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園園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教育效果及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滿足新時期社會發(fā)展對優(yōu)秀人才的要求。高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有效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切實發(fā)揮高考指揮棒的導向作用,讓高考成為學生邁向新臺階的助力。
新高考背景下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積極適應當前的新環(huán)境,對作文教學進行調整,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方法,將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語文課程和寫作指導的核心目標,重新梳理作文教學的思路,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提供保障。
隨著新高考的推進,高中作文教學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徹底改變過去固定死板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開拓寫作思路,讓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展現個性,表達真情實感。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教學必須與時代同步發(fā)展,推動學生個性化以及全面化發(fā)展。由于新高考寫作顯現出與時俱進的明顯特征,那么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指導時,必須遵循這樣的要求,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充分迎合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求。
一、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學的方向
教育事業(yè)是百年大計,隨著國家對教育工作重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提升,教育教學工作也步入深化改革的新階段,而語文學科建設中的核心素養(yǎng)也越來越受重視。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表現,也是學生基于學科學習而建立的正確價值觀、核心能力以及品質。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建構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建立的,也在具體的語言應用環(huán)境中體現出來。所以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讓學生把學習和應用結合起來。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涉及語言建構、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文化理解等不同維度,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等特點,凸顯了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同時也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語文學科教育體系中,寫作和學生語言綜合能力關聯最為密切,在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中又和語言建構、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等要素關聯密切。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寫作教學必須把握正確的方向,把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宗旨,促進核心素養(yǎng)在寫作指導中的滲透。
二、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學的多元思路
1.聯系教材內容,實現以讀促寫
教材是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材匯聚了從古至今的經典作品,教材的編訂者優(yōu)中選優(yōu),將其呈現給學生,教材文章除了在故事情節(jié)層面給學生提供飽滿而又豐富的范例之外,還在語言表達與文字應用方面給學生做出了高水平示范。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和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也能讓學生將閱讀中習得的資源應用到寫作中,在模仿以及創(chuàng)新中獲得成長和突破。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找出欣賞的語句和段落,并讓學生對其進行鑒賞和分析,增強學生對語言美的感悟和欣賞能力,同時鼓勵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以閱讀促進寫作,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
再如,在教學《雨巷》時,教師可以聯系文章內容,給學生布置讀寫結合的寫作任務:讓人癡戀不舍的“丁香姑娘”,不同時代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想抒發(fā)一下內心怎樣的情懷?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讓學生積極探索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根據文本給出自己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fā)。
2.運用思維導圖,拓展寫作話題
在寫作活動當中,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思路的拓展延伸非常重要。把思維導圖作為輔助工具,實現創(chuàng)新寫作,也是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能,能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助力,也能夠降低寫作教學指導的難度。
在學生的寫作中,筆者發(fā)現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把個人感受和想法付諸紙筆時,就會出現邏輯混亂等問題,這和學生的思維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教師可以把思維導圖引入寫作教學中,讓學生運用這一思維工具列出寫作大綱,邏輯清晰地呈現自己的創(chuàng)新觀點,實現新觀點與寫作素材的串聯,清楚呈現層級關系。
完成了思維導圖的繪制之后,教師讓學生結合導圖,條理清晰地完成寫作,徹底改變學生寫作難的現狀,讓學生寫作得心應手,提高思維的品質。在使用思維導圖時,教師既要利用現成的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指導,又要鼓勵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實踐能力。
3.引入社會熱點,激勵發(fā)散思維
新高考對高中寫作教學的一個明確要求就是寫作要與時俱進,引入大量的社會熱點以及時事材料,這樣才能順應新高考作文針砭時弊和關注社會新聞的改革趨勢。很多高中生長時間處在封閉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能針對社會熱點深入思考,也有很多學生不能恰當利用素材,寫作不切合題意。
要想改變學生不良的寫作狀況,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新寫作,教師可以收集大量的社會熱點信息和典型案例,把案例引到課堂上,讓學生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新觀點,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順利打開思維和拓展思路。
比方說,教師給學生出示“史上最暖圖書館”的社會熱點信息,把溫州這家歡迎乞討老人走進圖書館的資料展現在學生面前,并激勵學生就這一事件進行積極思考和踴躍表達。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人處在不同位置、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闡述觀點,幫助學生打開思維,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
4.關注課外積累,提高語言格調
寫作離不開寫作素材的積累,如果學生沒有豐富的資源做支撐,那么想要寫出高質量的作文是不可能的。為了切實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教師不能讓學生只是把教材作為資源獲取的途徑,還要激勵學生從課下的多個平臺選取學習資源,促進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和積累素材的好習慣,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促進語言能力升級,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學生真正在寫作活動中提升語言表達的格調以及層次。
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比如中西方名著作品,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文本內容的分享和鑒賞,把寫作訓練從課上延伸到課下,把線上與線下學習有機整合起來。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分享交流活動,讓學生把積累的內容進行交流分享,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
隨著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高考對高中生作文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和更為嚴格的標準,高度重視學生語言表達和靈活應用能力的發(fā)展,與此同時,還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寫作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使學生能夠打破傳統(tǒng)定的寫作模式,在創(chuàng)新寫作方面獲得突破。教師在作文指導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新高考的要求,同時發(fā)現學生在寫作當中存在的不足,解決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創(chuàng)新寫作思路,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