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星
摘要:傳統(tǒng)陶瓷雕塑集代表性和實用性于一身,表現(xiàn)出其本身的巨大魅力和無上價值。傳統(tǒng)陶瓷雕塑無論是作為巫術、冥器、塑像之用還是被用于日常生活、觀賞的目的,都在那些遠去的時光中熠熠生輝,而傳統(tǒng)陶瓷雕塑的價值卻遠不止于此,在瞬息萬變的當代和無法預知的未來,傳統(tǒng)陶瓷雕塑都將作為一雙無形的手,推動陶瓷雕塑繼續(xù)發(fā)展進步。本文將從傳統(tǒng)陶瓷雕塑的代表性和實用性兩個方面重點闡述傳統(tǒng)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代表性;實用性
引言: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日常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和消費需求不斷發(fā)展,陶瓷雕塑作為能夠陶冶情操和極具使用價值、藝術價值的工藝品,愈來愈受到廣泛的重視,與此同時,傳統(tǒng)陶瓷雕塑的表現(xiàn)手法也因為給陶瓷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而作為陶瓷雕塑的研究重點被重新提及。
一、傳統(tǒng)陶瓷雕塑代表性的表現(xiàn)手法
(一)充滿巫蠱色彩的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
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力低下、生產技術落后,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遠遠不夠,在面對比自己強大許多的自然時往往束手無策,不僅要承受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毀滅性的侵襲,還要忍受由各種疾病帶來的死亡威脅。為了消減這種未知的恐懼,也為了尋求解決辦法,只能寄希望于遙不可及的神靈。在古人眼中,在人類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無法接觸到的神靈,神靈掌控著世間的一切,包括人類,而人類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與神靈取得聯(lián)系,這方式便是巫術。古人將陶瓷雕塑作為行使巫蠱之術的載體,向神靈表達他們虔誠的敬仰和美好的期愿。這種將陶瓷用于巫蠱之術的形式,在我國古代一直延續(xù),最后發(fā)展成為人類和上天溝通的重要渠道,甚至是皇帝聆聽天命以令萬民的統(tǒng)治手段。
(二)作冥器之用的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
相較于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不僅將陶瓷雕塑用作祭器,還將其發(fā)展為冥器來使用,冥器,即為陪葬品。封建時期的古人最為相信輪回,認為身雖死但靈魂不滅,肉體消亡后靈魂會以一種無形的形態(tài)去往另外一個世界繼續(xù)生活,若要繼續(xù)享受在人間的物質生活,則需要葬以陪葬品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例如陪葬在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便是秦始皇想要在自己身死后仍然擁有一支強悍的大秦軍隊,繼續(xù)開疆擴土,成就霸業(yè)。由此可見,陶瓷雕塑在封建社會承載著古人對今生的依戀和對來世的期望,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貧苦大眾,或多或少都會選擇一些陶瓷雕塑作為自己的陪葬品,而滿足主人的愿望就是陶瓷雕塑作為冥器存在的重要意義[1]。
(三)用于宗教領域的陶瓷雕塑的表現(xiàn)手法
在古代,神像是信仰的載體,主要作用是傳遞宗教理念、寄托未成夙愿,古人相信神像是有靈魂的。陶瓷雕塑主要以神佛塑像的方式被應用于宗教領域,尤其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后,陶瓷雕塑被用以塑造神像的現(xiàn)象則更為普遍,神像雕塑也是現(xiàn)存最多的陶瓷雕塑種類。隨著手工業(yè)的不斷進步,神像被塑造得愈加精美絕倫,不同時期也都各具特色。神像的每一個神態(tài)都清晰可辨,每一道衣褶都恰似迎風而動,陶瓷雕像以其潔白的質地和冷清性質,將神佛不染塵俗、清冷高潔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古時宗教最為繁盛的時期,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無不信仰宗教,陶瓷雕塑作為塑造神像的手段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時至今日,神像塑造也是陶瓷雕塑應用最為廣泛的一項。
二、傳統(tǒng)陶瓷雕塑實用性的表現(xiàn)手法
(一)作為容器的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
事實上,陶瓷是指兩種器物,一個是陶器,另一個則是瓷器,陶器的出現(xiàn)要比瓷器早很多,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先人制造陶瓷的最初目的便是作為容器使用,而后才慢慢發(fā)展成為具有祭祀、觀賞等作用的器物。當代人自詡智慧非凡,但事實上古人才是絕頂聰穎,古人不僅能模仿大自然制造出可以盛納物體的器物,還創(chuàng)設出燒制陶瓷的方法,這無論是在千年前的世界還是當今世界都令人嘆為觀止。古人將陶瓷雕塑用于容器,主要有碗盤、酒杯、茶壺等形式,上至王公貴胄,下至黎民百姓,陶瓷器物都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古時的陶瓷雕塑甚至還經過絲綢之路,遠渡重洋,得到歐洲王室的熱烈追捧。而今千年已過,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陶瓷仍舊保持著它作為容器使用的最初目的,依然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2]。
(二)作為藝術品的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
陶瓷雕塑除了作為日常生活實用的容器使用,還有一部分演化為藝術品以供觀賞之用,其中頗為著名的,如清雍正·斗彩摘枝花紋梅瓶。在流傳至今的眾多文物中,陶瓷制品占有很大比重,陶瓷藝術品備受青睞,原因在于其獨特的材質和色澤都是其他材料所無法比擬的,加之復雜的燒制工藝,使得陶瓷作品更加珍貴,古人燒制陶瓷花瓶、陶瓷鼎以及各種各樣的陶瓷擺件,并采用不同的燒制方法燒制出不同的花色,如唐三彩、秘色瓷、青花瓷等,不同的樣式和花色組合在一起都會成為絕世孤品。從古至今,觀賞性陶瓷都是國人陶冶情操、寄托情思的絕佳選擇,文人墨客以陶瓷凸顯高潔情懷,王公貴族以陶瓷彰顯至高地位,平凡人家則寄托期盼于陶瓷,祈求幸福安康。
三、結語
中國的陶瓷雕塑藝術歷史悠久,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被重點研究,不僅僅是因為陶瓷雕塑尚為大眾所需要,更是因為其本身所蘊含的代表性和實用性價值。陶瓷雕塑無疑要繼續(xù)發(fā)展和傳承,其代表性和實用性價值將成為走向未來的推動力,相信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中,陶瓷雕塑在無數(shù)個千年之后,仍能煥活如初。
參考文獻
[1]張遠景.探討傳統(tǒng)陶瓷雕塑表現(xiàn)手法[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6,No.389(04):189-190.
[2]黃國資.淺析陶瓷雕塑的表現(xiàn)手法[J].城市建設,2012,000(023):1-4.
(福建省德化縣益順達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 德化 3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