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杜橋鎮(zhèn)白石小學 王麗敏
【提要】在書法藝術里,筆畫稱之為線條,是構成漢字的基礎。寫好筆畫,是書寫漢字的基本功。評價一個人的書寫水平,不但看字的筆畫是否到位,更要關注字的結構是否合理??v觀當前的寫字課,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字的筆畫與位置的教學,卻忽略了字的結構指導。田字格,對于初學漢字書寫的學生來說,它是個輔助手段。字的間架結構正確了,字的形體才能美觀。一位知名的書法教育專家曾說:“法與書俱佳才叫書法”。這里的“法”指的是審美法度,即漢字書寫時應注意的一些規(guī)律與法則。
漢字是一種形象性的符號,漢字的書寫是一種關于形象的藝術。它起源于“結繩、圖畫”等之說,自然就與幾何、美術等學科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自然界中,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大小與特點。漢字作為方塊字,每個字也都有其獨特的造型。要使形象美觀,必然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掌握好這些特定的規(guī)律,就會讓漢字平穩(wěn)中見靈動。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組合、部件與部件之間的相處都有著各自的原理。只有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與原則,才能書寫有度、融會貫通。筆者根據多年來的習字與教學經驗,在此簡要談談漢字書寫的一些原則。
左右結構的字在漢字里占了很大比例,寫好左右結構的字是寫好漢字的重點之重。從造字法來看,左右結構分為左形右聲、左聲右形。這些字的特點有的左窄右寬,有的左寬右窄,有的左右同寬。那么在書寫指導時就要滲透一個原則——避讓原則。“避讓”,簡言之,或左或右的筆畫要讓著,像六尺巷的故事一樣,各退三尺。比如指導學生書寫“棵、治、怪”這幾個生字。老師先問學生:這些字的左右兩個部件在寬窄上有一個共同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嗎?二年級的學生都知道是左窄右寬。老師根據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運用課件把左邊的偏旁變窄了,變紅的筆畫把位置讓給了右邊的部件,這種寫法叫做“避讓”,然后讓學生跟讀2遍。這樣形象地滲透了“避讓原則”,今后學生碰到左右結構的字就自然而然地能關注到這一原則了。要說明的是,避讓有時讓右,有時避左,看字的結構而定。再比如小學二年級寫字書里有一課《月字旁和舟字旁》,老師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月字旁交的朋友“生”長得較寬,月字旁就很謙讓地把身子縮了縮,把更多的位置留給右邊的“生”。像這樣,寫的字左窄右寬,就叫讓右原則。教學“舟”字旁的字,學生就會運用讓右原則書寫了。融會貫通是教學的宗旨。
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字就像做人一樣,有謙讓有配合,才能產生親和力。在教學生寫字的同時,又熏陶一些做人的道理,體現(xiàn)了書法在教育教學中的德育內涵。寫字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書寫的技巧,達到觸類旁通。在教學中適當地滲透寫字原則,有助于學生把握規(guī)律,提高寫字水平。
漢字之美不僅體現(xiàn)在線條美,更表現(xiàn)在巧妙的組合美。一個字結構緊湊方顯美觀。因此,除了左右避讓,還要恰當地穿插。穿插,使合體字中交接的部分互相靠攏、緊湊,字看起來就自然協(xié)調。以指導書寫“怪、慢”兩個字為例。教師親切地對學生說道:“怪、慢”右邊的部件看見豎心旁那么謙讓,都友好地伸出小手,想牽著豎心旁一起玩。你發(fā)現(xiàn)這小手了嗎?分別是哪一筆?運用課件演示,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到“怪”的橫撇的撇部分插到豎心旁的右點下邊;“慢”的“四”第一筆豎從豎心旁的右點下方起筆。然后,教師揭示:這樣的寫法叫做穿插,穿插的筆畫叫做穿插筆。這樣一來,“怪”“慢”的左邊部分和右邊部分就成了和和氣氣的團結的一家人。
右部穿插的字很多,比如“稀、購、財、?!边@些字都是左部讓右,右部穿插?!跋 弊肿笮∮掖?,“禾”字作偏旁,“捺”改為“點”,“希”的下面“撇”要穿插到左邊“點”的下面,最后一筆“豎”向下伸展;“購、財”,上部分左低右高,左避讓右穿插,豎鉤伸展;“?!弊罂v右橫,左避讓右穿插??梢?,左右結構的字避讓與穿插往往是相互依存的。
什么是中宮?簡言之,正中一格。它原指九宮格最中間的一格,現(xiàn)在也泛指字的中心部分,也是一個字的重心所在。中宮有時不是在字的中心,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漢字按照不同的結構形式組合,書寫時必須圍繞字的重心而布局,做到中宮緊湊。中宮收緊往往是寫好字的關鍵。漢字的結構跟人體的結構一樣,中宮相當于人體的軀干,是重要所在。獨體字,中宮筆畫的特點是緊湊的。而在合體字結構的字中,不但要做到筆畫緊湊,而且筆畫要相應穿插過來。為了使學生明白這一規(guī)則,教師這樣設計:先出示2組字“①緊、密 ②疏、收”,讓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這些字是怎么做到中宮收緊?師生共同歸納出“筆畫緊湊、筆畫穿插”。再進行“考考眼力”,出示三個不同寫法的“緊、疏”,問學生哪個字做到中宮穿插?觀察力是寫好字的重要因素。課堂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中宮穿插的特點。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笆^剪刀布”是孩子們最愛玩的,課堂中老師先讓學生同桌對玩,3局2勝,勝出的和老師玩。在玩中鞏固技法,剪刀像“穿插”,石頭像半包圍、全包圍結構。在寫字課中,適時運用一些游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對新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
上面也提到,避讓和穿插往往相輔相成的。一個筆畫的避讓也是為了另一個部件的穿插。書寫合體字結構的字時,筆畫的避讓、穿插就是為了求得中宮緊湊。只有掌握了規(guī)律,做到收放有致,才可以把字寫得結實而不松散,舒展而又飽滿。
漢字如同人體一樣,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各部位比例適中,給人勻稱自然的美感。這就要做到結構勻稱。均勻就是勻稱的一種表現(xiàn)。這里的“均勻”,不是說點畫長短都一致,而是指點畫之間的間距要大致相等。多橫、多豎的字尤為常見,書寫時如果平行、等距,變得呆板如電腦字,也影響了字的整體形象。在書寫時,只要視覺上感覺到差不多勻稱即可。
橫畫之間凡無點、撇、捺者,間距應基本相同,給人以整齊有序的感覺。如果距離不等,相差太多,則不協(xié)調、不勻稱。再以書寫“慢”字為例。老師引導小朋友再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它還藏著什么秘密?若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就用課件把“慢”字所有“橫”畫后面加紅橫線。這時,學生馬上明白了,原來“慢”字右邊的橫與橫之間的距離勻稱。此時,教師趁機點撥:這樣的寫法叫做均勻。同樣的,“棵、掛”右邊部件的橫與橫之間也是均勻。
寫字時,我們常常會碰到多豎的漢字。那又如何處理呢?根據漢字結構“勻稱”這一原理,豎筆之間凡無點、撇、捺者,間距基本相同,就跟“多橫均勻”一樣的道理。比如:“世、川、也”這些字的豎與豎之間要做到均勻。“川”像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兩邊的“撇、豎”形象地勾畫出河流的兩岸,中間的“豎”就像緩緩流動的河水??吹竭@個字,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河水夾岸而流的美麗畫面。因此,書寫時要注意三筆之間平衡均勻,如果間距一寬一窄,字就失去了協(xié)調美。
多橫、多豎的筆畫之間的空間要勻稱,那么字的各部件的間距也要適當。如果間距過大則結構松散,間距過小則結構擁擠,就破壞了勻稱自然的美感。因此,筆畫之間、部件之間都應注意適當的間距,字才會顯得平穩(wěn)、和諧。
如果說均勻間距產生勻稱之美,那么在有些漢字里就要講究參差錯落。一個字中如果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的筆畫,就必須有長短之分、輕重之力、正斜之態(tài)、俯仰之勢、收放之變。同樣的,如果有兩個及兩個以上相同部件組成的字,也應該主次分明,有大有小、收放自如,以避免雷同。字形如鳥羽呈自然參差之狀,才能不使人產生審美疲勞。
一個字中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橫畫,書寫時要長短不一,有俯有仰。一般來說,一字之中長橫作為主筆只能使用一次,在字中均成俯勢。短橫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形態(tài)也稍有差別,在字的上部為仰橫,在字的中部為平橫,在字的下部為俯橫。同樣,一個字中有兩個及兩個以上豎畫,書寫時形態(tài)不同,長短也不一。一般情況下,兩豎并存,左短右長;三豎并存時,中豎最短,右豎最長,往往用懸針豎,而且要寫得挺拔修長,給人一種氣勢之美;四豎并存時,可以在斜度上加以變化。統(tǒng)編教材里有不少“書寫提示”,告訴我們書寫的方法及注意點。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有這樣的“書寫提示”:橫畫或豎畫較多的字,書寫時要事先考慮好這些筆畫的長短比例和距離,避免擁擠。這就提示我們既要做到勻稱,又要注意筆畫的長短變化。勻稱與參差往往并存的。比如:“艷”左邊的第三橫要稍微往上斜,“靜”的左上第三橫也要往上斜。通過教師范寫,讓學生清晰地看到橫的變化,從而明白重復的橫畫有平正也有適度的傾斜,字才會顯得活潑。再比如:“舞”是比較難寫的字,總筆畫數多,結構也復雜,關鍵是中間并排著四豎。課前先查找“舞”字的演變過程,課中一邊出示一邊講解:“舞”的甲骨文字,像一個人手持牛尾翩翩起舞。后來,隨著字形的演變,另加“舛”,表示兩只方向相反的腳,說明人手舞足蹈的意思。了解了字形,再加以點撥,這四豎就相當于人舞動的牛尾,有長有短,因此寫的時候起筆從低到高。
一個字中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撇畫,那每個撇的長度、角度要有所不同,總的來說呈順序漸變之態(tài)。比如“家”字有很多“撇”,每一撇的長度、角度都是不一樣的。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形象地闡述:“家”的甲骨文表示“屋內有豕(豬)”為“家”,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大多在屋子里以養(yǎng)豬為生,所以房子里有豬就成了家的象征。那么“豕”字里面有那么多的撇表示什么呢?學生自然會想到豬的腿腳與尾巴。在連捺的字中,常常把其中的一捺改為長點,以避免重復。比如“途、遼”這兩個字,上部、下部都有捺,如果都寫成捺,重復的兩筆就會讓整個字顯得呆板,缺少生氣。因此,要指點學生下部的捺要明晰、舒展;上部的捺要含蓄,故寫成反捺,即長點。上縮下伸,形成明暗對比。平正與參差的對應,才是更高層次的美。
寫字是一門藝術,一種情懷,它需要的不僅僅是整齊和周正,更需要的是意境和情趣。人的很多審美經驗都來自于對大自然規(guī)律的提煉。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是有規(guī)律的,漢字也不例外。字,人人都會寫,但要使人看了產生美感,就要對字的結構進行全新的認識,巧妙的組合。這就要求掌握一定的書寫原則。在寫字課中,有意識地滲透書寫原則,就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字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