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林
一些家庭收入不高,卻在孩子身上很舍得花錢,“寒門貴養(yǎng)”、“未富先奢”,屢見不鮮見。教育專家提醒,父母關愛孩子的出發(fā)點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富養(yǎng)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yǎng),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能力范圍的物質富足,吃苦耐勞精神任何時候都需要。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這是《詩經》中《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句子。從情感倫理角度看,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神圣的、無私的,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凡夫俗子,大抵均如此。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要,以期讓他們無時無刻感受到父母陽光般的溫暖。
在公眾對土豪人家一擲千金的“富養(yǎng)帶娃”吐槽反感,指責他們“娃不是這樣帶的”的時候,“寒門貴養(yǎng)”無疑會更刺痛很多人的神經,令人憂慮、糾結、不安吧。
“寒門貴養(yǎng)”,顧名思義,就是經濟收入一般的家庭,撫養(yǎng)孩子時在物質滿足方面大大超出了家庭經濟收入。就像沈陽市康平縣12歲留守兒童梓萱的生活狀態(tài),家庭月收入僅有5000元,而她平時盤里沒肉就嚷著叫外賣,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半夜為偶像打榜花掉1000元,儼然如一個“富二代”。
一些父母,在撫育孩子層面缺乏良好的辦法,又囿于見識的狹隘,但又不想讓孩子走自己的老路,還怕孩子在吃穿用度上被人打上別樣的目光,于是對孩子始終懷有一種愧疚心理,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質供給,希望通過補償這樣的方式改變孩子的命運。
一方是父母們早出晚歸、省吃儉用維持生活,另一方面則盡力滿足孩子物質方面的大肆豪奢,填補自己的虛榮,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林林總總,智商、情商只要在線的人就會發(fā)現,“寒門貴養(yǎng)”其實給孩子帶來的不是營養(yǎng),而是無形之中給他們灌輸的“毒素”。
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離開父母的視野而獨立生活。貧家的孩子在成長階段,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孩子物質需求有必要,但要有度,過猶不及?!昂T貴養(yǎng)”不僅會滋生孩子奢侈、攀比的心理,讓他們無法認識到父母的艱難,沒有感恩之心,更會讓他們迷失自我,失去奮斗的根基,這不是在培養(yǎng)“巨嬰”嗎?
《超級演說家》中,劉媛媛在《寒門貴子》講:“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這個故事關于獨立、關于夢想、關于勇氣、關于堅忍,它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誠哉斯言。
毫無疑問,父母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厚蓄滋養(yǎng)。這一點,無論是寒門子弟,還是富家兒女,思想上、精神上的富養(yǎng)都是正確的教育理念。或許來路不易,或許命運不公,或許人生悲苦,但只要自強不息,就能在這個社會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找到人生理想實現的通道。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