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培興
1
自秦以降,濟南有兩千多年的建邑史(秦設(shè)濟北郡歷下邑)。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地方官員何止千萬,政績卓著者亦不乏其人。如:東漢末年的曹操,中平元年(184年)任濟南相,僅數(shù)月,便以他的文治武功超凡膽識,肅吏治,除貪官,禁淫祀,易風(fēng)俗,使上下風(fēng)氣煥然一新;趙孟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始任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凡兩年余,簡政務(wù),慎刑律,興教助學(xué),使“三十年后濟南俊杰之士,號為天下之冠”(元史·趙孟頫傳)。然而,這些良吏賢士除了在史冊留下一些贊譽之外,竟沒有一人能讓濟南的老百姓為他們建起哪怕一座供后人景仰的紀念祠。只有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獨以一座“南豐祠”,讓世世代代的濟南人永遠銘記、懷念。
南豐祠坐落在濟南大明湖東北岸,是一座集明清兩代建筑特征于一體的古建筑群。院落坐東面西,占地約2535平方米,由北大殿、南戲樓、水榭、荷池等古建筑物組成。院內(nèi)古木森森,古韻悠悠,水香、木香、荷香,沁香隱隱。
祠堂設(shè)在北殿,門首高懸“南豐祠”匾額,兩側(cè)抱柱掛“北宋一燈傳作者,南豐兩字屬先生”的對聯(lián)。走進祠堂,便見殿堂深闊,墨寶盈壁,一室清雅。先生化作一株家鄉(xiāng)江西南豐的千年古樟站立在殿堂中央,清瘦,矍鑠,鵝冠,長衫,手捧書卷,正以一雙深邃的目光靜靜地眺望著遠方。
我曾無數(shù)次地站在先生的像前,仰望先生,想透過這雙深邃的目光找尋一個答案: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緣,讓淳樸粗獷的濟南人為這位文弱的南豐人建起了這座紀念祠?
2
北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曾鞏來到了齊州,任知州,相當于就任現(xiàn)在的濟南市市長。當時的齊州境內(nèi)有兩害:一曰盜匪,一曰水患。盜匪者,土匪與禽獸豪門也;水患者,雨水洪澇也。兩害久矣,歷屆州府縣衙或庸政,或懶政,或瀆職,均對“兩害”熟視無睹,致使百姓受害日深。曾鞏一到任,便立即“無忘夙夜,勉盡疲駑”(《宋史·曾鞏傳》),對這“兩害”進行了全面的調(diào)查與整治。
是時,當?shù)赜幸恢苄蘸篱T,其子仗著家里有錢有勢“橫縱淫亂”,無惡不作。州府縣衙或憚其勢,或收其賄,抑或就是沆瀣一氣,竟裝聾作啞不管不問,致使其更加囂張,以至于“賊殺平民”(《宋史·曾鞏傳》)。曾鞏掌握實情后,立即將其抓捕法辦。一時間,齊州上下肅然,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大惡既除,小惡如土匪地痞無賴者皆望風(fēng)惶恐。曾鞏又順勢恩威并行,也將其一并鏟除,還了齊州一個清平的世界。此舉,費時僅月余,一如風(fēng)卷殘云,可謂大快人心,人心大快。
由于齊州地勢南高北低,又多泉,加之泄洪河道經(jīng)年未疏,壅塞不暢,所以每逢雨季,常致城北一帶積澇。曾鞏在實地考察后,查明了癥結(jié)所在,立即著手整治,實施疏浚河道,修建北水門,深挖大明湖,筑百花堤(現(xiàn)曾堤)。該項工程不僅徹底解決了肆虐齊州已久的洪澇問題,還使昔日的洪澇災(zāi)區(qū)變成了今日景色優(yōu)美的大明湖。工程動用民工萬余,用時也僅約半年。
3
無疑,這兩項舉措都是利城利民的好事,尤其是第二項,更是澤被后世的一項無量的功德。然而,當我們今天把它與歷史上諸多類似的事例,如與曹操的五色棒、李冰的都江堰進行比較時,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兩項政績實在是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讓我們來看看曹操及李冰的不同政績:
東漢末年,年僅20歲的曹操被授京都洛陽北部尉。洛陽是東漢首都,皇親國戚達觀顯貴可謂多如牛毛,隨便拎出一個都是吃人的“老虎”。然而,曹操卻不畏權(quán)貴,堅持依法治城,獨設(shè)五色棒十余杖于衙門外,對敢犯禁者,一律刑之。當時就有天子寵臣褰碩的叔叔,仗勢藐視,違禁夜行,曹操當即將其擒下并依律用五色棒棒殺?,F(xiàn)在遙想一下,這在當時那個“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會該是一件何等轟動的大事呀!說驚天動地也不為過,真乃非膽識魄力可擎天者不敢為也。
秦昭王末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即相當于現(xiàn)在的四川地區(qū)領(lǐng)導(dǎo)核心。那時的蜀郡非“天府之國”,而是旱澇災(zāi)地。旱時,滴雨不下,顆粒難收;澇時,岷江洶涌,一片澤國。李冰到任后決定治理岷江造福百姓,便沿江視察水情,并設(shè)計制定了治水方案,然后組織實施。歷八年余,鑿山挖渠,篳路藍縷,終于建成了都江堰。都江堰的建立徹底解除了岷江水患,使蜀地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即使是在今天,這一宏偉的水利工程依然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灌溉著成都平原上廣袤的良田,潤澤著這方土地上的萬千生靈。
試問:曾鞏政績與此二人相比若何?顯然是無法比擬的。前者,曹操打的是“老虎”,曾鞏打的是“蒼蠅”。而后者,無論是衡量工程量的大小與艱辛程度,還是衡量工程的實際效用以及對后世的影響,都有可謂天壤之別。然而,曾鞏卻主要以這兩項政績讓濟南的老百姓自發(fā)地建起了這座紀念祠,何因也?
本人以為:勤政愛民是根本。一個官員最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是什么?是心系百姓的情懷。有了這種情懷就會有擔(dān)當,就會有作為,就會有勤政的自覺。政績有大小,而心系百姓的情懷無高低。
4
說起心系百姓,我就會想起屹立在蓬萊閣上的蘇公祠。
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十月,蘇軾任登州(蓬萊)知州。其實,蘇軾任職時間很短,才五天。然而,就是這短短的五天,他卻心系百姓,在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后,為民請命上書了一道《乞罷登萊榷鹽狀》,廢除了當時桎梏百姓,既不利國也不利民的官鹽專賣制度,讓百姓在自由貿(mào)易中都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好處。為了銘記這份功德,百姓在蓬萊閣上自發(fā)地建起了蘇公祠,從而留下了“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的不朽豐碑。
或許有人會說,曾鞏、蘇軾都是唐宋八大家,文章冠天下,在其任所都寫下過許多不朽文章,為宣傳當?shù)?、提升當?shù)氐奈幕芳壸龀隽司薮筘暙I,這也是百姓愛戴他們的重要原因。
是的,的確如此。曾鞏在齊州期間曾寫下了幾十首歌詠齊州風(fēng)物人情的詩文佳作,并修繕了濼源堂、歷山堂,著文《二堂記》,還考證了“舜耕歷山”(歷山即千佛山)和命名了“趵突泉”,為齊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其人文底蘊的積累、形成、發(fā)展的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蘇軾也為登州寫下了十多首詩文,尤其是那首《海市詩》,更是為登州增添了更加瑰麗玄奇的仙境色彩。但是,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如:唐初王勃、北宋范仲淹也都是文學(xué)大家。王勃為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寫下了《滕王閣序》,范仲淹為湖南岳陽的岳陽樓寫下了《岳陽樓記》,這兩篇文章也都是傳誦千秋。然而,卻也未見兩地百姓為他們建祠以祀。由此可見:齊州、登州兩地百姓建祠紀念曾、蘇二公,“蓋非以文章祀,實以治績也”(清代登州鹽政碑記)。
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蹦县S祠、蘇公祠再一次印證了孟子的這句至理名言。百姓的愛戴不是以你居官職位的高低來衡量的,也不是以你居官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更不是以你文章的水平高低來衡量的,甚至也不是以你政績的大小來衡量的,而是以你是否關(guān)心民間疾苦,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謀福祉來衡量的。那些心懷赤子之心,一心一意為百姓做好事,解決百姓困苦的官,才能最終為老百姓所傾心愛戴。
5
據(jù)史料記載:北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六月,曾鞏要走了,轉(zhuǎn)任襄州知州。齊州的百姓聞訊后,紛紛擁至衙門以挽留。挽留不成,便關(guān)了城門,拉起吊橋,不放曾鞏離去。曾鞏只好在一個夜晚,趁百姓熟睡之際,頂著月色,只身悄悄出城,離開了齊州。您看,百姓竟愛戴不舍至此!
在他走后的數(shù)百年間,世事滄桑,朝代更迭,齊州的百姓總還是忘不了他,忘不了他的恩德。人們在因?qū)覛v戰(zhàn)火而流離失所,因權(quán)貴貪腐而民不聊生,因匪患強逼而生活維艱后,而更加地懷念他,同時也在心底呼喚著像他一樣的好官出現(xiàn),期盼著那個他所治下的短暫而清平的日子能再次來臨。于是,明正統(tǒng)年間,人們自發(fā)地在舜曾躬耕的歷山(千佛山)上修建了“曾公廟”,又在清嘉慶年間移至現(xiàn)址并改稱“南豐祠”,用來表達對他的愛戴與深切懷念。
如今的南豐祠,香火依舊旺盛,拜謁者絡(luò)繹不絕。它就像一盞穿越時空的明燈,映照著人們的內(nèi)心,也映照著天下官員的德行。
本欄責(zé)任編輯:王玉玨? 李?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