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蒼 陳永燦
據(jù)宋代張邦基《墨莊漫錄》記載:宋徽宗年間,太平山白云寺的和尚靠挖野菜度日,山上蘑菇肥大鮮艷、質厚,采回煮食,不久腹痛流痰,惡吐昏迷。陽春三月,百草繁茵,其中一和尚想起豫章和尚云游時用鴛鴦草治毒瘡一事,即使不能解蘑菇之毒,也可一試。他便上山采回鴛鴦草給中毒者煮而食之,結果食者得救。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夷堅志》記載:“中野菌者,急采鴛鴦草啖之,即今忍冬也。”忍冬、鴛鴦草即金銀花。
養(yǎng)生解讀
金銀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初開的花,因其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敖疸y花”一名出自《本草綱目》,由于其花初開為白色,后轉為黃色,時常可見黃白之花共纏枝頭,因此得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金末詩人段克己贊曰:“有藤名鴛鴦,天生非人種。金花間銀蕊,翠蔓自成簇。”
中醫(yī)認為,金銀花氣清香,味淡、微苦、甘,性寒,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清咽利膈之功效??捎糜谥委煖夭“l(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它列為上品,曰其“久服輕身,延年益壽”。《滇南本草》中記載金銀花:“清熱,解諸瘡、癰疽發(fā)背、無名腫痛,補虛療風,久服延年。”清乾隆皇帝御用的宮廷秘方延壽丹里就含有金銀花。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金銀花含有綠原酸和揮發(fā)油以及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解熱抗炎、保肝利膽、降脂等藥理作用。
藥膳品鑒
金銀花為藥食兩用中藥,藥性較為平和,《本草綱目》中詳細論述了金銀花具有“久服輕身、延年益壽”的功效。清代《費縣志》中記載:“花有黃白故名金銀花,從前間有之,不過采以代茶,至嘉慶初,商旅販往他處。”可見金銀花在古代已經(jīng)被作為茶品販賣了。而金銀花甘寒清熱不傷胃,芳香透達可祛邪,故可代茶飲用,防病保健。下面介紹幾則食療方,請在中醫(yī)師指導下選用。
1.金銀菊杞飲
原料:金銀花18朵,菊花6朵,枸杞子12枚,蜂蜜適量。
制法:將金銀花、菊花、枸杞子放入壺中,用開水沖泡,靜待5分鐘,水溫合適時,調入適量蜂蜜,即可品飲。
功用:清熱解毒、養(yǎng)肝明目。適合咽喉腫痛、心煩易怒、目赤眵多的人飲用。
2.金銀檸檬水
原料:金銀花18朵,檸檬1片,蜂蜜適量。
制法:將金銀花、檸檬片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開水沖泡,靜待5分鐘,調入適量蜂蜜即可品飲。
功用:清熱解毒、生津止渴。適合牙齦腫痛、咽喉疼痛、咽干口渴的人飲用。
3.鮮金銀花餅
原料:金銀花9克,面粉480克,雞蛋3個,食鹽、油、清水各適量。
制法:將新鮮的金銀花洗凈備用,面粉中加入3個雞蛋,將金銀花切碎放入面粉中,加入少許鹽,加入清水將面粉調勻,鍋里放入油適量,加熱后下入適量的面糊,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功用:清熱瀉火、疏散風熱。適合風熱初起、咽喉腫痛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