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高超
《水滸傳》的早期書名為《京本增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傳評林》,由此推知,歌頌“忠義”似為小說的原始意圖。即便當前學界將《水滸傳》的主旨定為“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罪惡,揭示出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肯定和歌頌農民革命斗爭的正義性”,也無法否定小說歌頌“忠義”、鞭撻兇惡、反貪官不反朝廷的事實。
林沖作為小說中“逼上梁山”的典型,其故事中集聚著貪官和良民的角逐、正義和邪惡的較量。作為正義和忠良化身的林沖,被邪惡勢力步步緊逼,最終忍無可忍,憤而舉起尖刀懲兇罰惡,維護了正義也徹底告別了那個一心想當忠臣順民的自我。而促使林沖完成這一人生重大轉變的道具就是那把“解腕尖刀”。
“解腕尖刀”是什么?
“解腕尖刀”在明清小說中經常出現。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將其注釋為“日常應用的一種小佩刀”。此解釋大約取自《漢語詞典》,然而過于簡略。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得知,解腕尖刀主要有兩種:
1.也稱解腕刀,指沒有護手的尖刀,便于隱藏和攜帶,類似于現代的匕首。
2.解腕是切斷手腕的意思,解腕尖刀,顧名思義,是用來切割像手腕一樣粗細物體的短刀,主要用于刺殺、剜割、肢解。
第一種解釋把“腕”理解為刀柄上方的護手,解腕就是尖刀沒有護手的意思。關于這種說法,有兵器專家認為略顯牽強,畢竟古代對刀鐔、劍格之類有專門的稱呼,不會用“腕”去代指;而且小說中多次說將解腕尖刀插在腰間或者膝下,如果沒有刀鐔,又是短刀,插在腰間很難穩(wěn)固;再者,一般情況下,人們命名事物的時候,主要是依據事物的功能特征,而解腕尖刀作為一種刀具,其主要功能就是切刺?;诖?,筆者認為綜合以上兩種解釋來理解“解腕尖刀”似乎更加全面。
為何不用“花槍”而用“尖刀”?
不管對“解腕尖刀”做何解釋,都不可否認,這是一款便于隱藏和攜帶的、鋒利無比的短刀??梢?,這種刀適合近身虐殺而不適合戰(zhàn)場斗殺。比如武松獅子樓大戰(zhàn)西門慶時,所帶尖刀便被西門慶一腳踢飛,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那么,當林沖在李小二處得知陸謙要謀害自己時,為何不返回天王堂拿自己慣用的花槍尋仇,卻偏偏要到街上買把實戰(zhàn)功能較弱的解腕尖刀呢?有人認為花槍太過顯眼,拿著花槍尋找仇敵太容易暴露自己。此說雖有一定的道理但經不起推敲,此時的林沖不管拿不拿花槍,他都身在明處,他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敵人的掌控之中。
林沖之所以不選擇花槍而選擇解腕尖刀,除了他對自己的武藝自信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對解腕尖刀有著明確的使用目的——虐殺陸謙。聯系《水滸傳》第七回,陸謙欺騙林沖娘子到他家供高衙內取樂被識破后,林沖也是買了把解腕尖刀找陸謙報仇。由此可知,解腕尖刀只為虐殺陸謙所備。從后來林沖山神廟復仇過程來看,富安和差撥主要是被林沖的花槍搠倒,只有陸謙是被尖刀挖出心肝而死??梢?,用尖刀虐殺陸謙是林沖早就設想好的,如若換成花槍或其他兵器則難以達成林沖復仇的目的——取心挖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復仇最徹底的做法就是“剖腹挖心”。為什么要“挖心”?因為人們認為一個人壞,是從“心”上壞起,因此有“心狠手辣”“狼心狗肺”的說法,所以要把壞人的心剜出來,以昭示其罪行,不這樣做似乎難解深仇大恨。林沖這樣做正是這種文化傳統的體現。可見,這把“解腕尖刀”在林沖手中,是一把彰顯正義之刀。
其實,在《水滸傳》中,解腕尖刀多次充當正義的化身。比如,第二十五回,武松得知兄長被毒殺,便把解腕尖刀藏在腰間,去找潘金蓮報仇。“去衣裳底下,颼地只一掣,掣出那口尖刀來”,“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摳出心肝五臟”。第四十六回,楊雄將潘巧云綁在樹上,“一刀從心窩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
幾處殺人的手法看似殘酷,其實正是水滸“正義”精神的具體體現?!端疂G傳》宣揚的是天地良心、善惡終有報的思想。善有善報,正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所言“原來天理昭然,保佑善人義士”;惡有惡報,正如陸謙之流,壞了良心,最終被正義之刀所斃。陸謙原是林沖發(fā)小,受林沖恩惠,卻恩將仇報,其心可誅。在中國傳統觀念里,邪惡之人的死相越慘烈越象征正義之伸張,其對世人的警示作用也越強烈。由此觀之,林沖手頭的這把解腕尖刀寄托著道德的理想、正義的力量,不可替代,真可謂“一把尖刀見‘正義”。
為何不扔掉“花槍”帶走“解腕尖刀”?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最后寫道:“把尖刀插了……被與葫蘆都丟了不要,提了槍,便出廟門投東去?!笨梢姡@把幫助林沖完成復仇任務的解腕尖刀已經完成了使命,被林沖丟在了山神廟里。此時的林沖,顯然是“罪加一等”的朝廷通緝犯,拿一把花槍逃命豈不太過招搖?何不扔掉花槍,帶上易于隱藏和攜帶的尖刀亡命天涯呢?這還是那個謹小慎微、心思縝密的林沖嗎?
借用孫紹振先生的觀點,此時的林沖已經被“打出常規(guī)”,那個一心只想做忠臣良民的林沖已經不見了。此時的林沖已經不需要向權勢妥協,更無須遮掩,要打要殺全都不怕。因此,他選擇更具廝殺功能的花槍作為隨身兵器也就理所當然了。從后文林沖逃亡途中無理取鬧、怒打眾莊客可以看出,隱姓埋名、偷偷摸摸逃亡不是林沖的選擇,他已經無懼無畏。按常理講,一個逃犯在逃亡過程中生怕沾惹是非才是常態(tài),而林沖偏偏反常態(tài)而為之。據此推測,此時的林沖面對生死未卜的逃亡之路,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試想,如果對往昔生活還心存幻想抑或心中大敵未滅,林沖還會如此“反?!眴幔炕蛟S,有人會說,林沖的心中大敵并沒有鏟除,高俅、高衙內都活得好好的呢!然而,筆者認為,高俅、高衙內雖是林沖的大敵,卻不是林沖的心中大敵。
《水滸傳》第七回,高衙內指使陸謙計騙林沖娘子到陸家供其調戲取樂。林沖得知后,沒有趁機追殺主謀高衙內,而是先把陸謙家砸得粉碎,又拿一把解腕尖刀去尋陸謙;尋不得便在陸家門前等了一晚。由此可知,林沖將他此次所受之辱主要歸咎于陸謙,而非高衙內更非高俅。也許有人會因此認為林沖分不清矛盾主次,其實如果站在作者的視角來審視林沖的心理,就不難理解了。高衙內是無賴,這是不仁;陸謙是賣友求榮,這是不義??v觀全書主題,不義才是小說鞭撻的主要對象。
其次,《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節(jié)中,李小二問林沖:“恩人不知為何事在這里?”林沖答道:“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刺配到這里?!绷譀_對高俅仍稱“高太尉”而不稱“高俅那廝”;同時,林沖將高俅對他的構陷說成“我因惡了高太尉”,“惡”為冒犯的意思。由此可知,林沖并未將高俅視為心中大敵。
與之相反,一提到陸謙,林沖便火冒三丈,恨不能將其碎尸萬段。比如,當林沖從李小二口中猜出,那個前來謀害自己的人有可能是陸謙時,林沖便道“那潑賤賊,敢來這里害我!休要撞著我,只教骨肉為泥!”隨后立刻到街上買來一把解腕尖刀,四下里尋找了三五日。
綜上可知,林沖心中的大敵只有陸謙一人。對待自己心中最仇恨的人一定要用最殘忍的手段,將其剖腹剜心,這就是林沖的真實想法。因此,其“教那潑賤賊骨肉為泥”的心愿完成之日,也就是解腕尖刀的使命終結之時,林沖將其丟掉也就順理成章了。
同時,林沖在復仇的過程中,三人的對話及陸謙的告饒,讓林沖有了“壯士解腕”般的決心,讓其徹底放棄了對高太尉的幻想,也徹底放棄了做一個忠臣良民的愿望。高太尉是官府的象征,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從此,林沖沒有了私仇,只有公敵,因此,那把用來專報私仇的解腕尖刀便失去了用武之地,那桿用作戰(zhàn)場廝殺的花槍便成為其隨身的武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丟掉解腕尖刀是林沖向往昔生活作別的“宣言”,也是其丟掉做忠臣良民幻想的標志,真可謂“壯士解腕棄‘忠情”。
解腕尖刀,一件看似不起眼卻又十分重要的道具,不僅是林沖懲兇揚善、匡扶正義的利器,也是其丟棄忠臣良民幻想的重要標志。它對小說“忠義”主旨的彰顯起到了明示或暗示的作用,加深了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