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晨(旅行博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旅行就有了儀式感。
我們希望旅行帶給我們的,除了新鮮和驚奇,還有身心的放松,走出去感受另外一種價值。
跟著旅游博主們,一起打卡五彩繽紛的世界吧。
幾年前第一次去樂山,我醉心于峨眉金頂的云海,驚嘆于青衣江畔的坐佛。而今年我特意去樂山吃了兩天一夜,簡直要驚呼:這是什么神仙城市,這么美的風光,這么深的歷史,還有這么多的美食。
樂山美食的種類之多,花樣之繁,可以讓你吃幾天都不重樣;不吃辣的人,也完全不用擔心在樂山無法適應。這里的口味對路人相當友好。這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吃貨天堂”。
早餐時刻,海匯源的燒麥可以開啟一天的味覺之旅。燒麥的皮很薄,咬起來韌勁十足,餡是肉和蔥沫的混合。每一口都讓人滿足。游客若想解膩,秘制辣醬和醋是最佳伴侶。
你吃過燒麥,走兩條街,可以去吃傳統(tǒng)紅糖餅。樂山所謂的“餅”,類似于成都的鍋盔,但是面皮更薄。餅子咬開后,熱烘烘的紅糖如熔巖一樣往外涌,味道香甜濃郁。這種醇厚的甜味,搭配白面餅最是出彩和純粹。
甜如紅糖,香靠肥腸。四川人對肥腸的喜愛,恨不得用遍所有花樣去烹飪。肥腸咔餅就是對白面餅的另一種演繹。直徑不過10厘米的迷你竹屜里,蒸著咔餅的靈魂——粉蒸肥腸。一籠即是一碟,大米粗粉、蒜蓉、肥腸,被水分蒸得剔透濕潤。白面咔餅開一個口,拌上芹菜粒、大頭菜粒、辣椒油,往里一塞,香氣已讓人垂涎三尺。
肉食之后想解解膩,冰粉是不錯的選擇。隨著越來越多的川式火鍋店開遍全國,冰粉這一甜品界的清流迅速“圈粉”。千好吃,萬好吃,都不如在樂山吃。
在不知吃了第幾頓之后,我們終于開始吃樂山的招牌——缽缽雞。牛肉、掌中寶,蓮藕、海帶、鵪鶉蛋。不同食材在一鍋油湯里萍水相逢,在辣椒油、芝麻、高湯中纏纏綿綿,共同粘裹了一身香艷。從此后,它們忘卻出身來處,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缽缽雞。
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我竟刷了二十多家小店。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性格,樂山的美食絕對值得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