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民鄧祚榮曾繪的水稻“兩系”育種神話圖譜"/>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神農(nóng)傳人
——農(nóng)民鄧祚榮曾繪的水稻“兩系”育種神話圖譜

2021-06-02 07:03
時代報告 2021年4期

引 子

2017年的一天,我突然聽聞“鄧祚榮在去年已死于車禍”。

我為沒能去給鄧祚榮送行而愧疚。算來我與他已有37年的交情,其間雖有20年互斷音訊,卻總有許多磨滅不了的記憶。于是我連夜趕寫了一篇《鄧祚榮水稻育種試驗?zāi)曜V》,待某刊印出后持書奔往他家,希望能給他的妻兒留個紀念。

走進鄧祚榮家,只見堂屋正面的墻上掛著他的遺像。多虧了電腦的現(xiàn)代合成技術(shù),照片中的鄧祚榮重新變回滿頭青絲的樣子,他穿著西裝打著領(lǐng)帶,全然一副儒雅紳士派頭,半點沒有現(xiàn)實生活中滿頭白發(fā),刀刻皺紋,又總是衣衫不整的農(nóng)村糟老頭形象。

回顧?quán)囲駱s的一生,尤其是為自己的試驗成果求證的數(shù)十年間,他遇到了兩道難以逾越的“阻隔”。第一道“阻隔”屬“人為”,源于有些人的淺薄偏見。第二道“阻隔”,則源于科學探索進程中難以避免的“錯判”,換句話說,可算“天誤”,這使鄧祚榮陷入了難以自拔的人生低谷。待到他的試驗成果獲得肯定之時,鄧祚榮已是滿頭華霜,老態(tài)盡顯。

鄧祚榮先生近照 ▲

第一章

非天方夜譚!1970 年,青年農(nóng)夫的懵懂試驗,就被中科院專家評價為“居國內(nèi)領(lǐng)先地位”。

1

1958 年的冬天,父母隨全大隊勞力去百里外的錢糧湖圍湖造田,13 歲的鄧祚榮留在家中照看才五歲的小妹。那時公共食堂盛行,各家各戶不準燃炊火。而公共食堂少有存糧,只在早晚各供應(yīng)一碗菜粥,兄妹倆早就餓得兩眼發(fā)綠,渾身乏力。一天大雪,鄧祚榮背著小妹在踏雪前往離家一里多遠的食堂途中,竟雙雙暈倒在雪地。待鄉(xiāng)親們發(fā)現(xiàn),讓食堂熬碗純米粥去灌他倆時,小妹早已斷氣,再也撬不開那緊合的烏青小嘴。事后,鄧祚榮只得尋幾塊木板,釘成個木匣,再求食堂煮一碗光飯,用镢頭敲開硬邦邦的凍土,深挖成坑,將小妹和光飯放入匣內(nèi),再將匣放入坑中,掩上雪土。

1961 年春天,正值“三年苦日子”中最難熬的光陰,鄧祚榮的父親因饑餓難忍,吃觀音土過多死去,留給他的僅有半籮筐殘書。與葬小妹一樣,鄧祚榮又釘副木匣,和母親一起將父親悄悄安葬。這時母親才告訴他,安葬時之所以沒人來幫忙,是因為父親頭上有頂“富農(nóng)分子”帽子,大家都怕惹是非。其實他父親本是個私塾先生,一輩子一直省吃儉用,到1948 年才攢了幾個錢,置了十幾畝地,沒想到一買地就碰上解放。

小妹和父親都因饑餓而離世,鄧祚榮更明白了“谷就是命”的道理,便時常想怎樣才能使田里多結(jié)谷。一天,他找本名叫《植物學》的書看,忽見上面有“異花授粉可增產(chǎn)量”的論說,便靈機一動,在房前屋后栽下許多南瓜秧子,待瓜秧成藤開花后,再用火柴棒將藤上的雌雄兩種花相互授粉,不久后屋頂上趴滿了又扁又大的瓜盤,就這樣,全家度過了饑荒。事后他又腦子一動,既然給南瓜授粉可增產(chǎn)量,那么是不是也可如法炮制,給水稻授粉?可水稻究竟有沒有公母,即雌雄兩種花,且那個粉又怎么授呢?

2

1963 年春天,鄧祚榮開始了他人生最初的水稻育種試驗。他將上一年在生產(chǎn)隊的大田瞄上的一株格外碩壯的稻穗偷偷掐下來,曬干藏好,再在當年育秧時,尋個田角偷偷播下,指望它依賴田角格外肥沃的條件,重新生出壯碩的谷種,再逐年擴種。春去秋來,那田角結(jié)出的,卻是遠遜于上年,萎弱稀疏,有的還呈尖形棱形的癟谷。他很沮喪,后來只要遇到有點學識的人就想去問個究竟。

有一次,他從一個兒時玩伴的口中得知,華容一中有位周仲雅老師極會弄植物園,便動了前往拜師的念頭。

1964 年仲夏某日,鄧祚榮穿雙草鞋,出現(xiàn)在離家四十多里遠的華容一中校園。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就在沿山勢聳立的、依次由高漸低的四幢教學樓的下方,竟坐落著一個五彩繽紛、生機盎然的植物園。高點的作物有高粱、玉米及爬在支架上的黃瓜、豆莢等,不高不矮的作物有西紅柿、辣椒等,爬在地上的作物則有西瓜、香瓜、馬鈴薯和花生等。更奇怪的是,那些作物大半與常規(guī)作物不同,譬如說西紅柿,竟見莖根處被割了個茬口,茬口處竟接上了馬鈴薯藤,且結(jié)出的西紅柿有點像西紅柿,又有點像馬鈴薯。

鄧祚榮驚呆了,因為他閱讀過好多作物栽培和植物學方面的書籍,當看到眼前一幕,便明白了,身子連在一起的西紅柿與馬鈴薯叫嫁接。他揣測,弄這園子的必定是個植物學高人,或許正是自己要找尋的那位老師。

見園中有個人在彎腰勞作,便走近怯聲:“您……是不是周仲雅老師?”

那人抬頭:“我是,你找我有事?”

鄧祚榮吱唔:“我看見你弄的園子好迷人,就想拜你為師;還想像你搞嫁接一樣,將品種好、產(chǎn)量高的水稻也相互授粉……”

周仲雅瞪大了眼睛。就憑這只言片語,他便看懂了這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和他的學生差不多大的半大青年的求知誠心。他倆就此結(jié)下了近三年的師生之誼。

周仲雅問鄧祚榮:“你為什么想搞水稻雜交?哦!就是你說的,將產(chǎn)量高的稻谷相互授粉?”

鄧祚榮答:“我是為……為自己和鄉(xiāng)親們少餓肚子。幾年前,我的小妹和父親就因沒飯吃,活活餓死了?!?/p>

周仲雅胸一聳,露著疑色的面孔變得凝重,又顯出贊許的神色。他走向墻邊的書柜,挑出一本《遺傳》雜志,放到鄧祚榮面前:“那你就看書。也許是和你這小兄弟有緣,這兩年我也開始琢磨水稻雜交,這里的書你隨便挑選?!?/p>

從那之后,鄧祚榮才慢慢踱入了用知識破解自然奧秘的大門,懂得了細胞、基因、品種間雜交、亞種雜交及遠緣雜交等知識,還用周老師的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組合。

突然有一天,周仲雅指著放在床頭的一只木箱對鄧祚榮說:“昨天得到通知,我被取消了教師公職和國家糧,將下放農(nóng)村。眼下我沒別的相送,只揀出了幾十本書給你……”十年動亂,周仲雅他無法擺脫時代里的個人宿命。

“祚榮,謝謝你這幾年陪我。今日要囑咐你的是,科學的本質(zhì)是純粹高貴的。所以你一定要堅持再堅持,發(fā)揚炎黃子孫的高貴品質(zhì)。最后還想說這么個道理,那就是,搞雜交水稻不比搞原子彈、氫彈,不需某些精密設(shè)備和好的研究條件,憑的主要是在田里辛勤觀察。你天資聰穎,只要堅持,大自然一定會給予回報……”

在瑟瑟的秋風冷雨中,鄧祚榮尋塊薄膜,將周仲雅送的書一層又一層裹嚴后,撲向周仲雅懷中,和他久久泣擁。然后背起書箱,抿緊嘴唇再不回頭,鉆進風雨中……

3

1986 年第二期《雜交水稻》雜志,曾登載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超高產(chǎn)育種課題組所著的《雜交水稻超高產(chǎn)育種的設(shè)想》一文。其主要設(shè)想是:“要使雜交水稻在產(chǎn)量上有新的飛躍,必須沖出品種間雜交的框框,尋求新的優(yōu)勢途徑。就當前的科學水平來看,最有希望且能在短期內(nèi)奏效的辦法,是直接利用秈粳雜種優(yōu)勢……”

其實從1967 年起,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就連續(xù)收到了鄧祚榮的數(shù)封來信。信中說,他從1964 年就開始了水稻雜交試驗,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秈粳稻雜交,還請求研究所給他贈送一份該所編的《遺傳》雜志。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接信后異常驚訝,驚訝的原因之一是從信中得知,寫信者不過是個普通農(nóng)民,一個農(nóng)民,怎會對科學有這么大的熱忱,又怎會有相當程度的有關(guān)知識及相關(guān)試驗條件?原因之二是秈粳雜交屬亞種雜交,數(shù)種版本的理論書都這樣論述:“屬遠緣雜交和亞種間雜交的‘中間型’雜種不易穩(wěn)定,常在后代中消失,甚至到十多代仍難獲得穩(wěn)定?!奔男耪呷绱俗?,是根本不知這早成定論的理論,還是確有一種不被書本禁錮的堅韌意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這些來信也引起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重視,他們給鄧祚榮免費贈寄了許多書報資料,且在1970 年8月下旬,派當時的研究生、后來的研究員孫傳渭出京,千里迢迢尋訪鄧祚榮。

當孫傳渭渡過藕池河,登上河堤,正欲找人尋問鄧祚榮的住址時,忽被河堤拐彎處的一個場景吸引——但見河堤拐彎處的內(nèi)側(cè)有一塊約兩丈見方的旮旯田,田中正長著揚花抽穗的水稻,一個戴斗笠、穿件土布褂子的人正拿根長竹竿,彎著身子,將竹竿橫成水平狀態(tài),再將竿子伸進稻田的隙縫,將正揚花的一排稻禾,朝另一排稻禾拂去。

孫傳渭看呆了,大學畢業(yè)后他就專門鉆研遺傳育種,對水稻的種植栽培早就熟悉不過,卻不曾見過種植過程中有這么道工序,而這持竿人正是自己要尋找的鄧祚榮。

孫傳渭按捺住內(nèi)心激動,對仍在低頭彎腰、身上的土布褂早已全汗?jié)裾邌柕溃骸按驍_一下,您……是不是鄧師傅——鄧祚榮同志?”

持竿人身子一動,隨即撐起腰桿,一副黝黑國字方臉映入孫傳渭的眼簾。但見“國字臉”疑惑撇嘴:“您是誰,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孫傳渭笑道:“不好意思,打擾,我是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孫傳渭,今天受所里的指派,特意來你這兒調(diào)查學習……”

鄧祚榮猛地“啊”聲,一臉歡喜,伸手摘去斗笠,又旱地拔蔥般從田中拔腿,幾個健步躍上田埂,來到孫傳渭身邊。他扔下竹竿說道:“孫老師您好!我不過是只井底蛙,喜歡瞎胡搗,沒想到竟驚動了您……”

孫傳渭忙擺頭微笑:“切莫這樣說,又切莫謙虛,看了你這田就知是在搞秈粳試驗,而你用竹竿‘趕花’的法子,在全國、全世界恐怕都是首創(chuàng),真算是獨領(lǐng)風騷和別有洞天……”說罷又將鄧祚榮仔細打量。但見這生張國字臉、五官分布均勻、一雙眼睛溜活精光的小伙,頭發(fā)因天熱和斗笠捂壓,早已汗成濕漉漉一片,所以頭上便成了個平頂;又因終日在田野勞作,面孔、手臂全都像上了釉般黑亮,渾然一副非洲人模樣……

4

1970 年8 月那個下午,孫傳渭經(jīng)歷著心靈的一次又一次震撼。就在看過鄧祚榮那塊位于大堤轉(zhuǎn)彎處的秈粳雜交田、內(nèi)心為之震撼之后,鄧祚榮又領(lǐng)他去看他的另外十余處試驗田。沒想到,那竟是一處處零散于溝港、塘壩、或是河堤外灘的許多邊邊角角,有的離其居所有四五里路遠。使孫傳渭心靈震撼的原因又在于那無數(shù)邊邊角角中的試驗品種繁雜豐富,若將其集中于某片田疇,其項目之多、品種搭配之全,足可與許多省市科研機構(gòu)的試驗場所媲美。另外,使孫傳渭心靈震撼的原因還在于,眼前這個農(nóng)村小伙,為試驗竟毫不吝惜其家庭利益。譬如說,那塊位于大堤轉(zhuǎn)彎處、不上三厘面積的旮旯田,并不是生產(chǎn)隊或大隊、公社行善施給的,而是他自己的自留地。1962年,國家改變土地政策,按人平五至七厘的標準,給各家各戶分地,讓其種點菜蔬,或是種點值錢的經(jīng)濟作物,譬如苧麻、甘蔗什么的,換錢補貼家用。于是,當時便出現(xiàn)這些情況,分地時,絕大多數(shù)都只要旱土,因為旱土才能種經(jīng)濟作物,比只能種水稻的水田明顯能增經(jīng)濟效益。鄧祚榮卻不同,從分自留地的消息一傳開,他便瞄上了這塊本來就不是田的廢水洼。當生產(chǎn)隊得知他想將水洼作自留地面積,當然樂于接受。

日頭西斜時分,鄧祚榮帶孫傳渭回到家中。那是距孫傳渭中午所經(jīng)渡口不遠處、位于大堤外側(cè)的兩間草房。走進草房,孫傳渭看到,那兩間屋一間作睡房,一間作灶房兼堂屋。滿屋不見一件像樣的家具,睡房中僅放兩張罩著補丁蚊帳的雜木床,一頂雜木柜,再就是一頂用木板釘成的書柜。堂屋當頭壘著口有兩個灶膛的火灶,屋中間擱著張雜木方桌,桌旁放著幾把木椅。又見兩個稚童都裸著上身,只兜條褲衩,在堂屋當中的泥地上臟兮兮爬著。

孫傳渭喝口冷茶,和鄧祚榮的妻子說幾句話之后,他又在睡房中的書柜前站定。但見那柜板雖是雜木,卻刨得極光滑,且擱書的托板足有寸把厚,沉甸甸的一行行書壓在上面,木板不見一點兒彎弧。那書絕大部份是作物育種和遺傳學著作、雜志,只有最底一層是文學書籍,如《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革命烈土詩抄》,及唐詩宋詞什么的。滿架書甚是清潔,不見半點灰塵,想必是因為書主人經(jīng)常拂掃的緣故。

孫傳渭先將作物育種之類的書翻翻,再去翻柜子底層的文學書籍。但見中間有一本書名叫《文學之路》,便抽出書來粗略瀏覽,原來其內(nèi)容是在寫一些作家的成長成功歷史,便扭頭問鄧祚榮:“看來……你又想當作家?”

鄧祚榮嘻笑:“沒那個事,我只是對那些作家挺欽佩的……”

孫傳渭對鄧祚榮肅然起敬。一個靠田間勞作支撐一家四口生活的窮漢,能有這么一架書,可想而知其博遠志向和好學胸襟。這時,鄧祚榮的妻子在堂屋喊吃飯,鄧祚榮便拉孫傳渭到飯桌前坐下。但見桌子中央擺著一碗蛋湯,一碗油煎小魚,再就是一碗南瓜和一盤辣椒,桌沿還擺著兩碗米飯。鄧祚榮將筷子遞到孫傳渭手中道:“孫老師吃飯,窮家小戶沒好菜招待,請原諒!”

孫傳渭回話:“你太客氣,打擾打擾?!闭f罷環(huán)顧滿屋問:“你兩個娃兒呢?”又對還在灶沿忙碌的鄧祚榮的妻子道:“嫂子別忙了,快帶孩子一道吃吧!”

鄧祚榮卻急忙攔話:“我們只管吃,鄉(xiāng)里來客,女人孩子不上飯桌,這是規(guī)矩?!闭f罷忙催孫傳渭吃飯,并夾起一條煎魚放到孫傳渭碗中。孫傳渭只好端碗吃飯。當他吃完一碗,欲起身從鍋里添飯時,鄧祚榮卻起身接住他的飯碗:“我來幫你盛,你只管坐著。”

孫傳渭不依,徑直往灶臺。不料鄧祚榮幾步躥到了他前面,并扭身從鍋里鏟起一鏟飯,側(cè)身塞進他的碗中,且身子還朝他身前一堵。孫傳渭頓覺奇怪,往鍋里探頭,但見那鍋里黑白分明——一大半是摻著難見幾顆米粒的黑乎乎的菜飯,自己吃的這種光飯僅剩少許,在菜飯的另一邊閃著孤零零的白光。

孫傳渭明白了,想了想,往堂屋后門走去。但見后門樹下,鄧祚榮的妻子正給兩個幼兒喂菜飯。兩個幼兒正張大嘴巴,一口接一口大口嚼吞。孫傳渭回頭,語音澀重道:“祚榮,你不該這樣,我也出生在農(nóng)村,菜飯我也能吃的?!?/p>

鄧祚榮尷尬笑笑,答非所問道:“沒事沒事,眼下我們這里糧食雖有些緊,但只要摻菜吃,還是夠飽的……”

5

這是一個讓孫傳渭終生難忘的夜晚。

鍍著晶瑩光明澤的皓潔月光,從高天瀉灑在每一寸大地,也灑在這條連接洞庭湖和長江且不知誕生了多少年的藕池河上。這河百余米寬,因夜晚看不清水流的急緩,卻聽得見河邊激浪拍岸的聲音。又可見晶瑩的月色灑在河面,滿河銀光不停閃爍,使人想起“滿河流金”的詞句。

孫傳渭和鄧祚榮坐在屋后,腳下不遠處就是藕池河水,倆人的視野便覺開闊。加上沖涼后的身子迎著習習河風,感覺舒爽愜意。一陣閑聊后,孫傳渭突然問道:“你搞秈粳‘中間型’,想沒想到過失???”

“失敗?”鄧祚榮一怔,隨即嘀咕:“當然,不過……我反正是個農(nóng)民?!?/p>

孫傳渭一怔,沉默良久又問:“可是……搞其他項目,不是更易出成果么?”

成果,鄧祚榮并不是沒想過這兩個字,可他又覺得這兩個字離自己實在太遠,兜在心底更緊要兩個字是“糧食”!

“自己不知多少次設(shè)想那粳稻米又長又糯,秈稻米又壯又“發(fā)飯”——如能讓它倆結(jié)合,不就能生出一種又長又壯、又糯又“發(fā)飯”的新谷?“那多產(chǎn)的糧食,不就能救活好多像小妹那樣的女孩?退一步說,就算這輩子弄‘中間型’不成,可那失敗過程對后人來說,不也算一筆寶貴財富?”鄧祚榮心里想著,但并沒有回答。

孫傳渭見鄧祚榮良久未語,只得改個話題:“你不須回答!再商量件事,那就是我們所里新近成立了個雜交水稻協(xié)作攻關(guān)組,你若同意,這次就隨我一道上京,一同參加攻關(guān)好不?”

鄧祚榮猛怔:“去北京?我這樣的人也能去北京?”孫傳渭也一怔:“怎不能去,什么意思?”鄧祚榮撇一陣嘴,卻只能回答道:“我……是想自己只是個農(nóng)民,而你們那里是大機關(guān),又都是干部……”孫傳渭釋然:“原來是為這!那就請放心,聽我細說。其實這次我來湖南,本是所領(lǐng)導要我來尋兩個人,一位是安江農(nóng)校的袁隆平老師,第二個就是你,目的是考察你倆的試驗情況。所里的意思是,如果你的研究確實如你信中所說,便將你當人才引進攻關(guān)組,待攻關(guān)有點眉目后,就將你正式收編……”鄧祚榮頓喜,卻想想皺眉:“可是……我現(xiàn)在一家四口,北京又那么遠,我一去家里就沒了主勞力,怎么過呢?”

孫傳渭笑笑:“這……應(yīng)該不是問題,參加攻關(guān)并不是讓你白干,每月能發(fā)四五十元的工資和補助……”鄧祚榮失聲:“有那么高的工資?”又臉變通紅嘀咕:“我們隊里的工價,這幾年一直都才一兩角哩……”孫傳渭又笑:“那……你同意啦?”可鄧祚榮笑了笑,又皺起眉頭:“這……我又有個疑問,你說帶我去北京,可北京那地方天寒地凍,根本種不了水稻,怎個攻關(guān)法呢?”孫傳渭回聲:“你顧慮的是,聽我說具體情況。按說我們遺傳所本是個純粹的科研單位,可這幾年國家要求,科學研究必須結(jié)合生產(chǎn),所以將水稻雜交當了個實實在在的研究項目,并在南方和海南島設(shè)了幾個試驗點;讓你去北京并不是要你常駐北京,只是在與所領(lǐng)導見個面后,再回南方……”

鄧祚榮真是喜出望外。那夜他做了個金色的夢,夢見自己在天安門前興高采烈留影,又夢見自己的“中間型”結(jié)成了僅一串就讓汽車拖不動的“重穗”,而打出的米又白又壯,自己和小妹正樂呵呵吃著。

可沒想到,第二天孫傳渭找著大隊領(lǐng)導,說明來意后,得到的竟是一串反問:“你讓他去北京?你知道他是什么成分不?你相信狗嘴里能吐出象牙,他鼓搗的那些東西還真是寶貝?”

孫傳渭又步行十余里,來到公社所在地,亮出蓋著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印章的介紹信。某領(lǐng)導一聽他的來意,臉色驟變:“鄧祚榮?不就是那個神里神經(jīng)、成天將禾穗胡掐亂插的富農(nóng)崽子么?”

孫傳渭只得告別鄧祚榮。臨別時,他望著這個黝黑矮瘦,似乎極難支撐生活,卻與自己有著同樣志向的小伙,心里好不酸楚。他眼眶濡濕道:“祚榮,實在對不住,眼下的情況,你就不能去北京了,但請不要灰心……”沒想到,鄧祚榮卻笑著接話:“孫老師,您放心,我怎會灰心?您沒來時,我一直就覺得弄這僅是自己的一種愛好,圖的僅是多收幾顆糧食,根本就沒想過要靠它去收獲什么功利。再說,不去北京這事又沒什么損失?!苯又岢鲋苤傺爬蠋熣f過的話:“因為弄‘中間型’又不比弄原子彈、氫彈,非得有什么高檔機器設(shè)備才可。它需要的不過是南方的土壤、氣候,所以我不去北京,一樣也能繼續(xù)試驗?!?/p>

從這席話,孫傳渭更意識到鄧祚榮心地單純。比起無數(shù)極想靠成果改善自身處境的人,這不正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所以在16 年之后的1986 年,當他得知鄧祚榮的生存依然艱難,且其研究還在受有關(guān)方面質(zhì)疑時,便為他出具了一份蓋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公章的證明:“我曾于1970 年8 月到湖南省華容縣新建鄉(xiāng)鄧祚榮那里考察過水稻雄性不育工作。當時他做的是秈粳雜交型材料,內(nèi)容豐富,類型繁多,此工作當時在國內(nèi)較處先地位。而本人是專門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問題的,特此證明。”

第二章“長18”的成功,使鄧祚榮漫長求證之路的首幕拉開;沒想到遇到的卻是縣科委主任的當頭一棒

6

1974 年,縣農(nóng)業(yè)局的農(nóng)藝師李宜生來到新建公社辦點,在悄悄看過鄧祚榮的幾塊試驗田后,直接從田里將鄧祚榮喚上田埂,領(lǐng)著光著腳板的他直奔公社——讓他當上了屬集體干部編制的公社種子員,每月在公社領(lǐng)15 元補助,且在生產(chǎn)隊記頭等勞力工分。

鄧祚榮極為欣喜,立刻將自己的試驗情況對公社領(lǐng)導匯報,請公社在農(nóng)科站劃幾畝地讓自己正式試驗。

“我們畢竟是行政單位,每年都有既定的工作任務(wù)。例如在今年,主要任務(wù)就是按縣里的規(guī)定,試種和推廣‘農(nóng)墾五八’,所以絕不允許生出其他事情,妨礙既定任務(wù)的完成。再說,這事在你看來,或許確有根源和依據(jù),可在旁人看呢,卻多半以為是無稽之談和異想天開。因為你說的可是一件很需科學水平的事,只有國家科研機構(gòu)才有這能力和具備相關(guān)條件。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也不能只聽你的一面之詞,隨隨便便就撥田給你……”領(lǐng)導聽了鄧祚榮的申請后說道。

于是,鄧祚榮只好又回到從前,仍在家附近的空隙閑地播他的種子。

1975~1978 年,鄧祚榮連續(xù)四年被任命為公社制種隊的領(lǐng)隊,率隊往海南島制種。在那得天獨厚、一年可制四次種的育種天堂,他除了極好地完成了公社交給的制種任務(wù),讓隊里的畝產(chǎn)量達到240 多斤——當時的最高畝產(chǎn)量為160 余斤,還將自己的秈粳試驗一道搬去,且一步一步接近收獲希望。

1978 年秋天,經(jīng)過11 代雜交后的“長18”——秈粳雜交成功的第一批穩(wěn)定種子誕生。

7

1978 年深秋某日,鄧祚榮攜帶著一個裝著“長18”標本的長形木盒,又帶著份“請求將‘長18’列為科研項目”的文字報告,出現(xiàn)在華容縣科學技術(shù)委員會的門口。按捺住有點過快的心跳,跨步進門,登上委員會的三樓,尋到主任委員辦公室。剛一進門,心忽一喜,但見坐在那張猩紅發(fā)亮的辦公桌后的,竟是之前認識的y主任!y主任上年曾被縣里任命為縣委工作隊隊長調(diào)往新建公社辦點?;蛟S因其是科技界的領(lǐng)導,故到任后曾數(shù)次往公社農(nóng)科站視察,就認識了常呆農(nóng)科站的鄧祚榮。他想,y主任或許早就知道自己在搞秈粳試驗,又算是熟人,俗話說,熟人好辦事,求他接受自己這請求,也許會順利得多。

鄧祚榮吸口氣,定神,臉上湊笑走近y主任:“y主任,您好!我是新建公社的鄧祚榮,您還……有點印像吧?”

y主任一怔,想想后露笑:“是小鄧你?今天什么事上縣來啦?”

“上縣來就是為找你?!编囲駱s不假思索回答,沒在意將話中的“您”換成了“你”,更沒注意y主任聞聲眉頭就皺了一下,只顧著說下文:“是這么回事,這些年我一直在搞秈粳稻雜交試驗,有一個配對經(jīng)過11 代交配,現(xiàn)在已穩(wěn)定,還顯出強大優(yōu)勢,所以想請縣里立為科研項目……”說罷掏出報告呈上。

“秈粳雜交?”y主任頓時瞪大眼,愣上片刻后瞟了報告幾眼,然后將它推向一邊,再將身軀仰靠座椅,嘴角擠出一絲笑紋:“我記得你……好像是初中畢業(yè)吧?”

鄧祚榮一愣,瞬間又臉紅,下意識回嘴:“我……只讀過高小,不過……”正當他欲將話接下去時,卻見y主任抬臂擺開了巴掌:“你不用多說,首先告訴你,你這種鉆研精神當然是好的,卻又得給你提個醒,秈粳雜交可是門高深的學問,你一沒什么文化,二又沒什么試驗條件,所以建議你是不是不搞這個,將精力用到別的方面……”

“這說的什么話?我沒文化礙著秈粳雜交什么事啦?再說,沒文化難道就不能自學?那高爾基沒讀過什么書,不也成了俄國的文學大師?華羅庚也沒讀過什么書,不也成了我國的數(shù)學界泰斗?另外,這搞雜交試驗又不比造原子彈、氫彈,非得需要精密設(shè)備和良好條件,只要年復一年堅持觀察,不就可探得其中奧秘?”鄧祚榮兀地竄起心火。

y主任愣了,臉先是發(fā)紅,再泛起青色:“你這人怎么聽不懂話呢?我首先還表揚你有鉆研精神,接著又好心給你提個建議,免得徒勞無功,你卻怎么‘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呢?”

鄧祚榮“啊”一聲,頓顯愧色:“對不起,我剛才的話是‘火’了一點,不過……”正欲接說又被Y主任打斷:“好了,好了!不必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我要去開會,沒工夫聽你閑扯。”說罷起身,跨步欲出門。鄧祚榮急步阻攔:“你要去開會?可我這報告究竟怎么辦呢?”

y主任“哼”了一聲,擺頭繞開鄧祚榮又往外走:“什么怎么辦?你這么能干,還自比高爾基、華羅庚,就自己看著辦唄!”

鄧祚榮又火了,再橫跨一步,將標本盒放在y主任面前一攔:“你這態(tài)度恐怕不對吧!科委管的正是這事,當管不管不是失職?”

y主任止步,靜上幾秒鐘后輕蔑一笑:“喲!沒想到你倒挺能說的,那現(xiàn)在我就答復,請你回去吧,事情我們要再研究?!闭f罷又繞開鄧祚榮,朝門口急走。

鄧祚榮又拔步趕:“再研究,那要等到什么時候?”

y主任見又被攔,心更煩亂:“你去,你去,等個把星期……”

鄧祚榮只好在7 天后又上縣里去找y主任。但見y主任見著他倏然一怔,下意識吐話:“你……當真又來啦?”

鄧祚榮又竄起心火,但上次回去后他冷靜反思,已意識到在y面前再不能由著性子說話,又將心火迅速壓住。湊著笑臉說:“我是來了,不知我那事……你們研究了沒?”

y主任說:“你那事??。∮浧饋砹?,不就是那個秈粳雜交嗎?告訴你,我們根本不信你能搞出什么名堂,就好比人在地球上,無論如何也夠不著月亮,所以沒研究,省得枉費精力……”

鄧祚榮猛得呆了,心里似有火藥在爆炸,卻張大嘴巴,一時說不出什么。呆上片刻他費力撇嘴:“你不能這么說,你說不相信我不怪你,可你是縣領(lǐng)導,勞煩你組織縣里的專家,為我作個鑒別,再看能不能立為項目,好不?”

但聽y主任憋聲輕笑:“為你鑒別?告訴你,我們這彈丸小縣,根本就沒辨別這高深項目的人才,也就是沒這能力……”

“那……就請你向地區(qū)、省里匯報,讓地區(qū)、省里來人鑒定,好不?”

“讓地區(qū)、省里來人?嘿嘿,真是好笑,告訴你,我能力有限,你硬要爭這,就自己去地區(qū)、去省里爭吧!”說罷從辦公桌后起身,拂袖出門。

鄧祚榮如木雞般呆住。

8

第二次到縣城碰壁后的兩三天,鄧祚榮一直神情呆滯,眼眶內(nèi)突然竄滿了血絲,額頭上平日隱約閃現(xiàn)的細紋,突然變得像一道道深溝。無論是去公社上班還是回家,做起事來總是丟三拉四。晚上回家睡覺,又總是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這天上床準備睡覺,聽到妻子在耳邊小聲問:“從華容到岳陽得多少錢呢?”

“得一元八角?!编囲駱s下意識應(yīng)答,答罷才生疑:熄燈上床好半天了,妻子冷不丁問這干嗎?卻聽妻子又輕聲續(xù)問:“那么,往長沙呢?”

“聽說……搭慢車是兩元八角,快車貴些,聽說……要四塊幾吧!”鄧祚榮頓了頓才回話。頓上幾秒鐘后卻反問妻子:“你怎么了,睡都快睡著了,還問這干什么呢?”

妻子卻用胳膊蹭他一下:“問這干嗎?難道你真不明白,像瞎子吃湯丸,心中還沒數(shù)?”鄧祚榮身子猛戰(zhàn)一下,心立刻像被螞蟻噬咬起來,將身體一側(cè),手搭在妻子身上:“睡吧,睡吧!莫想煩心事,眼下家里是保命要緊,那岳陽、長沙,我是斷然不會去的……”

“凈說假話!”妻子咕嚕一聲,一個翻身背對鄧祚榮,不吭聲了。鄧祚榮雖再無睡意,卻盡量不動,默默去想妻子剛才說起的話題。自從兩天前,為“長18”的事自己從縣城丟了魂似的回來,妻子是百般盤問,自己便只得將全部情形相告。沒想到妻子聽后稍作沉吟,就猝然大聲:“急什么急,莫把人急壞了,既然那姓‘y’的要你去地區(qū)和省里,我們就真去。若能得到地區(qū)、省里的支持,不活活氣死他才怪!”沒想到的是,妻子今夜又舊話重提!

黑暗中,鄧祚榮對妻子的相知體貼非常感激,他按捺住不平的思緒。去岳陽、長沙,不正是自己這幾天每時每刻都揣的想法嗎,妻子這會兒又提這事,肯定是當真動了這個念頭??陕焚M呢?又不能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眼下已有四個孩子,一個六口之家,連打醬油和買鹽的錢都經(jīng)常賒欠,哪還有錢作那夢?

第二天早晨,鄧祚榮只得又沒精打采去公社上班。待傍晚回家,妻子卻將厚厚一沓錢朝他遞過來:“祚榮,這一共是16塊錢,明天就去岳陽、長沙,該夠了吧?”

鄧祚榮呆了,下意識嘀咕:“這……哪里來的?”

妻子一笑:“這你不用管,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你只管去!”當時就濕了眼眶的鄧祚榮過后才知,這16 塊錢中的10 元是妻子從她娘家所借,丈母娘交錢給妻子時竟流著淚說:“這可是你爹的棺材錢,是要還的。”而另外的6 元,則是妻子將家中攢了好久的準備換油鹽的雞蛋全部賣出所得。而賣雞蛋時,竟有一個妻子過后才說的細節(jié)。供銷社的收購員過秤后將蛋撿進竹簍,撿著撿著忽然停手:“咦!你這蛋怎么是熱的?”鄧祚榮的妻子一聽慌了神,心想,有幾個蛋是剛從雞窩撿的,會不會因殼軟不收?便斷聲吱唔:“這……有幾個……是我塞在衣袋里捂熱的……”收購員卻善解人意笑笑:“不要緊的,這不用瞞,剛生的蛋就賣也是常事,入簍時只要放在面上,就沒問題……”

9

1978年深秋的某日,鄧祚榮動身往岳陽和長沙。

動身前的夜晚,妻子按鄧祚榮的吩咐,為他準備外出后晚上睡車站或屋檐的御寒衣物——一件冬天才穿的老式舊棉袍。再就是將一件平時在重要場合才穿的、4 年前往公社上班才狠心做的、已洗成灰色的夾衣,在日間洗凈并用米湯漿硬曬干,然后疊好放在行囊的上層。那夜做的第二件事,是為鄧祚榮準備出門的吃食,主食是大米飯和芥菜捏成的飯團,再就是一小瓶辣椒蘿卜。準備飯團時,妻子先煮了約四斤米,然后欲將洗凈的芥菜全倒進鍋里,整個兒摻和。鄧祚榮卻搶先拿起鍋鏟,將鍋里的光飯盛一半放進笤箕,說是留給家里吃,然后才將芥菜全倒下鍋,于是,捏成的飯團便很少見白,全然成了菜團。這個過程中,妻子幾次去搶鍋鏟,不讓他從鍋里盛出光飯,卻被鄧祚榮幾次發(fā)火阻攔。于是,那一夜,妻子被煤油燈映照的淚眼,便深深刻入了鄧祚榮的記憶。

鄧祚榮計劃去的第一站是岳陽。他尋思,若到岳陽就能解決問題,整個路費便可控制在6 元錢上下,所帶的十五六元便可省下10來元。沒料到,岳陽地區(qū)〈當時“市”稱“專署”,俗稱“地區(qū)”〉科委接待的領(lǐng)導看過他遞的報告和標本盒后,卻這樣回話:“哦,原來是這樣,你怎么不通過縣里直接打個請求立項報告,報我們批呢?”

鄧祚榮語塞:“這……”頓上片刻再費力撇嘴:“那我就說實話,不是我沒向縣里請示,是縣里根本不信我一個農(nóng)民能搞這個項目,硬卡住不肯,搞得我還和他們吵了起來……”

領(lǐng)導“哦”一聲,思忖片刻回話:“原來是這樣!那么我給你提個建議,首先你得理解縣里不信你也有客觀原因。那就是你搞的實在是太大太新、前人還沒弄過的項目,簡直就像靠原始條件創(chuàng)世界奇跡,別說他們不信,我一聽也驚訝難信。所以我看你是不是再回縣里,對縣里作個解釋,說服他們,讓他們以組織的形式將材料報來……”

鄧祚榮頓時心發(fā)冷,立刻搖頭:“這恐怕不行……”

領(lǐng)導便現(xiàn)出愛莫能助的神情,將手一攤:“那……我們卻只能按組織程序來,不好辦了……”

鄧祚榮心更冰冷,可這冷又立刻變成心火,忍不住大聲說:“你們怎么也是這個態(tài)度?按理說,你們應(yīng)管全地區(qū)的科技,我弄這又不是為私人謀什么利益,怎么在已知我為難的情況下又往下推?”領(lǐng)導一怔,馬上露出理解的微笑,并給鄧祚榮泡一杯熱茶端上道:“莫躁莫躁,你說得在理,我接受批評。不過我只能再說個建議,按理我也可接下你這個報告,直接越過你們縣,組織力量為你調(diào)查論證。問題卻難在你這個項目確實太新,地區(qū)恐怕也沒這個鑒別水準。所以我看你是不是再辛苦點,要不干脆去趟長沙,長沙市大,科技水平高,他們?nèi)敉饬轫椖浚揖蛯⒖蒲许椖咳椚蝿?wù)表給你,你再回縣里蓋個章送來,地區(qū)就給你撥項目款?!?/p>

這話說得似乎很是在理,鄧祚榮只好低下腦袋,“嗯”一聲后,攜上行囊出門。

因坐火車到長沙車站已是深夜,鄧祚榮便只好啃兩個菜團,又往廁所的水龍頭下喝幾口冷水,然后在車站廊檐下鋪開攜帶的棉袍,枕著標本盒躺下入睡。不想剛睡著卻被人用腳踹醒,睜眼一看面前站著兩個民警,對他發(fā)問:“你是干什么的?”

鄧祚榮有點心驚,又覺這話不好回答,只嚅動嘴唇,一時說不出什么。民警見狀,彎腰拿起標本盒,打開一看,但見里面躺著株又粗又長的稻禾,不由傻眼,只好回頭又問:“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鄧祚榮頓覺心輕松了一些,平靜作答:“我……是個農(nóng)民,喜歡研究水稻,到長沙是為爭項目款的?!?/p>

民警的懷疑臉色馬上消失,又將鄧祚榮帶的“請求立項報告”詳看后,便解釋說:“對不起了,農(nóng)民同志!因近來市里搞‘嚴打’,又有帶槍的流竄犯到處作亂,所以你這木盒,才惹得我們產(chǎn)生懷疑……”

“沒事,沒事。”鄧祚榮立刻答話,再將地上已弄亂的棉袍鋪平,嘆口氣躺下,強迫自己合上雙眼。

第二天早晨,鄧祚榮又往廁所的水龍頭下洗臉,啃上兩個菜團,嚼兩塊辣椒蘿卜后即去省科委。在此之前,他雖數(shù)次往海南,數(shù)次搭火車路經(jīng)長沙、廣州等大城市,卻從沒在比岳陽大的城市下過車,所以并不曾領(lǐng)會過城市的氣派和繁華。而今踽踽獨行在長沙街頭,照理應(yīng)對城市的繁華景觀生些感嘆,可他卻沒半點心思,只顧著尋人問路,再沿路人指的方向匆匆急走。終于在上午十點,到了省科委頗為壯觀的門樓前。

可門口的哨兵不讓他進門。鄧祚榮再三解釋,他們才答應(yīng)打電話問問里面。鄧祚榮慶幸在這里遇到了一個好領(lǐng)導——時任省科委科研項目審批處的焦處長(鄧只知其姓焦,不知名字)。焦處長認真聽過他的敘述,又認真看過他帶的標本之后,當即拿筆寫下公函,希望岳陽科委支持鄧祚榮的相關(guān)工作。

焦處長寫完公函,又拿出公章,在結(jié)尾處認真蓋上,再用嘴將蓋印處吹吹,遞給鄧祚榮。鄧祚榮趕緊連聲道謝。焦處長卻說“該感謝的是你”,并親自將鄧祚榮送出門外。

持著焦處長的信函,鄧祚榮返回岳陽科委??莆I(lǐng)導將公函收好后,回遞給他一式三份的科研任務(wù)三項任務(wù)表,并道:“這問題好辦了,你將這表拿著,回縣填好,再到縣科委蓋個章送來,我們肯定會列入明年的計劃……”

鄧祚榮漾起了滿臉笑容??伤^沒想到的是,當僅三四天就明顯瘦了一圈的他重新出現(xiàn)在y主任面前,并呈上已填好的科研項目三項任務(wù)表時,y主任先怔一下,又明知故問:“這……怎么回事?”

鄧祚榮笑著解釋:“我到了長沙,省科委的領(lǐng)導聽了我的匯報,都表示支持,還讓焦處長給地區(qū)寫了信,地區(qū)也同意列為項目,讓我填了表回縣蓋個章再送去,他們就立刻撥款。”

y主任眼睛立刻變大,目光呆滯三四秒鐘,立刻醒過神似的飛快拿起表格,“嗖”地一下扔進抽屜,再“咔嚓”一聲上鎖,繃緊臉說道:“你這個人,就是愛出風頭,喜歡瞎跑!”

鄧祚榮呆了,想搶表格沒得手,只得委屈大叫:“你這是什么話?不是你要我去上面找的嗎?”

y主任哼一聲,卻避而不答,聲色俱厲道:“你這么搞,肯定不會有好結(jié)果……”

鄧祚榮氣得滿臉發(fā)紫,回話結(jié)結(jié)巴巴:“你……怎么這么說?我只是在弄這‘長18’,怎談得上結(jié)果好不好的?”y主任又像換了個人,臉色變和緩,卻仍極嚴肅道:“那我就實話實說吧!說你沒好結(jié)果其實是為你好,也就是不想再讓你浪費那么多時間精力。你想想看,中國那么多科學家、研究員都在弄這,你只讀過小學,難道就真能跑到他們前頭去?再說,我之所以不替你蓋章,并不是和你生來有仇,才故意為難。只不過是占了這個職位,和省里、地區(qū)他們擔的責任不一樣。就算省里、地區(qū)讓你填表,可他們畢竟還是讓你回縣蓋章,因此,辨別真?zhèn)蔚呢熑?,就仍落在我身上,是不?所以我不得不嚴格把關(guān),以免今后你花了國家的錢,卻出不了成果,對省里、地區(qū)無法交代……”

鄧祚榮腦袋猛暈,只得拖著慢步恍惚回轉(zhuǎn)。當他走到家對岸的渡口時,久久呆在河邊不敢上船。他怕上岸進家后,無顏以對寄厚望于他的妻子,又無顏以對幾個面黃肌瘦的孩兒。可終歸得回家,他一踏進門,就倒床不起。

這天,鄧祚榮躺在床上,看見妻子在床邊納鞋底,穿針引線利索有力,心里突然一亮。有句話不是叫“做出鞋兒是針線”嗎?假如我能設(shè)法將“長18”在一塊或幾塊田里播種,秋后結(jié)出的谷子倘真能超越一般稻谷,再請來專家學者作實地鑒定,他y主任又豈能再攔住我?便一個翻身起床,大聲喚來才七八歲的兒子:“來,跟我去河邊玩!”

雖已深秋,明亮的太陽卻暖烘烘照著。鄧祚榮和兒子來到屋后的河灘,先脫下鞋子,用赤腳將臨水邊的一塊三四尺見方的沙灘“啪哧啪哧”踩軟。而當?shù)叵滤畯奶ぼ浀摹半u眼”汩汩冒出時,又迅即圍著“雞眼”堆起一圈尺把高的沙壩。沒多久,因地下水仍不停從“雞眼”外冒,那壩內(nèi)便成了一個水位明顯高于河水的水庫。這時,鄧祚榮忙吩咐兒子:“快!尋點該尋的東西來!”

兒子立刻歡聲回答:“好嘞!”便打起飛腳,極熟稔地奔往堤邊。十來分鐘光景,便摟著一抱稻草、野花、樹枝、瓦片及香煙盒等物回來。于是父子倆便又極熟練地忙起來:先在水庫圍圈的沙地上,用瓦片勾勒出一些或長、或方、或圓的地塊,再將兒子撿來的什物一樣樣分派——將稻草掐短,一根根往地塊插下,是謂秧田;將樹枝折斷,插進地塊后,又往樹枝上綴上野花則謂果園;再將一些極短的細樹枝插于地塊,并在枝頭穿上撕碎的香煙盒紙屑,則謂棉田;又用瓦片在地塊間搭起一間間農(nóng)舍。片刻間,水庫邊便儼然成了一個作物豐饒且極富想象意義的農(nóng)莊。又見兒子極熟稔地拿起瓦片,在地塊邊掘出一道道溝渠,讓溝渠的一頭伸進地塊,另一頭延伸至水庫。最后拿起帶來的細竹管,將竹管的一頭伸向溝渠,另一頭朝水庫壩輕輕鉆進——瞬間,從竹管中瀉出的水庫流水,便由溝渠流進秧田、棉田、果園……

“這……就叫‘裝點江山’……”明亮的陽光下,沙灘上又出現(xiàn)一個戲劇性的情節(jié)——鄧祚榮父子竟同時喊出這么句話來。不過,兩人喊這話時表情不同——兒子稚眼里滿是歡樂;而鄧祚榮那時雖不算老,但已鍍上不少濁色的眼里,裝的卻是明顯的悲愴……

第三章 求證第二幕——進京告“御狀”,卻使鄧祚榮失去了公社集體干部飯碗

10

1979~1980 年,我國農(nóng)村的土地政策有了一個大的改變——由人民公社統(tǒng)一管理改為農(nóng)戶責任制承包,實質(zhì)是將土地平均分給每個農(nóng)民。鄧祚榮在這場改革中也得到了實惠。當時他雖仍屬公社集體干部,可戶口仍在生產(chǎn)隊,農(nóng)民身份未變。所以他以一家六口的人數(shù),分到了六畝水田、三畝旱土。望著這九畝屬于自己的田土,鄧祚榮的心里莫名激動,那已刻上好些皺紋的黑臉,也展開舒心的笑容。那因無數(shù)辛酸愁苦早顯晦暗的眼睛,也霍然發(fā)亮,卻又暗暗淌下好長一串淚滴。

有句話叫,土地是農(nóng)民的命根!曾幾何時,已熟諳怎樣伺弄各種莊稼的鄧祚榮,常盯著公社田里欠收的莊稼,心里涌出這樣一種渴望:什么時候這田能交給我,讓我將欠收變成豐收,不浪費上蒼賜予的這片黑土?又什么時候,使我能靠這片黑土換得吃穿不愁的光陰?現(xiàn)在好了!只要這九畝地能長久歸我,全家人這輩子的生活就算有了保障。只要這輩子不病不懶,或許就靠這些田土,能換來新屋,能換來電視,能換來孩子們?nèi)敫叩葘W府的學費,還能換得好些價格不菲的植物和育種學著作,那將是一種何等美妙舒心的日子!

然而,就是因他突然擁有了這夢寐以求的土地,反而使他失去了公社集體干部飯碗。

就在他因獲得土地興奮不已的時候,突然萌生了將“長18”在自家田里作較大面積試種的想法。

1982年初冬,鄧祚榮找到公社領(lǐng)導:“跟您請示個事,那就是,這幾年我搞的秈粳雜交,有一個叫‘長18’的品種已基本穩(wěn)定,所以我想求公社支持,給我劃幾畝田,作較大面積試種……”

公社領(lǐng)導一聽不悅道:“啊?‘長18’?記得我們曾對你說過,不能把你弄的作為公社的項目,今天干嗎舊話重提?”

鄧祚榮“嗯”一聲,沉默數(shù)秒鐘后將臉仰起:“那……我再請示個事,既然公社不能把我這作項目,我想干脆請一年長假,回去在責任田里試種……”

領(lǐng)導“啊”一聲,眼睛頓變大:“什么?你想不要工作回去種田嗎?”再皺眉低頭,又將頭抬起:“那好吧!不過丑話在先,你要回去種田我不好阻攔,但一件事你得知道,那就是,為了不增加農(nóng)民負擔,縣里決定像你這種類型的集體干部,從明年元月一號都轉(zhuǎn)成國家編制,由縣里發(fā)全工資,不再到大隊拿工分,也不再拿補助。你這樣一去,那工資可就沒有了啊!”

鄧祚榮心猛一沉。自打定回家弄“長18”,他當然想過這事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一是覺得還是得先將為“長18”的情況對公社匯報,再次求公社將其為“公家項目”,若能得支持當然更好,若不得支持,便有理由請長假回家。二是他當然想過若真回家,便自然不能再從公社領(lǐng)那每月十五元的補助,也不再得公社開給大隊的頭等勞力工條??裳巯逻@轉(zhuǎn)成國家編制,且領(lǐng)全工資的誘惑實在太大,怎么辦呢?

第二天,他還是找到公社領(lǐng)導:“我想了一夜,還是決定回家搞試驗?!惫珙I(lǐng)導一聽愣眼:“那……你就去忙你的吧!”說罷扭身,咕嚕一聲:“真是個木頭人!”鄧祚榮立刻回到在公社大院的住房,將被褥和幾件日用什物裝個大包,用麻繩捆好背上回家。妻子見他這樣兒回來很驚訝:“這……怎么回事?”

鄧祚榮只好低頭吱唔:“這……一件事沒和你商量,今天我向公社請了一年長假,為的是……回來種‘長18’……”

妻子呆了:“請長假?弄‘長18’?那……假期內(nèi)工分補助該還有吧?”鄧祚榮臉一搐,咬咬嘴唇后緩緩搖頭。妻子臉頓變青,失聲大叫:“你……該是沒得神經(jīng)病吧!放下家里窮得叮當響、全村哪一戶都比我們過得好不講,更難的是四個孩子都在讀書,全年的學費就指望你那點補助,你不要補助,是不是打算讓他們連書都不讀了?”

鄧祚榮低頭不語,更無法告訴妻子明年將發(fā)全工資的事,好一陣后才嘆口氣道:“原諒我吧!車到山前必有路,其實為孩子的學費,我昨晚在機關(guān)就想了一整夜的……”妻子的臉隱動吱聲:“想了一夜?聽你口氣,像是想出辦法來了?”鄧祚榮點點頭:“也算是吧!你想想,我們家的對岸,不就是鲇魚須鎮(zhèn)的貨運碼頭嗎?在那里,夏秋兩季常有包背,冬春兩季也有不少零工可做,所以我這樣想,雖說回家種田辛苦,可除去雙搶等繁忙時節(jié),畢竟又剩有許多閑日,算起來一年之內(nèi),少說也可騰出五個月的空閑。我就用這五個月到對岸干活,這樣還愁孩子的學費?”

妻子驚呆,臉變慘白:“這說的什么話?那碼頭上的包全都一兩百斤一個,你身高不上一米七,體重不過百把斤,一兩百斤的包壓在身上能扛得動?是不是為這,連命都不想要了?”鄧祚榮卻笑:“不要緊的,我個子不大,筋骨卻硬,過去不也常挑一百五六十斤的擔子?”說罷頓頓,再安慰妻子:“另外,家里的負擔你也不必太急,眼下家里不是分了三畝旱土么?我老早就尋思,在我們這地方,旱土作物就數(shù)種甘蔗賺錢。因此早就想和你商量,趁著我明年請假在家的機會,我們就將旱土全種上甘蔗,秋收時甘蔗多了若銷不快,就干脆租輛貨車,拖往岳陽……”

妻子仍嘆氣,但臉色卻漸漸平靜,并眼露期盼:“種甘蔗……真賺錢嗎?”

11

1983 年11 月25日,靠在岳陽街頭賣甘蔗湊到路費的鄧祚榮,戴著頂有兩片“護耳”的老式棉帽,裹件舊棉衣,走進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辦公室。辦公室主任黃煌長見著這個農(nóng)民模樣的人,不由有點奇怪,但客氣地問道:“您……找誰?”

鄧祚榮趕緊答話:“我是湖南省華容縣的鄧祚榮,到這里……主要是想找孫傳渭老師……”

黃煌長立刻面露喜色,忙喚坐獻茶道:“原來是祚榮同志!稀客、辛苦……”

鄧祚榮有點奇怪:“您是……”

黃煌長忙答:“我是黃煌長,這些年一直給你寄書寄資料,難道不記得我這老熟人啦?”

鄧祚榮頓喜。一直以來,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便主動給他寄有關(guān)雜志和資料,其間鄧祚榮數(shù)次給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寫信,而回信給他的正是任辦公室主任的黃煌長,一來二去倆人便成了信中熟人。

“黃老師您好,感謝這些年您的關(guān)照……”剛坐下的鄧祚榮連忙起身致意。

黃煌長說道:“莫講客氣話,你找孫傳渭老師肯定有事,不巧的是他正出差在外地,是什么事能對我講嗎?”

鄧祚榮一愣,孫傳渭是自己搞秈粳試驗的目擊證人,有他在場才好直接進入要談的主題,聽說他不在便令人失望。定定神后,鄧祚榮只好將試驗初步成功,卻被地方各部門否定的情況細細訴說。

原來,鄧祚榮的秈粳雜交稻初步成功后再次找到y(tǒng)主任。y主任卻勃然大怒:“弄虛作假!難道你鄧祚榮真比那么多科學家還行?”如果不是試驗田已經(jīng)收割,怎么也要把y主任拖到田里看一看。

黃煌長聽話間臉色漸憂,當聽到鄧祚榮想申請證明后,更顯出凝重臉色:“祚榮你辛苦了,更受委屈了!不過這件事比較為難,一是我們僅是個科研單位,沒有行政單位之間那種上級對下級下指令的權(quán)力,所以這事還是得依靠當?shù)卣疄楹谩6俏覀兯湍阆喔魯?shù)千里,又沒親眼得見你試驗田里的情況,所以若想對你談的試驗成果明確作證,也不合情理……”

鄧祚榮呆了:“那……怎么辦呢?”

黃煌長想想道:“就這樣辦吧!我先請兩位專門研究這個東西的同志和你交流,看他們能不能有肯定性的意見,然后寫道公函給你們單位……”

后來,鄧祚榮得到了一個蓋著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印章的公函。

公函雖對自己獻身科學的精神給予了肯定,可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卻沒直接肯定,所以幫助也不大。鄧祚榮也理解黃煌長和接待自己的那兩位副研究員。在他們眼中,秈粳雜交本身就是沒人涉及、更沒人成功的項目,怎能讓他們僅憑自己的只紙片言,就斷然為自己作證?

不過,當他回到華容縣城,還是將公函呈給y主任。y主任輕蔑一笑:“喲嗬!你還真有點‘狠’,竟能從北京弄來這東西。不過你得看清,這公函其實和我一樣,并沒對你承認和肯定,所以我勸你還是不再折騰,將精力放在怎樣發(fā)家致富上……”

鄧祚榮只得又耷拉著腦袋回家。第二天又背上被褥,去已改名為“鄉(xiāng)”的公社機關(guān),打算銷掉長假恢復上班。沒想到機關(guān)值班領(lǐng)導一見他就道:“老鄧,你一年沒來,不知現(xiàn)在機關(guān)的形勢,現(xiàn)在正在改革,大刀闊斧精簡機構(gòu)。根據(jù)這兩年你不要工作、只顧回去發(fā)家致富的表現(xiàn),經(jīng)黨委政府集體研究,決定你作為精簡對象之一……”

鄧祚榮只得打道回府。

12

被遣散回家的鄧祚榮突發(fā)奇想:能不能趁著眼下的自由之身,和本組的村民商量,讓他們從明年開春,較大面積試種自己的種子。而等到秋天豐收,田里的豐產(chǎn)景象必然會擺到全組、全村乃至全鄉(xiāng)農(nóng)民的面前,到那時,大家豈不會因眼見為實,爭相搶購或預(yù)訂自己的種子?且如果年復一年這樣循環(huán)發(fā)展,數(shù)年后的新建鄉(xiāng),不就整個變成試驗基地?到那時,因有了這眾口鑠金的事實,相關(guān)部門想不關(guān)注、不重視也難,而這于自己的試驗,不等于另辟了一條終于能步入正軌的意外通道?

想到這里,鄧祚榮好不興奮,原本正為被鄉(xiāng)里解雇而憤懣不平,且為全家今后的生活擔憂之時,卻突然想到,一旦成了“自由之身”,就能為試驗另開這條“通道”,這對于自己,不正是“丟掉芝麻撿西瓜”的極大收獲?

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鄧祚榮馬上找到本組的村民小組組長道:“跟你商量個事,今年我那三畝試驗田的情況,你看見過沒?”

“什么意思?”組長回答:“你那田是癩子頭上的虱,明擺的事,秋后你還請了專家來考察鑒定,誰不曉得?”

“看見過就好!”鄧祚榮接著說:“那我就說一個想法,我那田里種的是秈粳良種‘長優(yōu)圭’,米質(zhì)比秈稻要糯軟,產(chǎn)量也比‘威優(yōu)6 號’要高。我明年反正閑在家里,便想將‘長優(yōu)圭’分給幾家農(nóng)戶播種,而我在技術(shù)上一定保證秋后豐收,你看好不?”

組長一愣:“原來為這事?”說罷想想:“要說這事應(yīng)算好事,不過眼下是責任田到戶,不比搞集體時,種什么作物都由隊里決定,所以我沒權(quán)力讓別的農(nóng)戶接受你的種子。另外一件事可能不太好辦,那就是眼下我們這里看重的是‘威優(yōu)6 號’,如果你的種子比不上它,種植戶到秋后肯定是不愿意的?!?/p>

鄧祚榮馬上點頭:“這話有道理,我早已考慮,并打算對種植戶搞個包產(chǎn)協(xié)定。意思是只要種植戶按我的技術(shù)措施去做,產(chǎn)量若低于‘威優(yōu)6 號’,差額部分由我彌補。”

“由你彌補?”組長瞪大眼:“你有多大‘家屋’(方言,意思是全部家產(chǎn)),能賠得起?”

鄧祚榮擺頭:“你不必擔心,一是我那種子,明年頂多只能播一二十畝,就算每畝比‘威優(yōu)6 號’少收百分之十,總共也就賠上兩畝田的收成。第二就是……說白了就是我有把握,賠的可能性極小……”

組長“啊”一聲沉吟:“那……就這樣好了,我只能表示自己接受兩畝,其他的戶,只能靠你自己去做工作……”

于是鄧祚榮便按組長說的去做。十天半月下來,終于談妥了好幾個同意種植戶,于是鄧祚榮便開始做那個讓全鄉(xiāng)成為自己試驗基地的美夢。卻不料,過完春節(jié)就風云突變。一天下午,鄧祚榮出門,忽見村支書陪著鄉(xiāng)里抓農(nóng)業(yè)的副鄉(xiāng)長及鄉(xiāng)種子站的站長從對面走來,便下意識一怔:這么幾位今天聚一起,來干什么呢?

鄧祚榮欲上前打個招呼。這三位都是熟人,尤其是那位種子站站長,因自己在機關(guān)時常和種子打交道,便與他更是混得熟。沒料相互照面時,三位臉上都不見笑容,似乎還隱藏著什么怨氣。便不由止步,下意識撇嘴:“你們這是……?”

三位都不應(yīng)聲,只有村支書在幾秒鐘后張嘴:“呵!遇見你正好,今晚村里在你們組開村民小組會議,你不得外出,一定要參加……”

鄧祚榮頓時像蒙了一頭霧水,便不由生疑:是不是開這會和我有什么關(guān)系?或者說,是不是這個會就是為針對我開呢?

“今天之所以請大家開會,是因據(jù)可靠消息,有人向大家推銷他自己培育的種子,而一些農(nóng)戶又都準備接受種子使用,而這明顯是違背《種子法》的。據(jù)《種子法》規(guī)定,任何個人都無權(quán)制種,更不能將制出的種子供社會使用,否則就違背《種子法》,將受到法律懲處。另外一點得向大家說明,那就是大家得明白,國家為什么不允許私人制種和私自推銷種子。表面上看,私人制種既沒侵占別人的田土,又不妨礙社會安定,國家不應(yīng)管??煽陀^事實呢?私人制種和推銷種子的目的,無疑是為賺錢。為了賺錢,就多半會不擇手段,像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那樣,將劣種說成好種,最終造成減產(chǎn),并引起社會混亂。這就是國家加以限制的理由?!弊詈?,相關(guān)領(lǐng)導代表鄉(xiāng)政府和鄉(xiāng)種子站鄭重申明,之后如果有人仍接受私人的種子,除懲處售種者之外,也將同時對種植者進行處罰。

于是,鄧祚榮的計劃再次泡湯。其實,當年鄉(xiāng)政府之所以禁止他為農(nóng)戶供種,原因之一固然是《種子法》中確有那樣的規(guī)定,可另一個主要原因,卻是那時農(nóng)戶的種子皆由鄉(xiāng)種子站經(jīng)營,故抓農(nóng)業(yè)的副鄉(xiāng)長和種子站站長,年年都能靠這拿經(jīng)營回扣,而鄧祚榮恰恰攪黃了他們的生意。

第四章 鄧祚榮成了報紙和電視臺吹捧的人物,緣故卻不是因“長優(yōu)圭”的成功,而是“為人作嫁”;欣喜中國農(nóng)科院副院長何光文為其“工作飯碗”設(shè)法,可鄧祚榮收獲的仍是失望

13

1986 年,鄧祚榮似乎交了好運,第一個好運是所寫的兩篇論文,在《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上連續(xù)發(fā)表,算是在農(nóng)業(yè)科學的理論領(lǐng)域登上了大雅之堂。第一篇的題目為《怎樣奪取洞庭湖區(qū)紫潮泥水稻土雜交水稻制種高產(chǎn)》,登載在《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6 年第4 期。文中透露他在1980~1982 年,曾在150 畝紫潮泥水稻土上制種,雜交單產(chǎn)曾達414.2 斤,高產(chǎn)丘塊更達600 多斤的事實,當時我國雜種單產(chǎn)量為200 斤,這在當時的中國就算“衛(wèi)星產(chǎn)量”。

第二篇的題目為《應(yīng)用無性系排除B型不育系同質(zhì)恢研究初報》,登載在《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6 年第6 期。該文作者署有三人的姓名,鄧祚榮的名字排在首位。

而第二個“好運”則是他被聘請為中國農(nóng)科院的技術(shù)員。因此,鄧祚榮立刻成了華容縣轟動一時的人物,媒體報道紛紛而來。

湖南電視臺“八百里洞庭”欄目,為鄧祚榮攝制成《制種界的一顆“農(nóng)民新星”》的專題節(jié)目,且兩次播映。

華容縣的白忠寧、鄧宗富等同志,為此事寫了數(shù)則新聞報道,分別登載在《科技日報》、《湖南日報》和《湖南科技報》。華容縣教育局的“筆桿子”曾昭奎,也為此事寫了評論,文章發(fā)表在《湖南日報》頭版。這些輿論宣傳,在當年的華容縣多少引起了一些反響。尤其是在縣里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界,反響更加強烈。

有人說,“真沒想到鄧祚榮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連中國農(nóng)科院都得請他做師傅”。又有人直接拿著報紙去問那y主任:“你說鄧祚榮不行,他怎么偏偏‘行’到中國農(nóng)科院去了?”y主任當時有點尷尬,卻一本正經(jīng)回答:“我并沒‘整個’說他不行,他這人有事業(yè)心,堅持研究雜交水稻,所以自然會積累不少經(jīng)驗,自然有能力幫中國農(nóng)科院解決花期不遇的問題。至于我曾說他不行,主要是指他搞秈粳雜交。那可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項目,多少科學家都沒敢涉獵,他一個普通農(nóng)民,要資料沒資料,要設(shè)備沒設(shè)備,就真能跑到那么多科學家前面去啦?不信你就琢磨這次他被中國農(nóng)科院聘請一事。要說他這次‘手眼’是通了天的,如果他的秈粳雜交是真東西,那中國農(nóng)科院怎不直接支持他的項目?而只讓他協(xié)助解決花期不遇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不又證明我當年沒輕率支持他是沒錯的?”

14

1984年,鄧祚榮因被鄉(xiāng)政府辭退,沒有了集體干部飯碗。他被鄉(xiāng)里辭退的第二年,上面有了鄉(xiāng)鎮(zhèn)集體干部全部轉(zhuǎn)為國家干部的政策,若他當年不被辭退,就已是正兒八經(jīng)的國家干部,吃上“皇糧”了??赡菚r,他想讓新建鄉(xiāng)成為自己試驗基地的計劃破滅,只能困守家中。

然而他卻不死心,還想設(shè)法獲取試驗條件。在那年的大年三十夜,他忽然想到了是不是應(yīng)該向中國農(nóng)科院反映情況。該院的全稱是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功能是主攻農(nóng)業(yè)科學,“管”的是全中國。于是,大年初一他就動手寫材料,大年初三就往河對岸的郵局將信寄出。將信扔進郵筒后,心又兀地發(fā)顫,竟拿個伍分硬幣往郵局的柜臺上一旋,再用手一按,心同時默念:國徽向上就是有信回!可抬手一看,那國徽卻被壓在下面……

鄧祚榮心便發(fā)冷。此前他也曾好些次給領(lǐng)導寫信,可信寄出后總是石沉大海。故他早就生疑,是不是自己的信每次到之后,總是按我們國家早就形成的規(guī)定,將信轉(zhuǎn)到縣里,最終又轉(zhuǎn)到了對口的y主任手中,才會屢屢杳無音訊。而又有一次,那信竟被退返到不屬y主任管的有關(guān)部門,那部門竟派人開著警車專程登門,威嚇自己這是“非法越級告狀”。而此次寄信,等待自己的又將是何等結(jié)局?

可這次結(jié)果卻出乎鄧祚榮意外,中國農(nóng)科院的何光文副院長(后擔任院長)不但迅速回了信(至1986年底共回信7封),還組織院內(nèi)的幾位老專家,對他的試驗材料進行了研討。

從1965 年他對水稻雜交產(chǎn)生興趣并開始著手試驗,到接到何院長的這些信,時距正好是二十年。二十年光陰何其漫長,其間雖曾得到中科院遺傳所孫傳渭、黃煌長,及縣內(nèi)幾位農(nóng)業(yè)專家的幫助和支持,但都不及國家最高學府的領(lǐng)導和資深專家的這些肯定有力。

可欣喜過后,他仍感失落。收到何院長的信后他才知道,何院長他們對自己的肯定,不等于國家科研部門對自己的正式承認,因為他們代表的僅是一座學校,非帶行政性質(zhì)的科研部門。只有得到國家科研部門的正式承認,自己的試驗才能被納入國家計劃,自己的生存困境也才有可能得到改善。眼下的關(guān)鍵是將“長18”的交配品種在較大面積上試種,檢驗它是否真是一個有廣泛實用價值的良種,并在擴種中繼續(xù)探索其基因理論——這也是讓國家肯定某項成果的必經(jīng)途徑??梢龅竭@些,仍靠自己匹馬單槍能行么?莫說較大面積的試驗場地、試驗成本,及與農(nóng)戶初次擴種時簽的保產(chǎn)合同——經(jīng)濟擔保等問題無法解決,單就《種子法》中“嚴禁個人制種和推廣種子”這“嚴酷”的一條,自己就無法僭越!

鄧祚榮只得對何院長再寫了一封長信,將自己的情況予以說明。

“怎樣才能給老鄧一些實際幫助呢?”何院長看罷鄧祚榮的長信,恨不得在院委會上立刻提出,迅速將鄧祚榮當人才引進,解決其正式工作,并將其試驗內(nèi)容列為院里的研究項目,一勞永逸解決他的根本問題??蓭追了贾?,他又暗自搖頭。搖頭的原因,一是因鄧祚榮取得這樣的成果,畢竟還只屬他自己述說,盡管自己和院里的老專家都認為這種述說有根有據(jù),具備那種只有深入到某個領(lǐng)域、才能說出那些奇特現(xiàn)象的根本特征,料定其應(yīng)不會有假。可問題在于,其成果畢竟還沒得到地方政府和官方的肯定,更沒通過國家鑒定,故沒達到因杰出成果提拔人程度。第二是鄧祚榮遠在湖南,若要破格啟用他,按常理也應(yīng)由當?shù)卣M行。再說,中國農(nóng)科院即使想接納鄧祚榮,不也要通過地方政府?于是,何院長給湖南的農(nóng)業(yè)科技界領(lǐng)導和專家去信,給他們介紹鄧祚榮,希望他們對其支持幫助。

第五章“天誤”——科學探索過程中時常發(fā)生的對某種“最新自然現(xiàn)象”作出的“錯判”,使鄧祚榮只得從另一條道路——申請國家專利證實自己

15

1987年9月,鄧祚榮遵從何光文院長的囑咐,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師去信反映情況。信發(fā)出后卻有些不安,怕袁老師收不到信、或因根本不相信國內(nèi)早就有人在搞秈粳而不愿回信。沒想到,袁老師回信卻很快,并派其助手肖金華先生,專程將信送到鄧祚榮家中。鄧祚榮看罷信很激動,盯著“我們愿意與你合作”幾個字,眼里竟浮出了淚水。

而持信而來的肖金華先生也對鄧祚榮相當恭敬,聽過鄧祚榮對試驗情況的簡單介紹后相當激動。臨走時,他取走了鄧祚榮的28粒種子。

肖金華先生離開后,鄧祚榮心里像卸下了一塊重石。心想,自己經(jīng)過大半輩子辛勞所獲的成果,終于得見天日——等到了讓最高專家作鑒別的一天!為此心里充滿了自信和美好希冀。他相信自己的種子經(jīng)最高專家的播種檢驗,定會展現(xiàn)出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稻種都尚未展示過的特有豐姿——在氣溫較低時表現(xiàn)為不育,在氣溫較高時卻轉(zhuǎn)為可育;而其禾苗及結(jié)實形狀,又將顯示出與任何一種稻禾的不同。只要這種子能得到袁隆平老師認可,那么自己與國家科研機構(gòu)合作的愿望就將變成現(xiàn)實。而自己的歸宿問題,自然也會迎刃而解。

然而沒有料到的是,當肖金華先生取得鄧祚榮的種子,赴海南播下,待禾苗長出時,其表現(xiàn)是不育。而與此同時,湖北水稻專家石明松先生的同類——也是被稱為光敏核不育的種子,在海南的表現(xiàn)卻是可育。

于是,當時集中于海南的水稻制種界的精英,對鄧祚榮與石明松先生的種子究竟誰優(yōu)誰劣,都舉棋不定,不敢輕下結(jié)論。據(jù)鄧祚榮講,在肖金華先生取走其種子后,他曾專赴海南,對有關(guān)人員作過這樣的介紹:這光敏核不育系是秈粳雜交稻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材料,其育性表現(xiàn)的特殊性,在于隨溫度和光照而變化。其特點是7 月10日前表現(xiàn)為全不育,而7 月10日以后變?yōu)榭捎?;但? 月10日后又回轉(zhuǎn)為不育。而它對溫度的詳細反映是25°C以下表現(xiàn)為不育,25°C以上則轉(zhuǎn)為可育。掌握這個特性后,制種者便可在其呈雄性不育狀態(tài)時,將它作為不育系,直接進行雜交制種;而在其表現(xiàn)為可育時,則可利用其進行自然繁殖。

就在國家雜優(yōu)中心的兩系試驗啟動前后,石明松先生在“農(nóng)墾58”的晚稻田里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三株雄性不育株很是特別。它們在夏天長日照的條件下保持雄性不育,在春秋短日照的條件下則恢復雄性可育。故石明松先生提出,完全可利用這種不育系,在長日照高氣溫的夏天直接進行雜交制種,在短日照低氣溫的春秋兩季進行自然繁殖。重要的是,石先生的此設(shè)想與袁隆平老師的兩系思路不謀而合,相關(guān)專家認為石明松先生的這個發(fā)現(xiàn),等于是打開了水稻兩系法雜交育種的大門。之后全國各地都利用石明松先生的材料作轉(zhuǎn)育試驗,并通過鑒定肯定了十幾種種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湖北的W6154S。而此時,石明松先生在海南表現(xiàn)為可育的種子正是W6154S。

當時,石明松先生的W6154S被雜優(yōu)中心繼續(xù)留用試驗。而鄧祚榮的種子自然被冷落。當時間過去五六年后,“石種”表現(xiàn)為因不停變異而進退維谷,“鄧種”則表現(xiàn)得越來越穩(wěn)定。

1992年初,鄧祚榮終于獲得了中國專利局核準的“兩系法秈粳雜交專利”。

16

自從自己的低溫敏廣親和不育系被雜優(yōu)中心冷置以后,鄧祚榮于1990年被華容一中聘請,主持該校七八畝學農(nóng)基地。他想到從另一條道路證實自己——依賴學農(nóng)基地中又結(jié)出的兩系成果,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專利。而中國專利局經(jīng)過一年多的嚴格審查,終于在1992年1月29日,將其兩系法秈粳雜交育種技術(shù)專利(90105497.6 號)向社會公開。

在可供轉(zhuǎn)讓最新專利項目表的“本項目可行性分析”一欄中,鄧祚榮動情地寫道:我國現(xiàn)有2.6億畝雜交稻,目前全部屬品種間雜交稻,如果能以秈粳亞種將其替代,按每畝增產(chǎn)50公斤計,每年能增產(chǎn)糧食130億公斤。又按人平400公斤用糧計算,可解決3000多萬人的吃飯問題。我國現(xiàn)有水稻面積5億畝左右,如果能在全國使用秈粳亞種間雜交稻,并固定優(yōu)勢,以每畝比常規(guī)稻增產(chǎn)100~150公斤計,則能共增產(chǎn)500~750億公斤糧食,足可供1~1.5億人口生活用糧。在土地日益減少、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如能在全國使用秈粳亞種,實在是一件有益于國家有益于民族的大事。另外,我國又有雜交水稻繁殖制種面積約200萬畝,使用我的技術(shù),將能使雜種優(yōu)勢固定,不需年年制種,免去耗費巨大人力和巨額資金的過程。按每畝開支600元計,每年能為國家節(jié)約開支12億元以上……

看到鄧祚榮親筆書寫,字體是形跡優(yōu)美的行書帶草,根本不像一個僅小學學歷者所寫,倒像一位參悟書法藝術(shù)頗深的人的信手涂鴉卻極具欣賞價值。使人感觸頗深的是文詞中屢屢透出的為國分憂之意——每說清一點專利優(yōu)勢后總要算一筆細賬——可為國家省下多少金錢和人力物力。

然而,這所謂的專利沒為為鄧祚榮帶來半點利益。

當我聽說鄧祚榮申請專利成功,便特意往華容一中向他祝賀道:“老鄧,專利問世,這下可算苦盡甘來了吧!”

“苦盡甘來?”沒想到鄧祚榮還是一副苦臉,且又苦笑:“你什么意思?是指我有可能靠專利發(fā)財,還是以為有了這專利,就等于成果被承認了?”

我有點發(fā)愣,弄不懂這話是什么意思,失聲吱唔:“這……或許兼而有之吧!”鄧祚榮卻搖頭,并拿出專利說明書,指著其中適宜接產(chǎn)單位一欄讓我看。所寫的適宜接產(chǎn)單位竟是:農(nóng)業(yè)部、全國種子總站,及全國省級農(nóng)業(yè)廳、種子公司。我便又愣了:“這……讓這些單位接產(chǎn)……可能么?”

鄧祚榮眼一亮,點頭:“看來……你腦子還算清醒,并不糊涂?!蔽矣帚读耍骸斑@……又什么意思?”鄧祚榮一笑:“什么意思還需我啰嗦?你剛才已說,農(nóng)業(yè)部、國家種子總站不可能接受我這專利,那么這專利于我又何喜之有?”

我心猛一沉,其實我剛才這句話不過是下意識說出,腦子里并沒縝密思索,這會兒經(jīng)鄧祚榮點明,才隱約悟出他心底的悲愴。這時,鄧祚榮臉上又浮苦笑嚅嘴:“你聽我剖析,為什么說農(nóng)業(yè)部、國家種子總站那些單位不可能接受這專利呢?第一個緣故,雖說我這專利確實可算特大成果,可在農(nóng)業(yè)部和國家種子總站那些單位的領(lǐng)導看來,這樣的成果只可能出在國家科研機構(gòu),絕不可能出自民間,所以就算他們知曉了這個信息,卻多半不會為這專利有多少可信和可行性去設(shè)法論證。第二個緣故就是,雖說我這專利已獲國家專利局認肯,并向社會公開,可這公開的程度,遠不及在報紙、電視上公布某項消息那樣普及。換句話說,或許這消息還傳不到農(nóng)業(yè)部、國家種子總站那些單位領(lǐng)導的耳中……”

聽了這席話,我覺得心里越來越不是滋味,不禁嘀咕:“那……這專利究竟有什么用呢?”鄧祚榮沉默一會,黯然張嘴:“這……我也不知道怎樣答你,只記得剛申請專利時,抱的希望當然是盼能有人相中它,讓它走出深閨,為社會效力??涩F(xiàn)在呢?當專利公布這么久仍無人問津,我的心就真像落入了一個冰谷,冰冷疼痛得近乎絕望?,F(xiàn)在看來,它的作用恐怕只是能替我證明——在這擁有好幾十億人口的地球,最先使水稻亞種雜交穩(wěn)定,并能發(fā)揮應(yīng)用效益的,當屬我鄧祚榮。因為幾年前我就得知,秈粳雜交現(xiàn)在已被國家的科研單位列為重點研究項目,揣想日后他們也應(yīng)會成功。換個說法,這個專利在歷史上畢竟能替我證明,我一個普通農(nóng)民,曾經(jīng)走在他們前面……”

我心又一沉,且百感交集。而那“百感”又凝成八個大字“赤膽忠心,報國無門”。當各種想法和感情交匯之后,凝在心頭的竟是一副令人悲憤且冰冷的圖景。這圖景就是:在研究水稻雜交的道路上,我國一直行進著無數(shù)支隊伍,這些隊伍中有中國農(nóng)科院、中科院遺傳所、各省農(nóng)科院及全國各市、縣涉農(nóng)機構(gòu)和單位,且隊伍旁還有許多帶著鎂光燈、攝像機的新聞記者,同時也行進著鄧祚榮這樣的單人獨隊。他因出發(fā)的時間早,而率先摘取了彼岸那枚令人心醉的甜果??稍谡翘鸸麜r仍是孤身一人,沒人給鑒定,亦無攜帶鎂光燈、攝像機的記者為其證實,他非但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收獲的反是苦痛和失落。

在他的兩系專利問世四年后,國家機構(gòu)的秈粳雜交研究宣告成功,并推出了超級稻等名牌品種,畝產(chǎn)達到八百公斤,為我們的民族作出了極大貢獻。同時我又從有關(guān)資料中得知,國家科研機構(gòu)對雜交水稻的研究現(xiàn)在已達分子水平;還將雜交稻種放入人造衛(wèi)星,進行太空誘變育種試驗。而這些優(yōu)越的試驗條件及手段,于鄧祚榮來說只能是望洋興嘆,他從此再也跑不快了。

早在1992年4月,鄧祚榮收到中國專利局邀請他參加當年8月在煙臺市召開的首屆中國專利新技術(shù)新產(chǎn)品博覽會的信函。鄧祚榮接函后好不欣喜,他暗暗想:這博覽會具有全國性和世界性。說不定在博覽會上,自己的成果能被國內(nèi)哪位有識者發(fā)現(xiàn),而得以讓自己最終浮出水面。又說不定在博覽會上,會迎來國外哪位享譽世界的育種專家,而他一見自己的成果必定會大吃一驚,接著拜訪自己,之后再將自己的成果介紹給世界。

然而,一位省級領(lǐng)導以“此事關(guān)系國家的‘863’計劃,中國專利局還沒審核它的技術(shù)力量,作不得數(shù)”為由,阻止鄧祚榮前往博覽會,這使鄧祚榮失去了此生唯一的能公開亮相的機會。

第六章 鄧祚榮寫出《與袁隆平會見》一文,及求證第三幕——岳陽農(nóng)校為其上呈的“請求立項報告”的黯逝過程

17

1992 年9 月,鄧祚榮決定去正式拜訪雜交水稻之父、國家工程院院士、國家雜優(yōu)中心主任袁隆平。之所以作此決定,一是因自己的專利參展受卡那件事,心里憋滿了遏止不住的氣,想找袁老師去傾訴和評理。二是他從多方面的渠道探知,袁老師主持的兩系秈粳項目的進展當時仍不順利,仍處在努力攻克不育系不夠穩(wěn)定、雜種優(yōu)勢不夠強這一關(guān)鍵階段。而自己的種子不但早已攻克這些難關(guān),且已獲得國家專利局所頒的專利,袁老師一旦得知這些情況,應(yīng)該會引起重視,說不定還會重提五年前他曾表態(tài)的、愿意與自己合作的話題。如能那樣,自己就等于成了國家研究此項目的主將,而自身所涉的飯碗問題,想必也能合理解決。

他深知,袁老師畢生的研究領(lǐng)域,兩系不過是其一個特殊分支,而其發(fā)明雜交稻的歷史功績,早已像巍巍昆侖巋然聳立,自己不過是沿著他歷盡艱辛開出的路,在某個分支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做出些成績罷了!為此,自己又怎能在他面前賣弄逞能?于是他決定,見面后只著重說研究情況。

于是在1992 年9 月20日,鄧祚榮動身前往湖南雜優(yōu)中心(后易名為國家雜優(yōu)中心),并于第二天深夜,寫下了《與袁隆平會見》一文——

與袁隆平會見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下午五點三十分。

湖南雜優(yōu)中心家屬樓院內(nèi)。

這里,庭院深深,異常恬靜。一排家屬樓的南邊,有一彎平地,平地上新建了一幢八角形的洋樓,但樣子有點古樸。院子的兩扇黃漆大門關(guān)著,門兩邊是鐵柵欄,只一個側(cè)門可方便進出。此刻我正在這小洋樓對面的趙炳然家里,與小趙談興正濃。忽聽見汽笛“嘀嘀”兩聲,小趙推開窗望,再回頭對我喊:“老鄧,袁老師來了!”我忙起身,跟著他出去。

一輛“桑達納”緩緩開進院子,一進院子,車子就掉頭停下,車后門打開。但見從車后門先出來一個40歲左右、女傭人模樣的婦人,接著又出來兩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年輕人下車后,立刻從車后的放物廂中拖出五箱蘋果。而在前排車廂,司機一下車就拉開車門,接著里面跨出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再接著,一位秘書模樣的人來到了車邊,且對老人遞過一張紙箋,叫了聲“袁老師”,就動手搬蘋果去了。袁老師接過紙箋,不戴眼鏡就看起來。

我移步上前,打量這位經(jīng)常在電視屏幕上露面,久負盛名的科學偉人。他比我大約高一個頭,穿一套半舊的咖啡色西服,額頭很寬,顴骨突出,竟令我突然想起那凝聚了民族智慧的北京山頂洞人的頭骨化石。他的兩鬢和腦后的頭發(fā)都已斑白,似乎象征著他曾歷經(jīng)過無數(shù)風霜雪雨。他的眼是雙眼皮,眼皮下的皺紋很多,由于他在看紙箋,故沒能看清他的眼神。他似乎已很疲倦,看完后,用力挺了挺身板,再仰起臉出口長氣。這時,小趙對袁老師說:“袁老師,華容的老鄧有事找您……”袁老師“噢”了一聲,把臉轉(zhuǎn)向我,我倆四目相對,看得出他眼神似乎有點迷惘。這時我主動喊:“袁老師,您好!”袁老師這時露出慈祥笑容,對我說:“好,屋里坐!”便走在前頭,似乎在為我?guī)贰?墒?,當我欲隨他進屋時,那個女傭人模樣的婦人卻要關(guān)門。這時袁老師皺了皺眉頭,說“這是客人”,女傭人才露笑讓我進去。

但見袁老師的會客廳里,地板上竟擺滿了剛開花的新鮮禾穗,這情景讓我覺得新鮮和驚訝。袁老師招呼我在他茶幾右邊的藤椅上坐下,又親自沏茶遞給我,再遞給我一支“白沙”香煙,然后在茶幾左邊的藤椅上坐下,說:“你……什么事找我?”在那當時,我竟一時口結(jié),心里直跳,想了好久的話不知從哪里說起。

好在小趙靈機一動,替我答話了:“袁老師,是這么回事,老鄧他有一個材料,要跟您匯報。”小趙的話說得很慢,示意我慢慢講。我心情頓時平靜了許多,就把我通過20多年努力,培育成的低溫敏廣親和不育系從頭至尾講來。但見袁老師一直靜靜仔細傾聽,這增加了我的信心,便從攜帶的皮包里取出標本袋,把隨帶的特殊稻標本展示給他看。這時袁老師取出眼鏡,將標本的禾桿、禾葉和穗子久久觀看,最后露出贊許的笑容,問:“那……這標本的特點又是怎樣呢?”

我便著重介紹這株標本的特點。春播,7月10日前始穗,全不育,7月10日后實行育性轉(zhuǎn)換。到9月10日后,回復不育。它對溫度的反映是,氣溫25°C以下全不育,氣溫25°C以上時變?yōu)榭捎?。這樣的材料,可利用它在我們湖南7 月10日前和9 月10日后——只要平均氣溫不高于30°C以上的地方制種,其余時間用來繁殖。這比目前國內(nèi)已研究定型的、許多需“起點溫度”的光溫敏不育系,顯然更有利于大面積應(yīng)用。因為天氣變化有這么個特征,那就是一段低溫后何時出現(xiàn)高溫一般易預(yù)測,可高溫后出現(xiàn)低溫則常常難預(yù)測。所以,目前全國所有的光溫敏不育系,除受光影響外,還受溫度的制約,即這些不育系都不能忍受低溫,故在推廣至大面積擴種時便有困難,也就阻礙了“兩系”育種工作的順利進展。袁老師聽著,臉上的神色越變越開朗,聽完后連說“是的”。接著又將頭連點兩下,舒展眉頭,講了一個“秘密”:“最近有人跟我提出了這個觀點,說老鄧的材料,可能就屬于這種??磥?,我們以前貫徹的那個技術(shù)路線,已經(jīng)錯了……”聽到此處,我的心“砰”地猛跳一下,又像突然有一把偌大的鐵鏟,鏟去了滯壓心中好多年的一塊巨石,整個人都變得輕松起來。但見袁老師又沉默了一會,再抬頭問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聞聲一愣,心想,這是怎么回事。先前與袁老師見面時,小趙就向他介紹我叫“老鄧”,而剛才他省悟自己從前的技術(shù)路線時,又親口說“老鄧的材料,可能就屬于這種”,怎么一會兒又不知我是誰了呢?這情形似乎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他開始只將我當小趙引薦的一般客人,故沒注意我的姓名。而剛才說“老鄧的材料”,只不過是在很久之前,就已對我這“傳說中的老鄧”產(chǎn)生過注意,甚至或許已知我這個“老鄧”獲專利的情況,便就牢牢記得“老鄧”這個概念罷了!

好在小趙又靈機一動,主動替我接話:“他……就是鄧祚榮同志?!痹蠋熉劼暶豌兑幌?,接著臉上綻開笑容:“??!鄧祚榮?我早就聽說過,算得是沒見過面的老熟人了!”又沉思幾秒種,再露出微笑道:“記得當年何光文院長把你介紹給我,由于所里從長考慮,沒讓你到我身邊來……”接著他又略作沉吟,轉(zhuǎn)臉對小趙道:“老鄧真不錯啊,在那樣差的條件下,能做出這樣的成績,真令我欽佩!你們年輕人都要向他學習,他是很有水平的農(nóng)民科學家哩!”我連忙吱聲:“袁老師莫這樣說,我不過是個泥腿桿子,不過是對雜交水稻真心熱愛罷了!”

接著我又鼓起膽量,將當年和袁老師——和湖南雜優(yōu)中心發(fā)生的那場誤會作了解釋,并重述了事情經(jīng)過。1987年,身在北京的何光文院長,給袁老師寫信,把我介紹給他。后來,袁差研究生肖金華來我處取走了28粒種子。當年冬天,肖在海南將種子播下,禾苗長出后,1—3月情況為全不育。當時,正是湖北的石明松宣稱他從“農(nóng)墾58”中選出了光敏核不育系,且全國各地大多用此材料進行轉(zhuǎn)育,并有17個因其而生的光敏核不育系通過了鑒定,最典型的是湖北的W6154S。而此材料當時在海南的表現(xiàn)卻是可育,與我的材料的育性正好相反。遺憾的是,當時大家都按傳統(tǒng)觀念來看問題——多數(shù)是正確的,少數(shù)是不正確的。故我的材料的遭遇便是被打入冷宮。歷經(jīng)五年后實踐證明,石先生的種子仍不停變異,我的種子卻越來越穩(wěn)定……

記得在我講述這一過程時,袁老師一直在默然傾聽。當我將這過程講完,袁老師即道:“你講的這些情況我都有印象,看來那時確是委屈你了!”于是我又清清喉嚨,準備講自己獲專利的情況。卻見那女傭人模樣的婦人忽然出現(xiàn)在客廳,扯亮電燈,先盯我一眼,又與小趙對上兩眼,對眼的同時又朝我撇嘴。小趙見狀連忙起身,對我道:“老鄧,時候不早了,袁老師開了一整天會,肯定很累,我看我倆是不是告辭?”我聽這話倏然一怔,雖覺喉嚨里有許多話尚未吐出,但只得起身道:“袁老師,時候不早了,您請休息,我這就告辭……”

袁老師隨即起身道:“不忙,不忙,我們還談一會兒罷!”我聽了這話心頭一緩,便真想坐下再談,卻見小趙對我眨眼,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tài),連忙說:“不,不,您好好休息……”袁老師把我和小趙送出門外,親切地拍著我的肩膀說:“老鄧,再加一把勁,把這個材料搞出來,以后的事情多和小趙商量,先定型,后定量,我們等著你……”

我和袁隆平先生的會見就這樣結(jié)束。雖然因時間不允許,未談及我的工作和處境等問題,但在出門后的幾分鐘內(nèi),我卻覺肩頭有點發(fā)熱。原因是袁先生剛才親昵地拍了我的肩膀,并指導我“先定型,后定量”,對我寄予厚望——那可是一位大家對一位名不見經(jīng)傳者的殷切關(guān)懷……

鄧祚榮

1992年9月22日晚

18

1993年10月,岳陽農(nóng)校以校方名義,向市科委鄭重呈上了一份請求將鄧祚榮的試驗立為正式科研項目的報告。那報告后面,還附有兩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對其試驗品種的考察意見。報告中寫道——

“我校鄧祚榮同志通過19 年努力,已經(jīng)培育出兩個新型水稻光溫敏不育材料(暫名岳農(nóng)S-1與岳農(nóng)S-2)。據(jù)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岳農(nóng)S-1為反光敏不育系,其臨界溫度為30°C左右,適于秋季制種,夏季繁殖。該系已與紫香糯、明恢63 等雜交,其F1 代優(yōu)勢表現(xiàn)頗佳。岳農(nóng)S-2 為低溫敏不育系,在今夏(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和8月中旬)連續(xù)四次低溫(其中8月初只有21°C)過程中,育性也未發(fā)生波動。自交結(jié)實率不到1%。該系已與明恢63、89-63和培C311等恢復系測交,親和力良好……”

岳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的高級農(nóng)藝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蔣遜平的考察意見如下——

1993 年7 月底,應(yīng)鄧祚榮同志的邀請,對兩用不育材料岳農(nóng)S-2進行了田間考察。該不育材料表現(xiàn)有如下特點:40 余株群體性狀基本穩(wěn)定,植株形態(tài)優(yōu)良,穗大粒多,柱頭外露率高。該不育系今年于7月10日始穗,育性敏感時期遇低溫,但結(jié)實率明顯高于同條件的衡農(nóng)S-1。在8 月27號,繼續(xù)對該材料進行室內(nèi)花粉育性鏡檢,表現(xiàn)為有部分穎花花粉的育性開始轉(zhuǎn)為可育。綜合上述情況,該不育系仍屬光溫敏不育系兩用材料。

鑒于該育種材料綜合性能優(yōu)良,有繼續(xù)開展研究的良好前景,故建議有關(guān)部門予以大力支持。

岳陽市農(nóng)業(yè)局副局長、總農(nóng)藝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陳聲瑜,這樣寫下考察意見——

今年8 月,對光溫敏不育系1、2 號進行了兩次考查,意見如下:

1.光溫敏不育系1、2號,確屬溫敏不育材料。

2.該材料在今年氣候較差的情況下,其不育程度卻顯正常。8 月1日查,不育率達99.9%。8 月27日查,開始部分轉(zhuǎn)為可育。

3.該不育材料如能繼續(xù)加以提煉,將會成為一種較好的不育系。

建議:

1.學校應(yīng)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

2.有關(guān)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扶助。

以上這兩份考察意見,于當年的鄧祚榮來說真是異常欣喜。如果說當年孫傳渭、鄧景陽等科學精英對自己的證明和推論,僅是基于對自己試驗資料的了解,全國的育種界還差說服力,則蔣、陳二人的考察意見,立足點則是田野中活生生的稻谷。

可事實卻又這般無情!那份蓋著岳陽農(nóng)校印章的“請求立項報告”,結(jié)果卻是“泥牛入海”。過后,得此信息的我向鄧祚榮問原因,鄧祚榮先答以一聲長嘆,再又憋出一串悲愴老音:“聽說這緣故是與‘國家’正研究的項目雷同,免得空費金錢和精力……”

19

1993 年底的一天,鄧祚榮在華容一中一位朋友家談事,與正在一中的我不期相遇。我倆人極喜,便去校外一家小酒館吃午飯,共飲幾杯。酒至半酣,鄧祚榮忽然對我投眼:“老賀,告訴你我的一個決定,就是今年春節(jié)后,我將和老婆一起去岳陽,不再住在新建的老屋……”

我頓感突然,想想說:“你這意思……是不是在市農(nóng)?;斓貌诲e,還可以安排家屬,才一道搬去?”鄧祚榮連忙搖頭:“不,不是這意思?!痹賴@口氣道:“其實我在市農(nóng)?;斓貌⒉缓?,第一是工資低,除去生活花銷,一個月落不了幾個錢。第二是自從學校給我打了那個請求立項報告之后,學校見主管部門沒批準,也就對我繼續(xù)弄那少了信心——他們當初之所以邀我去,用意之一就是聽說我那成果稀罕,若能成功,也算是校方的一項成果……”

我的心兀冷,這世間的事怎么都被功利主宰,乃至一個公有制的單位也是這樣。因?qū)︵囲駱s的不平遭遇早司空見慣,瞬間我竟頗自然地轉(zhuǎn)過話題:“那我就不解了,既然市農(nóng)校也難容身,那又為何帶老婆去呢?”沒想到鄧祚榮極快回答:“一為生活,第二還是為試驗……”

我頓覺愕然,但聽鄧祚榮慢聲解說:“為生活是因自從今年開春我往農(nóng)校,家里的責任田就一直由老婆拖著病體在弄,產(chǎn)量自然不高。加上這兩年田畝負擔極重,一畝田竟要上繳大幾十塊錢,而兩季收成的純收入也就百把塊,所以鄉(xiāng)里早有荒田現(xiàn)象,還不如不種。再就是,這些年新建鄉(xiāng)種了許多甘蔗,每年秋后大家常將甘蔗拖到岳陽叫賣,收入明顯比在本地賣強,而我和老婆也常往岳陽賣甘蔗,一來二去便熟悉了在岳陽做小買賣的行情。譬如說每天花一二十元進點水果,脫手賣出就能掙個十來元。所以這次我們商量,干脆就到岳陽街邊租間小屋,做點小生意,日子總會比在老家過得容易一些……”

我的心又變得好不酸楚,驀地想起了“背井離鄉(xiāng)”這詞,便沉吟半晌道:“原來是這樣!可那‘為試驗’……又是怎么回事呢?”鄧祚榮臉色倏然變暗:“情況是這樣,一是明年我如果能在農(nóng)校繼續(xù)試驗,那就呆在農(nóng)校,趁閑時幫老婆做點生意。二是如果明年難呆農(nóng)校,就干脆在市郊租兩畝田繼續(xù)試驗,因為試驗田就在郊區(qū),離市里的那些農(nóng)業(yè)專家不遠,可以隨時請他們?nèi)タ础?/p>

我驚呼:“租兩畝田,鄧祚榮你有多大的本錢,你在農(nóng)校的收入又有多少,就算打算賣甘蔗、做小買賣,收入又有多少?租得起嗎?”鄧祚榮苦笑:“不租也得租,打個不恰當?shù)谋扔?,誰讓我像吸毒一樣,弄這上了癮,若不繼續(xù)弄它,活得成嗎?”

我閉口不語,心中波濤暗涌,一波接一波,似要將胸腔撞破。據(jù)我所知,眼下鄧祚榮生活依然艱難。一是因三個成家不久的兒女,早就耗盡了他每年的收入,而正讀大學的兒子更是個大負擔。家里依然沒一件像樣的家具,身上沒穿過一件像樣的衣服。眼前他就穿著一件已露破邊、且洗得灰白的青布罩衣。這情形下他對試驗仍如此大方,怎讓我的心不格外沉重?

我只好將眼光投向小酒店窗外的山岡,山岡上雖長滿了松樹,但也有一些雜樹。望著那些雜樹,我靈機一動,勸鄧祚榮相:“莫租田了吧!把錢留著作其他用,顛騰了這么多年,你難道還沒看清,這世上的許多不平事,本來就沒法改變。譬如這山腳的樹,生得再高再大也只得窩在山底;而那山頂?shù)牟?,實在作不得一點用,卻仍驕傲地盤踞在山巔……”

鄧祚榮一愣,卻隨即擺手:“我知你的意思,不過話說回來,人在世上可不能只重視社會地位的高低,更應(yīng)看重生命的質(zhì)量。在我看來,那高踞山巔的草畢竟只是草;而山腳下的樹,盡管扎根的地方矮,卻終歸是樹,只要是樹,便可以做柱做板,還可做房梁,作得正用?!?/p>

我又被震撼,心跳加快,我意識到,與他的這番對話,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觀念在碰撞。而他正因執(zhí)拗地懷著這種屬于他自己的信念,這一生才能如此不屈不撓活著。下意識間,我緊盯鄧祚榮的面龐,發(fā)現(xiàn)才四十八九歲的他,早已因臉上木刻般的皺紋,和黝黑中混著濃濃“病態(tài)黃”的面膚,全然成了不堪生活重負的農(nóng)村老頭模樣。只不過,在那一片渾濁的眼內(nèi),仍閃著一種不屈服于生活的微光。為此,我不由想起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他不辭辛勞發(fā)現(xiàn)和培育了五谷,再將谷種無償送給鄉(xiāng)鄰。為醫(yī)治人間百病,他不顧自己的性命安危、親嘗許多可能有毒的草莖花葉,再將其中能治病的歸納為藥草,采擷下來為鄉(xiāng)鄰治病。而眼前的鄧祚榮,不就是這樣一位不計一己得失,只企望自己的寶貝種子能為世人相識并造福人間的神農(nóng)傳人?

我久久困于這些,思索不語,鄧祚榮打破沉寂:“老賀,我明年去岳陽后,揣想今后相見更難,因此想拜托你一件事,不知行不?”我有點發(fā)愣:“怎這么見外?是什么事,像挺重要似的?”

鄧祚榮輕嘆一聲點頭:“確是一件大事,你聽我說。我今年已年近五十,這幾年覺得身子越來越不行。一是時常突然心悸,心悸時頭又暈,不知是不是心臟有了毛病。二是因老早就有個腰腿疼毛病,近兩年每下田都比年輕時畏難好多,所以真不知有生之年還有多少。想到這些我便想拜托——假如哪一天我突然死去,必然會將我的谷種和資料在兒子那里存著。想托付你的事就是,若你遇機緣,希望仍能一如繼往、為我的那些東西能得見天日而呼喊……”

我聞聲眼濕,心里頓感悲涼。

尾 聲 二十年后相聚,我發(fā)現(xiàn)鄧祚榮的雄心壯志更勝當年;卻沒想到他隨口說的一些話語,竟成了留給人間的千古絕唱

1994~2014年,我和鄧祚榮斷了聯(lián)系。每每翻閱我逐年集攢的、達尺把高的有關(guān)他的資料,都覺那每一頁都如山石般沉重,真不知他是怎樣挺過來的,也不知這20年他過的怎樣,便動了往新建鄉(xiāng)尋他的心思。

2015年一個晴朗秋日,我前往新建鄉(xiāng)去尋找鄧祚榮。但見他的原住址已無房屋,一問鄉(xiāng)鄰,才知他已搬往對河的鲇魚須鎮(zhèn)街,便又徒步前往。原以為他的日子仍過得寒磣,沒料問到他的新住所后,入眼的竟是一幢兩間三層、式樣挺不錯的樓房。進屋看見鄧祚榮,但見他滿頭白發(fā)竟亮得晃眼,又滿臉深皺,還穿件已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舊衣,正垂頭坐著,閉眼養(yǎng)神,像個年衰力竭的農(nóng)村老頭。我小聲喊:“祚榮兄,還認得我不?”

沒想到鄧祚榮聞聲就睜眼,又霍然站起,腰桿挺得筆直,神態(tài)變得硬朗得很。又跨個大步將我一抱:“啊,紹東老弟!”他的雙臂竟如一圈鐵環(huán),箍得我簡直難喘過氣來,再也不像個衰弱老者。我扳開他的手問:“你真了不得,從哪兒發(fā)了財,竟住上這么好的屋了?”

鄧祚榮應(yīng)聲苦笑:“唉!專利賣掉了,又遇上河邊的老屋政府拆遷,補了點錢,合共湊了三四十萬……”

我心頭一震,專利賣掉了?看來祚榮兄是沒再持續(xù)他的試驗,而是過起平平靜靜尋常人的日子來了!又想,這樣也好,辛勞一輩子沒討到好,這時覺悟雖有些晚,但畢竟比他死死鉆牛角尖要強。這時忽然聽他大聲:“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國家為我“平反”啦!”

我一怔問:“怎么回事?”

鄧祚榮便從房里尋出一張紙箋遞過。我定晴一看,原來是國家雜優(yōu)中心致岳陽市政府的一道公函。

鄧祚榮神色又變暗,手又指向公函的右上角,但見那里簽有市里某領(lǐng)導的批字:“請市農(nóng)業(yè)局提出具體意見。”我有點不解問:“什么意思?”鄧祚榮卻說:“仔細看簽字日期?!?/p>

我一看,日期是1996年5月20日,再看公函末尾所署的日期,卻是1995年5月14日。我頓時明白了什么:一道公函在寄達整整一年之后才得以批復,接函者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怎樣處理”便不需再問了!

鄧祚榮自言自語:“精神上的平反,比物質(zhì)上的平反更緊要?!?/p>

鄧祚榮拿起電話,從縣城邀來李宜生老兄,并領(lǐng)著我倆往酒店吃午飯。我倆說,不必那么破費,就在家中煮幾把米,再炒兩個青菜就可以。他卻說,今時不同往日,縣農(nóng)業(yè)局為我想辦法,讓我按局里所屬的集體編制人員退休,每月能拿兩千來元,不吃喝,留它何用?于是我們?nèi)吮阃频耆フ勌煺f地。酒至半酣,鄧祚榮忽然紅著臉說:“告訴你倆一個秘密……”

我笑一聲:“什么秘密,搞得這么神神秘秘的?”

鄧祚榮便講:“你們曉得不?這些年來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以及非洲許多國家都和我國搞雜交水稻種流通,外國的雜種常運到中國,中國的雜種也常輸送往國外??山Y(jié)果是,將雜種播下后常發(fā)生變異,作不得用。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委不?”

宜生哥頓時來了興趣:“別啰啰嗦嗦,快點直說!”

鄧祚榮得意一笑:“那是因為眼下都沒弄清楚,各國間的雜種性能其實大致相同,尤其是在同一緯度上培育的種子,雖去異國它鄉(xiāng),但只要所處的緯度等同,就不會變異?!?/p>

宜生哥的雙眼立刻變大,將飯桌一拍:“這真是又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日光、溫度和水份,本就是作物生長的三大要素,同緯度所生的作物性能大致相同,確是有理?!?/p>

我卻故意朝鄧祚榮擠眼:“你就不怕我把這事披露出去?”

鄧祚榮笑笑:“隨你。”

飯后,我們回到鄧祚榮的住屋。但見二樓客廳里,嫂子已為我們擺上葡萄、梨子、香蕉等水果。鄧祚榮則將一疊資料擺到我和宜生哥面前,我倆便逐次翻閱,看到了國家農(nóng)業(yè)局《中國農(nóng)學通報》于2001年5月號刊載的鄧祚榮的《長江中下游氣候與水稻溫敏雄性不育》和2002年8月號刊載的《我國的超級稻選育途徑探討》。

我便問道:“你還在搞?”

鄧祚榮答:“是還在搞!科學探索永無止境,盡管我國已將雜交種搬入太空、也就是乘飛船往太空觀察,但它畢竟是生在地面的作物,想繼續(xù)發(fā)展,仍得靠原始勞動,即靠人一年一年往田里去‘弄’?!?/p>

我想想,點頭:“那是。”又指指那寫著“長粒香”的信函:“你這信給河口村后,反響又怎樣?”

鄧祚榮嚅嘴:“村支部和許多村民都答應(yīng)試試,要我供種,可是……”

“可是什么?”見鄧祚榮停下,我急忙追問。

沒想到鄧祚榮卻嘆口氣:“說穿了,我這仍是和當年一樣,仍是在偷偷摸摸干,因為眼下的《種子法》中仍有那么一條——‘不準私人制種和銷售種子’,我仍代表不了國家單位……”

我閉嘴不語,心里又和二十余年前一樣,為鄧祚榮涌起無盡悲傷。沉默良久,只得轉(zhuǎn)換話題:“這么多年,你又是怎么過的?”

鄧祚榮回答:“在岳陽農(nóng)校混幾年后又往海南,和一位姓王的教授搞雜交稻開發(fā),眼下已有試驗田一百多畝,二十多個品種,爭取突破單產(chǎn)兩千斤大關(guān)?!?/p>

我不由嘀咕:“又是在海南……”

鄧祚榮接語:“是的,海南已成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那里是育種天堂,要想在激烈的試驗競爭中不落人后,這個先決條件是不能丟的?!?/p>

我開玩笑道:“你真像尊國寶,我如果是岳陽市政府,真會把你養(yǎng)起來的?!?/p>

鄧祚榮一愣:“什么‘國寶’?”又嘻嘻一笑:“又什么‘養(yǎng)起來’?我如今有退休工資,不是正被‘養(yǎng)’的嗎?”

我反問一句:“那也叫‘養(yǎng)’?人家不知名目的一項補助,都比你的全退休金多哩!”

鄧祚榮無語。一會兒,他又從資料堆里抽出一張紙箋,擺到我面前。我一看那標題——《玻璃房種植無公害水稻設(shè)想》。

我自然又驚訝不已。從古到今,水稻都是露天生長,這鄧祚榮怎又鼓搗出個玻璃房來?便搖頭道:“這恐怕不行,光說玻璃房的造價,一畝田少說也得幾萬、甚至幾十萬塊錢,行得通么?”

“應(yīng)該行得通!”鄧祚榮卻斷然回答:“第一,眼下水稻生產(chǎn)的最大弊病就是自然污染,所以每一季都需打幾遍農(nóng)藥,這對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費者來說,早已懼怕,巴不得能買到無公害糧食。所以,玻璃房內(nèi)生產(chǎn)的不需打藥的谷物,價格即使提高一倍,也不會滯銷。第二,玻璃房內(nèi)可保持恒溫,一年栽兩季稻至少可增為三季,這無形中又增加了收入。第三,玻璃房中的禾苗較利于田間管理,少生或者不生雜草,還可避免蝗災(zāi),或飛鳥啄食等危害。我初步算了算,應(yīng)該六七年就可收回建房成本。”

我和宜生哥聽了都點頭。宜生哥道:“這個設(shè)想似乎可行,可困難卻在開頭,誰愿意冒著風險、花巨資,大膽去試?”

鄧祚榮馬上接話:“就是,不過我已經(jīng)在準備,打算籌錢搞幾分田試試……”

如今,雖然鄧祚榮已不在人世,但他說的那些關(guān)于玻璃房、關(guān)于緯度、及旱稻可使長江流域“有土皆谷,出門是糧”的話,卻時常在人耳邊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