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啦!春天,我們外出郊游時,常常能看到天上飛著各式各樣的風箏,它們形成了天空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過,同學們知道嗎?古代風箏可不叫風箏,叫紙鳶,它誕生于中國,早在2500年前就出現了。今天啊,我們就一起來追尋風箏的前世今生吧。
木鳶(一)
初代風箏:木鳶
關鍵人物:墨子
創(chuàng)想指數:★★★★★
動手指數:★★★★★
成功指數:★
曾經你有沒有想過——人要是長了翅膀可以飛該有多好!其實,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古人也有飛行的夢想。時間回到春秋戰(zhàn)國,這一天,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看到天上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心里就產生了同樣的想法——既然人沒有翅膀不能飛,那人坐在能飛的東西上,不就可以飛了嗎?
動手能力超強的他,當然不止是想想而已,他開始動手研究制作。那時候紙還很少見,最容易得到的材料就是木頭。大家都知道,木頭不像紙那么輕,要想木頭飛上天,可要好好動動腦筋了。墨子于是開始模仿老鷹做一架木頭模型,還給它起了個名字——“木鳶”。
他用了三年時間,終于把這架木鳶完成了,心里自然興奮,在一個刮風的日子里,他興致勃勃地拿上木鳶,到郊外進行第一次試飛。在墨子緊張期待的心情下,木鳶飛上了天空!突然,空中傳來奇怪的聲響,墨子一驚,來不及跑過去,就眼睜睜地看著木鳶在半空中散了架,零件紛紛掉到地上!看著木鳶的“尸體”,墨子又是傷心又是失望,三年的努力就這樣失敗了。
木鳶(二)
初代風箏:木鳶
關鍵人物:魯班
創(chuàng)想指數:★★★★
動手指數:★★★★★
成功指數:★★★
木鳶雖然失敗了,但木鳶的造型卻深深地烙印在了墨子的徒弟——魯班的心中。沒錯,就是那個堪稱中國木工祖師爺的魯班!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墨子的學生,但他沒有繼承墨子的文學和哲學本領,卻將木工的手藝做到了極致。魯班看到了自己老師做木鳶的全過程,就開始思考,木鳶會散架,說不定是木頭太重的原因,如果用輕一點的材料來制作,會不會就能避免這個問題呢?
想著,他就在木鳶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不僅將木頭換成了更輕的竹子,還把木鳶的翅膀做得又寬又大,升級版的木鳶,果然比原來飛得更快更遠了。木鳶的誕生,讓人類和天空更近了一些。
紙鳶
次代風箏:紙鳶
相關人物:韓信
創(chuàng)想指數:★★★★
動手指數:★★★
成功指數:★★★★
不過啊,也有人認為,真正發(fā)明風箏的人是西漢的軍事家——韓信。韓信選擇用牛皮做風箏,經過改良,木鳶變成了“紙鳶”。比起墨子的木鳶,可以說是一大進步。
我是韓信,很榮幸做客“奇趣直播間”,今天就為大家通過直播回顧一下“我與風箏”的崢嶸往事……
遙想當年,那還是劉邦和項羽楚漢爭霸的時候。我是劉邦手下的大將軍,率領三十萬漢軍攻擊項羽的十萬楚軍,原本漢軍人多有優(yōu)勢,但要知道,項羽可是堂堂的西楚霸王,十分英勇善戰(zhàn),第一次交戰(zhàn),楚軍就取得了優(yōu)勢。但我手下的兵比較多啊,立刻調整策略,采用兵分多路夾擊楚軍的方法,終于把楚國的主力軍隊圍困在垓下。但我一點兒都不敢松懈,料想到這項羽心高氣傲,楚軍肯定不會輕易投降,之后必有一場苦戰(zhàn),怎么辦呢?我便想到了使用心理戰(zhàn)術——讓人用牛皮扎成鳥的形狀,上面綁了一個竹笛,然后就靜靜等待夜幕的降臨。
大家都非常不解,竹笛只是樂器又不是武器,讓樂器飛上天做什么?到了晚上,我才揭曉謎底。我讓手下的人放飛早已準備好的風箏,風吹過笛子,發(fā)出凄涼的笛聲,笛聲順著風聲,傳到了很遠很遠的地方。被圍困的楚軍聽到這凄涼的笛聲,心情也漸漸變得哀怨起來,這還不夠,伴著笛聲,我指揮手下的士兵立刻唱起楚國的民歌來。
本來,古代士兵遠離家鄉(xiāng)從軍打仗,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容易思念家鄉(xiāng)。熟悉的鄉(xiāng)音突然響起,原本還有幾分警惕的楚國士兵聽到后,心中的思鄉(xiāng)之情頓時滿溢,很多人甚至忍不住嗚嗚嗚地哭了起來,更是無心打仗了。這時,我們發(fā)起了進攻,輕輕松松地就打敗了楚國。這就是項羽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