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凌(郴州市資興市第一完全小學(xué)教師)
◎圖:李詩穎(郴州市資興市第一完全小學(xué)六年級六班) 指導(dǎo)老師:李麗萍
編者按:
如果從進入幼兒園開始算起,大多數(shù)人到小學(xué)六年級畢業(yè),就已經(jīng)擁有了九年的校園生活。你會如何講述你的校園生活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那些場景、那些瞬間……在“童心悅讀館”欄目,我們每期擬邀請一名教師用文字講述自己經(jīng)歷過的校園生活。如果你也有不可忘卻的校園記憶,請給我們來稿,來稿請發(fā)送至郵箱:pupil2018@126.com。
我就讀的小學(xué),由村里的祠堂改造而成。中間的大堂,用于村里開大會或者放電影。右邊的廂房堆滿了生產(chǎn)隊的糧食,左邊的廂房就是我們的教室。全村有四十多名學(xué)生,只有一男一女兩位教師——女老師教語文和音樂,男老師教數(shù)學(xué)和體育。
“當!當!當!”記得當年第一次走進校園,響亮且清脆的聲音突然響起,驚得我連忙用手捂住耳朵。翹首望去,一塊金屬懸掛在大門的橫梁上,男老師正在用鐵錘敲打著它。
我好奇地走近它,仔細打量起這個能發(fā)出聲音的“家伙”。這是一塊很長的鋼軌,上下各有兩個小洞,許是經(jīng)常敲打的緣故,下半段變得銀光锃亮。
漸漸地,我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它與課堂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我和小伙伴們很快就能分清楚上課鈴、預(yù)備鈴、出操鈴等各種鈴聲。
上課鈴短促而密集,六聲,就像前進的號角,傳遍校園的每個角落。聽到這鈴聲,我們立馬向教室跑去,一刻也不敢耽擱,像回游的鮭魚,在淺灘上擠呀擠,生怕誤了回家的行程。
下課鈴悠長,三聲,這是我們心中最美妙的音樂。這聲音一旦響起,校園的大堂就跟高壓鍋的氣門閥一樣,突然噗哧起來。我們捉迷藏、踢毽子、丟手絹,玩得不亦樂乎。一些膽大的孩子會去學(xué)校后面的田野里撒歡、打滾。有的越跑越遠,直至上課鈴響了,他們來不及跑回教室,最終免不了被老師批評。
放學(xué)的鈴聲,不緊不慢,四下。中午放學(xué)時,按捺不住饑腸轆轆的抗議,早早就收拾好書包,鈴聲剛一響起,我們便直奔學(xué)校大門而去。這時候負責敲鈴的老師就會把鐵錘放在身后,身體緊貼著大門,生怕傷到奪門而出的同學(xué)們。
課間操的提示鈴總是由教體育的男老師來敲。他用右手舉起鐵錘,右臂由后往前劃出一道弧線。這樣敲出的鈴聲特別剛勁有力,就好像在播放《運動員進行曲》。大掃除的結(jié)束鈴則是教語文的女老師敲。她踮著腳,輕輕地敲打著。鈴聲卻又清脆,不拖沓,仿佛在提醒著我們要把勞動工具擺放整齊。
…………
激昂緊湊的鈴聲,悠長舒緩的鈴聲,低沉寬厚的鈴聲,一聲聲,一陣陣,飄過四季的田野,飄過每一個日子。它敲白了老師的滿頭青絲,它敲醒了孩童的懵懂無知,它縈繞在我四十年的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