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清, 姜成利, 王 飛
[通標標準技術服務(青島)有限公司, 青島 266000]
板式換熱器主要是隔離兩側介質,起熱量交換作用。板式換熱器換熱效率高、結構緊湊,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yè)中[1]。某熱力公司的板式換熱器在運行1 a(年)后發(fā)生早期泄漏,該板式換熱器材料為06Cr19Ni10鋼,運行壓力為0.5~1.0 MPa,溫度為20~100 ℃,循環(huán)介質是水,不同板式換熱器之間采用橡膠膠條進行隔離。為了查明該起泄漏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筆者對其進行了一系列檢驗和分析。
在板式換熱器上取樣,采用斯派克MAXxLMM15型直讀光譜儀按照GB/T 11170-2008《不銹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火花放電原子發(fā)射光譜法(常規(guī)法)》對其材料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該換熱器材料的化學成分符合GB/T 4237-2015《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中對06Cr19Ni10鋼的成分要求。
表1 板式換熱器材料的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material (mass fraction) %
泄漏點的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可見泄漏主要由點狀穿孔導致,泄漏點位于沖壓成型的底部位置。采用VEGA3 TESCAN型掃描電鏡對泄漏點的微觀形貌進行觀察,如圖2所示,可見泄漏點主要呈現(xiàn)沿晶開裂形貌,并且在部分區(qū)域的晶界上發(fā)現(xiàn)了點蝕坑[2-3]。
圖1 板式換熱器宏觀形貌Fig.1 Macro morphology of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a) overall morphology; b) leakage point location; c) macro morphology of the leakage point; d) macro morphology of inner surface of the leakage point
圖2 泄漏點處的微觀形貌Fig.2 Micro morphology at the leakage point
采用能譜分析儀對泄漏點附近的微區(qū)成分進行分析,分析位置如圖3所示,分析結果見表2,結果表明附著物含有很高氯、納、鉀、氮等元素。
圖3 EDS分析位置Fig.3 EDS analysis locations
表2 泄漏點處的EDS分析結果(質量分數(shù))Tab.2 EDS analysis results at the leakage point (mass fraction) %
根據(jù)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從板式換熱器靠近泄漏點附近及遠離泄漏點附近取樣,經(jīng)過鑲嵌研磨、拋光后使用Curran 試劑腐蝕,然后采用IMAGER.A2M型蔡司顯微鏡對其進行金相檢驗。板式換熱器材料的顯微組織主要為奧氏體+少量δ鐵素體,如圖4所示。遠離泄漏點處部分區(qū)域表面存在腐蝕坑,腐蝕坑深度約為58.8 mm,如圖5所示。
圖4 近泄漏點處顯微組織形貌Fig.4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near the leakage point
圖5 遠離泄漏點處顯微組織形貌Fig.5 Microstructure morphology far away from the leakage point
根據(jù)GB/T 10561-2005《鋼中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的測定——標準評級圖顯微檢驗法》,從換熱器泄漏點附近取樣,經(jīng)過鑲嵌、研磨、拋光后采用IMAGER.A2M型蔡司顯微鏡對其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3可知其非金屬夾雜物含量較少。
表3 非金屬夾雜物分析結果Tab.3 Non-metallic inclusions analysis results 級
依據(jù)GB/T 4340.1-2009《金屬材料 維氏硬度試驗 第1部分:試驗方法》對近泄漏點位置和遠離泄漏點位置進行維氏硬度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由GB/T 4237-2015可知,對于06Cr19Ni10鋼,其維氏硬度不應超過210 HV0.3。由表4可知,近泄漏點處硬度為201~203 HV0.3,遠離泄漏點處的硬度為186~189 HV0.3,表明板式換熱器的硬度均未超過要求值。但是通過比對可以發(fā)現(xiàn)近泄漏點處的硬度略高,這說明該處出現(xiàn)了輕微的材料硬化現(xiàn)象。
表4 硬度測試結果Tab.4 Hardness test results HV0.3
由于泄漏點部分區(qū)域存在較多的氯元素,所以從水池里采集了正在使用的水以及剛軟化的新水進行水質分析,新水透明且無雜質,而水池中使用的水較渾濁,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水池中正在使用的水導電率明顯高于新水,氯化物含量則高了約39倍。
表5 水質分析結果Tab.5 Water quality analysis results
從板式換熱器不銹鋼板上截取固定膠條,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對其進行成分分析,未發(fā)現(xiàn)氯元素的存在。
該板式換熱器使用的不銹鋼板材化學成分無異常,顯微組織均為奧氏體+少量δ鐵素體,符合06Cr17Ni10鋼的組織特征,非金屬夾雜物也較少,硬度雖然有輕微硬化但是均符合標準要求,因此可以基本排除不銹鋼材料異常導致泄漏的可能性。
由宏、微觀分析結果可知,泄漏處主要呈現(xiàn)點狀泄漏,微觀形貌主要是沿晶開裂形貌,同時遠離泄漏點的其他部位也發(fā)現(xiàn)了細小的點蝕坑。能譜分析結果表明泄漏點處存在大量的氯元素,考慮到氯元素在不銹鋼中含量較低,所以這些元素主要來源于不銹鋼的接觸物質。板式換熱器的接觸物質主要是固定膠條和循環(huán)水,而固定膠條中未發(fā)現(xiàn)腐蝕性元素氯,因此可以確定氯元素主要來源于循環(huán)水中,循環(huán)水的檢測結果也驗證了此結論。
通常試壓水和使用水中的氯離子含量不應超過25 mg·L-1[4],但是根據(jù)分析結果可知,水池中正在使用的水的氯化物含量為157.2 mg·L-1,遠遠超過了要求值。氯元素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會破壞甚至穿透表面鈍化膜,這些被破壞的鈍化膜處就會形成點蝕源。點蝕孔一旦形成,蝕孔的內表面就會處于活性狀態(tài),電位較負,成為陽極,而蝕孔的外表面仍然處于鈍化狀態(tài),電位較正,成為陰極,此時蝕孔內外形成活化-鈍化的微電池,點蝕孔內和孔外發(fā)生的反應如式(1)和式(2)所示。此電池呈現(xiàn)大陰極小陽極的特點,因此陽極的腐蝕速度會比較快,點蝕孔向內部腐蝕擴展的速度也會較快,隨著腐蝕程度的加深,最終造成穿孔泄漏[4-5]。
點蝕孔外
O2+2H2O+4e-→4OH-
(1)
點蝕孔內
Fe→Fe2++2e-
(2)
循環(huán)水水質異常,里面含有的高氯化物使板式換熱器不銹鋼板產(chǎn)生點蝕,隨著點蝕程度增加,最終導致板式換熱器穿孔泄漏。
建議定期更換循環(huán)水,凈化水質,避免水中氯化物含量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