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鑫
努力餐樓,原中共川康特委軍委委員、革命烈士車耀先于1929年在成都市祠堂街創(chuàng)辦的一家餐廳,是當時共產(chǎn)黨的地下秘密聯(lián)絡(luò)站和上層進步人士聚會的場所,是當前中國唯一一家革命文物飯店。
我們在紅色主題舞劇《努力餐》的創(chuàng)作中,以努力餐樓為切入點,以革命烈士車耀先等人的革命故事為原型進行創(chuàng)作,展現(xiàn)革命人士在紅色時期的英勇與智慧。
《努力餐》雖然是一部舞劇,但除了力求呈現(xiàn)出獨特的舞蹈語匯與巧妙的敘事方式,我們還力圖還原努力餐樓復雜的環(huán)境特征,加入大量成都本地地域文化符號,讓《努力餐》成為一部充滿地域特色和煙火氣的作品,觀眾可以在這部劇中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成都市民風貌。
可以說,《努力餐》在交代故事線索與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時,充分調(diào)動舞蹈語匯抒情表意與細節(jié)刻畫的功能,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中,營造了濃郁的市井氣息與煙火味道,展現(xiàn)了獨特的四川成都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優(yōu)秀舞臺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話劇《日出》展現(xiàn)的上海地域文化、川劇《塵埃落定》展現(xiàn)的西藏地域文化、話劇《萬家燈火》展現(xiàn)的北京地域文化。舞劇《努力餐》作為一部地域文化極其鮮明的舞劇,也是近年來紅色主題與地域文化完美結(jié)合的代表作之一。
在二度創(chuàng)作中,我們將富有濃郁地方文化符號的元素引入劇中,力求讓這部紅色題材的舞劇顯得更具有張力和生氣。因為紅色題材作品往往過于嚴肅,缺乏娛樂性,所以將紅色題材、主流題材作品有趣化,也是當下的一種趨勢,尤其是在影視界,“主流題材娛樂化”已經(jīng)成為一種潛在的共識。正因如此,地域文化符號的加入,正是給原本嚴肅的紅色題材作品注入市井趣味。成都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幽默與風趣著稱的地方。班固曾在《漢書》中用“俗不愁苦”來形容四川人,而成都人更是如此,天性幽默、休閑,形成獨特的成都人文風貌。當這一風貌融入紅色題材的《努力餐》中,地域元素與人文風貌有機融合,碰撞出妙趣橫生的舞臺效果。
而在所有的成都地域文化符號中,川劇、川菜、川俗(采耳、方言)則是在《努力餐》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部分。
首先說川劇。地方戲曲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對于四川而言,川劇影響巨大。舞劇 《努力餐》與川劇如何結(jié)合成為該劇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川劇以“幫打唱”著稱,大鑼大鼓,高腔酸風熱耳,令人有酣暢淋漓之感。然而,舞劇不唱便無法借用唱腔的特點。只有在其他方面做文章。“變臉”這一高度符號化的元素,讓人眼前一亮。變臉在該劇里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戲曲藝術(shù)上的變臉,第二層含義是執(zhí)行秘密任務(wù)的人員需要具備的特征。由此一來,變臉順理成章進入到該劇中,甚至必不可少。
變臉的運用對于該劇而言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敵我交鋒,必然險象環(huán)生,危機重重,變臉的出現(xiàn)極大程度地豐富了舞臺手段。
其次是川菜。成都是美食之都,川菜名揚天下。《努力餐》本身以“餐”命名,也就與吃密不可分。川菜是百菜百味,火鍋更是能煮一切菜。該劇中吃的場景必不可少。眾人吃川菜,圍著吃火鍋,長筷子帶出的極具舞蹈性的用餐動作,優(yōu)雅而又不失煙火氣。演員在吃中舞,在舞中表達;觀眾在吃中感受那個年代特有的魅力。這一切設(shè)計既符合劇情,又具有時尚感,帶有地域特色,觀眾更容易接受,可謂一舉多得。
再者是民俗,包含風趣幽默的成都方言、川普Rap、成都茶藝、采耳等。這些符號的嵌入,讓時代的氛圍感與市井感油然而生。
地域文化符號很多,但如何有機地嵌入劇中,實際上也是一個難題。對于舞臺藝術(shù)而言,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算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但是如何不露痕跡,有機融合卻極具難度。如川劇《塵埃落定》描寫的是藏族同胞的歷史,那么四川的漢文化元素便很難介入,天然的具有排他性。再如歌劇《呦呦鹿鳴》,描寫的是屠呦呦的故事,自然將家鄉(xiāng)寧波的元素融入進去,但由于屠呦呦長期生活在北京,地方元素的運用很難起到太大作用。再如四川本土的舞劇《家》,改編自巴金的長篇小說,就最大限度的使用本土文化符號??梢钥闯?,用不用,如何用,都需要深入探討與實踐?;氐健杜Σ汀罚▌?、川菜、火鍋、川普的rap、采耳、茶藝,猛一看似乎是大雜燴,但仔細看來,卻并非隨機組合,而是我們絞盡腦汁去設(shè)計的結(jié)果。
之所以取名為“努力餐”,是餐廳的創(chuàng)辦人車耀先希望革命同志努力加餐。餐館創(chuàng)立之初,他曾在墻壁上留下一副對聯(lián):“要解決吃飯問題,努力,努力!論實行民生主義,庶幾,庶幾!”車耀先經(jīng)常提醒廚師,百姓到我們這里來進餐,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吃好,做到物美價廉。他創(chuàng)辦餐廳投身革命的初心,就是為普天下老百姓吃飽飯而努力。
作為藝術(shù)工作者,我們一再告訴自己創(chuàng)作需要守住底線,不能嘩眾取寵。舞劇《努力餐》不故作高深,試圖用最簡單的舞蹈語言,表達一個英雄的故事,試圖撥動每位觀眾的心弦,引起大家的共鳴。
每部作品最終要走向舞臺,走向觀眾,走向市場,沒有觀眾與市場的作品,不一定是劣作,但絕對不是優(yōu)秀之作。作品應(yīng)該進入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舞劇《努力餐》今年將在全國進行60場巡演,我們期待這部作品能以它獨特的巴蜀味接受各地觀眾的檢閱和市場的檢驗,贏得更多觀眾的喜歡。
(本文作者系舞劇《努力餐》總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