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君
摘 要:地理科目主要面向于世界的各項自然、人文地理等知識,觀看紀錄片是地理課程的一種教學方式,廣泛應用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紀錄片所呈現(xiàn)出的場景均是真實拍攝,記錄和反映了世界的真實信息,與地理知識密切相關。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豐富地理教學模式,讓地理知識可視化,激發(fā)學生的視覺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要求。文章對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分析了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紀錄片;地理教學;應用
一、 引言
地理科在初中開始設立,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中涉及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技術等知識內容,關乎著學生對世界地理的認識。地理知識較為煩瑣,專有名詞多,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較多,對空間思維能力的建立也有較高的要求,教學模式單一極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時會失去對地理科目的熱愛。因此,教師需要掌握多元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地理知識,實現(xiàn)深刻記憶。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可以給予學生聽覺和視覺上的沖擊,能夠將枯燥且難記憶的地理知識表達得更加直觀、生動有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地理的魅力。紀錄片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能夠滿足教學需求,因此,選取部分紀錄片輔助地理教學是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
二、 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一)資源豐富
紀錄片深受觀眾們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對人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并且記錄的地理內容較為全面,這也是應用進地理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地理課程中對知識的講解通常是以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詮釋,詮釋的相對較為僵硬,而紀錄片中應用實景地理進行詮釋,能夠更加直觀地將地理知識表達出來。紀錄片富有豐富的資源,例如,《航拍中國》《舌尖上的中國》《遠方的家:一帶一路》《美麗中國》《地理中國》《地球的故事》以及BBC系列紀錄片等,教師通過搜索教學內容的關鍵詞,便可以找到多種類型的紀錄片內容,選擇有助于教學的視頻,應用相對較為便利,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時效性強
紀錄片反應的是當下世界真實的地理知識,具有顯著的時效性,對于地理教學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由于紀錄片具備定期更新這一特點,在地理教學應用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最新的地理知識,開拓學生的地理知識眼界。紀錄片均是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儲存的,教師在應用時,可以篩選出更新時間將近的視頻資源進行觀看,實現(xiàn)地理知識的先進性,并且近期的視頻資源在制作上,其制作技術和效果會更上一層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看體驗。
(三)感官刺激強烈
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彌補地理教材中圖文解釋單一、僵硬的缺陷,單純地依靠地理教材較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面對立體性較強、難度層次較高的地理知識,學生不能夠身心領會。將紀錄片合理的利用可以給予學生形象及真實的體驗,給予學生足夠的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紀錄片作為地理教學中的輔助工具,視頻中存在著動聽的背景音樂,引人思考的畫面,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活躍課堂氛圍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素質,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過分依賴教材內容的講解,但是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夠起到豐富學生知識面的作用。紀錄片的應用可以充當課外延伸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起到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作用。地理知識較為豐富,可以小到一粒塵埃,大到整個星球,包括地理景觀、自然人文現(xiàn)象演變等知識,以視頻的形式進行詮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完整事物的來龍去脈,還能活躍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思維,將知識內化于心,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鍛煉教師教學技能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不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要求,之前將教材作為地理知識的來源渠道,現(xiàn)如今,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可獲取的信息渠道更為豐富,新課程下提倡“用教材”,使教材起到一種助推作用,在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要求。紀錄片的引用屬于延伸知識的一種渠道,是對基礎知識的一種補充,對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紀錄片要用之有道,才能發(fā)揮出其最大效益。紀錄片在應用前,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選材,并深入挖掘教材,找到符合教學主題的視頻資源,并合理地控制其觀看時長,將收集到的資源整理到教學內容中,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考驗。紀錄片的應用需要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師這方面技能,實現(xiàn)技術和視頻的靈活操作,才能在現(xiàn)實教學中起到最佳效果。
三、 紀錄片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實際教學中,在不同環(huán)節(jié)應用紀錄片教學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需要針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以下以人教版地理教學為例,分析出了紀錄片在地理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方式。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
地理課剛開始時,會存有一段導入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便是明確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及目標。導入環(huán)節(jié)需要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求學生從下課狀態(tài)轉向上課狀態(tài)。這一階段應用播放紀錄片可以實現(xiàn)學生視覺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相對傳統(tǒng)問題式導入方式更加有效果。利用視頻進行導入讓學生的感官得到充分刺激,讓學生產生興趣和疑問,能夠迅速讓學生進入教師制訂的教學情境中去,對后續(xù)展開教學奠定基礎。教師通過播放紀錄片,隨后結合視頻內容引出學生思考的問題,也可帶著問題觀看紀錄片,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緊張起來,進入學習狀態(tài),層層推進,學生便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清晰地認識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講述“區(qū)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紀錄片《航拍中國》進行導入,此視頻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視頻內容中講述了海南島的區(qū)域特征、地理風貌、氣候條件等,并且符合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當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海南島適合大力開發(fā)風能的原因是什么?”“海南島位置屬于什么類型的氣候?”等問題,我國內地培育新農作物品種,而在海南所需要培育周期節(jié)省了3~5年,教師還可以提問“海南一年可以種植三季稻的因素是什么?”等一系列的問題,供學生帶有思考進行觀看,能夠引導學生意識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點,引導學生進入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