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維
大多數(shù)人都是從學習漢印開始走進篆刻世界的。漢印是經(jīng)典,但漢印僅僅是篆刻世界里的一種印式。相對而言,古璽在章法上更加活潑自由,在字法上更加多變,其刀法具有更多待探索的空間,創(chuàng)作過程也更能抒發(fā)情感。通過一方方姿態(tài)萬千又奇譎恣肆的古璽,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感受戰(zhàn)國時期那種百家爭鳴的自由氣氛,感受秦人的豪爽、楚人的浪漫……準備挑戰(zhàn)一種難度更高的印式,或許是我們開始學習古璽的起點。我們可以通過這種印式來學習什么呢?以下幾點,與初學古璽的朋友們分享。
《古道邊》陳 維
《君子懷德》陳 維
一、打破田字格章法。將四個字作四等分并均勻排布在正方形印面,是初學古璽的朋友最常見的問題——這正是古璽印章法的大忌。雖然古璽也有均勻排布的例子,但章法上有對比、氣息上有虛實才是古璽的典型氣質(zhì)。戰(zhàn)國文字,印化程度不高,字形或大或小,不同文字之間的大小差異在客觀上造成了古璽章法的跌宕起伏。所以,設(shè)計時要避免將所有文字寫成等大,更不可像漢印那樣來組織章法。建議大家找一方自己喜歡的古璽,用鉛筆勾勒出印中每一個字的輪廓,感受一下字形的大小錯落。
二、入印文字要避免小篆化。古璽創(chuàng)作若要氣息純正,文字的選擇和使用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有時一個字的造型就能影響整個篆刻作品的優(yōu)劣。戰(zhàn)國文字屬于大篆體系,因此我們在進行古璽創(chuàng)作時,應(yīng)盡量使用大篆。對于大篆中無此字而不得不使用小篆代替時,要盡量模仿大篆風格,避免小篆化,尤其要避免使用清篆字形。當然,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要不斷加強文字學修養(yǎng),了解篆書的構(gòu)形規(guī)律,還要進一步了解五系文字的大致差別,至少要了解秦系文字與東土六國文字的差異。
《逸齋》陳 維
《入山采茗》陳 維
三、靈活自由的線條是古璽的靈魂。古璽的線條靈活多變,一方好的作品,線條或凝重或輕松,往往隨機生發(fā),不拘于某一種固定樣式,這一點與漢印大不相同。漢印的線條規(guī)律性較強,一根白文線往往來回各一刀,左右兩端再各施一刀切出字口。如果把漢印線條樣式帶入古璽創(chuàng)作,線條將會顯得非常機械,毫無生動可言。古璽的線條如何才能靈活呢?首先,運刀要放松;其次,要有書寫性。古璽線條的常見形態(tài)是弧線和斜線。這些線條不能刻成粗細一致,要有所變化,因此運刀放松很重要,但變化太過就會散亂。所以,要讓線條有書寫痕跡,刻的時候可以想著線條起筆和轉(zhuǎn)折的形態(tài)。正如趙之謙所說的“古印有筆尤有墨”。
四、了解古璽不同的形制和風格。古璽章法靈活,形制多樣,有亞形印、圓形印,以及上方突出類似“凸”形者,不一而足。整體風格上,秦系古璽多帶界格、楚系古璽文字圓熟、齊系古璽風格多樣、晉系古璽線條勁健、燕系古璽筆畫均勻,這些是各個地域的大致特色。了解古璽的不同形制和不同風格后,我們在學習的初級階段便能有所依傍。路子正,進步就快,遇到不同的文字內(nèi)容時,就能因字制宜、因形制宜,進而選擇合適的形制與風格。當我們熟悉了古璽的不同形制和風格后,還要從這些不同里面找到某些可能得以強化的因素。對探索個人面目將大有裨益。
《無絲竹之亂耳》陳 維
五、建立風格意識。近年來,印人們普遍參與古璽創(chuàng)作,說明古璽作為一種印式有值得探索之處。但是,當國展成了指揮棒,展覽上的獲獎作品便成了大家爭相效仿的對象。印面碩大、刀法奔放、沖擊力強,仿佛成了“展覽體”古璽的標配。如果把作者名字蓋住,很難知道是誰的作品。這種現(xiàn)象,我們需要警惕。風格探索確實很難,但是建立風格意識是每個印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古印中發(fā)現(xiàn)別人未發(fā)現(xiàn)的信息,有意加強與同時代作者的不同之處,更要有“一意孤行”的自信。另外,一部分印人把肖似古印作為終極追求,也是值得大家警惕的。李可染曾說:“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學習階段能入古,創(chuàng)作過程能出新;既不同于今人,又不同于古人,方才是篆刻創(chuàng)作的最高境界。
《長勿相忘》陳 維
古璽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還有很多,以上幾個方面是我這些年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在此,與有志于古璽創(chuàng)作的篆刻愛好者交流,希望能夠有益于大家。最后,讓我們展開印譜,拿起刀與石,共同探索古璽的奇譎恣肆與自由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