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利 李雨芹
2021年3月2日,本刊記者拜訪了一位特殊的“90后”。她是中華女子學院原院長徐明,出生于1931年,今年剛好90歲。徐明老人精神矍鑠,眼神明亮,手腳利索,頭發(fā)也還沒有全白。當我們在樓道口按響門鈴時,居住在20樓的徐明老人竟堅持要下樓親自給我們開門。進門后,老人遞上兩杯熱熱的、剛煮的咖啡,一定要我們嘗嘗味道合不合適,然后,一臉滿意地看著我們喝下咖啡……我們以為屋子里還有護工或其他照護老人的人,徐老卻告訴我們,自己獨居,生活起居自理,不麻煩別人!望著老人安靜整齊的家,我們心里充滿感慨,這一代中國革命的親歷者、見證者,他們的風骨實在令人欽佩!
生于抗戰(zhàn)時期,親歷太多家國苦難
1931年,徐明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徐明記得自己和姐姐都還只有幾歲時,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上海淪陷。姐妹倆隨父母從上海逃難到南京投奔外公外婆。那時,家里僅有徐明和姐姐兩個小輩,外公外婆特別疼愛她們。但是,還來不及駐足,南京也很快陷落,姐妹倆只得又跟隨父母逃到武漢。不久,南京傳來消息,因為拒絕為日本侵略軍做事,外公被當場射殺,而且不準親屬收尸。外婆因為極度悲憤,在外公被害當天氣絕身亡。徐明說,親見自己家兩條人命折在日本侵略者手里,真是恨透了他們。
在武漢,一家人繼續(xù)著流亡的苦難生活。在徐明的記憶里,人們總是在躲避空襲,警報不時響起,人們四處逃奔,人心惶惶,戰(zhàn)戰(zhàn)兢兢,哪里談得上生活,哪里談得上人的尊嚴。爸媽總在姐妹倆的包里放些零錢,以防她們在戰(zhàn)亂中走散了,餓著肚子?!澳銈兛矗F(xiàn)在的孩子生活在國泰民安的環(huán)境中,多好??!”徐明說到這里,不禁感嘆道。
沒過多久,徐明一家繼續(xù)從武漢坐船逃難到重慶。逃難的人很多,輪船一票難求,徐明的爸爸想盡辦法買到一家子的票,而就在他們那趟船前面,一艘滿載逃難者的船沉沒了,是否全部死亡不清楚,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死的人一定不少。
逃到重慶后,徐明和姐姐跟隨母親在重慶生活,父親則在成都靠畫畫掙錢,養(yǎng)活一家人。重慶的生活依然暗無天日,徐明還記得那天是外公外婆的忌日,在“江蘇旅渝小學”上學的她和姐姐偷偷跑回家。母親正問“你們怎么回來了?”便聽見一陣防空警報響起,媽媽拉著姐妹倆躲在桌子底下。這時一顆燃燒彈扔在了徐明家隔壁……家再次被化為灰燼!
從火海中逃出,他們跟著父親的朋友走到了沙坪壩。一路上,徐明看到有人的一條腿掛在電線桿上,或者一只胳膊掛在另一個地方,有的殘臂上還套著佛珠,街上到處都是尸體——這些畫面令徐明永生難忘。
后來,徐明一家從重慶逃到了成都,之后到了灌縣,一家人這才稍微安定下來。父親開了一家照相館,相繼有了其他幾個弟弟妹妹,兄弟姊妹共七人。日子雖不富裕,總算稍微平靜了些。
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
黨的教育鑄就鋼鐵般意志
1949年,徐明幸運地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當時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不好,當?shù)弥馊A大學成都分部(后名四川財經(jīng)學院,現(xiàn)為西南財經(jīng)大學)不要學費和飯費,徐明覺得這簡直是天賜的機會,必須抓住。作為共青團員,上大學期間,徐明先后兩次參加土改,一次就去幾個月。土改工作非常復雜,風險很大。但是,徐明和同學們都深刻明白一個道理,千百年來,農(nóng)民吃苦受累卻生活困苦,根源在于他們沒有土地。農(nóng)民要得解放,翻身成主人,就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土地改革。在此堅定信念下,徐明和同學們顯得膽子都特別大。土改工作團都是晚上匯報工作,到處黑乎乎的,常將樹的倒影等當作人跟著,就算這樣,他們也不覺得有害怕,心中有正氣魑魅魍魎自然遠離。
畢業(yè)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號召大家支援新疆。徐明一點也沒有猶豫,將自己的分配志愿填為新疆。有一天,校黨委書記將她叫到辦公室,說不讓她去新疆了,分在了北大。徐明愣神了,北大是最高學府,她從沒想到自己能分配到北大?!胺姆峙?,為學校爭光?!笔切|h委書記當時對徐明說的話,這句話她一直記得。
當時,南北交流,學校一共分配二十多人到北大。北大生活非常艱苦,陸續(xù)有人走了,到最后只剩下徐明一人。徐明被分配到了哲學系,但大學時,徐明沒有學過哲學,她只得咬緊牙硬逼著自己從頭學起。學哲學不僅要學習哲學本身,還要學習俄語,徐明堅持一個信念:“有困難,笨鳥先飛”,原著看不懂,就逼自己去學,有時候,一本書還沒弄明白,第二本又來了。沒多久,系主任就找到她,問她是否可以上課,當助教輔導原著。那段時間,徐明幾乎不出門,每天的時間除了吃飯就是學習,一本書上貼滿了白紙,上面全都是做的符號……就這樣,徐明堅持了下來。
當時,除了在大學里教學,還要帶學生到農(nóng)村勞動。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徐明得到通知,河對岸勞動的一名學生出了意外,情況危急。徐明當時正來例假,但一聽學生出了事,毫不猶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中,跑到對岸救學生。此后,學生得救了,而徐明的例假就再沒來,一段時間后被診斷出患子宮腫瘤,被永遠切除了子宮。所以,徐明和愛人相濡以沫半個多世紀,膝下無一兒女。徐明老人說:“沒有孩子,固然遺憾,但我們不能把這份遺憾放大成生命的全部,黨和國家交給的事業(yè)還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
釘子精神,為婦女事業(yè)作貢獻
1985年,徐明從北京大學調(diào)入全國婦聯(lián)管理干部學院(現(xiàn)名中華女子學院),在調(diào)入之前,徐明對這個學院的情況一無所知,時任全國婦聯(lián)書記處書記的王慶淑同志對她說:“之所以調(diào)你來學院工作,是希望你能為婦女事業(yè)作點貢獻?!鄙頌榕?,徐明知道這句話的分量,作為黨培養(yǎng)出來的新中國第一代女大學生,哪里需要就到哪里。
那時的學院很小,18畝的校址上只有一棟多功能的四層房及一些平房,加上禮堂,基本沒什么可以提起的,連操場都沒有,就更別提其他的設備了。學院沒有足夠的辦學經(jīng)費,沒有足夠的師資和設施。面對這些困難,徐明依舊沒有打退堂鼓,除開共產(chǎn)黨員的信念,其他學院老同志、熱心婦女教育事業(yè)的同志們的工作熱情感動了徐明,使她繼續(xù)堅持下來。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體諒暫時的困難,壓縮辦公用房,幾個院長都擠在一間房子里聯(lián)合辦公,沒有食堂就給大家發(fā)保溫瓶,大家將飯菜打回去吃,沒有浴室就向附近的單位借用,沒有操場就給每一個學生買一張北海公園的月票。
所有人都為學院的發(fā)展團結(jié)成一股繩,許多問題迎刃而解了。1984年,全國婦聯(lián)黨組向中直管理局申請了教學用房基建任務。1986年11月,教學樓竣工,學生們終于有了寬敞明亮的教室、食堂和活動場所。1987年,國家教委批準學院更名為“中國婦女管理干部學院”,從招收和培養(yǎng)婦聯(lián)系統(tǒng)的婦女干部到招收婦聯(lián)系統(tǒng)以外的婦女……
徐明1985年調(diào)入學院,到1991年退休,實際工作雖只有六年多,但這幾年的豐富經(jīng)歷讓她感慨頗多,當學院在大家的努力下有所變化時,她可以自豪地講出一句話:“我和同志們是同甘共苦走過來的?!?/p>
年紀雖大,我還想多看看社會主義
老伴因病離世后,徐明在弟妹們的要求下又回到了成都。老人每天在助步器的幫助下,取回報紙,《人民日報》《參考消息》《成都日報》……總要讀個通透。談到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老人非常高興。她說農(nóng)村自己去過,農(nóng)村的生活怎樣自己心里特別有數(shù),現(xiàn)在能夠全面脫貧,真是不得了,沒有其他國家能做到;現(xiàn)在又到了鄉(xiāng)村振興,農(nóng)村的天地很大,如果全都現(xiàn)代化了,我們國家會怎樣,不得了。談到建黨100周年,作為黨員的徐明深感驕傲,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了。而年輕人更應該像習總書記講的那樣,多看看書,多看看歷史。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但看到年輕人就特別高興,為黨有這樣一群接班人高興。
徐明說,人生九十,從苦難破敗的舊中國到國泰民安現(xiàn)代化新中國,從歷史中走來,親歷了那么多,但感覺還沒看夠,國家每天都在發(fā)展,“我還想多看看社會主義,想多看看國家繁榮的景象?!?/p>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