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根
70年前,它是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一粒火種,在抗美援朝的炮火中,呼喚矢志藍天的青年們匯聚于雪域冰城。后來,它在風風雨雨中茁壯成長,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用鐵翼飛旋的榮光、自主創(chuàng)新的翅膀放飛一個又一個新型號,繪就新時代航空人逐夢前行的縮影。每當回憶一段時光,或者講起一段往事,我們會不經意想起一首歌。它或是激昂的,或是深情的,卻都浸潤著時代的主旋律。在新中國航空事業(yè)發(fā)展70周年之際,打開航空工業(yè)哈飛的“留聲機”,流動的音符勾起跌宕往事,在歲月長河中滾滾而來。
熱血丹心艱苫奮斗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
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廣為流傳。在祖國東北的哈飛,廣播中常常會傳出它的激昂旋律。簡陋的廠房里,哈飛正以航空報國的赤子之心,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為新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的堅強起飛而奮戰(zhàn)。
1956年,國家決定仿制蘇制米-4直升機,蘇聯(lián)提供圖紙和技術文件,由哈飛承擔制造任務。為祖國造直升機,哈飛全體員工振奮不已。但正當大家摩拳擦掌、憋足勁兒準備大干一場時,技術材料卻因蘇聯(lián)對米-4進行技術改進而不能及時到位。為給試制工作打好基礎,盡早了解直升機制造關鍵技術,工廠組織技術骨干從修理米-4做起,迅速投入到熟悉直升機結構特點、工藝分離面和大部件協(xié)調方法等工作中,爭分奪秒做好準備。
盼望著,盼望著,技術資料終于送達。哈飛馬上開始全力突擊,夜以繼日地翻譯、制圖、生產……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的試制轟轟烈烈開始了?!巴砩虾芏嗳硕疾换丶?,就在工廠睡覺,即使回去也是10點鐘以后??吹揭恍┩咎量嗔?,到II點我就開始催他們走。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走,從這個樓梯下去,偷偷摸摸又從另外一個樓梯爬上來,所以晚上我們都是通宵干?!痹谠w副總工程師吳志恩老人的回憶中,幾十年前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辦公室不夠用,設計人員就在大會議室里擺圖板,全力趕制圖紙。為加快生產進度,哈飛采取邊發(fā)圖紙、技術材料,邊設計工裝,邊制造零件的交叉試制工作法,即設計室發(fā)一份圖紙,工藝部門就隨著發(fā)一份工藝文件,生產科就下一份令單,工人一接到令單就主動加班加點生產,整個工廠熱情高漲。僅幾個月時間,就完成了9000余個標準頁圖紙和全機技術條件的下發(fā),直5很快進入組裝程序。
1958年的冬天,哈飛機場上,紅旗招展,萬眾矚目下,新中國第一架直升機直5首飛成功?,F(xiàn)場很多人喜極而泣,緊緊相擁……后來的日子里,直5又不斷改進改型,在保家衛(wèi)國和國民經濟建設中作出重要貢獻。熱血丹心,艱苦奮斗,直5的誕生,讓國產直升機從此擁有了走向未來的原點,中國人期盼已久的直升機工業(yè)終于正式起步。直5的研制也為我國航空工業(yè)培養(yǎng)了一批專業(yè)化人才,這些人才像星星之火,讓中國直升機工業(yè)發(fā)展形成燎原之勢。
自強不息兩翼齊飛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90年代,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改革開放的恢弘氣勢,唱出了中國人民的美好心聲,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欣欣向榮。
歌聲美,航空人的奮斗更美。1994年的哈飛,時任總工程師郭景山和幾百名技術人員、總裝工人正在新建成的總裝車間為直9直升機徹夜奮戰(zhàn)。在現(xiàn)場,“新鮮”的復合材料、“大頭”計算機和嶄新的機打圖紙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直9對于中國直升機工業(yè)的發(fā)展意義重大。過去的幾年,哈飛剛剛和上百家廠所完成了艱苦卓絕的直9國產化工作,使中國直升機發(fā)展一步跨越30年。但此刻的哈飛,并沒有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香港回歸在即,哈飛生產的直9正是“進港機”,也是“爭氣機”?!跋愀刍貧w,雪百年國恥,必須用國產直升機?!彼麄冃拍顖远ā5捎趧倓倗a化的直9需要在生產中繼續(xù)驗證等制約因素,直到9月份,原定年底交付的6架機卻一架都沒有交付。面對重重困難,郭景山和哈飛員工拼了。在最后兩個多月里,郭景山帶頭吃住在現(xiàn)場,一把長條椅就是床,一件軍大衣就是被。大家心中都想著一件事兒,“絕不能辜負黨中央的重托,絕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在生產現(xiàn)場,多架機同時開工,幾百名技術人員、總裝工人交叉作業(yè),他們期待創(chuàng)造奇跡,他們必須創(chuàng)造奇跡。哈爾濱的寒冬,滴水成冰,這里的人們卻總是汗流浹背。苦心人天不負,隨著第一架機總裝下線,緊跟著第二架、第三架……僅僅67天,竟有8架機順利下線交付!當時國外先進航空企業(yè)總裝1架機的平均時間是2個月,而哈飛僅用2個半月就完成了8架。1997年7月1日,直9-架不少地進駐香港,揚軍威、壯國威,自強不息的哈飛員工做到了。
直9生產如火如荼,在哈飛廠外,另外一群人同樣在忙一件大事——運12飛機開展FAA(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取證。
20世紀80年代,哈飛瞄準國際市場需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在國內第一個采用FAA適航條例作為設計規(guī)范,開始研制運12飛機。更高的起點,是為了更遠的未來。當時,民機適航對于國人還很陌生,哈飛在國內率先開始了民機適航取證工作,并助力中國民機適航驗證體系從無到有的建立。1985年取得CAAC(中國民用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90年取得CAA(英國民用航空局)型號合格證,1995年取得FAA型弓合格證……運12成為當時國內最早符合國際領先適航標準的國產飛機,擁有了暢行國際市場的“綠卡”。隨著持續(xù)系列化發(fā)展,運12飛機型號不斷增加,又先后獲得了10余個國家的型號合格證,通往國際市場的道路也越來越寬廣。時至今日,運12系列機已遠涉重洋,在國際航空市場上掀起了“中國風”,舞出了“中國范”,截至目前,已總計銷往全球30余個國家、地區(qū),出口120余架,成為中國出口海外最多的民機。
志存高遠扶搖直上
時光荏苒,進入新世紀的哈飛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二維圖紙逐漸變成了三維數模,原本手動加工的零件變成了數控加工,鉚裝工人用上了工業(yè)化部裝生產線……哈飛正向更加卓越的目標邁進。此時,一首新的曲子又成了哈飛的時代旋律。
2019年,伴隨著國慶70周年閱兵式的進行,現(xiàn)場奏響雄渾豪邁、威武莊嚴的《鋼鐵洪流進行曲》,它的每個音符深深印刻在億萬中國人民心中。此刻,很多正在電視前的哈飛員工都已熱淚盈眶。因為,在參加閱兵式的各類飛機中,哈飛生產的多架先進直升機赫然在列。因為,這些先進直升機背后有太多動人的故事。
型號研制之初,為加快研制進度,保證產品質量,哈飛一邊組織精兵強將奔赴江西設計一線,開展聯(lián)合設計,一邊組織廠內開展并行工藝準備和生產制造。從此,“千里江西一日還”漸漸成為時任副總工藝師徐福泉的常態(tài)。他常常前一天還在景德鎮(zhèn)設計現(xiàn)場伏案工作,第二天又出現(xiàn)在哈爾濱的生產現(xiàn)場指揮協(xié)調,他的繁忙和干勁兒也成為研制團隊高效f辦同的一面旗幟。在這支隊伍中,有技術精湛的專家,也有初出茅廬的80后,明確分工后,一場兩地高度協(xié)同的戰(zhàn)役打響了。在設計一線,研制團隊現(xiàn)場進行工藝策劃,編寫工藝方案,開展工藝審查。在哈爾濱生產現(xiàn)場,研制團隊爭分奪秒展開生產準備,冶金、鈑金、復材等8個專業(yè)同時開工,協(xié)同推進試制工作,使得型號進度快速推進。
先進的管理體系、制造體系和幾十年來的技術積累,加速了型號研制進度,但面對瓶頸問題,奮斗的意志和攀登高峰的執(zhí)著仍是克敵必勝的法寶。一個型號總裝交付前“極限6晝夜”的故事在哈飛廣為流傳。
由于尾傳動軸校準方式是全新的,且精度要求極高,校準工作陷入困境。時任型號副總工藝師顧衛(wèi)東和現(xiàn)場人員心急如焚,而成品遲到半個月更使原本緊迫的時間雪上加霜。顧衛(wèi)東和同事們迅速開展攻堅,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試圖解決這一難題。按照新方法,顧衛(wèi)東和現(xiàn)場人員從第一段軸開始嘗試調整。一整天過去了,現(xiàn)場爆發(fā)出呼喊聲——第一段軸調整到位!第三天凌晨,4個軸承支座終于調整到位。第三天晚上,所有軸完成調整,但令人淚,喪的是,檢驗中一個角度偏差卻未達到標準。第四天、第五天,校過的軸被全部拆卸重新調整,從頭再來……五天來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身體和精神都已繃到極限,腿好像灌了鉛,腳落地卻像踩在棉花上,但必勝的信念始終在支撐著他們。第六天早上,傳動系統(tǒng)校準全部工作終于勝利結束!六天六夜,大家始終蹲守在現(xiàn)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吃過一頓“安生飯”,此刻所有人都脫力地躺倒在工段的墊子上,臉上卻終于露出了笑容。在尾傳動軸校準中,哈飛僅用6天就完成了原本20天的工作量,后續(xù)又優(yōu)化到16小時,為型號科研批產順利進行掃清了障礙。
“問君可有夢,我夢在藍天。展翼十萬里,護衛(wèi)好河山。”70年的時光里,哈飛伴隨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成長走過非凡之路,成就偉大事業(yè)。70年的時光里,一型又一型直升機承載光榮和夢想扶搖直上,鷹擊長空。70年的時光里,幾代航空人在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號‘角聲中接續(xù)奮斗,砥礪前行。
70年太短,歷史一瞬。70年太久,只爭朝夕。滿懷憧憬,展望未來,哈飛將繼續(xù)以“忠誠奉獻、逐夢藍天”的航空報國精神,譜寫建設新時代航空強國的自強之歌、奮進之歌和勝利之歌。
(作者單位:航空工業(yè)哈飛)
70年的時光里,一型又一型直升機承載光榮和夢想扶搖直上,鷹擊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