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中國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詩有著極為獨特而崇高的地位。它以極簡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幅色彩斑斕、栩栩如生、生動活潑的畫面,闡釋了生動的形象美、畫面美、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個人情感。在千百年來口口相傳、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是我們人類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文明結晶。而小學生學習古詩,在思想情感上陶冶他們的情操,潛移默化地提高審美水平;在思維上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想象,增長他們的知識;在語言上豐富他們的詞匯,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要將古詩更好地融入學生課堂,讓學生享受藝術的熏陶。
一、加強誦讀,引發(fā)學生興趣
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是古詩特有的魅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古詩的魅力。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之前,要帶領學生按節(jié)奏劃分古詩,跟著節(jié)奏讀,讀出古詩所表達的情緒、情感,讀出感悟。因此,教師要主動給學生做出示范,用自身的感染力來帶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誦讀;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去誦讀古詩,體會古詩中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感悟古詩中的內涵。以《春曉》為例,這首古詩前兩句寫出了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描繪了鳥兒嘰嘰喳喳的啼叫聲,是一幅美麗的早春圖;后兩句寫出了對春天終將流逝的憐惜。所以,教師在示范時,將早春的美麗景象用輕松、快活的語氣誦讀,在詩人惋惜時光流逝時用感慨的語氣去誦讀,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然后再讓學生帶著感情誦讀,品味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誦讀結束后,師生也要共同探討誦讀時應注意的方面,如節(jié)奏的快慢,重點字詞的語調??梢耘囵B(yǎng)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加強學生獨立思考;開展誦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誦讀興趣。如:經(jīng)典誦讀比賽、吟唱法、親子誦讀古詩等等。通過以上各項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誦讀古詩的快樂,從而對古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走進寫作背景,引起學生共鳴
學生如何學好古詩,最重要的是走進寫作背景,這樣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詩人情感和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以《游子吟》為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队巫右鳌穼懹阡嚓枺ń駥俳K),孟郊在早年時漂泊游蕩,無依無靠,一生窮苦潦倒,直到五十歲時在溧陽縣尉得到一個職務,在結束了多年的漂泊后,將母親接來同住。在飽嘗漂泊游離、世態(tài)炎涼,越發(fā)覺得親情的可貴,于是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頌母詩?!熬€”與“衣”兩件極其普通的物品將“慈母”和“游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體現(xiàn)了骨肉之情。詩人將母親為自己趕制衣物的形象進行深刻描寫,進一步刻畫出了骨肉之情。母親對孩子的愛通過日常生活體現(xiàn)出來,更加突出了慈母的真切形象,作為子女是無法回報母親對我們的恩惠的。要帶著學生一起深入詩人的寫作背景、生平事跡、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聯(lián)系這些具體的事件才能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與詩人產(chǎn)生共鳴,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三、開展想象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力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能力。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不是很好,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作畫的方式來學習古詩,讓學生把對古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畫,然后,根據(jù)畫的內容對古詩進行解釋,詩與畫的完美結合,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古詩內容。以《詠鵝》為例,學生通過畫白鵝,可以加深對白鵝形象的深刻記憶,白色的羽毛,紅色的鵝掌,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最后,一幅白鵝戲水圖浮現(xiàn)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加深了他們對《詠鵝》的記憶和理解。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克服了以往學習中的枯燥無味,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空間。
四、引進多媒體,豐富學生課堂
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變得形象、直觀,把教學中難以理解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古詩課堂中 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結合在一起,將學生的目光引入古詩的意境中去,從而實現(xiàn)情境教學。以《望天門山》為例,多媒體課件利用Flash動畫,將氣勢恢宏的天門山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兩岸的山峰對峙聳立,一葉小舟緩緩駛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在教學《洞庭湖》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現(xiàn)洞庭湖美麗的風景,讓學生陶醉于此,然后向學生娓娓講述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領略到了洞庭湖的魅力,也了解了詩意。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通過描繪意境、再造古詩情境,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理解古詩的思想感情,提高小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了學生對古詩的記憶力,相應地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并非一定要遵循約定俗成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用最合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指導,使學生充分領悟古詩意境,同時也要提升文學素養(yǎng),來引發(fā)學生對文學的熱愛,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創(chuàng)設一個幽默、生動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