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倩 鐘法旺
【摘要】概念教學主要應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就速度這一概念教學來說,這三個問題即速度是怎么產生的,速度是什么,速度應用在哪些地方.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速度教學中,我們以三只小動物的行走路程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體會速度的產生;通過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速度是什么;借助生活中的參照,讓學生理解速度的應用.學生在探尋概念本質的學習活動中,可實現(xiàn)深度學習.
【關鍵詞】概念本質;深度學習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標:
(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個數(shù)量的關系,建立數(shù)學模型“速度=路程÷時間”,并能應用其解決實際問題.(3)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建立初步模型化數(shù)學思想方法.(4)在交流討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理解速度的概念,構建并運用“速度=路程÷時間”的數(shù)學模型.
教學難點:對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體會速度的產生
1.體會只比較時間,無法得出結果
師:今天,松鼠、小猴和小兔約著一起到公園玩,特別開心.松鼠從家到公園用了4分鐘,小猴從家到公園用了4分鐘,小兔從家到公園用了3分鐘.(一邊出示信息,一邊讀信息)
根據(jù)這三條信息,你認為誰走得快?誰走得慢? 生:小兔走得最快.
師:贊成小兔走得最快的請舉手.(班里絕大多數(shù)學生舉了手)請你說說理由,為什么你認為小兔走得最快?
生:因為小兔從家到公園只用了3分鐘,小猴和松鼠從家到公園都用了4分鐘,小兔花的時間比較少,走得比較快.(板書:時間)
師:你的意思是時間短就一定走得快,對嗎?
誰有不同意見,你是怎么想的?生:我覺得是不一定的.因為從家到公園的距離還不能確定.
師:他剛才說的話,誰聽明白了?
生:他的意思是小動物們從家到公園的路程還不知道,不能比較出快慢.
師:什么是路程?(板書:路程)
生:從家到公園的距離.
師:對,從家到公園的距離是路程.其實,人走過的或者是交通工具行駛過的距離都是路程.
小結 看來比快慢如果只比時間還不夠,我們還得知道路程.
2.體會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
出示信息:松鼠家到公園的距離是280米,小猴家到公園的距離是240米,小兔家到公園的距離是240米.
師:他們的目的地是公園,給出了三個數(shù)據(jù),現(xiàn)在你知道三只小動物從家到公園的路程有多遠?
學生匯報.
師:我們先把這些信息整理在表格里.
既然知道了他們從家到公園的時間,也知道了他們三個從家到公園的路程,不通過計算,你能判斷誰走得快誰走得慢了嗎?
師:大家差不多都有想法了,現(xiàn)在我們以4人為一小組,在小組內討論討論.討論的時候要說清楚你們是怎么比的,誰和誰比,怎樣比.
(小組討論).
師:怎么樣?討論出結果沒?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先說說結果吧,你們認為誰是最快的?生:小兔.(板書:小兔)
師:現(xiàn)在認為小兔最快的請舉手.(近半數(shù)學生舉手)沒舉手的同學,你們認為誰走得最快呢?
生:松鼠.(板書:松鼠)
師:誰是最慢的?
生:小猴.(板書:小猴)
師:支持的請舉手.(絕大多數(shù)學生舉手)
現(xiàn)在我們來講講理由,說清楚誰和誰比,怎樣比.
生:松鼠和小猴相比,他們都用了4分鐘,然后280米比240米長,所以松鼠更快.
師:你的意思是他們倆都用了4分鐘,這時候時間是一樣的,時間一樣的時候,就比他們的路程,誰的路程長,誰就比較快,所以松鼠和小猴比,松鼠更快.接著又是誰和誰比?
生:小猴和小兔走的路程是一樣的,都是240米,小兔用了3分鐘,小猴用了4分鐘,所以小兔比較快.
師:他說的,誰聽明白了?
生:小猴和小兔走的路程都是240米,小兔花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小兔走得比較快.
師:那現(xiàn)在看出來了,松鼠比小猴快,小兔比小猴快,那可以說明誰最慢呢?
生:小猴.
評析 速度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要有速度?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存在的一個疑問.為解決學生的困惑,著眼于學生的認知起點,執(zhí)教者通過兩個問題情境:出示時間,比一比,誰走得快?出示時間和路程,比一比,誰走得快?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深入感知速度的產生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建立速度模型
1.初步領會速度的概念
出示信息:280÷4=70(米),
240÷3=80(米).
師:這里算出來的70米和80米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生:70米表示松鼠每分鐘走70米, 80米表示小兔每分鐘走80米.
師:現(xiàn)在能比較他們的速度了嗎,為什么?
生:現(xiàn)在比的是每分鐘走的路程.按照之前說的,時間一樣,就可以比了.
師:的確,我們就把他們的時間都變成了1分鐘,時間一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比路程了.他們是怎么算出來的?280表示什么?4是什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240表示什么?3是什么?算出來的表示什么?
你能用這種方法算一算小猴每分鐘走的路程嗎?
生:240÷4=60(米).
師:這個6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小猴每分鐘走60米.
師:算出了他們每分鐘走的路程,現(xiàn)在我們就能比較出小兔是最快的,小猴是最慢的.
師:這個每分鐘走多少米在數(shù)學上有個屬于自己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
生:速度.
師:對,就是速度.(板書:速度)比如,每分鐘走70米就是松鼠走路的速度,每分鐘走80米就是小兔走路的速度.
你能照樣子說一說小猴的速度嗎?生:每分鐘走60米就是小猴走路的速度.
2.認識速度單位,并會表示速度單位
師:比快慢,實際上就是在比較他們的速度.
出示信息:神舟七號飛船5秒飛行40千米;小蘭騎自行車2小時騎16千米.
他們的速度你會求嗎?在這個題目里,你能找到他們的時間和路程嗎?在學習單上算一算.
生: 40÷5=8(千米),16÷2=8(千米).
師:那也就是神舟七號飛船和小蘭騎自行車的速度都是8千米,他們一樣快?生:速度不一樣,神舟七號飛船是1秒飛8千米,小蘭是1小時騎8千米.
師:為了便于比較,你有什么好辦法呢?
(學生修改.)加了一個斜杠,加了個時間單位,這樣表示有什么好處?
生:這樣可以直接看出速度是相對于每秒還是每小時,很方便.
師:前面表示路程單位,后面加了個時間單位,中間加斜杠,就變成了速度單位.在數(shù)學中,我們就用“千米/秒”“千米/小時”“千米/時”這樣的單位表示速度.
在你們的學習單上改一改吧.這要怎么讀呢?
(神舟七號的速度讀作8千米每秒.)小蘭騎自行車的速度是8千米每時.
這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師:把松鼠和小兔的速度也用速度單位改一下.你知道他們都表示什么意思嗎?(生回答)
現(xiàn)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速度嗎?
生:每分鐘走的路程;
每秒走的路程;每小時走過的路程.
師:像以上這些“每小時走的路程”“每分鐘走的路程”“每秒的路程”都是速度.
評析 學習速度的概念時,教師先是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起點“每分鐘走多少米”建立速度與文字表述之間的關系,借助這一文字表述,讓學生對速度有初步的感知.接著通過公式等理解速度,即速度就是單位時間內經(jīng)過的路程.最后,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出速度單位,促使學生對速度進行深度理解.
三、運用新知,理解速度的意義
1.生活中的速度
師:同學們,當根據(jù)路程和時間不能直接比較快慢時,我們認識了速度.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速度無處不在.你還在哪兒見過速度?
生:跑步的速度,汽車的速度……(出示信息:100米/分、60千米/時)
師:老師這兒也準備了幾個速度,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速度表示什么意思.(學生匯報.)
師:10千米/時和350千米/時誰更快?
生:350千米/時更快,因為它表示1小時行駛350千米.
師:其實這些速度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出行方式的速度.(出示圖片:步行、自行車、汽車、高鐵)
請你連一連,也可以同桌交流.
你們覺得該怎么連?先連什么?
生:人步行100米/分,因為這個速度最慢.
高鐵的速度最快,是350千米/時.汽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剩下10千米/時是自行車的速度.
師: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出行方式的速度.
2.感受速度的辯證統(tǒng)一
師:出行方式的日新月異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比如武義到北京有1500千米.如果讓你從武義到北京,你會選擇哪種出行方式?說一說你的理由.
生:我會選高鐵.因為高鐵很快.
師:李叔叔在6小時內從武義到達北京,你覺得他會選什么交通工具?生:高鐵,因為高鐵快.
師:李爺爺夫婦結婚紀念日準備花一個月的時間出去旅行,可以選什么交通工具呢?
生:時間這么長,可以慢慢來,選擇汽車,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
師:既然汽車、高鐵速度這么快,這么方便,那走路、騎自行車還有必要嗎?
生:有的,比如很近的地方就可以走路或者騎自行車.
師: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出行方式.有時候我們趕時間,就會選擇速度快的交通工具,有時候我們想慢慢地欣賞沿途的風景,就可以選擇速度慢的交通工具.
評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速度理解的應用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交通工具的速度讓學生理解速度,接著通過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理解速度快與慢的辯證統(tǒng)一,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速度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問題情境導入,比一比,誰走得快?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充分感知速度產生的必要性.二是讓學生深入理解速度概念.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速度就是每分鐘走了多少米.通過公式理解速度就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三是讓學生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理解速度的數(shù)量化,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建立速度的參照,并通過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理解速度快與慢的辯證統(tǒng)一.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通過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思考,在多元中理解,在生活中應用,從而真正做到探索速度概念的本質,達到讓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