前的往事,老人唏噓不已。
“當時父親沒走,托人帶話,說祖祖輩輩生活在底雅,日子也好起來了,叫我趕快回來?!比缃瘢瑲W珠班典和兒子剛珠多吉住在剛剛落成的邊境小康示范村的新居里,家具齊全,溫馨舒適。窗外,樹木參天,雪山遠矗。老人邊回憶往事邊看向兒子,不由自主地重復出60年前父親曾講給他的那句話:“根就在這里!”
42歲的剛珠多吉穿著短袖襯衫,倚站在門口,聽得入神,父輩的艱辛往事恍如隔世。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西藏邊境村日新月異,公路通到家門口,邊民補助不斷提高,教育醫(yī)療有保障。父輩過去顛沛流離、三餐不飽的苦日子與現(xiàn)今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的好日子形成鮮明對比。聽到阿爸感慨“最幸福的就是現(xiàn)在這個時候”,剛珠多吉頓時露出會心的微笑。
屋外的坡地上,是一片果園,郁郁蔥蔥的白杏樹、紅蘋果樹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最大的有腰一般粗。白杏子香甜味醇可口,是當?shù)靥禺a(chǎn)。剛珠多吉帶著我們尋找最早的一棵,不無自豪地說,底雅的第一批白杏子樹就是父親引進的。
底雅有栽培果樹的傳統(tǒng)。1985年,對外山口短暫開放,歐珠班典用10斤酥油和3只山羊,從印度商人手里換來了200株小手指粗細的白杏樹苗,一些分給了鄰居,一些就栽在祖居前的小片土地上。如今蘋果、杏果、杏子酒已成為底雅的特色產(chǎn)業(yè),成為邊民致富的重要依托。
剛珠多吉邊介紹邊用手拔去滋生的雜草,這片祖業(yè)在他的精心呵護下,年年碩果累累。望向屋頂飄揚的五星紅旗,“國家就在心中!”剛珠多吉話語堅定、心潮澎湃。“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過上了爺爺和父親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守土固邊是我們的天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卻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幸福。對家鄉(xiāng)深厚的愛,在血脈相連的故事里,變得親切具體、可觸可感。
剛珠多吉在果園講述父輩的故事
老楊,穿著白色條紋體恤和板鞋,頭發(fā)花白蓬松,說話還帶著江蘇徐州老家的口音。在底雅鄉(xiāng)古讓村見到老楊時,他正和老伴次吉卓瑪帶著外孫晾曬剛摘下的杏子。杏子金黃,鋪滿院落。
底雅民居建筑
老楊,叫楊貴房,原是徐州“四建”公司的會計。1996年,隨維修邊防設施的施工隊第一次來到底雅。老鄉(xiāng)們少有人知道他的原名,都習慣地稱這位憨厚的漢族師傅“老楊”。其實在老家時,老楊還有一個外號——“楊老好兒”,因為他為人熱心,別人有需要幫忙時總會搭把手。然而好人也會遇到壞運氣,19歲那年,他深愛的姑娘身患白血病,醫(yī)治無效離開人世。自此,內(nèi)心深處的挫折和痛苦帶來的創(chuàng)傷讓老楊打算從此單身一人直至終老。命運的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底雅,在工作中老楊與次吉卓瑪相遇。卓瑪丈夫過世,和兩個孩子相依為命。心地善良、受過挫折的老楊看到同樣經(jīng)歷坎坷的次吉卓瑪,不由心生憐憫,最后天南地北的兩人走在了一起。
在底雅生活了24年的老楊(中)經(jīng)歷了4次住房變遷,家的根基早已深入這片土地
1997年,老楊帶著次吉卓瑪回到徐州喜結(jié)連理。然而,內(nèi)地的生活讓次吉卓瑪不太適應,為了使妻子兒女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活,老楊這“楊老好兒”的品格又發(fā)揚出來。他告別了父母鄉(xiāng)親,決定與妻兒一起回到底雅生活,入贅“邊疆”。于是老楊從徐州青年變?yōu)榈籽排?,從公司工人變?yōu)槲鞑剞r(nóng)民。
靠著妻子娘家的七八畝地和幾頭牛羊,老楊跟著藏族鄉(xiāng)親們一起放牧巡邊,騎馬走路,腳磨掉了幾層皮;蹩腳地使用藏式鐮刀,割草割到手上,手一攤疤痕還清晰可見。他還帶著大家一起修路架橋,父母過世時,因很晚才知道消息,他點起酥油燈,在千里之外表達悼念?!安换厝チ?,我的家就在這里?!崩蠗钫埼覀儏⒂^他的家,從“窩棚”“石屋”“安居房”到現(xiàn)在的“小康新居”,在底雅生活的24年里,老楊經(jīng)歷了4次住房變遷,家的根基早已深入這片土地。
外孫邊巴曲杰很纏老楊,這位外公不僅有對他的愛,還有更吸引人的地方。老楊給外孫邊巴曲杰取了一個漢族名字——楊昌民,希望生活在這里的人民永遠昌盛康樂。
20歲出頭的德吉曲珍現(xiàn)是海南大學大三學生,學校和家鄉(xiāng)間有5000多公里的距離。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德吉曲珍從小便在拉薩求學,“國家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在祖國懷抱里幸福成長,作為邊境學子深感驕傲和自豪?!被疖嚤捡Y在祖國大地上,德吉曲珍走出了祖輩最遠的路程。
在德吉曲珍家剛坐下,一杯清淡中略帶乳白的飲料便遞到眼前。家家釀造的杏子酒和著底雅人的淳樸熱情一起形成了特有的待客之道。為了讓阿媽朋吉卓瑪開口唱出底雅民歌《什布奇仙女迎客歌》,開朗外向的德吉曲珍不斷地斟滿杏子酒,以活躍氣氛。聽說這首歌只有阿媽能唱全,德吉曲珍跟客人一起充滿了期待。
“風景優(yōu)美的山谷,像帳篷一樣;山潔水清的家鄉(xiāng),有底雅三姐妹……”悠揚婉轉(zhuǎn)的民歌講述了這樣一個傳說:古格時期,什布奇有三姐妹遠足到托林寺,大姐和二姐都因高山阻隔放棄了行程,只有最小的妹妹背著家鄉(xiāng)特產(chǎn)杏油到達了目的地。
底雅隱藏在大山深處,山陡路險,每年冬季大雪封山直到來年開春,這里就成了出不去進不來的“孤島”。過去,想走出山外,200多公里外的札達也是山高路遠、遙不可及。如今,柏油路已經(jīng)鋪到了家門口,連著祖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