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靜,夏京華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腎內(nèi)科,北京 100730)
終末期腎病是多種慢性腎臟病的終末階段,是指腎功能維持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多種內(nèi)分泌功能/清除毒素等不到正常狀態(tài)的10%,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周期[1-2]。目前,臨床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方法包括西醫(yī)西藥對癥治療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西藥雖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會影響患者腎臟功能;而維持性血液透析能夠清除終末期腎病患者機體內(nèi)毒素,延長患者的生存周期[3]。但資料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并不能維持患者殘余腎功能,透析時間超過2年的患者,殘余腎功能可能基本消失,另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會出現(xiàn)微炎性及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4]。中醫(yī)藥在保護殘余腎功能,改善營養(yǎng)狀況方面取得了滿意的療效[5-6]。基于此,本研究將探討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對血紅蛋白(Hb)、轉(zhuǎn)鐵蛋白(TRF)、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以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28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64例。研究組:年齡44~69歲,平均(55.93±11.29)歲;男37例,女27例;血液性透析時間4個月至3年,平均(1.42±0.23)年;原發(fā)?。禾悄虿∧I病31例,高血壓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其他(狼瘡腎、梗阻性腎病、多囊腎)6例。對照組:年齡44~68歲,平均(55.85±11.25)歲;男38例,女26例;血液性透析時間3個月至3年,平均(1.39±0.21)年;原發(fā)?。禾悄虿∧I病33例,高血壓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其他(狼瘡腎、梗阻性腎病、多囊腎)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的制定符合《世界醫(yī)學協(xié)會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
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腎臟病學》[7]制定,且腎功能降低,腎小球濾過率(eGFR)<15 ml/min,且有慢性腎臟疾病病史。
中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8]制定血瘀證終末期腎病的診斷標準。符合下述主證任意3項,加次證任意2項,參照舌脈即可確診。主證:腰膝酸痛、面色晦暗、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次證: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舌脈:舌淡暗或舌下絡脈青紫、苔膩、脈沉。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且正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者,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1.2,病情穩(wěn)定;有一定的殘余腎功能(eGFR≥2 ml/min),24 h尿量>500 ml;患者依從性較好,且精神正常者;無急性慢性感染者;在我院進行慢性病管理及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者;簽訂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水電解質(zhì)紊亂者;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腎損傷者;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腦出血或腦梗死等急性病證者;合并肝功能不全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合并嚴重消化不良者。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基礎治療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其中基礎治療包括根據(jù)患者血壓情況給予降壓藥維持血壓平穩(wěn),給予促紅細胞生成素改善貧血,予以高蛋白、低鹽、低脂、低磷飲食,維持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對原發(fā)病進行積極治療;采用血仿透析器(1408H型,貝爾克公司,意大利)及透析機(F4008S型,費森,德國),血液透析治療使用碳酸氫鈉鹽透析液,每次4.5 h,每周3次,在治療過程中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調(diào)整透析次數(shù),以500 ml/min為透析液流量(Na+濃度140 mmol/L,K+濃度2.5 mmol/L),血流量維持在200~250 ml/min;纈沙坦膠囊(國藥準字H20010811)口服,1次/d,每次80 mg;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注射液(國藥準字J20090057)皮下注射,開始時治療劑量為每周3×20 IU/kg體重。如發(fā)現(xiàn)血細胞比容增加不理想(每周增加少于0.5 vol%),可于每4周后每周劑量增多33×20 IU/kg體重。
1.2.1 對照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左卡尼汀(國藥準字H19990371)每次透析后靜脈注射,每次1 g溶于5~10 ml注射液中,每次2~3 min。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加味桃紅四物湯治療。組方:桃仁、丹參、三七各10 g,黃芪20 g,生地黃、赤芍、當歸、制大黃、川芎各15 g,紅花8 g。辨證加減:濕濁內(nèi)盛者加陳皮、枳實、厚樸各10 g;腎陽不足者加補骨脂15 g、肉桂5 g、杜仲10 g;疲倦乏力加人參片10 g;肝腎陰虛者加墨旱蓮、女貞子各20 g;濕熱化毒者加白花蛇舌草20 g,蒲公英、半枝蓮各10 g。水煎服,早晚分服,連服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jù)《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8]制定,對比治療前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根據(jù)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評分為0~6分;根據(jù)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評分為0~3分。②殘余腎功能:對治療前后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進行測定,殘余腎功能(ml/min)=(BUN清除率+Cr清除率)/2。③尿素清除指數(shù):分別在治療前后采用Daugirdas公式對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進行計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分別在治療前后計算eGFR,eGFR=175×[J肌酐(mg/dl)]-1.234×[年齡(歲)]-0.179×性別(男性1,女性0.79)。④實驗室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8 h以上清晨肘靜脈血8 ml,取1/2靜脈血離心后保存于-30 ℃冰箱內(nèi)備用。Hb、TRF、ALB、PA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另外1/2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儀對血小板凝聚率(PAR)、細胞比容(HCT)、血小漿黏度(PV)及全血高切黏度(HBV)水平進行分析。
2.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1。治療前,兩組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評分比較,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評分更低,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2.2 兩組治療前后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比較 見表2。治療前,兩組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比較,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狀況比較 見表3。治療前,兩組Hb、TRF、ALB、PA水平比較,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b、TRF、ALB、PA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Hb、TRF、ALB、PA水平更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yǎng)狀況比較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流變學指標比較 見表4。治療前,兩組PAR、HCT、PV及HBV水平比較,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AR、HCT、PV及HBV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PAR、HCT、PV及HBV水平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在中醫(yī)學中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歸屬于“溺毒”“腎勞”“虛勞”等范疇,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該病的主要病機特點為腎病日久、由氣及血,血行不暢,聚集成邪,最終引起瘀血[9]。故治則為活血化瘀利濕。桃紅四物湯出自《玉機微義》轉(zhuǎn)引的《醫(yī)壘元戎》,又稱加味四物湯,方中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丹參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之功效;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之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之功效;赤芍具有散瘀止痛之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之功效;制大黃具有攻積導滯之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紅花具有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jīng)之功效。諸藥合用共達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益氣利濕之功效。
以往的研究已證實,中醫(yī)藥能夠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10]。如劉天成等[11]采用中藥湯劑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改善了腎性貧血臨床癥狀,提高了其生活質(zhì)量;胡彩平等[12]的研究也證實,中藥湯劑能夠有效治療維持性血液透析伴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患者。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腰膝酸痛、面色晦滯、身倦乏力、夜尿清長、氣短懶言、納呆腹脹、浮腫難消評分更低,提示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能夠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臨床癥狀。
殘余腎功能夠排泄和降解機體內(nèi)某些中、小分子物質(zhì),且能夠通過控制血容量減少透析劑量和透析頻率,分泌少量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及活性維生素D3,平衡機體造血和維持鈣、磷平衡,改善貧血與營養(yǎng)狀態(tài),以防止過早出現(xiàn)腎性貧血及腎性骨病等并發(fā)癥[13-14]。資料顯示[15],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eGFR每增加1 ml/min則死亡風險減少40%,每增加250 ml尿量死亡風險減少36%。另外有研究指出[16],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殘余腎功能患者,其ALB水平明顯升高,且效果明顯好于無殘余腎功能患者,但對尿素清除指數(shù)無明顯影響。由于血液透析治療影響的因素較多,如原發(fā)病、血脂、血壓、透析管路等透析相關因素、機體微炎癥狀等,但僅控制上述因素,并不能有效預防殘余腎功能丟失,而中醫(yī)藥在預防殘余腎功能丟失方面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殘余腎功能、尿素清除指數(shù)及eGFR水平較高,提示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能夠有效保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腎功能,延緩殘余腎功能和尿量下降的速度,有利于保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
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周期的主要因素包括營養(yǎng)狀況,該類患者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率較高[17-18]。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狀況以體重降低、虛弱、無力、PA、Alb、Hb等水平均降低,甚至會誘發(fā)腎性貧血,但單純提高該類患者營養(yǎng)攝入并不能完全糾正,其可能與胰島素抵抗、代謝性酸中毒、微炎癥狀態(tài)等多種原因相關[19]。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Hb、TRF、ALB、PA水平更高,提示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能夠有效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況,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
中醫(yī)學中的“血瘀”與機體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而PAR、HCT、PV及HBV是血液流變學的主要評估指標,亦可作為評估瘀血證的診斷及評估指標[2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PAR、HCT、PV及HBV水平更高,提示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能夠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流變學。其原因可能如下:丹參可改善血液流變學及血液黏稠度,對紅細胞變形具有改善作用,且對紅細胞膜的機械強度具有增強作用,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預防血小板活化,防止形成血栓,促使微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huán)。赤芍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赤芍總苷,其作用包括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狀態(tài),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減少耐藥蛋白和基因表達,抗血小板聚集,延長血栓形成時間,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抑制心肌細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穩(wěn)定心肌細胞膜,增加腦血流量,保護腦細胞及穩(wěn)定斑塊等。當歸對機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各大系統(tǒng)均有作用。川芎具有擴血管、鈣拮抗、抗血小板集聚等作用。三七具有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降血壓、降血脂、抗炎、保肝、護腎、免疫調(diào)節(jié)等多方面的作用。紅花主要成分是紅花黃色素,其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內(nèi)皮損傷與動脈硬化、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總而言之,加味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左卡尼汀能夠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臨床癥狀,維持腎功能,提高營養(yǎng)狀況,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值得臨床應用。