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霜喜
挨搒擠靠是對貼身快摔技法技術體系的整體概括。實戰(zhàn)搏擊時在與對方接觸后的瞬間發(fā)力,就是以這種短促迅猛的靠打之勁,令對方如觸電一般跌出丈外。
貼身快摔技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摔跤技法,貼身快摔是介于遠距離踢打與近距離拳打兩者之間的近身快摔技法,其前提是以手腳、肘膝、肩胯相合的交叉縱橫之勁,破壞對方的中心。其方法有順勢與逆勢之別,一種技法就有四種用法,即左式的正式與反式,及右式的正式與反式。古少林搏擊快摔技法處處顯示了傳統(tǒng)武功的辯證哲理,實戰(zhàn)時對其上盤梢節(jié)的手掌可以抓撕捋帶,中節(jié)的肘臂可頂靠擠,根節(jié)之肩膀可挨擠靠;與之相應的下盤梢節(jié)步法可勾掛連環(huán),中節(jié)之膝技可頂靠發(fā)橫勁,根節(jié)之腰胯以靠撞為主要技法。如此上下相隨,在挨搒擠靠之中破壞對方的平衡點。貼身快摔技法的使用,不單是將對方跌翻倒地,更甚則可令對方筋傷骨折,臟腑破裂。
古代武林行家較技比武時使用的“文斗”方式,多以此為主要方法,大凡是在一進一退之間便能決出輸贏。不用發(fā)力只是步法手法到了,雙方便能感覺到,假如殺氣重者稍一發(fā)力便能傷其臟腑。傳統(tǒng)武功的擊打形式是以發(fā)放整勁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現(xiàn)在的理論叫寸勁,在古時稱整勁,通過彼此步法的變化加以巧妙之身法施以短打靠摔之技。
本次介紹的貼身快摔技法均是依據(jù)金剛心意把功夫拆解出來的實用技法,如勾掛連環(huán)、旱地拔蔥、倒掛金鐘、力拉九牛這些招式均是手腳肩胯相合的挨搒擠靠整勁。學者要參考圖文耐心研讀,并在遞手喂招的基礎上體悟每一招式的關鍵。一般動1雙方遞手為起式;動2為整套技術的運行過程,這時動作要放松,雙方配合好切勿較勁用蠻力;動3是整套技術的結果。雙方可互相遞手喂招找勁,靜心感悟瞬間發(fā)勁的貼身快摔。
一、旱地拔蔥
甲乙(甲方為紅衣者,乙方為黑衣者)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遞手時身體之重心均在后腳,含胸收腹,以虛靜為上。目視對方雙肩,余光掃四末。(圖1)
甲方速捋乙方前手腕關節(jié),同時上后腳帶身下潛貼住乙方前面,左手抓住乙方后腿外側,甲方重心在后腿。(圖2)
甲方身體向后旋轉,以肩胯相合之擠靠勁將乙方摔出。(圖3)
二、倒掛金鐘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4)
甲方以左手抓捋乙方右手腕關節(jié),進前步身下潛,同時以右手抓住乙方大腿后面,重心在前腿。(圖5)
甲方身向后旋轉,順勢將乙方扔出。(圖6)
三、挎臂勾腳(一)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7)
甲方后腳蹬地進前步,同時左手抓捋乙方腕關節(jié),右臂成挎籃式。目視乙方雙目。(圖8)
甲方身體向后旋轉,手腳相合瞬間發(fā)勁,將乙方摔倒在地。(圖9)
四、挎臂勾腳(二)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10)
甲方上后腳管住乙方前腿,同時右手捋住乙方手腕,左臂成挎籃式。(圖11)
甲方身體向后旋轉,以交叉相合之勁將乙方摔倒。(圖12)
五、合肩靠打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13)
甲方右手抓捋乙方前手腕,速上后腳管住乙方前腳,同時以左手臂挎乙方肩關節(jié)處。(圖14)
甲方身體向后微微旋轉為假勁;甲方身體瞬間向前下方旋轉,以左肩合靠之勁擊打乙方膀臂,令乙方向前栽倒。(圖15)
六、抹眉摔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16)
甲方以右手抓捋乙方手腕向下拉扯,同時上后腳管靠住乙方前腿,再以左手掌掃擊乙方眉骨處。(圖17)
甲方右手上抬,左手隨之向下發(fā)力,將乙方打翻在地。(圖18)
七、腦后摘金瓜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19)
甲方后腳蹬地進前步,同時左手管住乙方肘關節(jié),身體向左后方旋轉,右手臂屈肘待發(fā)。目視乙方后腦。(圖20)
甲方身體向右后旋轉,右手與右腳以反爭之勁,將乙方打倒在地。(圖21)
八、掛腿快摔(一)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甲方成縮身式,重心在后腳。目視乙方雙目。(圖22)
甲方后腳向前邁步于乙方前腳后根處,同時右腳上前一步于乙方兩腳之間,雙手向下捋帶乙方雙臂。(圖23)
甲方后腳蹬地身體前沖,前腳向后勾掛,把乙方的前腿掛起,同時前手以咽喉掌攻擊乙方頸部,手腳的合力隨身體的旋轉而爆發(fā)出強大的杠桿勁。(圖24)
九、掛腿快摔(二)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25)
甲方以右手抓捋乙方前手腕關節(jié),速上后腳于乙方前腿內側。(圖26)
甲方以前腿之腳后跟向后掛撩乙方前腿,同時左手順勢向前擊打乙方后背,瞬間發(fā)力致乙方前栽倒地。(圖27)
十、順水推舟(一)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甲方速上后腳管住乙方前腳,其身法與手法相隨成挎籃式。(圖28)
甲方后腳蹬地,前腳向前進半步,同時身體向左后旋轉,以身法之整勁傳導于雙臂向前后方發(fā)力將乙方推出。(圖29、圖30)
十一、順水推舟(二)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31)
甲方后腳上步于乙方前腳處,隨之前腳上步于乙方兩腳之間,雙手管住乙方肘肩處。(圖32)
上動不停,甲方后腳蹬地,速進前腳一步以大腿外側之擠勁擠靠乙方前腿,同時以咽喉掌擊打乙方,以身法之斜靠勁順勢將乙方推出。(圖33)
十二、轉身擠靠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34)
甲方以右手抓捋乙方右手腕關節(jié),同時右腳向內側扣步,左腳向后撤一步,身體隨之向內旋轉,雙腳間距與肩同寬。(圖35)
甲方右腳向前邁一大步扣住乙方后腿之腳后跟,同時身體下潛,屈膝沉胯,左手與左腳成剪刀勁將乙方控制住。(圖36)
接上動,甲方后腳蹬地,身體隨之向左后方旋轉,將乙方甩向后方,此勁道是肩背部的斜靠勁。(圖37)
十三、力拉九牛
甲乙均以右式遞手成戒備式。(圖38)
甲方以雙捋手管控住乙方前手肘臂,同時上后腳成馬步。目視乙方雙眼。(圖39)
甲方左腳蹬地,身體以螺旋式上升,配合雙手之拉力向后捋帶將乙方摔出。(圖40)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