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葉紅麗
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在臨床中比較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血糖作用于微細血管,并且導致微細血管受損,從而引發(fā)多個重度并發(fā)癥,譬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對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有研究提出,對T2DM病人進行有效的管理不但可以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控制,而且還可以預防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使病人的預后得到改善[2]。但是,血糖的管理具有長期性,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重平日的運動、飲食、情緒管理等[3]。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式是與行為改變有關(guān)的一種理論,強調(diào)個體行為轉(zhuǎn)變可分成知識獲取、信念產(chǎn)生、行為形成3個部分[4]。將知信行管理模式應用于慢性疾病病人,既可以使其疾病知識有所提升,又可以促使其形成較佳的行為方式[5]。本研究將知信行管理模式應用于T2DM病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6例T2DM病人。納入標準:與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2009糖尿病診療指南相符[6];糖尿病病史在6個月以上;近期內(nèi)沒有出現(xiàn)應激或者負性事件;無老年癡呆癥;精神無異常;認知無異常,能夠與人正常互動。排除標準:同時存在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聽力有問題;無法進行語言溝通;中途退出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女25例,男23例;年齡45~77(62.7±3.3)歲;病程3~13(6.91±0.53)年;接受教育水平為??萍耙陨?、高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2例、11例、15例、10例。對照組女24例,男24例;年齡48~77(62.1±3.7)歲;病程3~14(6.97±0.55)年;接受教育水平為??萍耙陨?、高中、初中、小學的分別為12例、10例、14例、12例。兩組病人年齡、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病人入院后接受糖尿病常規(guī)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在其入院當日發(fā)放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冊給他們,向其闡釋其中的內(nèi)容,同時從藥品使用、飲食、生活等方面對其展開指導。觀察組病人實施知信行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設立知信行模式干預小組 小組共有5名成員,其中內(nèi)分泌科主治醫(yī)師、主管護士、責任護士分別為1人、2人、2人。小組主要是對病人實施干預策略,對其進行追蹤隨訪、護理評價等,并促使其形成健康的行為模式。
1.2.2 干預策略
1.2.2.1 健康知識宣傳教育 知信行干預小組在病人入院之后先評估其學習能力和態(tài)度,同時以一對一的方式對其展開疾病相關(guān)知識的宣傳教育,主要包括T2DM發(fā)病機制、血糖控制的關(guān)鍵性以及藥品使用、飲食、運動等方面的指導。另外,將糖尿病血糖管理指南發(fā)放給病人,并就其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的闡釋。
1.2.2.2 信念培養(yǎng) 干預小組依照病人的疾病情況、年齡、接受教育水平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展開培訓,從而使病人對疾病的認識有所提升。完成健康宣傳教育后各小組病人就疾病相關(guān)知識展開探討與互動,這不但能夠使其意識到糖尿病血糖管理的關(guān)鍵性,而且有助于其治療信心的提高。小組成員在病人入院的時候,對其相關(guān)信念情況進行評估,借助自行設計的糖尿病病人治療信念調(diào)查問卷來完成,而且依照評估所獲結(jié)果通過多個途徑來弱化病人的消極情緒,引導其以積極向上的信念和較佳的情緒與疾病抗爭,使其治療信心大增。另外,還要對病人家屬進行指導,促使其多多鼓勵和支持病人,以使病人自我效能得到切實提升。
1.2.2.3 行為指導 ①干預小組將糖尿病血糖監(jiān)測日記本發(fā)放給病人,并指導其將自己每日的飲食、藥品使用、運動情況以及血糖值等記錄好,囑其在下一次就診的時候把日記本帶給醫(yī)生,從而可結(jié)合這些內(nèi)容來對其護理管理方案做適度的更改。②干預小組運用床頭教學方式在現(xiàn)場將血糖監(jiān)測方法現(xiàn)場示范給病人,待其學習完后指導其自行監(jiān)測血糖,直到其完全掌握方法。
1.3 觀察指標 在干預前、干預后分別評定糖尿病知識水平、飲食行為管理及血糖控制效果。①糖尿病知識: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糖尿病病人知識調(diào)查問卷評價,此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認知、飲食認知、運動認知、并發(fā)癥認知、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6個維度,各維度的條目數(shù)均為5個,各條目運用1~4級評分,總評分為30~120分,評分越低則表明病人認知水平越低。②飲食行為管理:評價運用的是本院自行設計的病人飲食行為管理量表,此量表包括進餐總量、進餐規(guī)律、進餐次數(shù)、食物加工方式、飲食結(jié)構(gòu)5個維度,均運用1~5級評分,總評分為5~25分,所獲分值越低則表明病人的飲食行為管理越差。③血糖控制:對兩組病人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進行測定與對比。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糖尿病知識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飲食行為管理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有研究表明,對T2DM病人疾病知識進行提升,有利于其健康生活行為的建立,從而有效地控制血糖[7]。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并發(fā)癥認知、藥物治療、血糖監(jiān)測、運動認知、飲食認知、日常生活認知、糖尿病認知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知信行管理模式對T2DM病人疾病知識的提升有幫助。有研究指出,對T2DM病人展開健康行為指導,增強其病人健康信念,可以促使其形成健康思想,掌握更多的疾病相關(guān)知識[8]。知信行管理模式強調(diào),知識、信念、行為是彼此遞進的,其中的前二者是形成正向信息的態(tài)度、信念,能夠使病人的不良行為有所轉(zhuǎn)變[9]。將知信行管理模式應用于病人,能夠使其建立正確的治療態(tài)度和信念,主動地對疾病知識進行學習,從而使自身的相應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10]。
自我管理有助于個體把知識轉(zhuǎn)化成行為改變,從而更有能力管理自身的疾病,將不良生活習慣摒棄掉,逐漸形成較佳的飲食行為[11]。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飲食結(jié)構(gòu)、食物加工方式、進餐規(guī)律、進餐次數(shù)、進餐總量、飲食行為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T2DM病人應用知信行管理模式能夠使其健康意識增強,飲食管理行為得到改善,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與劉國彩等[12]的研究結(jié)論基本一致。究其根本,或許是因為此模式可以使病人建立起積極的態(tài)度和信念,從而使其健康相關(guān)的行為和基礎(chǔ)性知識有所轉(zhuǎn)變,使其更深刻地認識到健康飲食行為非常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從而促使其更主動地管理自己此方面的行為[13]。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HbA1c、FBG、2 h PBG水平降低且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對T2DM病人應用知信行管理模式可以使其血糖控制成效更佳。這或許是因為此模式對病人展開“知識”宣傳教育,使其對疾病日常護理知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其中“信念”宣傳教育使得病人的治療信心有所提升,在面對疾病的時候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而“行為”宣傳教育則可促使其把信念轉(zhuǎn)化成行動,使其血糖管理和控制能力得以提高,從而更有效地將血糖水平控制在適宜的范圍[14-16]。
知信行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T2DM病人對糖尿病的認識,有利于病人形成良好的飲食行為,有效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