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璞
噔噔噔!一場油畫知識比賽進行時!參賽的兩位,一位是學習油畫幾年的油畫小白,一位是剛報名油畫班的小小白,他們要來一場battle(對抗賽),看看誰更懂得油畫。來觀戰(zhàn)吧——
第一回:油畫里到底加什么“油”
主持人:油畫里面加“油”嗎?如果加,那么加的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
小小白: 油畫里面哪有“油”?細瞅這畫作里的筆觸還“干巴巴”涅?。〒尨鸪晒?,得意揚揚)
油畫小白: No!油畫“油”得很!聽說過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達·芬奇嗎?
小小白(小聲嘟囔):不就是畫了三年雞蛋的那個人?
油畫小白(一臉驕傲地):畫沒畫雞蛋,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知道——使用蛋清與蛋黃調和天然礦物質顏料作畫的舉動是真的。由此畫出的“蛋彩畫”可鹽可甜,但容易變色、開裂,瑕疵著實不少。不過,就在繪制《最后的晚餐》時,人家嘗試在蛋彩外摻雜進少量油彩……
小小白:(迫不及待地)何謂油彩?
油畫小白:用“油”調和而成的顏料嘛。
小小白:秒懂!調色時加入平時食用的植物油和動物油唄。
油畫小白:非也!這里的油,包括當時最常見的亞麻仁油與后來開發(fā)的核桃油、罌粟油等植物油,也包括蛤蟆油、魚油等動物油,還包括松節(jié)油、達瑪亞光油等樹脂材料。不同的“油”本領各異:有的速干,適合層染,有的潤滑,方便走筆,有的細膩,尤顯逼真,有的水性強,正好匹配濕畫法,有的自帶透明感,更添神采奕奕……
小小白:我用的可是錫管顏料……
油畫小白:對,錫管顏料是工業(yè)革命的成果,一擠一抹輕松搞定!比當初畫家自個兒琢磨和制造顏料省事多了。
再次表揚達·芬奇!他還純手工熬制過“琥珀光油”為油畫成品上光呢。此油取刺柏、玫瑰、琥珀之精華,在固定顏料、美化畫面上放大招……
小小白:(聽得入迷,儼然忘記比賽)……
第二回合:油畫畫在什么上?
主持人:油畫畫在什么上?紙上還是布上?
油畫小白:油畫布!油彩抹在紙上漏油,加上紙面光滑容易掉落。油畫布就不一樣啦!這種布的表面涂有白堊、石膏粉、膠粘劑等精心調制的漿料,有一定韌性和粘附力,特別適合承托厚重的油彩。當然,有時,經過類似處理的木板或紙板也好用。
小小白(舉手):我需要一張畫布!
油畫小白:僅有油畫布不夠。為方便操作,油畫布要緊緊繃釘于木質畫框內,從而保證表面平整又Q彈,適合反復疊色和修改。
小小白:那怎么解釋《最后的晚餐》那斑駁不堪的模樣?
油畫小白:因為加了性質活潑的油,油畫對保存環(huán)境挑剔得很。假如長期處于潮濕的空氣中,油畫框走形,油畫布翹曲,油繪層與漿料層之間可能出現整體脫離或部分空鼓,油彩里的油還常生霉變質。假如長期光照過強或過暗,原本醒目的油畫要么褪色變淺,要么黯淡無光……《最后的晚餐》畫在教堂墻上沒法挪動,縱然上面的油彩處境不佳,也只能接受無數次修補。
小小白:哎呀,那可咋辦?我們會不會失去它?
油畫小白:甭擔心!人們把保存油畫的溫度控制在15~25℃左右,還在展廳、庫房加裝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膠膜的玻璃窗,問題迎刃而解!
第三回合:油畫很難嗎?
主持人: 都說“油畫難上手”,是真的嗎?
小小白(感同身受地,目光投向油畫小白):那么多門道,難找下筆處!
油畫小白:其實藝術總是相通的,油畫亦擁有傳統(tǒng)繪畫所界定的基本步驟與技法,只要經過專業(yè)的學習與領悟,調動身體感官的參與和配合,調個油彩、繪張油畫并沒那么難。
再來幾個“安利”!油畫含油,調色、上色有講究。如果需要洗筆,用水不頂用,得找專門的洗筆油幫忙——譬如松節(jié)油,具有良好的稀釋效果。如果需要清洗臟兮兮的大號調色盤,為了省點兒油,大可用刮刀刮。
小小白: 呃……油畫“油味兒”挺大,敢問這梗怎么破?
油畫小白:“油味兒”基本來自于某些油所含的植物成份,通常無毒無害。如果鼻子不喜歡,保持通風即可。
主持人:本場比賽勝負已出!油畫小白晉級導師,小小白嘛,晉級“油畫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