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心川
“葉公好龍”是耳熟能詳?shù)某烧Z,典出漢代劉向所寫的《新序·雜事》。原文為:“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成語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甚至還會害怕這種事物。后以葉公好龍比喻表里不一,似是而非的假象。民間流傳的故事基本均依此版本所編,本期“啟迪”刊登的《葉公好龍》對原內容略做修改。
1 春秋時期,楚國人子高封地在葉邑,自稱葉公。葉公逢人便說自己特別喜歡龍。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叭碎g還有這樣喜歡我的人呢,我得下去拜會一下?!饼埢頌槿说哪?,前去拜會葉公。
2 葉公因為喜歡龍,衣帶鉤、佩劍和酒器上都刻著龍,家里的房梁上、柱子上、門窗上、墻壁上都雕著栩栩如生的龍。
3 真龍見葉公竟喜歡龍已如此之深,不禁大喜,便顯露真身,欲讓葉公一睹真龍容貌。真龍從天上飛來葉公的家,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長長的龍尾伸到了廳堂里。
4 “不得了啦,是一條真龍?!比~公一見真龍,頓時嚇得癱坐在地,整個人失魂落魄、驚恐萬狀。原來葉公喜歡的不過是假龍罷了。從此便有了“葉公好龍”這則典故,用來諷刺那些表里不一、似是而非,好做表面文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