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忠,陳偉國,金鳳明,祝正獻,楊一平,錢秋杰
(1.海寧市經濟作物技術服務站,浙江 海寧 314400;2.桐鄉(xiāng)市洲泉洋洋絲綢家紡有限公司,浙江 桐鄉(xiāng) 314513;3.浙江雅云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浙江 海寧 314408)
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主要成份為動物蛋白質,含有18種氨基酸。蠶繭除了繅制生絲,還可加工成絲綿。蠶絲被因其輕柔舒適、親膚性保暖性好,對人體無害等特點,廣受消費者歡迎,特別受到業(yè)內人士追捧。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白廠絲出口受阻,導致繭絲行情跌入低谷,以內銷為主的蠶絲被生產,無疑對繭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支撐作用。但蠶絲被產品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消費欲望。海寧市歷來是浙江蠶桑的重點產區(qū),推進蠶絲被行業(yè)發(fā)展,達到原料蠶繭使用多樣化,促進蠶繭市場穩(wěn)定,助力蠶農增收,海寧蠶桑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繭絲綢覆蓋了農工貿三大生產流通領域,具有較高的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蠶繭產質量和繭絲市場價格的波動,又影響繭絲綢產業(yè)鏈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供需平衡,從而帶來產業(yè)的波動。繭絲綢價格傳導機制倒掛,導致蠶農面對價格波動只能被動地接受。加上鮮繭市場的特殊性,市場機制、價值規(guī)律對鮮繭價格難以正常發(fā)揮作用。
鮮繭是鮮活農產品,時效性很強。烘干前,蠶農售繭必須在出蛾前賣出,一般為上蔟后半個月內必須進行處理。所以,鮮繭買賣,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競爭。
蠶繭價格與質量關聯度不高反而與供求預期相關程度高。在收購鮮繭時,收繭主體多,收購中競爭越激烈,繭價也就“水漲船高”,蠶農也抓緊采售“毛腳繭”,爭取在搶購潮中能及時賣出,導致繭質被人為破壞。反之,市場疲軟時或過了搶購期,收繭愿望不高,盡管繭質好,繭價反而低,與業(yè)內人士、蠶農所希望的優(yōu)質優(yōu)價機制更是無從談起。
蠶繭生產是種植與養(yǎng)殖結合的產物。學科涵蓋了植物學(桑)、動物(昆蟲、蠶)學、微生物學(桑、蠶病害)等等。導致不同季節(jié)、地區(qū)、品種等因素對鮮繭產質量影響極大,要真正的科學計價遠比想像中來得復雜。
我國是蠶桑產業(yè)大國。我國蠶繭和生絲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生絲出口量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80%左右。
由于中國生絲以出口為主的外向型行業(yè),所以世界經濟波動對繭絲市場行情的影響比一般農產品更大。即使是正常年份,繭絲市場行情波動也大。從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干繭現貨價格看,2009年1月到2020年9月,最低為2009年初的5萬元/t,最高是2018年1月16.14萬元/t,高低相差11.14萬元/t,價格幅度達3倍多(圖1)。
圖1 2009~2020年中國繭絲市場干繭行情圖(萬元/t)
即便是同一年份,繭絲價格高低差50%以上也不罕見,如2009年、2010年和2018年。2019年繭絲價格開差也分別達到37.5%和17.3%(圖2)。
圖2 2019年1月~2020年9月中國繭絲市場干繭行情(萬元/t)
2020年,受疫情影響,加上部分國家的貿易壁壘,美國、歐洲、印度等我國絲綢主銷市場基本停止進口,國內綢緞企業(yè)也陸續(xù)減少或取消訂單,3月20日后,繅絲企業(yè)生絲銷售基本停滯。首先是企業(yè)復工復產的推遲影響繭絲正常生產與產品供應;其次銷售市場,受疫情防控影響,商場、超市、門店暫停營業(yè),造成短期對絲織品的消費減少,另外物流交通受限,出口方面也會受到較大影響。全年受疫情和成本、內需支撐雙重影響,繭絲價格呈現穩(wěn)中偏弱態(tài)勢(圖3)。
圖3 2019年1月~2020年9月中國繭絲市場干繭行情(萬元/t)
受繭絲行情低迷影響,2020年蠶繭收購價格也大幅下滑。據海寧市蠶繭收烘公司提供的數據,海寧春繭收購價格為1696元/50 kg,較去年晚秋繭價格降幅達20.86%;中秋收購價格更跌至1343元/50 kg,較去年晚秋繭價格降幅達37.33%。
受行業(yè)變化的影響,加上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海寧市蠶繭年產繭量,從歷史最高的18007 t下降到2019年的2755 t,蠶繭質量也從全國領先下降到現在的中下游水平。全市繅絲企業(yè)從原17家,減為僅剩浙江米賽絲綢有限公司1家。
目前,海寧有資質收購蠶繭的主體有2個,一個是海寧市蠶繭收烘有限公司,另一個是米賽絲綢集團公司。以2020年春繭收購量為例,2個主體僅收了全市蠶繭的1/3,其他蠶繭除一部分農戶留作加工絲綿外,全部流入繭販子收購渠道。蠶繭收購市場被繭販占據較大份額的原因:一是收購時間早,一般在當地繭站開稱前一二天就開始收購,以毛腳繭為主;二是收購成本低,往往只有1~2個人、一支稱、擺個攤就收了,一天收下來就直接運往委托收購單位,一般為制絲企業(yè)。繭販承擔的資金壓力和市場風險較低。
海寧2個蠶繭收購主體收來的鮮繭,都要作烘繭處理,然后以干繭形式出售給制絲企業(yè)或自己用作繅絲。如不是繭質特別差,很少直接用作加工絲綿的原料。據米賽集團調查,2020年春繭平均上車繭率76.58%,相當于近1/4~1/5的蠶繭可作為絲綿加工的原料繭。這與《中國蠶絲被行業(yè)發(fā)展報告2017》,2016年全國年產蠶繭62萬t,蠶絲被消耗13.5萬t,占22%的比例非常接近。
桑蠶繭以繅制生絲難易程度分為上繭、次繭和下繭等三類。下繭因不能或很難繅制生絲,只能用作絹紡原料或加工絲綿。雙宮繭是由2條桑蠶吐絲結成的一顆繭,絲質縱橫交錯,所以雖然作為下繭,做出的絲綿蓬松度更高,不易板結,保暖性也更好。2020年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干繭價格雙宮繭一度高于普通繭。
按一般蠶繭出絲率測算,1500 g干繭可生產500 g蠶絲(或絲綿),1250 g鮮繭烘500 g干繭,相當于3750 g鮮繭可生產500 g蠶絲(或絲綿)。據調查,2020年鮮繭加工500 g絲綿,機制絲綿加工費為28元/500 g,絲綿翻蠶絲被加工費為12元/500 g,如按目前上等絲綿市場價180元/500 g計算,扣除加工費,相當于鮮繭價格1867元/50 kg。實際上,機制絲綿人工、水電費等其他費用與絲綿加工產出的副產品(蠶蛹)基本能沖抵。所以蠶絲被市場對我國的繭絲市場行情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否則像今年的出口形勢,繭絲市場行情的跌幅更大。
據我市一絲綿廠生產情況調查,2019年,4臺打綿機年生產蠶絲綿(被)80 t左右,年需要干繭260 t左右。加工2 kg一條蠶絲被,需要干繭6.5 kg左右,鮮繭15 kg左右。
原料繭來源地。分別為本地干繭占30%,安徽20%,四川30%,還有朝鮮等進口的干繭20%。本地繭生產出來的絲綿質量好,表現在光滑、綿點少、絲柳清晰、蓬松度好;市外繭生產原料成本低,特別是朝鮮繭更低,價格相差16%左右。
絲綿生產成本。勞動成本每t絲綿為1.5萬元左右,加上水、電、氣及污水處理費,共3.5萬元左右。按目前干繭價在10萬元/t左右,絲綿成本為36萬元/t。
絲綿市場需求分析。蠶絲綿廠用繭消耗量在今后的幾年里可能還會增加,對蠶農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按我省原來的評繭標準,雙宮繭繭價只有上繭的75%,因有了絲綿加工,雙宮繭干繭價格反而高于上繭。
桑蠶絲是一種天然的動物蛋白纖維,其化學成份和理化結構決定了蠶絲綿(被)所具有的特點——親膚、柔軟、透氣、吸濕、輕盈、不刺癢及抗靜電等優(yōu)點。且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俗話說“一斤蠶絲三斤棉”,意思是說500 g蠶絲被比1500 g棉花被還要保暖。
目前蠶絲被執(zhí)行的標準是GB/T24252-2019《蠶絲被》和國內首個蠶絲綿行業(yè)標準FZ/T 41005-2017《蠶絲綿》。根據這2個標準,以桑蠶絲(區(qū)別于柞蠶絲)為原料的優(yōu)等品和一等品蠶絲長度應在20 cm以上。當然,保暖性好的被子還有羊毛(羊絨)被、羽絨被等,但這兩種被子纖維短,里面的填充物容易飛出來,影響呼吸道而對部分敏感體質人群不合適。
首先,海寧蠶絲被(絲綿)加工企業(yè)少,導致市場競爭不充分,價格偏高;其次蠶桑生產受土地和人力資源制約,原料繭供應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別是江浙地區(qū),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土地資源的矛盾更為突出。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不斷推高,蠶桑生產效益偏低,導致蠶絲被產業(yè)鏈上的供需矛盾突出;第三蠶繭價格波動大,加上價格傳導的滯后性,給企業(yè)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蠶絲被行業(yè)區(qū)域性強,如桐鄉(xiāng)市就集中在洲泉一帶,有手工剝蠶繭拉絲綿的傳統(tǒng)。改革開放后,絲綿制作裝備雖然經研發(fā)推廣,但部分工序還是以手工為主,生產的勞動強度較大,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的質量難于控制。
桑蠶絲主要由絲素和絲膠組成。絲素含量占70%~80%,20%~30%為絲膠。繅絲或絲綿加工都要經煮繭這道工序。煮繭過程中,大部分絲膠被堿性溶液溶解在煮繭廢水中,因此,生絲或絲綿加工產生的廢水,絲膠蛋白濃度高,渾濁度和化學需氧量(COD)也都很高,不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嚴重破壞水體質量,引起水生動植物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
盡管現在有了蠶絲被國家質量標準,但不按標準進行規(guī)范化生產的廠家也不少。如有的蠶絲被包裝說明中標注“100%蠶絲”,這本身就有品質差的可能,因為蠶絲有“桑蠶絲”、“柞蠶絲”等等。因柞蠶絲在纖維長度、品質感受與桑蠶絲差得太多,原料繭成本就相差一倍以上;更有甚者,有些不法商家添加各種增白、增重劑,不但影響產品質量,還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蠶絲被質量監(jiān)管專業(yè)性強,監(jiān)管不夠到位,所以市場上蠶絲被產品魚目混雜、假冒偽劣屢見不鮮。流通領域的種種亂象,嚴重影響著人們對蠶絲被產品的消費信心。所以海寧有的蠶農自己生產的蠶繭到絲綿企業(yè)加工,除了經濟上考慮外,主要是對原料繭質量的放心。
一是推動政府制定扶持鼓勵政策,優(yōu)先發(fā)展科技含量和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蠶絲被生產企業(yè)。
二是提高蠶繭利用價值。蠶絲被的蠶繭原料往往是以不能繅絲的下繭作為原料。而各類蠶繭中,又以雙宮繭為原料加工出來的絲綿質量最優(yōu),其次是上繭、下繭中的柴印繭和畸形繭。據絲綿加工企業(yè)人員介紹,解舒率差的繭加工出來的絲綿質量反而優(yōu)于解舒好的蠶繭。這就將桑蠶絲加工行業(yè)中的生絲生產與絲綿加工兩條支線在原料繭利用上形成互補,提高蠶繭的利用價值。根據各地蠶繭質量差異,建立繅制高品位生絲原料繭基地和蠶絲被原料繭基地,穩(wěn)定原料繭市場。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按蠶絲被用絲的特點和要求,培育蠶絲被產品專用的蠶品種,通過提高雙宮繭率和繭層率,提高產絲效率和蠶絲被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形成蠶繭資源利用價值的最大化,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
蠶絲被新的國家標準于2020年5月正式實施,為企業(yè)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下一步,應加大對標準的宣傳貫徹,加強生產環(huán)節(jié)管理,解決生產企業(yè)遇到的技術問題。監(jiān)管部門應加強行業(yè)監(jiān)管,將蠶絲被(絲綿)產品納入監(jiān)督抽查計劃。督促蠶絲被生產企業(yè)按標準嚴格等級分類,規(guī)范包裝與標識。對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行為嚴厲打擊,嚴禁增白劑、增重劑等化學助劑的使用,提高違規(guī)成本。
蠶絲被生產企業(yè)應認真貫徹執(zhí)行標準要求,加強行業(yè)自律和質量管理,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質量。做到“四個不”:不以次充好、不偷梁換柱、不短斤缺兩、不摻其他纖維。
政府層面,要制定相應扶持政策,鼓勵企業(yè)提質量,創(chuàng)品牌。對消費者要加大質量知識普及,正確引導消費,促進蠶絲被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著力改進蠶絲被的加工工藝,提高蠶絲被生產機械化、規(guī)?;?、智能化水平。對于目前已經機械化或半機械化的裝備工序要進行技術提升,提高其自動化的水平,改進生產工藝,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通過政策導向,鼓勵企業(yè)對桑蠶絲加工廢水進行循環(huán)利用。質監(jiān)部門牽頭進一步研發(fā)蠶絲被質量檢測實用技術,為蠶絲被生產中質量的監(jiān)控和自動化生產奠定基礎。
針對我市蠶絲被生產企業(yè)規(guī)模小、技術層次不高、專業(yè)性人才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創(chuàng)新和搭建新型、優(yōu)質公共服務平臺,以較低的成本為中小蠶絲被企業(yè)提供技術指導、人才培養(yǎng)、質量檢測等各種專業(yè)服務。引導企業(yè)走重質量、創(chuàng)品牌之路。
通過政策導向,鼓勵蠶絲被生產企業(yè)創(chuàng)建電商平臺,嚴格執(zhí)行GB/T24252-2019《蠶絲被》和FZ/T 41005-2017《蠶絲綿》標準,變價格競爭為質量競爭,維護蠶絲被市場聲譽。同時,加強網絡營銷隊伍建設,為蠶絲被營銷市場拓展一條健康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