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
1908年,從歐美考察回國的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認為,國家近年來工商業(yè)發(fā)展不振、出產的各類物品質量也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是“無比較無獎勵”所致。而國外之所以工商之盛,得益于多舉辦博覽會,通過比賽競爭,改良拙者,獎勵優(yōu)者,有競爭工商才能興盛發(fā)展。借鑒他國經驗,端方聯(lián)合江蘇巡撫等人向清政府上奏《創(chuàng)辦南洋第一次勸業(yè)會折》:奏請在江寧(今南京市),官商合資試辦第一次勸業(yè)會,旨在“以開風氣而勸農工”“以振興實業(yè),開通民智”。具體賽會宗旨中還提出“褒獎宜優(yōu),各國賽會皆經有學識、有閱歷之員,將陳賽物品逐一審查,定其等第,優(yōu)者給以獎牌、褒狀”。目的是達到提倡和鼓勵發(fā)展實業(yè),勸導實業(yè)救國,百業(yè)進步的目的。[1](P53-54) 這個提議獲得“準奏”后,于第二年開始進行南洋勸業(yè)會的籌備工作。1910年(清宣統(tǒng)二年)6月5日南洋勸業(yè)會正式開幕,歷時近半年。參展作品約百萬件,可謂包羅萬象,琳瑯滿目,觀展人數(shù)約達30萬。據(jù)當時的展會親歷者姜丹書說:“南洋勸業(yè)會為我國破天荒的盛大展覽會?!盵2](P390-391)這次會展成為我國近代歷史上開辦最早、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博覽會。
在這次展會中,全國各地刺繡行業(yè)送展的刺繡品數(shù)量眾多,不僅有農工商部繡工科和江蘇、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山東和福建等多省刺繡藝人送展的繡品,內容豐富,技藝高超,精彩紛呈。國內刺繡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以及設立了刺繡、針黹科的女子學校和傳習所,都希望通過參展,將從前局限在閨閣中的傳統(tǒng)女紅藝術,轉變?yōu)樽呦蛏鐣褪袌龅拇蟊娝囆g。
刺繡業(yè)界參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以至出現(xiàn)了展位一位難求的現(xiàn)象,有的展商因為送晚了一步,差點失去展出的機會。當時上海申報有記載:“工藝館中陳列物品柜架久已充滿,昨忽到上海瑞源號直接出品刺繡二百余件要求陳列,色色新穎炫人目。當事者恐辜負出品人之熱心,于無位置之中設法騰挪四櫥從事陳列,以供游觀人之瀏覽,亦足見中國手工實業(yè)之發(fā)達焉?!?[3] 說明刺繡業(yè)者參展非常踴躍。基于展會促進產業(yè)進步、技術改良和興教進化等辦展目的,各地刺繡藝人都將自己的精品力作拿來展示,勸業(yè)會場中觀者人潮涌動,盛況空前。
此次參展的刺繡品類齊全,蘇繡、湘繡、粵繡和蜀繡“四大名繡”都送出了代表性繡品參展。其他的地方名繡如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和閩繡等也都有精致美妙的作品亮相于各展館中。
以蘇繡為例,當時刺繡品主要分為“宮貨繡”“閨閣繡”和“民間日用繡”三大類別,其中宮貨繡又稱為“宮廷繡”或“宮繡”,指為皇室定制、用于供奉宮廷的各類御用繡品,包括各式衣裝被褥、帳幔圍簾、扇袋香囊、華蓋旌旗和宮廷裝飾等。因其專為帝王后宮所用,在紋樣、色彩、構圖、裝飾形式和用料、針法等方面都具有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并在固有的繁雜程式規(guī)范之內繡制完成。其藝術特點是繁縟奢華、精致美觀、用料考究且不計工本。
“閨閣繡”也指文人畫繡,多為古時上流社會閨房名媛淑女、大家閨秀們居家消遣所作,用于自我欣賞、閨房陳設或饋贈親友。這種“深閣簾垂繡”式的繡品,以明清時期上海露香園半繪半繡、畫繡結合的顧繡為典型代表。清代江南著名刺繡藝術家丁佩在《繡譜》中分析其作品的特點是:“刺繡以針代筆,以絹素為紙,以絲線為朱墨、鉛黃……閨閣中之翰墨。”由于繡制者多有較好的藝術素養(yǎng),平日里刺繡與琴棋書畫成為了她們修身養(yǎng)性和寄托情感的生活方式?!伴|閣繡”特別強調繡品的藝術性、欣賞性和技藝性。其特點是針法變化豐富,繡品精細雅潔。
“民間日用繡”也稱“商品繡”,主要是指滿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各類繡品,多為自己使用、市場銷售和交流。繡品的用途相當豐富,繡花衣裝類有衣衫裙褲、襟緣挽袖、鞋墊帽沿和巾帕兜肚等。繡娘們將自己繡制的繡品拿到集市上售賣,賺得錢款補貼家用。日常自用繡品則有手帕荷包、鏡套扇袋、被面枕頂和門簾幔帳等。這類繡品相對于前兩種,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還兼顧實用性。
這次參展的繡品兼顧了以上兩方面。藝術欣賞品類中有觀賞性的繡畫屏、中堂和屏風等。日用繡品類中有繡衣繡鞋、荷包扇袋、巾帕絹頭、被面枕套、帳簾圍幔和椅墊桌帷等,較為突出的有沈蕊珠所繡的仿明宮繡衣料二件。刺繡的紋樣題材也十分豐富,有人物、花鳥、山水和具有吉祥寓意的各種主題,件件新奇、樣樣耀目,給勸業(yè)會場中展示的各類物品增添了藝術的亮點。
眾多刺繡精品分別陳列于美術館、工藝館、教育館、京畿館以及各省共計9個場館中。當時部分繡品陳列于美術館,源于研究者認為刺繡是美術之一,且具有中國國粹的代表性特色,為世界所崇拜。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刺繡是采用絲線在絲織物上用各種針法繡制出的畫作,與繪畫有著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世人心目中自然被歸在了美術之中。
圖1 沈壽與清廷農工商部女子繡工科
勸業(yè)會組織機構專門設立了由農工商部右侍郎楊士琦為審查總長的審查部,組織專家對各類展品展開審查和評獎,其中繡工審查官由余覺、沈壽負責。評獎的宗旨為“優(yōu)以旌其成績,寬以勵其將來,冀使富于材智者,以發(fā)明實業(yè)、藝術為榮;雄于資財者,以成立局廣、公司為重。開一時之風氣,當即策異日之富強”。經過細致而嚴格的審鑒評選,共評出奏獎(一等獎)66名,超等獎(二等獎)214名,優(yōu)等獎(三等獎)426名,金牌獎(四等獎)1218名,銀牌獎(五等獎)3345名,總給獎(五大項)5269名。[4](P170、173、176)來自各地的刺繡展品數(shù)量眾多,共有50組作品分獲一至四等獎。其中:農工商部繡工科總教習沈壽獲得奏獎(一等獎)1組,為摹繡意國皇后及山水獅子繡件;另有獲得超等獎(二等獎)7組;獲得優(yōu)等獎(三等獎)8(件)組;獲得金牌獎(四等獎)34(件)組。
獲得一等奏獎的沈壽,原名云芝,江蘇吳縣人,早年學習繡藝,1905年從日本考察歸國后,總結了中外刺繡的特點,對中國傳統(tǒng)刺繡進行了改良,將西洋繪畫中注重光影、透視與色彩變化等特點,融入中國傳統(tǒng)刺繡中,在刺繡中吸收繪畫原理,汲取西方繪畫透視、光感的特點,加之中國刺繡中的針法技藝、設色原理,創(chuàng)作出“求光”“肖神”,形神兼?zhèn)涞摹胺抡娈嬂C”,可以說這項繡品改良使得中國傳統(tǒng)刺繡工藝取得全新的突破。在這次南洋勸業(yè)會中,沈壽展出了她歷經18個月,總結了中西畫法原理而繡成的《意后愛麗娜繡像》。這幅繡像是她根據(jù)畫稿,參考了攝影的表現(xiàn)方法,將陰影的部分隨著光線變化來配線繡制,增加了其光影的變化,達到精致逼真、形神俱佳的妙境。當時著名詩人王漱巖,對獲得奏獎的《意后愛麗娜繡像》作詩贊美道:“六洲生面掌中開,海國春風繡鳳來。博得大素金十萬,針神翻笑雪君才?!睂Υ怂陔s詠中注道:“農工商部女子繡工科總教習沈壽,字雪君,所繡意大利當今皇后愛麗娜像。據(jù)說明書云,累工十八月之久。面部淺深,線分七色,不假赭墨,與尋常刺繡家有別;目有精神,金發(fā)毿毿,以及肩章彩飾與胸錦佩、腰間寶帶、下至飄裙,均絲毫不茍,與照相片無二,可稱‘神繡’?!盵5](P123)意大利公使專程參觀了展覽,對沈壽這幅惟妙惟肖的作品贊賞有加。后清政府將此繡像贈與意大利,這幅作為國禮的繡像于1911年在意大利都朗萬國制造工藝賽會上展出,獲得了“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之卓絕獎憑”,是中國的繡品首次在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大獎,為中國刺繡在國際上爭得榮譽,讓蘇繡名揚海內外。
獲得超等獎(二等獎)的刺繡,分別是農工商部女子繡工科副教習沈立的《狩獵圖及山水繡品》、直隸天津實習工場、山東工藝傳習所、湖南湘繡出品公司、四川成都勸工局、廣東繽華女藝院陳萃真等,以及廣東潮州振藝工廠出品的各種繡品。
獲得優(yōu)等獎(三等獎)的有北京京師繡工科教習金靜芬的《水墨蒼松直幅繡件》、徐志勤的《仿沈南蘋松鶴中堂繡件》和李群英的《繡三馬頭方額》等8組(件)。獲得金牌獎(四等獎)的有北京女子繡工科教習沈靜蘭的《松樹孔雀繡件》等34組。
在以女性為主的刺繡行業(yè)中,也有少量男性繡工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如在這次勸業(yè)會,參賽并獲獎的大幅刺繡掛屏《蘇武牧羊》《丹鳳朝陽》《郭子儀拜壽》《獅子頭》《海龍王頭》和《鵪鶉鳥》等多幅潮繡作品,就是由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等24名男繡工創(chuàng)作完成的?!俺崩C作品在南洋勸業(yè)會獲獎的消息傳到潮州府,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參與制作的林新泉、王炳南、李和彬、王鐘南、杜江寧、洪鐘、吳坤等24名男性藝人,被民間譽為‘二十四刺繡狀元’。一時,潮繡聲名大噪。此后,潮繡作品多次走出國門,先后于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國際博覽會,1923年和1925年參加英國倫敦賽會,均獲得很高評價?!盵6](P45-46)在這次會展中,一方面潮繡作品獲得大獎,給刺繡藝人們以極大的鼓舞,增加了他們的信心。同時,赴展會的潮繡藝人們在展會上看到來自全國各地風格各異的精彩繡品,眼界大開。向同行學習探討,了解當時國內外刺繡行業(yè)的狀況和發(fā)展前景,分析潮繡的特色與不足,探討如何加以改進的方法,展會對于刺繡的發(fā)展意義深遠。
圖2 沈壽像(沈壽紀念館拍)
圖3 南洋勸業(yè)會工藝館(老明信片)
在晚清民國時期,刺繡行業(yè)已形成了專門的團體組織,專門從事刺繡商品的銷售和出口等活動,其中大多為繡藝公司、刺繡工場和刺繡傳習所等刺繡專業(yè)組織。由于南洋勸業(yè)會對參展的刺繡品給予了鼓勵和褒獎,“振興實業(yè)、工藝改良”的浪潮極大地鼓舞了刺繡行業(yè)從業(yè)者的積極性,一些繡莊、繡坊和繡廠不得不設法擴大規(guī)模,增加人員以提高繡品的產量。
如廣東,早在乾隆年間就開始成立了刺繡行業(yè)的專門組織“錦繡行”。由于外銷出口的需要,各種繡莊、繡坊應運而出,培養(yǎng)了大批繡工。到了清末民國初期,受到勸業(yè)會議褒獎的鼓勵,廣東刺繡行業(yè)也不斷擴大規(guī)模,僅“錦繡行”就發(fā)展了1000多刺繡會員,旗下名師云集,有陳球,黃洪、周云笙、許榮、許松等多人,為培養(yǎng)大量優(yōu)秀的繡工、繡師作出了貢獻。
各地的繡行繡坊和繡廠都紛紛開始招收繡工,由于刺繡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這些行業(yè)招進的工人還需要增加一個培訓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為了能夠招收到好的工人,廠家還制定相關章程條規(guī),說明工廠招收繡工的原因,明確繡工進廠后的學習內容以及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有些繡廠還備注著“在江南勸業(yè)兩會陳賽經得有獎牌”以吸引人才。如1910年11月20日《申報》刊載了江西一《女工廠擴張刺繡辦法》:“贛省清節(jié)堂現(xiàn)擬開辦繡工廠……業(yè)已訂定章程廣告招生,名曰江西毓秀女子繡工廠,定額四十名,不分省界。聞大綱如左。(一)本工廠于光緒三十四年五月創(chuàng)辦,內分手藝、圖畫、裁縫、紡織四項手藝,以學習湘繡為美術……(二)本工廠開辦兩年,繡工日精。本省物產暨江南勸業(yè)兩會陳賽,經得有獎牌證明書,惟人數(shù)太少,出物不多,不符工廠名義。今已添聘教習……另招外班學生以四十名為額,以期漸開風氣。(三)本工廠圖畫一科專為繡工取法生動之用,惟幼稚生鮮知畫意,必須教以摹繪之法。(四)略。(五)……所有學生分作四班,以早八點鐘至午后二點鐘六小時為教授時刻,三點鐘至夜十點鐘八小時為本堂繡女及教習自修時刻,所有外間預定繡貨及廠中自繡發(fā)賣之貨,皆當專心刺繡,庶出貨可期風氣可開。(六)本工廠立有工課簿,登記繡件,載明繡工名字,視繡日若干估定價值,年終核算,視賺若干提一成作獎以示鼓勵?!盵7]從這間繡工廠招工信息中,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江南勸業(yè)兩會陳賽,經得有獎牌證明書”的基礎上,人手短缺,所以要招收繡工,制定了培訓學習、報酬與提成獎勵等具體內容,這在晚清工廠招工中并不多見,也顯示出南洋勸業(yè)會對刺繡產業(yè)的影響力。
一些市縣對在南洋勸業(yè)會上獲獎的企業(yè)或個人,也采取了鼓勵和支持的政策,據(jù)《江都縣續(xù)志》記載:“繡帳沿桌圍,南洋勸業(yè)會慶瑢女士得三等獎?!睋?jù)有關資料,慶瑢女士“赴賽南洋勸業(yè)會,得有超等獎憑,并向政府注冊,準免稅厘三年”,這表明慶瑢女士的刺繡得獎以后名聲大振,其繡莊規(guī)模也已擴大,在繡品經營收入方面提出了免稅三年的申請,得到了政府的準許。也為其他繡莊繡坊的經營作出了榜樣。[8]
圖4 南洋勸業(yè)會平面圖(老明信片)
一百一十年前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yè)會,是一次“激勵其國人競勝之思想,使優(yōu)者愈進于精美,劣者盡化其窳楛”[4](P17)的重大活動。這次展會達到了開通民智、振興實業(yè),推動全國各行各業(yè)改良技藝以及輔助社會教育的作用。在會展籌備期間,主辦者大力宣傳辦會理念,引起了刺繡行業(yè)同仁的重視,紛紛送來精美繡品,展會籌得了大批優(yōu)秀參展作品。再由業(yè)內專家組成評審機構,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展品嚴格加以評判。通過比較藝技優(yōu)劣,評出從奏獎到銀牌獎的五項大獎,這些獎勵對刺繡行業(yè)起到了促進發(fā)展、激勵競爭的重要作用。勸業(yè)會之后,許多繡坊繡廠都積極擴招繡工,力求加強藝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改良。這些都大大地調動了刺繡手工藝人改良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助推刺繡產業(yè)發(fā)展,從而提高民族手工業(yè)的振興發(fā)展意識, 為我國刺繡技藝的不斷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刺繡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南洋勸業(yè)會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