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斌,高 強,李華明
(廣東美芝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研發(fā)中心,廣東 佛山 528300)
在北美空調市場中,風管機產品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市場容量700 萬臺/年以上,目前95%以上采用定速渦旋壓縮機,其中轉子機能力覆蓋的入門級產品年銷量約300 萬臺。隨著轉子式壓縮機的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轉子機替代渦旋機的趨勢日漸明朗,成為未來市場拓展的重點領域。
北美風管機的節(jié)流方案有non-bleed TXV 和閥芯兩種,其中TXV 方案由于能效和舒適性具有明顯優(yōu)勢成為市場發(fā)展的方向。由于TXV 在停機后自動關閉,兩器具有保壓效果,當壓縮機再啟動后,能很快達到工況平衡。當這種產品使用常規(guī)的轉子機時,由于系統(tǒng)保壓,在停機3 min 后壓縮機吸排氣側仍存在較大的壓差,存在壓縮機重啟困難的問題。
目前市場上存在幾種問題解決思路:一是系統(tǒng)廠商使用Hard Start Kit 組件提高電機的啟動力矩,可以改善但無法確保啟動順利,成本高達30~40 美元;二是壓縮機提供解決方案,使轉子機滿足系統(tǒng)的使用要求。
制冷系統(tǒng)的壓力平衡是指系統(tǒng)各部件之間的壓力達到平衡狀態(tài),不存在壓力差或壓力差不足以使流體進一步流動,此時轉子壓縮機可以啟動。
當non-bleed TXV 系統(tǒng)使用常規(guī)轉子機時,停機長時間后一樣可以達到平衡,這是因為轉子機泵體內存在較多的配合間隙起到了泄漏通道的作用。
如圖1 所示,泵體間隙包括活塞端面間隙、活塞外徑間隙、滑片側面間隙、滑片端面及頭部間隙等。在壓差的作用下,系統(tǒng)高壓側流體通過這些間隙向低壓側流動,逐漸達到壓力平衡。
根據停機后油面高度的不同,從間隙泄漏的流體可能是油或者氣態(tài)制冷劑。當泄漏的是油時,由于在高壓側油中溶解了更多的制冷劑,泄漏到低壓側后,制冷劑從油中逸出,進入低壓側容積中。
假設泄漏的油中的制冷劑溶解度一直為飽和態(tài),ω表示溶解度,下標i和o分別代表泄漏通道入口和出口狀態(tài),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
圖1 泵體內部壓力流動路徑
式(1)中,m為泄漏流體的液態(tài)質量,mg為氣態(tài)質量及氣態(tài)制冷劑質量。
流體流經縫隙的流量計算公式:
式(2)為兩平行圓環(huán)縫隙的流量公式,適用于活塞端面泄漏分析,式(3)為兩平行平板縫隙的流量公式,適用于滑片間隙泄漏分析。
其中:
m—泄漏流量/g;h—縫隙寬度,即選配間隙/m;R1—活塞內徑尺寸/m;R2—活塞外徑尺寸/m;μ—泄漏流體動力粘度/Pa.s;△P—縫隙入口與出口的壓差/Pa;L—泄漏通道長/m。
根據停機及平衡時的壓力溫度可以從軟件查到對應的氣態(tài)制冷劑的運動粘度、密度、比容等數據,通過粘度計看測試高、低壓側的油粘度、溫度等數據并查詢到溶解度值,從而可以理論概算出泄漏到低壓側的氣態(tài)制冷劑的質量。
被動壓力平衡壓差小、間隙小等情況下,流動緩慢導致平衡時間長,需通過主動平衡進行互補。液壓系統(tǒng)中常見的直動型溢流閥,如圖2 所示,采用簡單可靠的彈簧壓力調定結構。圖中1 為閥體,2 為閥芯或閥片,3 為調壓壓縮彈簧,4 為調壓桿,P為壓力流體入口,T為溢流口。
根據閥芯上受到的PT之間的壓差力與彈簧力的合力關系,控制閥芯的動作。當壓差力大于彈簧力時,實現從P口到T口的泄壓作用。當壓差力小于彈簧力時,閥關閉無作用。
圖2 直動型溢流閥結構示意圖
方案設計同時要求系統(tǒng)保壓和壓縮機快速重啟,可以重啟意味著壓縮機吸排氣側的壓力平衡,表面上看這與兩器保壓存在矛盾。事實上,若將兩器壓力與壓縮機吸排氣側壓力區(qū)分開來,則壓縮機吸排氣側的壓力平衡就不會影響到兩器的保壓。因此,將壓力平衡范圍定義到壓縮機內部,僅使吸排氣側壓力平衡,便可同時達成兩個目標。進一步分析泄漏模型可知,當泄漏流量相同時,高低壓側的容積越小,壓力平衡就越快,即高低壓側的容積是潛在可變量,這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壓縮機啟動的要求是壓縮機吸氣與排氣之間的壓力平衡,在壓縮機的吸、排氣管處均增加停機后自動關閉的開關閥,形成獨立的壓縮機殼體與儲液器兩個較小的容積腔,使實現壓力平衡所需的泄漏流量減小,從而縮短平衡時間。
隨著壓差減小,泄漏動力減弱導致泄漏速度越來越慢,僅靠被動泄漏無法達成目標,需增加主動泄漏結構。參考直動型溢流閥原理,設計一種壓差控制的泄壓閥,實現在小壓差△Pr下的快速完全平衡:當壓差小于△Pr時,閥打開泄壓,正常運行時閥關閉不影響壓縮機的運行。
綜上,設計出壓差啟動技術方案如圖3 所示。包括排氣單向閥Vd,吸氣單向閥Vs,自動泄壓閥Vr組成。其中Vd位于排氣流路上,Vs位于吸氣流路上,Vr在泵體中,兩端分別連通高低壓腔。
該方案采用機械閥結構,實現雙側換熱器保壓,性能和可靠性高,且無需控制,易于應用。
根據方案原理,進行壓差啟動閥結構設計,將吸、排氣單向閥及自動泄壓閥均設置在壓縮機的內部,以利于系統(tǒng)的應用。
圖3 轉子機壓差啟動技術方案
其中,吸氣單向閥內置于儲液器中,從A 管到B 管單向流通。排氣單向閥內置于上殼體內,位于排氣管內側,設置向外單向流通。兩個單向閥用于分隔兩器與壓縮機,以加快被動平衡速度。
如圖4 所示,自動泄壓閥設置在軸承與氣缸之間,入口連通排氣消音器內腔,出口連通氣缸吸氣孔,通過彈簧力調整來設定開啟壓差△Pr。閥座接觸部可參考排氣閥座結構,穩(wěn)定可靠。
圖4 自動泄壓閥結構示意圖
在運行及停機后壓差大于△Pr時,泄壓閥關閉,與常規(guī)壓縮機無差異。當停機后壓差降低到△Pr時,泄壓閥打開泄壓,實現快速壓力平衡。
在壓縮機運行-停機-保壓-再啟動過程中,通過壓縮機的運行狀態(tài)實現閥的自動開啟和關閉,簡化并降低對系統(tǒng)應用的影響。運行過程如圖5 所示。
其中:
STEP 1:壓縮機運行中,單向閥Vd/Vs開,運行壓差(Pd-Ps)>△Pr,泄壓閥Vr關,壓縮機正常運行,與常規(guī)壓縮機無異;
STEP 2:壓縮機停機后,單向閥Vd/Vs自動關,此時(Pd-Ps)>△Pr,泄壓閥Vr關,高低壓側通過泵體間隙泄漏;
STEP 3:壓縮機停機后,單向閥Vd/Vs保持關,當(Pd-Ps)<△Pr時,泄壓閥Vr自動打開,Pd和Ps通過泄壓通道快速平衡;
圖5 壓差啟動方案工作過程示意圖
STEP 4:壓縮機內部殼體與儲液器間壓力平衡至中間壓力Pm,Pe<Pm<Pc,Pc和Pe仍保持壓差,單向閥Vd/Vs保持關,泄壓閥Vr保持開;
STEP 5:壓縮機重新啟動,Pd上升,Ps下降,當Pd>Pc時,Vd自動開;當Ps<Pe時,Vs自動開;當(Pd-Ps)>△Pr時,Vr自動關,啟動過程與常規(guī)壓縮機無異。
綜上,預期該方案在停機后通過單向閥可保持兩器的壓差,并且STEP 2+STEP 3 <3 min,達到3 min后壓縮機可以重啟的目的。
在完成方案原理設計后,采用CAE/CFD 工具對結構進行分析優(yōu)化,包括閥的強度、流場、運行穩(wěn)定性等,結果匯總如表1 所示。
表1 結構仿真分析優(yōu)化設計匯總
部分分析結果如圖6 及圖7 所示:
圖6 閥片及儲液器強度分析
圖7 泄壓閥流場分析
通過CAE/CFD 等仿真分析工具,優(yōu)化了結構設計,也減少了評價反復,加快了開發(fā)進度。
3.2.1 壓差啟動閥效果驗證
首先確認增加雙單向閥的效果,針對前文通過減小高、低壓側容積可縮短平衡時間的分析,設計驗證實驗:在BASE 機ASG240N 的吸排氣管處增加吸、排氣單向閥,并對殼體及儲液器內壓力采樣,實驗壓力變化曲線如圖8 所示。
圖8 雙單向閥方案平衡時間摸底結果
在運行范圍各角點工況停機后,吸、排氣單向閥關閉,殼體與儲液器內壓差迅速降低。此時,兩側與系統(tǒng)仍存在壓差,單向閥具有保壓作用。隨著壓差下降,泄漏動力減小,特別是當壓差降至約0.5 MPa 后,間隙泄漏變得十分緩慢。
部分工況停機3 min 后仍存在較大壓差,這是由于此時壓差大,如泄漏的流體是粘度較大的潤滑油,其流動將十分困難,最終導致3 min 內不能達到壓力平衡,壓縮機無法啟動。
綜上所述,增加吸、排氣單向閥的測試結果與預期相符。相比兩器之間30 min 以上的平衡時間,壓縮機內部平衡時間大幅縮短,但仍存在小壓差且高油面時的時間超標問題。
基于此,進一步驗證,增加壓差自動控制的泄壓閥后的平衡時間能否達成3 min 的目標。對4 臺泄壓閥樣機進行效果驗證測試,實際開啟壓差與設計△Pr偏差小于0.05 MPa,閥開啟后10 s 內可達到完全壓力平衡,設計合適的△Pr值,各工況的平衡時間均可在3 min 內。
根據單體測試結果,判斷雙單向閥+泄壓閥的設計方案可滿足方案設計目標要求。
3.2.2 性能影響確認
由于吸、排氣單向閥設置在流路上,且單向閥打開動力是壓差力,因此不可避免會使產品壓損,使性能下降。對比有/ 無閥樣機單體性能,測試結果如表2 所示。其中,泄壓閥的設計壓差△Pr較系統(tǒng)常用工況壓差小較多,運行時為關閉狀態(tài),對性能無影響。在A/B 工況下,增加壓差啟動閥后COP 下降0.6% 以內,且噪音相當,滿足開發(fā)要求。
表2 壓差啟動閥對單體性能的影響
將兩種樣機搭載到北美風管機系統(tǒng)中,進行系統(tǒng)SEER 對比測試。當采用無閥樣機時,DOE D 工況開6 停24 分鐘后無法啟動,對SEER 結果影響大。而有閥的樣機可順利完成各工況測試。對比兩種仕樣性能結果如圖9 所示。
圖9 有/無閥仕樣性能對比圖
3.2.3 系統(tǒng)功能性驗證
系統(tǒng)功能性驗證主要是系統(tǒng)保壓和3 min 重啟確認。將壓差啟動壓縮機ASG240N 搭載北美風管機2.5ton 系統(tǒng)上,分別對冷凝器Pc、蒸發(fā)器Pe、壓縮機殼體內Pd、儲液器吸氣B 管Ps進行壓力采樣,按AHRI 標準,進行運行-停機-重啟確認測試。
典型的壓力變化曲線如圖10 所示,其中平衡后停機過程較長,目的是確認兩器的保壓效果。可以看出,實際測試的壓力變化過程與前文中理論分析的曲線十分相似。
圖10 典型運行—停機—保壓—啟動過程壓力曲線
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停機,初始階段TXV 未關閉,兩器壓力與壓縮機壓力同步變化。隨著TXV關閉,單向閥起到隔斷作用,兩器保壓。而壓縮機內間隙泄漏繼續(xù),殼體內Pd下降而儲液器內Ps上升,當Pd-Ps的差值下降到泄壓閥設計壓差△Pr時,泄壓閥打開,Pd與Ps通過泄壓通道快速完全平衡。
實驗驗證多個工況的壓差啟動效果,最長平衡時間約為2.5 min,平衡后壓縮機均可重新啟動,由于兩器保壓,系統(tǒng)很快再次達到工況平衡。
對比實驗與前期理論分析的壓力變化過程可知,實際測試結果符合理論預期,達到了保壓和重啟的目的,可滿足客戶使用要求。
3.2.4 可靠性驗證
北美市場對可靠性要求嚴格,特別是新產品開發(fā)時,可靠是第一設計目標。針對這款壓差啟動產品ASG240N,進行了詳細的TRS 分析規(guī)劃,制定了可靠性評價方案及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可靠性評價方案及結果
其中,閥的開關次數和關閉的密封性是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因此針對這兩項要求設計了全新評價方法,并完成了實驗確認。
將壓力平衡范圍定義為壓縮機內部的平衡,為解決問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基于此,設計了雙單向閥分隔壓縮機與兩器以縮短被動平衡時間,并通過泄壓閥實現小壓差時的主動壓力平衡。完成方案的結構設計及優(yōu)化,同時設計多種新實驗方案,完成驗證實驗。結果顯示,方案的性能、可靠性均達到設計目標要求,可同時滿足系統(tǒng)兩器保壓及壓縮機快速重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